佛弟子文庫

夢參老和尚:向佛陀學習

夢參老和尚  2018/10/09  大字體  護眼色

觀照的力量

我們繼續講修觀。什麼是「觀念」?「觀念」代表很多種意義,當我們第一次看到一件事物的時候,我們只是有個概念而已。但是這個概念(就是我們的念頭)在未經過深入了解、分析的時候往往會趣於執著性,把這種概念當成是真實的事情,其實這種概念不是真實的。

我們看一切的事物,或你在做任何的工作、生活中所遇見的事情,你最初也只是有個概念而已,但是經過研究分析之後,透過思考,整個概念起了變化。

學佛的人,把佛所教導的,自己所認識的、體會的,再加上我們所接觸的事物,經過思考、判斷,而後才確定是否投入,這就叫做「觀」。你最初看事物的時候,只是接觸而已,經過你的「觀」,經過你的修練,去掉粗的部份,取其細的部份,那麼你對這件事情的可行性,才會產生一種新的認識。沒有學佛以前,我們「觀」的標準就是從我們的主觀意識出發,學佛以後就是根據佛所教導的教理去比較,沒有能力去判斷的事物,就把佛所教導的話拿來比較一下,你就可以判斷這件事可以做、不可以做。

但是我們最初的時候很多都是妄想心,要怎麼樣才能夠安住呢?

我昨天跟大家說過,不論你是學了義或者不了義,我們的心要安住。了義的經典是從理上來說的,不了義的經典是從事相上來說的。在事的方面,我們都有點不大清楚,但是我們用理對照、研究一下,就知道它合不合理,我說合不合理,是指合乎佛的教理。

平常我們從感情、從概念認知事物,經過分析、研究之後,變成理性的。但是,處在這社會當中,還有國家的法理,除了情理、法理,還有「性理」。「性理」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講「道理」,但這個社會上的「道理」跟佛教所謂的「道理」是兩回事,佛教所謂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菩提道。我們一動心、一動念,所做、所行的事,都應該順著菩提道走,而怎麼樣才能跟菩提道相應呢?你得發幾種心,總合來說就是發菩提心,菩提心也有很多分別的。

以〈大乘起信論〉來講,要有「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就是直觀你的本性;「深心」,就是依著你的本性所生起的大慈大悲心,就是修一切善法,利一切眾生。要修一切善法、利一切眾生,都得有大悲心,沒有大悲心,你的心會不平等。這個大悲心是平等的,沒有親疏、厚薄、善惡之分。對於惡人,我們還能有大悲心嗎?越是惡人,你越要生起大悲心,你度一個惡人比度一百個善人都要好,惡人不做惡人,就都變成善人了!如果這個惡人繼續做惡,會使社會都不安寧,不久以前陳進興他們三個人,就把台灣鬧的不安寧!你把這位惡人度了,社會就會很安定,度的時候不要有所揀擇。昨天我們講過了,我們之所以不能成為聖者,是因為我們的心太揀擇了,分別心太重了。

但是西藏的教育沒有這種說法,藏傳佛教的菩提心是「菩提道次第」,講三心。第一個是「出離心」,出離心就是認識這個世界之後,不要生起貪戀,這個世界上所有一切的事物,不論是家庭、眷屬、財富、功名、地位、利祿,這一切都不是真實的。你先生起「出離心」,有了「出離心」,不是只有自己出離。

第二個是「大悲心」,要是沒有智慧你能出離嗎?所以有了「出離心」是不夠的,還應當有「大悲心」,這個跟〈起信論〉所講的是相通的。「大悲心」就是度一切眾生,你看看這世界上充滿了缺憾!這個不好,那樣也痛苦,你先生起「出離心」,要離開你的眷屬乃至一切眾生,然而一切有情應該讓他們也都出離,這就必須有「大悲心」。如果你的「大悲心」不夠平等,有揀擇、有分別,這樣的「大悲心」是不正確的。

第三個就是「般若心」,「般若心」就是智慧心。只有「大悲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心,以智慧來主導你的「大悲心」。就好像剛才我說的,對惡人,還有非善非惡的、各形各類的人物,有了大悲心之後,我們用這個「般若心」來指導對機說法,使他能夠出離。

佛說的「道理」指的是這個,我說了這麼多也是在解釋這個「道理」,什麼「道理」呢?菩提道的「道理」,除了情理、性理,還有社會上的一些法理,我們所講的是「道理」,都不是菩提道的理,講的是世間的道理。世間的道理是沒有標準的,我們拿什麼來衡量?大家都覺得自己有道理,是你對?我對?究竟是誰對呢?不論民主社會也好,專制社會也好,封建社會也好,那個「理」就是金錢、權勢,如果「道理」是建立在這基礎上,你們說法官判案公正嗎?不論哪個國家,想求得合理的判決,只要你心平了,那就平了,就合理了。

如果照菩提道的理來講,就完全不合理了,菩提道的理是不是攝受世間的道理呢?應當把它攝受進來,你最初應當有這個概念,用這個心來修行,不論你修行那種法門,都是無障礙的,都是圓融的,不要去分別哪個法是大的,哪個法是小的。假使你的心量大,你觀苦、觀無常,按說這都是小教的教義,但是一切的苦無自性,苦的性是什麼呢?它沒有自性的,苦性即是樂性;樂性也是苦性,就是苦樂平等。你心中不存在苦樂性,也就沒有苦,也沒有樂,這就究竟了。

聽到好多佛教弟子說:「我信佛這麼虔誠也幾十年了,為什麼佛都不加持我,讓我病痛的這麼嚴重啊!為什麼讓我遇見倒霉的事!」你說他圓融嗎?他達到苦性了嗎?當然沒有。這是觀照的力量不夠,這就是他在研究、分析的時候,認識的不夠,這裡頭摻有善惡因果。因此,我們必須自己如實的修,我剛才講的道理就是如理的修,合乎情理的修。但是,在法上可以如此說的,這是菩提道理上講的,我還沒有講到正題。

我在前面跟大家講應當具備什麼心,讓你以後好修行,修行的時候就沒有困難了,也就不會問怎麼樣修行啊?有些出家師父出家一、二十年了,也還沒有入門,不知道怎樣修,是根據這個問題講的,大家別把主題忘了,而偏離了主題。我說的這些是前方便,因為是前方便,你必須得這樣準備,你能準備些什麼呢?要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有佛性,你要是學《華嚴經》,就相信自己是毘盧遮那佛,你要是念阿彌陀佛,就要相信自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佛性跟你的佛性是相同的。因為,你既然相信了,從根本上就已經進入了,當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你解決困難的思想就不同。

因此,第一個要有信心,你問我,佛性在哪裡?在我們身體內?在我們身體外?是遍一切處?學過《楞嚴經》的,就知道所謂的「七處徵心」。現在你先不要問佛性在哪裡,佛性在哪裡,哪裡就能得到快樂;你快樂的時候就是佛性,你痛苦的時候就不是佛性,因為你已經失掉佛性了。先問你自己信不信佛,我們有好多學佛的人,問他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就說:「我有信心!我相信佛!」但他並沒有直接回答我,能相信自己的心,很少人能這樣回答。現在我們應當相信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心即是佛,我們有佛種子,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佛;能依這個佛心來修一切法都是佛,你要先具足這麼一個信心。

譬如說持〈大悲咒〉、念〈普門品〉,你有所求,也許請求神丹妙藥,或者你是幫人求。感應好的時候,就把這個功德都說是咒語的靈驗、觀世音菩薩的加持,你忘了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當你持咒的時候,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相契合,跟〈大悲咒〉相契合,跟法相契合,跟佛相契合,跟一切僧相契合,這種加持力是自心顯現的。

因此要建立這麼一個信心,而後當你修一切法的時候,能有這麼一個基礎,先把你的心訓練的堅信不移了,再也不動搖,以後修法的時候,你就很容易進入狀況。不論你念經、持咒、拜懺,不論修哪一個法門,都能夠很快地進入。當你進入之後,你就逐步的認識自己的功力到達什麼程度,如果自己還不理解,你可以對照經典,就會知道。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就可以提起觀照的念頭。

佛法在哪裡呢?就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佛法在哪裡呢?就在你自己的心中。把你的心跟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不是兩條並行線,而是一條直線。把所學到的佛法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不外乎有兩種,一種接觸人,一種接觸事。不論在人、在事上,你都得這樣用心,這樣處理問題,你會處理的很恰當。在病苦的當中,特別是在困境當中,你就會感覺到心的威力,體會到佛法的威力,因為佛法就是心法。

我感覺我們很多道友,以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薩聖號,或者念大乘經典才是修行,反而覺得做飯、燒開水、或者遊山玩水,都不是佛法,這就錯了!沒有一件事不是佛法,沒有一件事離開你的心而能成就的,你要把一切法都運用到自己的心上,以這個心再來修行起觀照,就會很快得「定」,這個「定」並不是說六根都不動了。我所說的這個「定」不是指這個「定」,而是在眼觀色、耳聞聲、舌嘗味的時候,都在「定」中,所謂「那伽常在定」,這個「定」要怎麼修呢?就是要「觀照」。

觀照,在教理的術語,叫「毘缽舍那」。「毘缽舍那」,叫做「觀」,「觀」就能夠得到三昧、三摩地、禪定、奢摩他、止。這些都是一樣的,名詞雖然很多,但是,意思只有一個,簡單的說就是「定」,「定」了才能生慧,沒有「定」的慧是沒有根的。

這個「定」要怎麼學呢?就是心裡上經常的覺知,心裡覺知就是明白。佛就是覺,也就是明白,你明白了,正知正覺了,這就是佛。經常有佛的覺知智慧,覺知觀照。覺知觀照什麼呢?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觀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觀照的方法是隨個人的做法而有所不同。

我以前觀照的方法,是念阿彌陀佛或者念地藏菩薩,用呼吸的方式,

吸氣的時候就念「阿彌」,呼氣的時候就念「陀佛」,或者「地藏」、「菩薩」都可以,你用久了就可以一鼓作氣了。一呼一吸、一吸一呼都是地藏菩薩,隨時這樣念。

有一位緬甸的大智者馬哈希禪師,他教導一種方法很適合我,但是他的方法不是像我以佛菩薩為名號。他都觀照些什麼呢?他說要觀照吸氣,往內吸氣腹部就脹,往外呼氣腹部就扁了,就觀你呼吸時的腹脹、腹扁,思想自然就會專注在這個動作上。

如果我們不注意還是注意不到,他還告訴我們,你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肚皮,一吸氣肚子就往上鼓了,一呼氣肚子就扁了,專注在你肚皮上不放。人必須呼吸,但是這個做不住、念也定不住,用這種息念住的方法,念定不住跑了,你也不要著急,也不要非把它拉回來不可。馬哈希禪師的方法是不拉,我以前的方法是拉回來。好比說念頭一走了,把它收攝回來。馬哈希禪師是隨著念頭轉變,他說,你觀照腹部的脹扁,把能動念的心,跟你所觀的,隨你腹部脹扁的現象,就是觀照使它不失,念念的使它不走樣,念念的去觀照。

就像我們拿箭射靶,箭箭都射中的意思。觀照不失,如果這個念頭跑了、岔開了,念頭晃蕩了,不觀照腹部了,呼氣時腹部自然的會扁,吸氣時就脹了。吸、脹、扁,用手觸摸,但是念已經跑了,不在這上面,怎麼辦呢?你趕緊對自己觀想說:「散了!散了!」經你這麼一說,你的散亂就回來了,你說:「散了!散了!」散亂的現象就沒有了,這就是「照」。這樣的「照」就叫「念住」,念必須要住到這個脹扁裡頭,不要讓它散了。你這樣的對照一、兩次,散亂的現象就沒有了。初次使用的時候,你中間住久了就是呼吸,清清楚楚的「觀」就是呼吸。

我以前念「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如果念頭跑了,趕緊把它收攝回來,馬哈希禪師觀照的方法比我的方法更好,他不收攝就隨著念頭轉移,念到哪就住到哪,這就是「念住」。念到哪就住哪,晃蕩就讓他晃蕩,它一晃蕩,你就隨著晃蕩起觀照,一觀照,晃蕩就沒有了,散亂就停止了。散亂一停止之後,他再恢復觀照,觀照什麼呢?觀照扁、脹,就這樣觀照。

馬哈希禪師有時在修行的時候,隱隱約約之間好像撞見一個人,本來在觀照腹部脹扁的他,也是恰巧撞見這個人,一觀照之後又沒有了,沒有了又回到脹扁的情形;或者遇見一個人與他聊聊天、說說閑話,在閑談的時候就隨著閑話去觀照。他的意思就是,你隨著你生起的這些妄念、妄想、習性去觀照,一觀照之後,妄想就沒有了。

在任何起心動念、回憶的時候,你都不離觀照,一旦觀照久了,這些現象都沒有了,又回到腹部的脹扁了。但是在這當中有很多過程,譬如有時心情很快樂,你就觀快樂;有時很憂傷,就觀憂傷吧!不要起分別,觀的時候就是一照而已,因為你的正念注意的是腹脹腹扁,就這一境專注不離,任何事情你都不要讓它岔開。

如果沒有生起觀照的時候,你很容易心隨境轉,別的境界一來就隨著它跑了,這一跑就岔開主題,結果工夫全忘了。如果你生起觀照,其它的境界都空了,你就把正念提起來,這樣的觀照就很容易入定。「觀」就是讓你容易入定,看起來好像離開了,沒有佛法了,其實就隨著你的生活觀照,這就是佛法的根本教理,就是止觀。觀了之後就能定,就是止觀雙修的法門。

只不過馬哈希禪師運用的方法不同,觀外界的境就是腹部的脹扁,但是,觀心跟所觀的外界好像是兩回事,因為有時候作觀時好像是境先起,心在後,等你觀久了,好像是心先起,才起心動念了去觀。心先起,境先有,這都不對的,到了「心」、「境」同時,一觀照心起念動,念動境界現前,境界現前兩個同時的,就是能觀的心跟所觀的境同時生起來。觀到最後,能觀的心也沒有,所觀的境也沒有,「心」、「境」俱寂。

禪宗舉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牧童最初放牛的時候,時時刻刻小心地把繩子拉緊,深怕牛跑了,傷了別人家的苗稼。日子久了,那頭牛習慣了,那位牧童也就沒有心思再管牛了。後來,那頭牛沒有了,牧童也沒有了,這就是「心」、「境」雙亡,就達到禪宗入定的境界。

禪宗這種境界,類似馬哈希禪師所說的那個境界,不過馬哈希禪師的方法是有境界相的。像我以前念地藏菩薩為修行宗旨,我也這樣觀、這樣想,但是我的方法是念頭一跑了,就把它拉回來,深怕它跑掉。馬哈希禪師是放任它,隨著自己的意識去觀它,意識來了就認真去觀它,意識走了你再把它拉回來,就這樣觀想,意念飄浮不定,到最後就能達到心境專一了。但是我們的六根不只有這一個,有時你可以用耳朵聽腹脹和腹扁的聲音,盡量讓自己沉靜下來,你會聽到自己的呼吸很粗、很重,好像腹脹的很厲害,腹扁的也很厲害。

其實這些都是幻影,你隨著這些幻影一觀,幻影也就消失了,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如此,你就一一的觀。比如我們現在打坐、修行,打坐時想息定,初坐時沒什麼感覺,坐久了腿就開始酸了,僵硬了,發痛了,就會影響你的觀,你就會放下不觀了,開始觀腿痛,為什麼他會腿痛?當你觀想力強的時候,麻也不麻了,痛也不痛了。

如果一直的觀還是解決不了痛的事實,腿確實還在痛。你想換腿,你就隨著這個念頭想:為什麼你想換腿?為什麼想換個姿式?就觀這個換姿式,觀想換姿式的一舉一動,為什麼要觀呢?清清楚楚地就像照相機一樣,一個個都照得清楚,這就是心法相續的意思。你相續不斷的觀,那個幻想、妄想自然都消失,這個時候唯有你所觀的境,目地是達到能觀的心與所觀的境調合成一個。

如果念佛,你就觀阿彌陀佛,或者你念地藏聖號就觀地藏菩薩,有時你觀到自淨定處,能觀的心、所觀的像和所念的聖號全都沒有了,這個就叫有工夫。但是,因為你不能長時間保持定的狀態,就必須隨時的起念,隨時的觀照,真正的達到連續不斷的觀感,觀感其實就是感受的相續。只是我們說的那個受蘊,比如酸、痛、或消失、或快感、或痛感,都只是一種感受的相續,而且感受的相續,也就是你心法的相續。當這種觀修行久了,感受就漸漸少了,你又可以回來觀照你腹部的脹扁了。當你達到不為一切外境干擾的時候,能觀腹部的心與所觀腹部的脹扁都沒有了,這時候你就要入定了。

馬哈希禪師告訴我們,你觀什麼就把念住上面,他不斷重複的說,觀搖晃就觀搖晃,他重複幾句是讓你注意觀,觀搖晃,心就住在搖晃上,觀酸痛,心就住在酸痛上,心住就是念住,念住在那兒,那兒就沒有了,你不念住,反而妄想紛飛,等你一住反而沒有了,他就是這個涵義。到這個時候心純念止境亡,心是純一了,能念的心就沒有了,境界相也沒有了,境界相都是幻相,這些都是沒有自性的。所有一切的事物都是沒有自性的,你要能觀想。

《楞嚴經》上提到月光童子觀水觀,月光童子在做觀水觀時,發現他身體沒有了,其實都是水,觀什麼都是用我們的心力轉化而成,這是心力的轉化。所以這種觀,最初修行的時候很難,但是,你也不一定要照馬哈希禪師的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觀想。熟悉了,你就可以運用自如。在過程中你必須要有耐性,為什麼要有耐性?例如:你打坐腿酸了,你要有耐性,不要腿酸了就馬上換腿。你這麼一觀它就不痛了,久而久之自然就入定了。你要是一入定了,任何痛苦都沒有了,這種入定的境界,或者幾十年、幾百年,或者幾千年、幾萬年。因此,入定的時候可以延長,最初時候你會有痛覺,那個痛覺是覺得痛,那個覺不痛,《楞嚴經》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有覺覺痛,無痛痛覺。」感覺痛的那個感覺不痛了。就像我們開刀打麻醉針的時候,麻醉針把你那個覺麻醉起來,你就不知道痛了。麻醉藥在你身上也起不了作用,肉體本身沒有痛覺,也沒什麼不痛,是因為你那個覺,那個覺本來是「有覺覺痛」,那個覺本身不痛。「無痛痛覺」就是能覺照那個「有覺覺痛」,它不迷的,永遠都不迷的,是因為你所覺的物體迷了,所以妄覺就不同了。

由此又讓我們聯想到懺罪。我們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這樣的認識,因為佛的教導,「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一作百千劫,在你沒有成道之前,業報是不亡的,成了道之後是不是業報就盡了?沒有,佛還是示現受報,雖然他受報就是我們剛才講的這個覺,因為他沒有痛苦,他受報的時候,沒有感覺,沒什麼障礙。

另外像我剛才所講的,你觀照成功了,這些都沒有了,為什麼呢?假使說我們業報不能轉、不能消滅的話,學佛有什麼用處呢?我們永遠也成不了佛,這是了義的說法。業性本空,就像我們在修空觀的時候,說業沒有自性的、緣起的。業的體又是怎麼樣的?是空的!「業性本空唯心造」,都是我們自己心所造的。

所以現在我們修的這個心是妄心,必須達到「心境雙亡」的境界,「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心也亡,罪也滅了,兩個都沒有了,根本什麼都沒有,都只是幻覺。「是則名為真懺悔」,懺悔達到這個境界才是真懺悔,一切法都是緣起的。

我們時間不夠,本來我想講「緣起性空」,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緣起性空」,為什麼會緣起?為什麼是性空?因為性空故才能緣起;因為緣起故,說它沒有自性才能空,這是兩面活用的。我們剛才講修行,這是心裡的觀想,而一切物質是緣起的,在心裡上,我們就說它是性空,讓「空」和「有」相互溝通一下,「空」、「有」無二。這種觀想法門,大家隨時要觀,當你最痛苦、障礙最深的時候,你就修這個觀!佛在教導方面所用的文字太多了,但是你要想修行,就要用這個法則來對治你的痛苦,對治你的障礙。你一觀照就沒有了,因為你已經修成,你在定中就沒有了。

緬甸的馬哈希禪師還講一個故事,說佛陀滅度四個月之後,就舉行了第一次的佛經結集,共有五百位高僧被選中來進行這項工作,可是除了阿難尊者是初果須陀洹之外,其它的四百九十九位都是阿羅漢,為此,阿難尊者在結集的最後一刻,其它的人還是不准他進入結集場,阿難尊者就盡力修習禪定,繼續觀想身念處,那時候正是八月的第四個星期。他在修觀的時候,是用雙腿行走,不停地走,專注在自己的步伐上,可是還是無法證得阿羅漢果。

阿難尊者就回想佛陀對他講過,繼續修習禪定,一定可以證得阿羅漢果。阿難尊者注意到自己太過急躁以及定力不足才導致散亂,所以他就停止行走,讓自己平和起來,於是他就躺臥下來繼續觀察。當阿難尊者走進房內,坐在床邊開始躺下來,阿難尊者就開始觀想:「倒下!倒下!」注意到他手、腳的姿式,阿難尊者是在觀察「倒下!倒下!」的時候開悟了,證道了,從初果到二果、三果、四果,一瞬間就證道。他修行的過程很長,但是,證得的時候很短。

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越容易觸動內心感覺的時候,你馬上就得到解脫了!當我受難住監獄的時候自己就嘗試過,我觀想是不是有監獄呢?我是不是住在監獄裡呢?觀想監獄就像我初出家住在山裡修行的時候一樣,這又有什麼差別呢?在這裡還有人送飯來,門外還有解放軍拿槍守護著,保證我的安全,我什麼都不用過問,虎、狼、獅子都進不來,住在山上,有時候還吃不到飯,在這兒時間到了就有吃的,跟我們閉關時,關上門不出去不是一樣嗎?有什麼差別呢?但是,這樣一想,別人雖然覺得很苦,我在監獄裡頭就不覺得怎麼苦,要是苦了我也活不下去,這不是一天、二天的事。

有一次,在我被吊起來受刑的時候,我就觀想假使人最初的生活就是這樣,一天當中把你吊起來打幾次,你自然也就無所謂了。雖然被吊的時候很痛苦,有時候還會痛昏過去,然後又醒過來,想不起來剛才發生了什麼事。心裡頭想著吊一吊就吊一吊!時間久了,他們知道這種方法對我起不了作用,也就不做了。

我親身經歷過最痛苦的事情,好比說「開刀」,我不是在說別人,而是說我自己。我開完刀之後,醫生告訴我,他切開我的腹部,把裡面的腸子都取出來清潔、消毒,並切除有癌細胞的部份。我醒了之後,回想自己又下了一次地獄,《地藏經》裡說的「抽腸剉斬」—把腸子全部抽出來然後一段一段斬,不是這樣的嗎?抽腸下地獄也不過就這麼回事,也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其實,一切的苦難都是你自己找的,你認為它苦,它就是苦,你認為它樂,它就是樂,你要轉變一下心境,這就得靠觀力了,如果你不這樣想,不轉換一下想像力,你活不下去的,別說三十三年,三年也活不出來。

但是有監獄嗎?沒有。有沒有地獄?沒有。你們的土城監獄就在這裡,你說有沒有監獄?其實,你們也沒有去過監獄,你也沒有參觀過,監獄跟你毫不相干,因為你沒有這個業。說地獄眾生這麼多,跟你有什麼關係?你沒有造地獄的業,你也沒有像地藏菩薩發願去度眾生。說你不會去地獄,因為去地獄有兩種因緣,一種是威神力,一種是業力;這兩種你都沒有,也就跟你不相干,也就跟沒有是一樣的,是不是啊?

我們都知道大西洋彼岸有個國家叫美國,現在中國大陸上,據我所知還有一、兩千萬人不知道有美國這個國家,你跟他說,他也不相信。像我去西藏的列五區,我跟他們說北京這個地方,他說人間沒有北京這個地方,或許天上有,但他們絕不相信你的話。但是,你要是跟北京人說西藏列五區中裡的人茹毛飲血,到現在衣服也不穿,就這樣生活著,他們也絕不相信,好像我在說瞎話。

可是,這是我親身走過、經歷過、看過的,因為我有這個業,你沒有。在西藏十年的時間當中,五年在拉薩學法,其餘五年到處走走,五年的時間所看見的事情、所看見的人,都不能對別人講,講了別人也不會相信,因為別人沒有這個業,我有這個業。為什麼我想往那裡走,現在我問我自己:「為什麼年輕的時候往那裡走,走的時候還是一個人,你不怕人家把你整死嗎?不怕遇到野獸把你吃了嗎?」那時我腦子裡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因此我們在修行、修定的時候,你要專注一境,剛才我講的例子,你只要專注一境,就可以修行。昨天我說過,你做飯、哄小孩的時候,都不妨礙你的修行,不論你做任何事情只要把你的心都住在上面,這才是念住;做什麼就念住什麼在上面,最後就可以學成功了。你住在空義上就是空,念住的意思就是這樣。

我剛才提的問題還沒有解答,業如果能轉,等於沒有因果,可是如果業不能轉,我們信佛做什麼?信佛能轉業,讓我幸福,但是求也求不到,大家要參一參啊!我雖然不見得解釋的清楚,但是你自己要參一參、想一想,必須經過思想、認識,你才能解答,業是不能轉,但可以由你修行三昧的力量來轉了,業沒有了,報也沒有了,但是我們現在是業報身。

我原本該死在監獄的,但我把它轉了,所以我沒有死又出來了。原本開刀該死的,結果開刀也沒有死,也轉了,這就是能轉啊!開刀不一定得死,是不是啊!有的人會死,有的人不會死,這是沒有保證的,沒有決定性的,都是兩面性。什麼是決定性呢?我們依自己相續的心力不斷的修行,這就是決定性,當你力量達不到的時候,或者心力沒有達到某種程度的時候,你的業也是不能轉的,一定得受報;當你達到了,受即無受,不轉也轉了,遇到問題要能這樣想,求人不如求己啊!

我昨天說過求佛菩薩加持的時候,佛菩薩有三種不能!辦不到,就得你自己消業,因為是你自己做的,你必須自己消。那我們還求他幹什麼?如果我們不求他,我們的心力就生不起來,其實我們求他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自己心力生起的時候啊!我們感到加持,那是佛的加持,佛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心就是佛。所以,我為什麼讓大家相信自己的心就是佛呢?反覆地說這個問題,要有「信心」,把「信心」兩個字中間打個逗點「信,心」。信,就是信自己的心,這個心能作佛、作菩薩、作眾生,也能下地獄。十法界唯心造,因此大家在修觀的時候,要把你所學的佛法運用到你日常生活當中,不要讓佛法跟生活脫節了,成了兩條並行線。

我在這裡拜懺與你在公司上班一樣,你把上班時的那份心力依著〈淨行品〉中那個發願的心來運用,我上班是做什麼的?是利益眾生的。有幾種行業我還沒想出來它要怎麼迴向。例如:屠宰業,他們在殺雞、殺鴨的時候說是在行菩薩道,你要是大菩薩可以,我給你一刀,送你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走吧!假使那眾生會說話,我肯定它會這樣說:「你慈悲慈悲,我不想去極樂世界,你不要殺我!」但是,這要看你自己的心,選擇職業很困難,哪怕是餓著,也別去做屠宰的行業,我們這裡好像沒有從事屠宰業的,但是殺雞、殺鴨的人還是有的。

我們有好多弟子還是吃葷的,吃葷是可以,我也不勸人家信了佛就一定得吃素。雖然你信佛,但是你先生或者你太太他們未必信!或是你只信了一半還有一半不信,還有些小孩子是全家人一起吃飯的,你要吃素卻讓家人都跟著你吃素,這是不可以的,這會使他們都謗佛;你不但沒有幫助自己反而是害了自己,你如果安不下心來,就隨緣吧!家人吃肉你吃菜!同一個鍋煮的食物,人家吃菜邊肉,你吃肉邊菜,那不就好了嗎!不要成為家人的障礙,這不是條件,但是你還是不能殺生。你可以要求家人到市場買現成的給他們吃,不能買活的回來在家裡宰殺,那樣會帶來很多的戾氣,家宅會很不安寧。

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半夜屠門聲。」現在豈只半夜,什麼時候都可以宰殺了,每一天都有人在宰殺,豈只大生物、小生物、魚、鱉、蝦,每一盤菜都得宰殺多少生命啊!你想要世界安定,這怎麼可能呢?我昨天講世界的構造不安定,再從你作業的不安定,你怎麼樣能夠快活?不可能,那是我們求自己,讓我們自己心安。

因此在日常生活當中,你不只要會用「觀」,還要會用「願」及「迴向」。我剛才說的那些話不是笑話,這跟我們放生一樣,看著別人殺生,或者你會說反正它遲早也是要死的,我不殺你,別人也是要殺你,我不買別人也會買,到時候照樣也得死,你跟我結緣了!我給你作點佛事,我沒有殺你之前,我給你念念咒,我殺你之後,我還要還你的命債,將來你在殺我的時候,你也給我念念〈往生咒〉什麼的,你這樣子送它走。這是被動的,並不是你主動的,因為你被動的非這樣子做不可。

如果你選擇的職業是在廚房裡當廚師,廚師是一門職業,要是有客人點一道菜你不肯做,老闆買的海鮮你也不肯做,你這職業也做不下去!這飯碗就砸了。但是如果你能到素食館去做更好,一樣能維持生計。

所以,職業要有所選擇,這就是「善用其心」,這一、兩天我跟大家講的就是:一個是你要會修觀,一個是「善用其心」。就是把你的修行跟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把你所學到的佛法一點一滴的運用到你的思想生活當中,你就能得到很多好處,你的心真正得到「靈」。

我說的「靈」並不是神通,其實現在我們一舉一動都是神通。有個人跟我說神通,我說你的神通現在也不小,當時這個人是開飛機的,駕駛飛機的機長不是神通不小嗎?那麼重的飛機他都能把它駕駛到天上去,神通不是很大嗎?阿羅漢也沒有這樣,阿羅漢的神通只限於他自己,大型飛機有四百多人,小型飛機也得有幾十個人,你說把那架飛機送上天,容易嗎?可思議嗎?不可思議嗎?阿羅漢的神通能帶個幾千、幾萬個人上天嗎?或許天神可以如此。

真正講起「神通」這兩個字,「神」是天性,佛教講的「天」字是自然義,佛教中的天是自然形成的,除了六欲天跟人間是一樣的,忉利天跟四王天他們待在土地上,他在須彌山頂上,四王天在山腰,其它的天在空中,我們一般人看的是天空,他們看的是土地;我們看的是水,餓鬼看的是火;天人看的是琉璃,因為他們戴的眼罩都不相同,所以看到的也都不相同。因此,有好多問題都要從我們心裡頭去解決,從誰的心裡頭呢?由你自己的心裡解決,不要聽誰說有什麼神通、妙用、幫你消災免難,都是騙你的!我不該說這話,我要懺悔。

如果說家裡有年老的人過世了,你不作幾場佛事,不請幾位師父念經,別人會說你不孝,好多人會指責你、罵你,你必然得請幾位師父念經,但是這樣有沒有好處?有,只是好處很小,用處不大。如果能把老父親從地獄度升到天上,問題就解決了嗎?還得靠你念經的力量,念經的力量一旦消失了,你有辦法讓他自救,讓他自己修,那才是真實的。勸大家多往心裡頭用功,供養三寶有功德嗎?肯定是有的,那是求外福德的,解決不了你的任何問題,你要成佛還是要你自己修。

我在溫哥華的時候經常對一些道友說:「你不要一天到晚東奔西跑的,這個道場結束了又再趕那個道場,到處當義工等等,你在家好好靜坐一下,觀觀心,念佛也好,念經也好,這才是你真正能得到的。」因此,有些出家師父就罵我:「你老了,胡說八道,大家都不來寺廟,我們不都餓死!」我也就不敢多說了,其實,應該是你自己來修行,等你修行有工夫了,才

可以東奔西跑。現在,我們修行的力量不夠,自己又沒有做什麼善事,跑跑寺廟,到處看看,隨喜隨喜,這樣也可以種種善根啊!你來生是不是還能來做人?是不是還能得一個暇滿身?是不是還能遇到佛法?這就很難說了。

《地藏經》上說能聞《地藏經》再不墮三塗,但是《地藏經》沒有說你不用再繼續修行!不墮三塗了,就能保證你成佛嗎?地藏菩薩沒有這種力量,是因為你念了地藏菩薩、念了《地藏經》,你的心跟地藏菩薩結合在一起,這是你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請大家有「信心」,別忘了「信心」,信你自己的心就是佛,信心是佛,信心做佛,祝大家早日成佛。

【問答篇】

問:在《占察善惡業報經》中如何使用占察木輪?

答:占察木輪有個〈占察相法〉,就是占察輪的相法,占察就是算命打卦,佛經只有這麼一部,在佛經裡頭製定戒律不許算命打卦,所以當堅淨信菩薩請問佛:「在末法時眾生信心不堅定,懷疑心太重!今天信了,明天不信怎麼辦!有沒有微妙特殊的法門?」釋迦牟尼佛說:「有!但這個問題你去請會中的地藏菩薩跟你說!」

有人問我:「為什麼佛不說?」佛知一切,為什麼不說,而讓地藏菩薩說?我在講《占察經》的時候,就代替佛回答:「佛自己製定的戒,不許用算命打卦,就讓地藏菩薩說這部《占察善惡業報經》。」占察就是占卜,察就是對照一下,合適不合適,相應不相應,這個純粹是為了讓你修觀、修定,達到一實境界。

《占察善惡業報經》的上半部是為方便修的,如果你現在有些困難,有些地方不明白,就可以用占察輪。占察輪有三種相法,第一種問過去世,是從什麼道來的,所以今生得遇佛法,也能聽聞佛法。前面一到十,共有十種,說你過去學過佛法,種過善因。從十一到一百六十一,共有一百五十種,就是問你的人生當中,生老病死那方面的吉凶禍福,買房子置地、做生意以及這個投資好不好都包括在內。任何你想要問的事,占察一下,地藏菩薩都可以告訴你。

但是有一個條件,用占察輪的時候必須拜懺,怎麼拜呢?不是拜占察全本的懺。第一個禮拜十方諸佛,第二個禮拜十方尊法,第三個禮拜十方賢聖僧,之後,禮地藏菩薩,磕四個頭,最後還得念地藏菩薩聖號一千聲,這就是攝受你,這就是方便善巧。之後你再依你的力量供養,香花、燈塗都可以,點上燈,磕完了,才開始佔。

你最初使用的時候,多半不相應,你問害病,它說你發財,這就是不相應,你問的跟答覆的兩者不相應,怎麼辦呢?你重新念、重新拜、重新再佔,經過幾天之後,你才能夠相應!以後就會逐漸的相應。

一定要拜懺,你要是拜《占察懺》,相應的時候就多了!我的意思是要是有人要用,我也不阻止。這是你內心裡有懷疑才有需要,如果你對什麼都不懷疑,從因果上講你不懷疑,從道理上講你不懷疑,從發菩提心上講你不懷疑,不懷疑就沒有必要佔。吉凶禍福就靠你自己,你自己怎麼做,你自己不清楚嗎?這是第一個問題。

問:在修行過程中如果有疑問可以寫信請教師父嗎?

答:可以啊,哪位師父都可以,有的師父願意答覆你,有的師父不答覆你,那也是隨緣。你要請問師父,你得找那位肯答覆你的師父,找那位肯發慈悲的師父,你要先知道他的地址;像我漂浮不定,一會兒在溫哥華,一會兒在美國,一會兒在大陸,你上那裡找我呀?

問:如果可以的話,信可以寄到何處?

答:這裡有一間方廣出版社,出版社的人員會告訴你,你把方廣的電話記住,或者你要請經,或是印經結緣都可以。

這是哪位道友的問題?他要請占察輪,一定要拜懺。我曾經問我的過去生,究竟是什麼因緣今生才能作和尚?我問了九次,有一次三次數字加起是這個數字,但是我還是有所懷疑,就再擲三次,結果還是同樣的數字。占察輪的數字是從一到十九,為什麼是十九個數字呢?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加上一個根本無明,所以這個數字是十九個。

當你擲這個輪相的時候,如果地藏菩薩沒有來到道場,如果他的護法不在,你怎麼知道這個數字不准,因為這個數字一百八十九,六個數字,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總共六個輪,每一個輪子十八個數,你擲三次加起來的總數,前面的數字是一,最後的數字是一百八十九,要得到一百八十九這個數字必須六個輪相的數字,每次都是最大的,三次加起來才是一百八十九,每一輪四面,三面有數字,一面沒有數字,六個輪擲三次只出現一個一,如果是菩薩卜相,我就沒有話說,否則的話,你是擲不出來這個數字。

還有像我說的,三次都是得到同一個數字,這是變化的,你擲六個輪,三次加起來數字都是那個數字,你就不要再懷疑了。你知道自己拜懺的效果很好。有一點必須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拜懺,遇到現不好的卦相,說你要倒霉,業障現前,說這個病好不了,怎麼辦呢?地藏菩薩說,這也有辦法,就念我地藏菩薩名號一萬聲,之後,就開始拜懺,冥想你的業障已經消失,這樣你的問題就轉化了。

輪相還可以告訴你,現在給你看病的醫生不行,請你換一位醫生。一個輪有一個數字,大家可能不相信,但是你們不要懷疑。

例如你要佔問這位師父,考驗他是否真的有道德?是否是欺騙人的?你擲一擲問問看,說我可不可以跟這位師父學?他有沒有道德?地藏菩薩告訴你說:「他沒有道德,他是欺騙你的,不要跟他學。」你就不可以跟這位師父學,如果他說:「這個師父有道德,你可以跟他學。」

不過,你要選擇跟隨哪一位師父,你先得自己考量考量。你選擇師父,其實師父也在選擇徒弟,不是嗎?如果他不選擇徒弟,要是收了一位德行壞的徒弟不是倒霉了嗎?把自己也連累下去了。但是,你還是得發慈悲心,越壞的人越要度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夢參老和尚文章列表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

無著得道

過去,佛陀住在阿毗闍恆河邊。一天,有一位比丘來到精...

聖嚴法師《盡心盡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收攝六根,調伏愛取

這個聲聞法這一塊我們講過,我們只用聲聞的一部分的概...

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

修學佛法的人,解要圓,行要方

何謂圓呢?就是圓融無礙。因為佛法豎窮三界,橫遍十方...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

念佛的七大誤區

一、堅決不許打餓七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夢參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壇大戒開示

2009年春(4月20日),夢參老和尚結束台灣弘法之行,...

修法最難的是不中斷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聖號,南無地藏菩薩、南無地藏菩薩念...

你一切的安全,佛菩薩都能保護

我現在已經九十六了,我深刻體會到我的災難重重,但是...

八萬四千法門怎麼來的

在你的生活當中要這樣鍛煉,你的煩惱就會逐漸減輕,待...

真我與假我

生活中,我和許多人一樣,總是慣於從身外尋找參照物,...

人在福禍快要來時,觀察他的舉動,決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

出家與在家的比較

下邊就是在家出家的問題了。這個我們也要講一下,因為...

佛陀的十號

一切佛都具有十大名號,又稱如來十號、十種通號。出自...

【推薦】家裡有這種情況,趕快給他念經做好事

【復次普廣。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

人身不用來修行,實在可惜

世間人迷惑了,就很苦。比如從健康來看。你想要健康,...

群處守住嘴,獨處守住心

這兩句話實際上是兩句教人如何立身處世的話。 第一句...

弘一大師《改習慣》

吾人因多生以來之夙習,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環境之熏染,...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從古到今,還沒有...

「好人」與「道人」的不同

好人和道人是不同的。你看外道,或者說慈善家,他們也...

聖印法師:求福報

誠然,從表面上看,有的人有學問有氣質,卻沒有人賞識...

做財富真正的主人

這是一個以商業為主流的時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財富...

【佛教詞典】吒

悉曇字 (ta)。又作吒、哳、絝、侘。悉曇體文五類聲舌...

【佛教詞典】三生

(術語)即三世轉生之意。傳燈錄曰:有一省郎,夢至碧...

【視頻】安土地真言(蓮歌子)

安土地真言(蓮歌子)

【視頻】李麗淑老師《中華花藝:茶席》

李麗淑老師《中華花藝:茶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