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禪宗的觀心方法

南懷瑾老師  2016/07/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禪宗的觀心方法

真正的禪宗很簡單,五代以前的祖師,就是用「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作為觀心的方法,人人做得到。初步先曉得人有思想、有念頭,比如別人講話,我們聽到話,這是一個觀念,一個念頭,這個念頭隨著別人的話講過了,我們聽的作用也過去了。

我們靜坐時觀心,這人「心」,不是明心見性的心,這個心代表思想,以及煩惱的念頭,這人念頭一來。比如:阿福下午要來看我,三點鐘來,我準備請他上咖啡館。這樣正是三四個念頭過去了。算了,請他喝杯茶就可以了,或是吃一碗擔擔面。不來最好了,太麻煩了,我又沒錢……念頭一個個跳來跳去,這個心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要看清楚,當前面一個念頭跑掉,而後面一個念頭還沒來時,中間有段空空洞洞的,保持中間這個空,就叫觀心法門。

修習禪那如何修呢?佛在這裡告訴我們,「先取數門」,這裡所講的數不是天台宗的數息法,而是觀心法門。觀什麼心呢?觀後天妄想心,在靜中反觀自己的起心動念,每一個思想,每一個念頭,一個一個都很清楚,心中了知「生住滅念」。我不曉得諸位的經驗如何?真正的修行沒有不觀心的,對自己的思想念頭來去要清清楚楚才是修行。有很多人記憶力不好,修觀心法門,記憶力一定會好起來,越放鬆,影像越容易留;越空越容易裝下東西。

修行人要做到心念隨時空,禪宗祖師教我們修行要「無心於事,無事於心。」心中不求什麼事。常常有人告訴我明天要怎麼樣怎麼樣,我煩起來,就告訴他:你好多餘,明天有沒有我還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嘛?這就是無心於事。還要無事於心,所有的事不裝到心裡頭,過了就算,發脾氣,要發就發,我發起脾氣比誰都大,一邊發脾氣一邊心裡還在笑。有同學問我某人這件事怎麼處理,我說罵都罵了,還要怎麼處理?罵他就是處理了嘛!你還要他怎麼樣?錯了已經錯了,你打死他也錯了,錯了還挽得回呀?

「分劑頭數」,對於每一個念頭還須懂得分辨善惡,劑就是排列歸類,對於自己心中的每一個思想都念念清楚,在「瑜伽師地論」裡稱為週遍尋思、週遍伺察,這就是修心、修行。許多人學佛修行對於自己講的話都搞不清楚,都沒有好好的觀心,都不曉得觀照自己的內心。念念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才是正修行之路。你們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為什麼呢?把心觀察清楚,這就是智慧;假如對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細昏沈,因為落在細昏沈中,所以智慧發不起來。怎麼說這也是修福德呢?對於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惡都清清楚楚,把惡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增長。所以,觀心法門有如此重要,尤其號稱學禪的朋友們,特別注意這個法門,連這個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還談什麼禪?不要自欺欺人。

一般人學佛修道都在希求一個東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個最大毛病——不敢承認「此心就是佛」,這是眾生的大病所在。人總是把佛、菩薩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測,所謂「高推聖境」。人都受幻想或回憶的宰制,就是不願面對眼前的現實。如果能夠很平實地認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若能認清這個道理,那麼便能「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在任何時間,不起虛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麼平靜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這就是菩薩道,不須再念什麼咒,或是觀想、拜佛。這時就如蒼雪大師所說的:「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什麼是佛呢?心即是佛。什麼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非常平實,這是真正的觀心法門,正修行之路,這也就是禪,如來禪所標榜的法門。

隨時保持平常心,不去幻想,坦然而住,這就是觀心法門,這就是正修心之路。

我們很多學靜坐,及觀心法門的同學要注意了,「若心有住,即為非住」。你們做觀心的功夫,做靜坐的功夫,心境上有一個清淨在,你心住在清淨,已經不清淨了;至少那個清淨是非常狹小的。還有些人覺得空了,他那個空啊,不過是水桶那麼大,也許比水桶還小一點,都是你意識上一個境界,不是真正的空。這就是心住相;著相,著在一個空的現相上,有所住。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錯誤的,錯誤的空觀,錯誤的住心法門。若心有住,可以訓練意識專一,比較能夠寧靜,但是認為這個有相的,水桶那麼大的空,或者清淨就是道,那不是你騙了道,就是道騙了你,也許你騙了釋迦牟尼佛。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懷瑾老師文章列表

心靈的財富

宗教導師們總認為人類的幸福,並不在於感官上的滿足與...

當下的念頭若是念佛,就不會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願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越固執的人越容易受傷

別讓心太固執 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時候說:一切眾生皆有...

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

或問心念紛飛,當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處...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才勸往生言著相 盡思貪戀卻迷濛 在中國自古以來的佛教...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

萬境本閑,惟人自鬧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

如何才是開悟

一、無心可安即可開悟 有一個相當著名的公案: 禪宗的...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宏海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一講) 前言: 佛法的流傳,主要是要有人來講,有...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嗎

出家也是有苦有樂。苦什麼?比如得長期吃素,有的人吃...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靈岩山寺性寂法師生平和往生紀實 二十多年前在蘇州靈岩...

極樂世界的池水莊嚴

我們看最後一段,莊嚴的第三段,池水莊嚴。 戊一、總標...

不管修哪一個法門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們國家千百年來,隨著時代改變,唐宋年間的這...

永明延壽大師日定108件佛事為常課

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

如何救度疾病的眾生

問: 如何救度疾病的眾生? 慧律法師答: 有兩種角度...

宏英居士往生紀實

無諍念佛守本分 預知往生彩蝶送 宏英居士,本名吳巧英...

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問: 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總是要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

平凡決非淺陋

生活中,許多平凡的東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氣是平凡的...

龍樹菩薩與《華嚴經》

談起《華嚴經》我們還得了解龍樹菩薩的功德。龍樹菩薩...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答: 要想解...

獵人與老和尚

戒就是規矩,要預防非份的念頭,不該有的觀念不要產生...

【佛學漫畫】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

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

最輕鬆的方式還是誠實

魯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處旁有個著名的仁和酒店,店...

尋回原本清淨的自心自性

我們都知道,修行其實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樂,...

【佛教詞典】慧苑

(人名)唐洛京佛授記寺慧苑(定刊等記有京兆靜法寺沙...

【佛教詞典】中台外部

(術語)十三大院中第二院以下對於中台八葉院,故總曰...

【視頻】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8》華嚴唯識觀

慧律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8》華嚴唯識觀

【視頻】吃肉無異於吃毒

吃肉無異於吃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