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靜波法師:轉變觀念與臨終關懷

靜波法師  2011/01/05  大字體  護眼色

我們上一次講到臨終關懷之重要,那麼,在探討臨終關懷重要的時候,我們又探討了臨終往生的差別因緣,這種差別有兩種,第一個是隨業往生,隨自己的業習氣往生。第二個隨念往生,把握住自己的臨終一念。即使你一生造惡,但是臨終之際若能轉變觀念,一樣可以往生淨土。即使一生行善,臨命終時一念有差全盤皆輸,所以呢,不可不慎重。

講第二個問題臨終處理好好壞得失,臨終一關最為重要,生離死別。佛教講四恩三有盡沾恩,哪生有、死有和中有。中有這一段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善加把握。世有愚人,就是有很愚昧的人,與父母眷屬臨終時,輒為悲痛哭泣,總是悲痛哭泣,情理之中,若不哭泣的話他覺得不正常,所以認為哭泣才是正常的,但是我們想想看,我們哭泣若是能把他換回的話,這哭泣總有價值有意義,若是哭泣喚不回他,甚至你把他中陰的感覺打亂了,那對他來講有害而無利,他眷顧啊,於是他就沒辦法把握住自己往生的方向,那麼這是一種極大的障礙。

洗身換衣。只圖世人好看,其實我們做很多事情,人都有心理障礙,都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看的,有時候,我們可能根本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但是為了別人只得這樣做。那麼臨終關懷,往往我們把握不住自己具有的佛教儀軌,不計貽害亡人。根本就不顧慮遺留後患於死去的人。這就是我們的缺陷。不念佛者,且置不論。不念佛的人我們姑且不說,即志切往生,就是真正發願往生的人,我們總得說。臨終遇此眷屬,多皆破壞正念,臨終的時侯,遇到這樣的眷屬只圖好看,大張旗鼓的吹啊!鬧啊!顯得是很熱鬧,事實上,對往生的人,是沒有意義的,破壞正念。仍留此界,所以還得輪迴,此界,就是欲界。沒有辦法不輪迴。

臨終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臨終時如果你能夠保持這個正念,就像你力氣很小而上山了。自力不足。你力氣不夠呀!力氣不夠怎麼樣。幸有前牽後推,前面在拉著你,後面有人在推著你,誰拉著你啊?阿彌陀佛,誰推著你呢?助念的,這是前牽後推。這就好多了,就像我們上樓,年紀大的人用兩個人攙,這這就好多了,沒關係!不然你讓他自己上去,他上不去。就是這樣的,左右扶掖之力,就是饞著,前牽後推兩邊還有攙著的。那你說這個力量是不是很大?力量非常之大。便可登峰造極。就是說你走多高都沒有問題。登峰造極這個詞是來源於佛教的,就來源這裡。大家要認識到這點。

臨終正念昭彰,臨終正念顯露無疑,被魔眷愛情搬動等破壞者,你正念有,確實能保持正念,但是沒辦法啊!什麼是魔眷哪!就是你被障礙,被你家人的意念,一種錯誤的觀念和思想行為所纏繞。於是等於被魔眷愛情,那生離死別呀!大家不忍啊!於是要多看看你,要多幫你多做點事,所以就要搬動你,要給你洗身子,要給你穿衣服。然後還哭哭啼啼。往往是這樣的。於是你的正念就被破壞了。

譬如勇士上山,就是你很勇猛,身體很壯上山,自力充足。你完全有理由能夠上山,那有力氣呀有各種條件你能夠保證上山去,但是而親友知識各以己物,就是你親戚朋友還有同參道友都來了,對吧,有的是幫忙?不是幫忙是添亂。各以己物,都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加給你。令其擔負。加給你的時候,這個跟你說兩句,那個跟你說兩句,最後的你就懵了,確實,人都是這樣的。擔負過多,力竭身疲,大家把所有的想法呀!做法呀建議來擺佈你,最後你的負擔過重。負擔過重怎麼樣!力竭身疲,你的身體沒有力氣了,也很疲倦,身心疲倦疲憊不堪,所以望崖而退,很高,然後你上不去了,因為你的力氣已經不夠了,也就好像受到了一種外來的干擾。所以這個生離死別一定要善加註意。此之得失,雖由他起,這個裡面的得失,雖是由你身邊的道友親屬,雖是由別人而起,實屬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壞人之善業所致。雖然是有別人而起的,事實上還是由你自己招感的,你不能去怪別人。若你老去怪別人,你的情緒老(在)是變化,老是覺得很委屈很受傷,覺得別人破壞了你的道念,於是你的嗔恨心一起,你等於惡性循環。所以要意識到,雖由他起,實屬自己往昔劫終,就是我過去世中有意或者沒有意,善惡業力所招感的結果。所導致的目前的狀態。所以你能怪別人嗎?不能怪。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都是有原因的,不信你仔細推敲,仔細想來,哪裡有人無緣無故的會惹你。你肯定是先惹了別人,你肯定是,你生存的讓別人煩你,於是人家也煩惱(你),你去找根,於是你找到。找到了你就能解決,找不到解決不了。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所以真正修淨土的人,你應該怎麼樣啊?成就人家的正念,不要在那打閑差,不要給人家增加別的負擔,不要去擾亂人家正常的思維,幫忙不要添亂。你不要認為,你的就是唯一的,但是這個尺度非常難以把住。及欲為眷屬,示其厲害。就是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幫忙不添亂,所以怎樣呀?早做準備。若是眷屬有病;若是同參道友有病;若是臨命終時怎麼樣,提前就給他打預防針,跟他講法呀!跟他講;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怎麼樣呢?我們之間好離好散,龍華相會,或者是西方淨土再會,哎!他就覺得他能放下,不然的話,你就哭哭啼啼的,‘哎呀,你可別走啊!你若走了我怎麼辦啊’他還走得了嗎?對吧!他最終的還得走,但恐怕方向有變,所以不可不謹慎。

俾各知所重在神識得所,不在世情場面好看,庶可無虞矣。什麼意思?就是是那個要往生的亡人,是那個要離開娑婆世界的人,怎麼樣呢?讓他都知道我們將來往生的方向,能夠把握在這個方向,這才是最重要。否者的話你只圖場面好看,大吹大擂的,然後到火葬場又弄一個高幹爐,據說那火葬場有高幹爐有普通爐,臨走還要瀟灑一次。對吧。作為佛教徒我個人認為,(我們無權干涉別人如何選擇),作為佛教徒來講怎樣呢 ?淡然處之、坦然處之,不要有那種攀比,不要那種圖世人好看,你看我很了不起、很體面,那個麻煩了,確實很麻煩,那人來人、往鬧鬧吵吵的,還是淡然處之的好。

正是因為這樣的考量,這樣的選擇。我們最後才說;這是印光大師他得出的一個結論說;‘庶可無虞矣’差不多啊這個時候,我們才不用擔憂了,不用擔憂我們往生的方向。沒有保證,就是有保證了,因為你該做的都做了。

所以,作為佛教徒來講,希望能夠把這樣臨終的事情處理得更好一點。否者,那就是個遺憾,因為你準備了一生,臨終那一剎那沒有把握好,那因該是一種天大的遺憾。

那麼讓我們探討第二個問題,如何做好臨終關懷,怎麼樣做好臨終關懷?《臨終三要》說的;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誰都有父母兄弟,還有我們的六親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得了重病了,勢難痊癒者,實在是治不了,不是說佛教徒有病之後不治了,那是錯誤的,要治。實在治不了了怎麼辦哪?宜發孝順慈悲之心,一般往生的都是年紀老的先走,當然也有年紀小的先走,無常啊!這世界無常。所以說大家都應該勇猛精進,所以應該升起孝順慈悲之心。慈悲你要去救度他,讓他有一個更好的歸宿。勸彼念佛求生西方,你要勸他生西方啊!不要在這個世界來轉了,不要再到這個娑婆世界了,即使你陞官發財,將來還會無常,所以,總是有缺陷和遺憾。總是有痛苦纏繞,所以要去西方不再來了!並為助念,就是說你勸還不可以,但你還要助念哪!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淨土,這病的人由於這樣的原因死了一定能生淨土,即使沒有病,也應該升起一種無常的感受。

唐代的時候有一位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祖師,他寫了這樣的詩偈,他說;漸漸雞皮鶴髮,人老了那個皮膚會發皺,雞皮鶴髮。頭髮會白呀。這個一點、一點的就到了,年輕的人不用愁,年老的人感受很深。堪堪行步龍鐘。眼看著你自己走路就不行了,不像你原來那幾年了,走道就畫龍了,這就老了嗎,老的徵兆。假若金玉滿堂,即使你家裡到處是金子,到處是玉石翡翠,什麼白金,什麼都有。怎麼樣啊?難免衰殘老病。也難免你自己衰老,難免會有老會有病啊!會有這樣的痛苦,誰都難免。任汝千般快樂,說我很快樂,我什麼都有,會怎麼樣?無常終是到來。什麼叫無常啊?生離死別不會永遠這樣,所以說,要從你擁有的東西感覺之中走出來,但是很少有人能放得下的,放不下,放不下的只是一種執著和感覺。而事實上無論你放得下、放不下你都得再見,這就是人生的真相。

所以一代大帝亞歷山大,曾經稱霸過歐洲,他臨死的時候,就告訴他手下的大臣,在他的棺材蓋上鑿了兩個洞,他讓他的臣子們,把他的兩隻手放在外面。他的大臣們不知何意問他;「什麼意思呢?陛下,」他說;「我要告訴人們,我兩手空空的來了」是啊!人生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帶來,「我又兩手空空的去了」這個佛教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什麼都帶不走,我們還折騰什麼呢?如果一旦我們知道,所有的那種劇目,最終的結果是要謝幕的時候,中間的表演好與壞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已經知道無常了。

唯有淨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最好的路是什麼?是修行。唯有這樣一路光明的大路,那麼最好的修行方法是什麼?但念阿彌陀佛,一句能夠攝製你的身心,若你專心致志一定有所受益,怕的是我們嘴上念佛,心裡還在琢磨放不下。這就是善導大師告訴我們的,發自內心的對人生的感受。那麼你想想看應該引起共鳴。因為對人生的感受可能會更強烈。現實生活的環境,應該說不比古代的時候更好,盡管科技在發展,事實上我們現在的環境很污染、很麻煩。所以我們現在要只爭朝夕,應該努力做好充分準備,當然你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也要對我們人生應該賦予的責任承當,不然的話,你閉著眼睛念佛,你也念不好。

其為利益,何能名焉。就是這樣的大利益怎樣能夠去表達呢?沒有辦法表達,就是往生往生這樣的因緣,能夠指導我們往生西方淨土,沒有辦法表達。所以今列三要,以為成就臨終人往生之據,三個要點,來作為成就每一個有緣的眾生,臨命終時的依據。

語雖鄙俚,意本佛經,語言雖然可能很簡單很粗俗,但是他的本意是來自於佛經的,來自於佛法的,他是有充足的說服力。不像我們今天,很多事聽張三將聽李四說,我們今天都來自於佛說,這是最有說服力的,遇此因緣,悉舉行焉。如果我們能夠遇見這樣的因緣,然後大家都去實踐,這是印光大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善巧開導安慰,你面對你的六親眷屬,你面對同參道友臨命終時,怎麼呀?要善巧,你別像東北人說話直來直去,這個他聽著不舒服,因為人生離死別的時候,他非常脆弱。怕死啊!他真的怕死,年輕人他不怕死,為什麼?死離他很遙遠。年老的人都怕死,包括很多佛教徒他也怕死,所以要善巧。開導他怎麼能夠認識生死,然後還要安慰他生死不可怕,你呢現在就能去,在善巧安慰的同時,要給他以信心,要安慰他,要讓他回憶,說你曾經做了很多好事,譬如說這個人在不計,告訴他;你那年還往廟裡舍了五斤大米呢,你那功德無量!他就很安慰呀!他就不會恐懼了,他就不會煩惱了!這個很重要。這一點點很重要,你就說這一點點非常大、非常重要。給他信心嗎,所以,他就有足夠的資糧。這點很重要的。令生正信。使他有信心嗎,往生西方式一定能的,不然的話你跟他講也許能也許去不能,那就麻煩了,那就蒙了,不能講這種話,給人家信心嗎,這是第一種。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讓他換班念佛,讓他佛號聲不斷,當然了,在廟裡比較容易,我在法源寺的時候,曾經送過一位老法師,大家三天輪班念佛,一般兩小時,那麼效果非常之好,我感覺到了,臨命終時老和尚還很皺著眉頭,最後舒展開來,這是很有功用,不一樣的。以助淨念。來幫助他,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前面牽著,後面推著,兩邊架著,你說你能去不成嗎。那肯定去的成,是大家幫你去的你能去不成嗎!重要的是看你配不配合對不對,你可能撒潑打滾我就是不願去,那別人也沒有辦法,這是第二。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千萬不要怎麼樣呀,把那死人給他翻來覆去在那折騰,然後在那嚎啕大哭,我再也見不著了!是呀,你哭也見不著了,如果你說你哭之後還能再見到,那我們大家就一起哭吧。問題沒有辦法,以防誤事。目的是你不要誤了人家的大事,往生是件大事呀,所以大家要引以為戒,假使你是佛教徒,臨命終時或者在這之前做好準備,你告訴他真正的孝順是順者為孝。你順我你就是孝心,你別最後折騰來折騰去沒有什麼意思,人生嗎你在光彩你能怎麼樣,也不能怎麼樣。所以這個是重要的。

果能依次三法以行,上邊所說的三條來去行事。決定可以消除宿業,沒有問題,一定可以消除宿業。輕裝上陣,自自在在的就走了。增長淨因,蒙佛接引,那念佛的功德無量啊!所以淨的因緣就成就。那麼於是呢佛來接引,這是什麼?這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這種努力的結果是就是因緣所生法,各種因緣都具足。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是呀!人家說:即使修道非非想,不如西方去不來。到了西方世界你早晚就是一尊佛了。所以學佛的人請大家注意,我們把不要把佛,作為自己的什麼萬能的造物主,都聽他安排吧!不,你要跟他一樣將來都成佛。否則的話他安排你?他怎麼安排你,他不是主宰者。他只是真理的發現者,真理的實踐者。所以大家不要抱著一種什麼,我在上面居高臨下,就是說,你剛開始的時候有這個過程,有一天你跟他是併駕齊驅、平等,都可以成佛。了生脫死,漸漸進修,必至圓成佛果而後已。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恰恰有這樣的因緣,有這樣的因緣呢,淨土往生的因緣就一定要善加把握。

所以,我們講第三個問題勸修,有這麼好的因緣,這麼好的一個結果,那要勸修!,無論在家在庵,這也是印光法師說的,印光法師是近代高僧,對淨土中的感受尤為深刻,所以他告訴我們,無論在家在庵,在家裡也好,在廟裡也好,必須敬上和下。必須對什麼呀,必須對自己的長輩要恭敬,對下面的人要和氣。忍人所不能忍,別人認為你所不能忍的事情,但是你能消化,你能夠忍。但是,不是忍無可忍,是你能夠去化解,去昇華,於是乎你就忍得很自在、很歡喜。如果你真的不能忍,那就沒有機會。所以忍人所不能忍,人不能忍的你要忍。為什麼你要忍呢?因為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時候你已經不是人了,你說不是人是什麼?那就跟聖賢列在一起了。那你如果想做聖賢,你還跟人去比,那就不行呀!別人忍不了的你要忍,你一定要忍。你才有一個好的結果。如果你說憑什麼?我就忍不了,那還是忍、甚至不如忍。行人所不能行。行菩薩道就是這樣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舍能舍。別人做不到而你能做,那你就是菩薩。別人做不到而你能做,你就有機會,你就有資糧。你就有證明,你就有說服力。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常能夠幫助別人做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成人之美,成人之美就是有功德,否則的話老是拆台,那這個很麻煩。靜坐常思己過,我們老是指責別人已經習慣了,當我們問一些問題的時候,老是以自我為中心,指責他人,或者認為他人做錯了。而我們自己做對,昨天有一位老居士,他站起來,他說:‘我沒有什麼話講,我做的不好,我願意以後做的好一點。’我特別感動,真的!沒有幾個人這樣認為,(鼓掌)。閑談不論人非,尤其這一點,無論在家的佛教徒,還是出家的佛教徒,,不要談是非、東家長西家短,三隻蛤蟆五隻眼,啊!悄悄話‘這事我就告訴你了’其實,他掉過頭來又說‘這事我就告訴你了’弄來弄去大家都知道了,這個非常可怕。尤其是佛教教徒要給人一種感覺,我們是有較高修養和道德水準的有信仰的人,否則的話我們鬧來鬧去人家就會誤解了,我們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絕對不是烏合之眾,我們確確實是有修養有道德,有良好信仰用事實來證明的,有內容的佛教徒。這個一定注意,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感受到了不盡人意之處,所以我們希望大家一同來改變,包括我自己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共勉。

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就是日常生活,什麼是修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就是對自己行為觀念的一種改變,這叫修行。修行是修理自己絕對不是去修理別人,若是修理別人一定煩惱痛苦,若是修理自己尚且覺得非常難過。你修理別人誰服你呀,確實不行。於是先從修理自己開始。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你就能夠有成就了,一直在綿綿延延,綿綿絮絮不間斷的。這就是功夫。你投入了就是功夫,你不投入就不是功夫,或小聲念,或默念,有一個人(那今年沒有人問我)去年那人問過我,說;「法師,聽說大聲念佛有大佛來,小聲念佛有小佛來,不出聲念佛就沒佛來」我說;「誰說的」「聽他們說的」我說;‘我沒看見他,我就看見你說了’所以呢、你就不要把這錯誤的觀念帶到你學佛的過程中去,也不要把這樣的錯誤觀念傳播給別人,因為這是一種污染,這是一種,讓你不自在的一種表現,所以不要以這樣的錯誤觀念為是為導向。除念佛外,不起別念。當然我們現在說的是你一心一意的,一心一意在積累往生資糧的過程之中盡量不夾雜。當然也有人說‘我念心經’沒關係,開智慧啊!讓你念佛的質量更好,說我念念大悲咒,我也不會說你錯了,因為你把那個功德都迴向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該不是夾雜。當然你要運用得好,就像我說的,如果你覺得法喜充滿,你覺得你很自在,你覺得你沒有任何障礙和煩惱。你可也啊!如果你把兩者放到一起,你覺得的彆扭,你為什麼還要去嘗試呢?因緣是不一樣的,就像有人能夠上大學,有人能夠去當官,有人能發財;他各有因緣。你犯不著一定要一樣啊,所以要把握住自己,能夠欣賞自己的位置,你就是最佳的學佛因緣。

若或妄念一起,妄念胡思亂想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這跟坐禪是一樣的,當你坐禪的時候,你一個念頭起來了,沒有關係。你知道了,用別的一個念頭代替前一個念頭。所以你前面那個妄念被轉化了,那麼,念佛也是一樣的,如果有了妄念,馬上叫他消滅,消滅並不是要找到他,因為妄念他不是真的,就是你不再給它充電,不再給他加油,就沒有關係啦,所以我們今天開著車,你說車為什麼跑,因為你踩著油門,你不踩它就停下了,所以呢加油不加油的是你,你要琢磨,你才是那個根源,你要改變你自己才能夠往生,你不要琢磨,阿彌陀佛等了那半天怎沒還不來呀,那是來不了的,因為你現在還不符合條件。

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不好意思我做的不夠,懺悔就是做錯了要再見,不要拖泥帶水不要老活在過去是錯誤的。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你確確實實能念到什麼呢、能念打成一片了,念和不念都是一樣了,整天佛號在你的耳邊迎來繞去,念佛一直有這樣的聲音,你也不要驕傲,你驕傲就是障礙呀。不自矜誇。不驕傲也不到處去誇耀,你看我一心不亂了,現在不念而念,念而不念了,我可以這麼講,就是你這樣的一種心態,這樣的一種表現,你的功夫沒了,這不是功夫,真正你能到西方這才是功夫,即使就到了那個時候你也不值得去誇耀,因為什麼,因為你還沒成佛呢,即使成佛了你才發現,就是因為你不驕傲,你不炫耀,你才能去上,對吧、就我們很多人學到一點點東西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這是世間人的思維和做法呀、聖賢不是這個樣的。只管自家,不管人家。那有人說,那你不慈悲呀,什麼叫慈悲呀?你自己在水裡掙扎一會腦袋出來了,一會下去了,你自己還想救別人可能嗎?所以只管自家不管他家,直到有一天你撲騰上岸了,你才想想辦法去幫別人,這個時候尤其臨命終時你還幫誰呀?你把自己先解決好吧、這個太關鍵。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不論出家在家你看人家的好處,你不要去看人家的壞處,你看人家的好處啊!你高興,你就看誰都是佛,你看人的壞樣子啊,你一念嗔心起,影響你自己的道業。你不要認為他壞,我對他有點意見還不行嗎?你那個意見啊!影響你的情緒,貪瞋癡都起來了,所以呢,千萬不要再因為別人的錯誤傷害我們自己,這是一個智者的選擇。

而我們的很多的佛教徒都犯這個病啊!‘他錯了!他錯了!’那情緒化非常重,他錯了你為什麼煩呢’?最後想來想去,還是你自己錯了,人家現在還沒受報呢,你現在已經受報了,因為你有情緒啦,你又愛生氣,這證明你就是這樣人對吧?看一切人皆是菩薩,你自己就能成菩薩,你看別人都是業障鬼,你就是業障鬼,就是這樣的,對不對。

當年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兩個人鬥法,斗來斗去呢、蘇東坡說;我看你就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說;我看你就像一尊佛,於是蘇東坡回家很驕傲的和他妹妹講;」今天我終於贏了一次」,他妹妹說;「你怎麼贏的呀?」於是蘇東坡就說;「我看佛印禪師像一堆牛糞,他沒有說」。他妹妹問;「那他說什麼啦?他說他看我像佛,」她妹妹說;「你輸大了,」因為人家心裡有佛呀,看你就是佛,你呢心裡有牛糞看到別人就是牛糞。

所以你想想看,你是不是要改變觀念啦!要學會去欣賞別人,即使不好(也)是你的警醒,就是‘見不賢而內自醒之,見賢要思齊’,於是你都要感謝他們,都是我的善知識,如果沒有你們,我又怎麼能夠成就呢,所以感謝吧!感恩吧!應該如此,學佛有學佛的價值,不要跟人家去爭執是非啦,因為我們的生命不是很長啦!這就是現實呀。如果說你想長壽,你想健康的話,你這樣做,你都撈了極大的好處。你肯定能健康和長壽啊,更何況你還有更好的結果,那有白努力的事情,沒有。

所以,請大家不要委屈。說;‘我把他都看成佛菩薩了,他本來就不是啊!’你的分別心很麻煩,如果讓你把他看空,你把自己看空了,先從看假開始,你就覺得他可以是佛菩薩了,佛菩薩在變成另一種樣子在考驗你,哎呦!你要經過考驗,你不就成就了嗎,如果你經受不住考驗不行啊!所以在《大般涅槃經》裡面有這樣的說法,說;「一切諸鬼神等,皆是諸佛菩薩之所示現」那些鬼神啊!那些個魔王啊!都是佛菩薩示現的,來考你的,你就沒經得住考驗。怎麼樣?擱在了這一邊,若是你經過了考驗,你就昇華了。想想看我們怎麼辦啊?嘚經得住考驗。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大家都是佛菩薩,那就我一個人是凡夫,那你怎麼樣啊,謙虛點吧!恭敬點吧!所以功德向恭敬中求,為什麼功德向恭敬中求呢?因為你只有恭敬別人,你自己的我執和我慢才會得到一種改變哪,如果你不恭敬別人,說我比他強啊!我學佛時間比他早,我皈依的時間比他長,我受菩薩戒的時間比他長,最後說來說去你的,你的我慢就膨脹了、就長大了,你怎麼呀?你就下來了,你就沒有上去,昇華和墮落,就是必須要把自己的份量,逐步逐步的減輕。減輕了你才能升高嘛,要不然,他份量太重升不起來了、份量太重怎麼辦啊?結果就墮落了,往下去就容易了,份量輕了我什麼都不是,那沒關係呀!你就升起來了,這個比例是反比,份量越輕升的越快高,份量越重你墮落的越低。

你想想;看大家算算這個賬,好好算算這個賬,最後實在不行,睡不著覺的時候拿筆算、拿算盤算、拿計算機算,算算怎麼才能合適,我們得算大賬,不能算小賬呀!你不要吃不得眼前虧,最後吃大虧呀、所以,大家一定要把這筆帳算好,算好了賬你就自在了,算不好賬你就不甘心,你就覺得委屈,憑什麼我倒霉,你憑什麼倒霉,我就告訴你,你憑什麼倒霉,就憑你要往生,憑你要成佛,你就得倒點霉,(鼓掌)要不然你佔便宜了你就墮落了,就這麼簡單。

如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升西方極樂世界。條件都在這呢,你要滿足了合乎了這些標準和條件,又何愁西方不能去呀、西方一定能去的成,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沒有辦法符合這個條件,西方很難去的成。

所以清代的時候有一個曉柔法師,光緒年間的他有一首詩這樣說的;‘二十年雲水竟師工,廿年就是二十年了,到處去尋找,我們的學佛恐怕也是這樣的,今天朝山明天拜高僧,後天找活佛,天天忙的不亦樂乎,而且還很驕傲,還不知道自己是眼神不好,到處去尋找啊,尋找高僧啊,尋找能夠讓我開悟的人,再找啊,一看呢!哪不是高僧啊!他怎麼看呢?他看個高個矮,那就錯了,對吧!(眾笑)所以這個不行,所以今日方知真妄融。我找了那麼多年啊,我現在才知道,真的就是假的,假的才是真的,你說那妄想紛飛,你說那現實人生,都是什麼?是假的,假的是真的,融合為一體,已經融合在一體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在我們的當下,我們的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娑婆即極樂,極樂即娑婆。所以說真妄圓融。你不改變你的心哪,你去不了。有所色空非自外,就是說你這種色空來啊,來自於什麼?自於你心裡的感受,色空,色即是空,色不異空,來自於你心裡的感受,而這種感受應該算是一種清淨心,你不再執著,色空啊,無邊剎海是渠中,無邊的,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昨天有人說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邊際沒有障礙,怎樣呢?是渠中,就是這一個方寸之地,如果他是水渠的話,他就是我們需要感受和反省改變的所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聖凡不隔東西泯,什麼叫聖風啊?賢聖,賢士的風格,賢聖的風格,怎麼樣啊?東方和西方中間沒有一條界線,沒有這條界線,你現在有,你看著《阿彌陀佛經》上面就寫「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做宇宙飛船也不行,不趕趟,怎麼樣啊,你這個聖風不隔東西泯說去就去,為啥?一轉念就去,中間沒有界限才去的成,我記得好像有一本書上說的,《學佛須知》還是什麼……「說你坐火車的人就能坐火車去,坐飛機的就能坐飛機去」但是不論怎麼樣,你的觀念不轉變去了就很難,就很難去,就是這樣的,彼此分明感應同。雖然東西方沒有界限,但是彼此分明,說是你能上西方和你現在的那種想法截然不一樣,什麼叫感應?上面有月亮,地上有水就是你的信心,所以呢就是感應了,要真正的融為一體,你說兩者之間有界限嗎?沒有,但是又紛紛明明的水是水,月亮是月亮。但他們之間卻融會貫通。完全映在一起。十萬億,瞭如指掌近前同,雖然是十萬億佛土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一旦通達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於是我們就知道什麼?就像那指掌,西方世界就在這(師父指手掌)就在我們的眼前,就看我們的手掌就這麼近,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否則就是很難啊,所以問題探討到這裡,於是我們就繼續探討幾個關於極樂世界的。

對於西方淨土的一些誤區的探討;第一點,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有人說在西方,我現在要告訴大家的是在心裡,我上一次課講完了,有一個居士來問我說;’法師,你說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外邊,在心裡,在哪?你告訴我在啊!你告訴我’。他很關心。

但是我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就《楞嚴經》而言 ,《楞嚴經》說;七處征心,當佛陀問阿難尊者,阿難不是戒體差不多要失去的時候,佛陀救了他於是問他說;‘你的心在哪?’他說‘在內’佛陀說;‘不是’把他破掉了,他說;‘在外’佛陀說;‘不是’把他破掉了,他指出了七個地方,佛陀都把他否定了,最後怎麼樣啊,阿難哭了,阿難說;‘我沒有心了!我沒有心了!’沒有心你應該高興,沒有心了,你沒有煩惱了對吧、所以說,你住在哪,你就煩惱,你住在哪兒、那就是罣礙;你住在哪兒,哪兒就是障礙;那就是牽扯你的障礙,所以恰恰是因為這樣一點,我們現在就是七處征心心不現。沒有。

但是《彌陀要解》,藕益大師人家說他是彌陀再來,藕益大師有個《彌陀要解》,他也說心,我們這個‘唯心淨土’心是什麼?,這個唯心淨土是什麼?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中間。你說在哪?沒心,我告訴你;沒有心你就不執著,沒有心你不罣礙,沒有心你自在,那麼就是說你那天你問我;心在內嗎?我沒法回答你,兩句話說不清楚,說在內,沒有說在外也沒有說在中間,也沒有,到底在哪,沒有,沒心、沒心就是心 ,沒心就是清淨心,那就是清淨心,那可不就是清淨信嗎?唯心淨土,這個心不是染污的心、不是分別的心、不是罣礙的心、不是好壞的心。是怎麼樣?是去掉了這些心,於是他是清潔的心,因為如果是這麼一個圈子裡面的思維觀念,你突然間打破了你就自在了,因為你一下就自在了,掙脫了這個圈子對你的束縛,這個就是清淨心,這就是唯心淨土,你的心可以轉化為淨土。所以正像《維摩經》裡說的,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土,先淨其心」如果大家你要學佛你要往生的,那大家都是菩薩,你要如果說‘我要上西方極樂世界’怎麼 樣呀?當淨其心,應當怎麼?應當清淨你的心,這是實話,這是經典原文,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說隨著你的心清淨了,你的國土就淨了。怎麼清淨啊,你的心一點也不罣礙也不執著,誰罵你也好、誰打你也好,誰讚歎你也好,誰折磨你也好、誰誹謗你也好、你不在意,你不在意,你的心理世界已經不一樣了。那個時候,你就是清淨心。但是你現在還很在意,你一方面在意,你一方面還要上西方極樂世界。好處都你得了,不可能的事,就像拿著這瓶水,你的兩隻手都已經拿了,你說我還要,然後哪,還要東西,你說我還要,你拿不了了,沒東西拿了。

所以你背著你的名啊、利啊、財啊、各種的榮譽啊、各種的利益啊、你全背著他,你能上西方嗎?包括你家的房子你都背著他,你上火車站,你都去不了。(眾笑)對吧!你到西方嗎?這是去不成的,當然這種,不背著放下,是一種心理的放下,不是說我房子不要了,我把他點火把他燒了,不是這樣的你可以有,你知道,他不是你的,包括你的耳朵他是你的嗎?你的腦袋他是你的嗎?各種各樣的條件組成了你這樣的身體,哪個是你的?沒有一個實在主宰的你,真有主宰實在的,那你還會老啊!

所以,你要清楚、你要放下,所以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但你認識到唯心淨土之後,你就能夠認識到自性彌陀,什麼叫自性彌陀?阿彌陀佛因地的時候是法藏比丘,能過五劫思維空性,那你今天也要思維空性,這個空性是什麼?自性。自性若空跟彌陀相應,自性空,這個身體你能不空?你能。但是理論上你能,實際上你能不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去讀心經,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誰?是你自己,是每一個人的自己,當每一人自己,真能觀照五蘊就是假的,就是空的你就自在了,於是你跟阿彌陀佛相應了,自性彌陀,你說上西方可不可能?太可能了。(去)西方難不難?太難了。能不能去?能去。想不想去?太想去了。條件夠不夠?不夠。(眾笑)不夠那不是打妄想嗎。就是這樣的,像考大學一樣。明明500分錄取,你非得打到499分,對不起不夠,不夠去不成,不是人家不願意收,也不是你不願意去。你就是不合格。你不合格你怎麼還賴著去啊!繼續努力,不是沒有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有的。只是你能不能去成。所以要看你自己,阿彌陀佛永遠都接引眾生,你合格了隨時隨地接你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切忌用「臨終十念」賭往生

有人說,《觀經》講臨終十聲就都能往生,那我現在就可...

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備一些條件

為什麼我們要打佛七? 因為要跟佛菩薩感應道交,必須具...

心識主宰著業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 這個地方是說明我...

轉凡成聖並不遙遠,只在一念之間

一聲大磬響,妄想頓時亡,思惟真心與妄想,又是怎麼樣...

降低罪業的勢力,因為罪業會讓你臨終痛苦

建立佛號,引導佛號,調伏煩惱,這叫正修。 折伏現行煩...

顛倒妄想不除,容易在臨終刺激生死業力

第二個就是調伏我們的顛倒妄想。我們第六意識有很多的...

目犍連尊者一念嗔恨的果報

這是目犍連尊者在修行中的一個故事。 有一天,釋迦牟...

臨終助念必須謹記三大要點

臨終關懷是一種比較人性化的世間法,陪伴臨終人度過生...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為什麼有人越學佛越苦惱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

浮躁往往使我們不能堅持和忍耐

人性的浮躁與懶惰往往使我們不能堅持和忍耐。 如唐代溈...

別人錯了,我為什麼要生氣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氣憤、會瞋恨、會討厭、會嫉妒等...

如是因如是果,還要去問誰啊

佛法中關於宿命通的一些看法,應該說,這是所有佛教徒...

【推薦】誦經的竅訣有六步驟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誦經,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會誦一些經典...

讓傷害成為生命的一道養料

有一個農場主為了方便拴牛,在莊園的一棵榆樹上箍了一...

善用心者,困苦艱難皆為解脫之本

人生世間,禍福互相倚伏。唯視當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

想要做大事,既要任勞更要能任怨

最難的是勞而不怨。大家常說,做事要任怨,經驗告訴我...

三條會「直立」的魚

屈指算來,我學佛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平時我也會和一...

修行,是從「修不行」開始的

修行,其實是從修不行開始的。各位在炎熱的夏天裡還來...

詐稱眼瞎喻

從前,有一位工匠為國王做事,由於工作非常繁重,身心...

貧女供燈的故事

在佛陀時代,古印度舍衛國裡的國王、大臣和施主們常常...

應該用什麼方式來許願還願呢

許願和還願,是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們事佛禮佛的一種方...

佛陀是如何來統理大眾的

處眾能伏說,遠離二雜染,無護無忘失,攝御眾歸禮。 這...

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一、始於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

凡有願者,終必能滿

淨土法門,是以信願行三資糧作為往生的條件。這三者是...

【佛教詞典】剃除發爪開制

子題:半月一剃髮、比丘不得為白衣剃髮除欲出家、發極...

【佛教詞典】佛陀

【佛陀】 p0654   瑜伽八十三卷十九頁云:言佛陀者:...

【視頻】持誦《地藏經》

持誦《地藏經》

【視頻】彌勒菩薩成佛因緣記

彌勒菩薩成佛因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