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淨慧法師  2015/04/04  大字體  護眼色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

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棉花是磨不出刀子來的。人的一生,經歷了種種的磨難、種種的痛苦,才會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是什麼。

修行首先要戰勝自己心胸狹窄的關卡、畏首畏尾的關卡。戰勝自我,把自我的下劣心、分別心、貪圖安逸享受的心能夠戰勝得了,修行就一定會一往直前。

所謂禪在當下的功夫,就在於把握生命的當下,轉化生命的迷惑、淨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質、圓滿生命的品格,挖掘清淨生命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無限潛能。

能夠遠離殺生,就有了慈悲心,平等心。

信心是學習佛法的根本,也是世間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

在行、住、坐、臥當中能夠時時觀照當下,使自己的心與佛相應、與法相應、與戒相應,我們當下便是身居樂土。

做一個好人意味著要有一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願力。人生的動力和價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萬事都是緣,萬事總是緣。把握機遇,隨緣而住,隨遇而安。

學佛要以修為主,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口說心行,心口如一。

參禪的基本要求:見地要透,功夫要穩,悟境要高。

修道要具足三種心:信心、精進心、長遠心。這三者缺一不可。

解脫就是煩惱止息。

隨緣做事,隨緣放下,不留戀。就是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能夠隨順因緣而去,不留戀這個世間,不留戀任何東西,那才會沒有遺憾地結束此生。

我執越重的人,煩惱就越重;煩惱越重的人,痛苦也就越多。

五蘊是生活,照見五蘊皆空就是禪。

使自己的心從種種分別、執著中解脫出來,使覺照能夠獨脫於一切攀緣之外,我們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種境界。

修行要消除內心的障礙,克服內心的對立面。

人需要鍛煉,需要有意識地找一點苦吃,才有利於自身的生存,有利於克服那些想像不到的來自自然和社會的各種困難。

在因地中福慧雙修,在果位上才能福慧莊嚴。

一切從大悲心出發,從菩提心出發,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

禪是一種方法,是一條道路,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受用。

修行是一個長期訓練管理自己內心世界的過程。

菩薩的精神是大地的精神,是橋樑的精神!

信仰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嗔、癡三毒,淨化身、口、意三業,這四件事是佛法的總綱,也是我們修行的起點和終點。

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顯現;唯有奉獻,心量才能廣大如虛空。

要把盡家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當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真正從心靈深處將對事物的種種界定、分別、妄想掃除乾淨,才能夠真正見到諸法實相。

戒律是什麼?戒律是堤防。持戒精嚴,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嚴嚴實實,不會有漏洞。有戒律,我們的修行才有保證。

既然每個人都有改善生存條件的權利和需求,那就必須相互尊重。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顧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將其物質財富據為己有,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只有在造作、是非、取捨、斷常、凡聖等一切對立面完全統一了之後所顯示的無分別智,才是平常心。

摘自《淨慧法師說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星雲大師《從六祖壇經說到禪宗教學的特質》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

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是何含義

問: 做夢會被夢境所轉,這種情況怎樣克服?就是佛來...

祖師禪的手眼

出家人有這樣一句話,叫久住有緣,久坐有禪,說一個人...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

何謂「禪門破三關」

江蘇揚州高旻堂上來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長...

莫教錯過眼前事,無限春光不再來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

所有顯現皆是識神所變現,切不可認以為真

古人說: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總的來說,不論什麼好...

【推薦】慧律法師《入佛正見》

大眾一起至誠懇切,向師父拜年。向師父頂禮三拜,一拜...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問: 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提到,老和尚在談到老參用功...

六祖大師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為在家人修行說了一個《無相頌》,並且說,在家人...

在家修行的基本要求

五個禪七馬上就要結束了,就在禪七結束之際,老天爺連...

淨慧法師寄語2012

今天是2012年的第二天,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祝與會的...

吾見散亂艷喜,愚癡特迦大事已辦

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詩字,吾見右軍李杜,不出生死;用...

學佛之前誹謗過淨土法門該怎麼辦

問: 若在學佛之前因不相信有這麼一個容易法門,而說了...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

古代禪師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禪師在教化弟子時,當弟子產生妄想,失去正念的...

修念佛法門有兩種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說,修念佛法門有兩種:一者...

心、肝、脾、肺、腎逐個說

一 君主之官:心 我們下棋的時候,不管是丟了車,還是...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思一思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不急不急,禮讓第一;不急不急,...

星雲大師《持戒的開示》

有的人因為怕持戒不自由,怕犯戒,就不敢受戒。其實,...

佛菩薩天天都在跟前,是我們不能夠理解

無著菩薩在印度的時候,修彌勒菩薩慈心觀。他在山裡坐...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縛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認為我學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

【佛教詞典】三陀羅尼

三種使善法不散,惡法不起之力用。(一)為大智度論卷五...

【佛教詞典】諦處

【諦處】 p1376 集異門論七卷二頁云:諦處云何?答:如...

【視頻】大安法師《直趨無上菩提的妙修行路》

大安法師《直趨無上菩提的妙修行路》

【視頻】界詮法師《浴佛的目的與意義》

界詮法師《浴佛的目的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