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這個自我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濟群法師  2014/09/14  大字體  護眼色

這個自我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人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務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麼代表著你,什麼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們每天都在關注自己,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那麼,我們現在認定的這些身份、相貌、想法等,究竟是不是「我」?

事實上,這一切都無常變化,也許現在與你有關,但並不是你的本來面目,不是生命的真實寫照。

可我們往往不了解這些,因為生命中除了覺悟潛質,還有另一種力量,那就是無明,就是不覺。

覺與不覺,是佛法修行的兩個核心概念。禪宗為什麼會成為漢傳佛教最直接的修行法門?正是因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於覺悟本體,這就極大縮短了凡聖之間的距離。

通常我們總覺得自己是薄地凡夫、業障深重、煩惱重重,而佛菩薩則高高在上、耀眼奪目,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敢想像自己可以成佛。但《六祖壇經》卻直接告訴我們:「前念迷即是眾生,後念悟即是佛。」換言之,佛與眾生的差別只是在迷悟之間,在覺與不覺之間。當你體認到覺悟本體,當下就是佛;當你迷失了覺悟本體,當下還是眾生。

什麼是迷失覺悟本性?簡單地說,就是把自己丟了。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時發現:「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這一寶藏卻在重重無明和煩惱的遮蔽之下,雖有若無,也就是佛陀接著所說的「只因無明妄想不能證得」。這種無明,又使生命存在原始的匱乏感和失落感,使我們不斷尋找外在支撐,好讓這個「我」得到證明、得到肯定。問題是我們尋找的這些支撐都脆弱而無常,每增加一個支撐,反而在增加一份垮塌的危險,增加一份不安定因素。

所以,這種匱乏絕不是增加什麼就可以填補,而是要向內找尋。一旦開啟生命內在的寶藏,我們就不再需要外在支撐了。就像那些水邊林下的禪者們,雖然生活中一無所有,但不會覺得缺少什麼。原因就在於,他們已體認到圓滿的覺悟本性。正如六祖悟道時感嘆的那樣:「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體認到這樣的覺悟本性,就如寶藏在握,還會為瓦礫動心嗎?還會為塵埃追逐嗎?

但我們迷失了本性,不了解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要四處找尋存在的感覺。《楞嚴經》謂之「迷頭認影」——忘了頭就在肩上,卻把影子來當作是「我」。我們把這種感覺投射到身體上,投射到身份上,投射到家庭上,投射到名譽上,投射到事業上,總以為抓住什麼之後才會踏實。其實,我們抓住的只是一些虛幻而短暫的存在。更糟的是,當我們抓住這些之後,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依賴。

人究竟需要多少財物才能過日子?答案是沒有一定的。因為所有需要都是逐步養成,對感情的需要,對事業的需要,對地位的需要,對生活條件的需要……一旦建立某種需求並執著於此,就會形成依賴。久而久之,依賴又會成為習慣,成為不可或缺的需求。其實這種需求並非事實上的不可或缺,而是我們自己設定的不可或缺。

當某種需求被滿足,我們會有滿足感;當某種需求不能實現,我們會有挫敗感。當我們和別人比較,感覺自己的依賴更為優越就會自大,感覺自己的依賴不如別人則會自卑。一旦我們對依賴過分在乎,會導致焦慮;而當這些依賴受到衝擊,則會引發嗔心……所有這些情緒,都是我們自己一手締造。

我們製造了很多需求,同時也製造了隨之而來的不安全感。因為世間每天都有生離死別,有企業倒閉,有頻頻發生的天災人禍。只要用心觀察,無常時時都在為我們揭示真相,告訴我們永恆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這使我們的內心充滿恐懼,擔心失去這些就會失去自我。

那麼,我們所認定的這些構成「我」的部分究竟是不是你?其實不是。因為無明,我們發展出很多心理,發展出很多情緒,這些心理和情緒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這個自我並不是真實的存在,只是我們的錯誤設定,所以就會發展出種種煩惱,如瀑流般挾裹著我們,使我們沉淪其間、身不由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如何開示妻子同生極樂世界

蓮池大師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現一個結婚好了之人。他...

【推薦】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厄之事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厄之事。觀音菩薩隨機示...

何必妄加恩仇執著

中國禪宗初祖達摩祖師的墳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吳坡...

你心裡的按鈕在哪裡

某位老師說過一個故事:他是一個光頭,這在當地是很特...

切記別在死物上用功夫

妄想是個假的,可是因為一個假的生出來了,很多假的跟...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臨終越難離開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

在不生不滅處相見

雲岩曇晟生重病,道吾宗智問他:「離此殼漏子,向什麼...

諸有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堅牢

諸有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堅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濟群法師《藥師法門的功德利益》

佛教開示淨土法門,告訴我們大千世界中有許許多多佛土...

什麼是隨緣不變

問: 什麼是隨緣不變? 濟群法師答: 隨緣不變是菩薩...

輪迴中有哪六種苦

說到解脫,首先要有解脫的意向,也就是出離心。怎樣才...

濟群法師《生命的回歸》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問題是:生命的回歸。 生命盛開在...

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能靠願力往生嗎

問: 如果皈依了,但是沒有好好念經修行,最後靠自己...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

舍利子是什麼

問: 舍利子是什麼? 玄若法師答: 舍利是修行者舍報...

在家如何修行

我從前做船生意,對船很有緣分,因此對《金剛經》中佛...

阿含經故事:誰受苦樂

有一次,佛陀與眾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途...

馬鳴菩薩

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師,人們尊稱他為「馬鳴菩薩」...

大安法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什麼意思

問: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推薦】不偷不盜,一生無憂

很多人覺得非常委屈:一輩子什麼缺德事也沒幹,為什麼...

人有實德,天必有奇報

乾隆辛巳年間,河南省境內黃河決堤,陸地水深一丈多(...

念佛要用真心來念

一九四零年,我們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師打佛七開示:...

當代學佛人的困惑

問: 怎樣讓我手下的員工學佛? 悟光法師: 欲改變別人...

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佛陀是很善用方便法門的。 當年,佛陀的母國迦毗羅衛...

【佛教詞典】分位同行相應

復有分位同行相應,謂與樂受諸相應法,與苦受不苦不樂...

【佛教詞典】異熟等五果

(名數)性相門分別因果之相,因分六種,果分五種:一...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宗澤法師)

南無阿彌陀佛(宗澤法師)

【視頻】本源法師《出家的意義》

本源法師《出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