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佛教的財富觀》

濟群法師  2010/05/20  大字體  護眼色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物質的極大豐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舒適,但過分強調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社會道德滑坡、生態環境的破壞、拜金主義、唯利是圖,以及由經濟問題引起的種種犯罪現象。本文將根據佛教的思想,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個認識財富的角度,希望能有助於社會的安定和幸福。

佛教是如何看待財富的呢?

在佛經中,對財富的看法是一分為二的,既有毒蛇之喻,也有淨財之說。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佛教中也同樣指出了財富的危害。佛經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佛陀與弟子阿難外出乞食,看到路邊有一塊黃金,便對阿難說:毒蛇,阿難亦應聲說:毒蛇。正在附近做農活的父子倆聞言前來觀看,當他們發現佛陀和阿難所說的毒蛇竟然是黃金時,立刻欣喜若狂地將其佔為己有,可結果如何呢?黃金非但沒能改善他們的生活,反而使他們陷入國庫被盜的案件之中。刑場上,父子倆追悔莫及,至此,他們才明白佛陀所說的毒蛇的含義。

為什麼說財富會成為毒蛇呢?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得財富,社會上所以會有那麼多貪贓枉法的現象,有那麼多假冒偽劣的產品,正是因為對金錢的迷戀和對暴利的渴望,才使他們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也有些人乾脆從事謀財害命、偷盜、搶劫、詐騙等犯罪行為謀取財富,結果身敗名裂,後悔莫及。其次,是不能正確地使用和支配財富,因為擁有財富,吃喝玩樂,奢侈浪費,而養成很多不良嗜好。第三,是執著於財富而給自己帶來無謂的傷害,財富的擁有者往往無法面對它的失去,商場如戰場,激烈的競爭中,多少失敗者因為破產而精神失常,甚至走上絕路。

事實上,金錢的本身並不存在什麼罪惡,關鍵在於它的擁有者能否合理地獲得它,使用它。財富既能給我們帶來過患,也能給我們帶來利益。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這就需要一定財富作為生活的保障,所以佛教中又有淨財之說。同樣的財富,怎樣才能使它轉化為淨財呢?這也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內以正當手段謀取利益;其次,合理地使用財富,不僅用於生活所需,更能以此造福社會;第三,客觀地認識財富,既不是將其奉若神明來膜拜,也不是將其視如糞土而摒棄。只有正確地估量財富的作用,合理地使用財富,才能成為財富的真正主人,而不是做一個守財奴,甚至為其所害。

既然佛教並不否定財富的作用,那麼,一個人又應當如何追求財富呢?

佛法認為,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都由因緣因果決定,許多看似偶然的現象其實都包含著必然的因素,財富的獲得也同樣有它的前因後果。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同樣是經商,有的人財運亨通,有的人卻處處碰壁,是冥冥之中神靈的安排嗎?是命運的不公嗎?其實,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我們的福報,而福報又取決於自己的所作所為。

因此,想要獲得財富,首先要培植福田。我們知道,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同樣地,一個人的福報也是來自播種和耕耘,福田包括恩田、敬田和悲田。恩田,就是對父母師長乃至一切有恩於己的人都懷著感恩的心去報答;敬田,就是恭敬供養獻身於人類心靈淨化的宗教師及有德有智的賢聖;悲田,就是救濟幫助世間所有窮苦受難及貧病交加的人。以上幾種行為正是我們獲得人生的福報的正確途徑,只有通達人生的因緣因果,明瞭財富的源泉,我們才能夠事半而功倍。

除此而外,我們還應當擁有生存的技能。佛陀在《善生經》中為善生童子開示生存之道時說:"先當學技藝,而後獲財富"。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必須有一定的謀生之道,即使擁有福報,也還需要通過相應的技能才能得以實現。

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如法地追求財富。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之內獲得財富。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就是說應當如法追求財富。就世俗生活而言,法,指的是法律,法律是維護公民共同權益的契約,也是每個公民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法律告訴我們,什麼是合法的行為,什麼是非法的行為,因此,當我們謀求財富時,不能忘記法律的準則,只有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才能保證自身長期的利益和安樂,反之,如果抱著僥倖心理從事非法勾當,不僅會損害社會大眾的利益,也終究逃脫不了法律的制裁。

作為一個佛教徒,除了遵守法律,還應自覺地受戒並持戒。受戒是在我們的內心種下防非止惡的種子,而持戒的過程就是培養這顆種子,使它在我們生命中形成強大的止惡行善的力量。對於在家人來說,戒律的基本內容有五條,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一個佛教徒應以此為衡量行為的標準,檢驗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是否與戒律相違背?是否涉及到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的行為?戒律除了具有法律的內涵,同時還是佛教徒趣向圓滿人格的自覺德行,因此它還是道德性的。

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中有義利之辯,利雖然不完全等同於財富,但財富卻是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儒家向來重義而輕利,的確,如果人人都執著於一己私利,社會勢必無法安定和諧。但是,我們的生存又必須以基本物質條件為基礎,因此,不談利益,否定利益顯然是不現實的。近代西方的人本思想則肯定了人類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同時也指出,一個人在追求利益時應以不傷害他人利益為前提,只有建立在這個前提下的行為才是道德的,反之,則是不道德的行為。

這一觀點與佛教的看法頗有些相似之處,佛經中對善是這樣定義的:善的行為從自身來說,包含著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從社會關係來說,包含著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善的行為不僅能使自己獲得眼前利益,還能給自己帶來長遠利益,這長遠的利益又貫穿著生命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當一個人行善時,便是在培養自己內心中善的種子,使人格趨向圓滿和完善,它的力量一旦成熟,又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幸福安樂的結果。所以,從佛教的角度來看,自利與利他是統一的,利人才能利己,害人必然害己,這種財富與道德的關係是建立在三世因果的前提上,是必然的,比起建立在唯物論基礎上的人本思想,顯然更為究竟了義。

當我們擁有了財富之後又該如何合理地使用它呢?如果說獲得財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個人的福報,那麼,使用財富才更能體現他的智慧。從佛法的角度來看,合理支配財富是關係到人生幸福和社會安定的根本。

當今社會身家巨萬的人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吝嗇的守財奴和揮霍無度的暴發戶,這兩個極端都不是對待財富的正確態度,在更年輕的一代中,財富又多是用於對時尚的追求、對享樂的貪著和虛榮的愛慕,使整個社會風尚趨向浮華和奢糜。

那麼,財富怎樣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呢?正確的方法是,將自己的收入分為四分,分別用於生活所需、儲蓄、投資和慈善。我們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儲蓄能夠使我們更從容安排生活,而合理的投資則能使我們的財富得到適當的增長,至於用於慈善事業的佈施,則能使財富真正地發揮自身的作用。佛法認為,財富使用了不再為你所有,保存著不一定是你所有,只有佈施了才真正屬於你所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人生無常,別等發達才來行善

有一位人稱陳姨,看到別人學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學學。...

買果子

古時候有位大富長者,家中流行風寒,惟有形似檳榔的庵...

為什麼有些人做壞事反而能發達

問: 為什麼一些人做了很多壞事,反而能發達。有一些...

佈施一杓飯汁,果報不可思議

芥子般的種子,能長出庇蔭眾人的大樹。佈施得福,因果...

般若的空性,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當中,也並不破斥緣起法的因果。談因果是從...

拯饑救溺福綿長,驕橫欺人遭惡報

古語云: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福禍無...

為何會懷疑善惡因果報應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處,概不出...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調心之道,離不了心學

目前,整個社會最大問題就是人的心態失衡,並且到了危...

生意場上要喝酒該怎麼辦

問: 有的人知道喝酒不好,是犯了酒戒,但是在生意場...

濟群法師:三皈依的利益

皈依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利益?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學佛...

濟群法師:佛教徒是禁慾主義者嗎

社會上的人普遍認為出家人是禁慾主義者。所以,年輕人...

冤冤相報,給子孫留下禍患

做善事的人,不僅他的宗族親戚愛戴他,朋友鄉黨尊敬他...

修行人在這個時候很容易著魔

過去有一位和尚道友,他學畫畫,他的畫本來就不怎麼好...

了幻法師:夫妻是冤家嗎

問: 夫妻是冤家嗎? 了幻法師答: 民間信仰所謂的夫...

治療憂鬱症三步走

人的健康是身心的和諧狀態,生理和心理同時擁有健康,...

高僧所具備的三種品質

這是一個崇尚炒作的浮躁時代。為了名和利的最大化,大...

修行為何要降伏憎愛二心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

不受後有,它的下手處有兩個

老死。老死為身心演變之必然結果。未來之世,既然受生...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薩

這是發生在浙江省岱山縣衢山鎮法華禪院的一件真實奇事...

有感於素食坐月子

談起婦女生小孩坐月子,總說是要如何如何滋補,滋補的...

聖嚴法師《如何解決情緣的問題》

1.斷所有情緣 每個人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到底有多少...

那些藝高人膽大的都陣亡了

志宜大,膽宜小。我們的志向要遠大,但是無論做什麼事...

舍自心污穢的娑婆,取自性清淨的極樂

知道這個真心和妄心,我們就了解,原來我們的緣影心之...

【佛教詞典】遍計所執性

凡夫不了解一切事物都是由阿賴耶識中的種子轉化而成的...

【佛教詞典】天道

六道之一,三善道之一。指住於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莊嚴版)

南無阿彌陀佛(莊嚴版)

【視頻】放生儀軌完整版(湛品法師)

放生儀軌完整版(湛品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