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靜波法師:慾望少一點,快樂就多一點

靜波法師  2010/12/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前語

釋靜波:現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極樂寺住持。1963年生,1986年到哈爾濱極樂寺出家,1988年9月考入中國佛學院,1992年畢業後攻讀研究生,1995年獲得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

有些人認為,佛門就是遠離塵世,不理會世間人情,這當然是一種誤會。從汶川大地震賑災活動中佛教界弘揚佛法利生的真實事例中,大家都看到了,佛法原來與世間時刻相連!佛教不是消極地避世,而是積極地救世;不是空洞的清淡,而是真實的踐行。

2005年6月,靜波法師參加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大會,發表「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獲精進獎。他說:「構建和諧社會應當是佛教徒自覺不自覺的使命,因為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佛在心中,路在腳下。」2008年7月下旬,在靜波法師南下弘揚佛法之機,本刊有緣採訪到這位來自黑龍江的高僧。

「佛門講六和敬,就是講和諧的條件」

鳳凰生活週刊: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極樂寺僧眾們也在行動吧!

釋靜波法師:災情發生後,極樂寺向四眾弟子發出了倡議,我們積極行動,在很短的時間裡,我們就籌集捐出了50萬元善款。錢不是很多,但關鍵是我們做了,我們盡了我們的責任。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人人都是有責任的,所以我們做了就欣慰了,因為我們迴避不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鳳凰生活週刊:佛門倡導眾生平等和萬物相融,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政府所倡導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相脗合。您認為佛門中人在構建社會和諧上能做些什麼?

釋靜波法師:和尚,「以和為尚」。佛門講六和敬,就是講和諧的條件。「和」一定要有條件,符合這個條件才能和諧。六合敬就是出家人必須要完成六個條件:第一個條件,身和同住,這是和諧的基礎。第二,口和無諍。第三個意和同悅。第四個戒和同修。第五個見和同解。第六個是利和同均,構建和諧社會也一樣,做人的道德倫理是和諧的基礎,所以社會要守法,我們出家人要守法守戒,這是和的基礎。所以,佛門的「和」和提倡構建和諧社會是一致的,甚至是更圓滿,如果能夠做到六合敬,那麼人和人之間、人和社會之間,人和自然之間,我相信都會和諧。所以我們出家人要把自己擔當責任、義務做得更到位,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去認同、去感悟。我經常說一句話就是:「當我們可愛的時候別人才愛我,如果我們不可愛別人就不會愛我。

「只要心裡不執著就是修心!」

鳳凰生活週刊:請問法師,在這個喧囂的物慾社會裡,佛門是如何修心的?

釋靜波法師:只要心裡不執著就是修心!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我們都是這個世間的過客。所以我們要鍛煉自己不執著。這個不執著是什麼呢?是我們放下但不放棄,我們在不放棄的過程中學會不執著,這就是放下。這個放下才會有特殊的意義,這就是修心。我們只有不執著在某個事物上,才會解脫。否則,我們執著在某個事物上都是一種錯覺。我們必將受局限,所以我們需要醒過來,這就得從我們當下做起,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認認真真做好,在做好的時候不要去留戀。佛學倡導活在當下,佛在心中,路在腳下。活在未來,只有妄想;活在過去,只會痛苦;活在當下,才能對現實負責。

我覺得修心應該有四點:第一,放不下放棄。要面對現實人生、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有人以為放下就是全部不負責任。第二點,隨緣不隨便,不去煩惱,但我們還要去擔當,還要去負責任。第二點,隨緣不隨便。也就是我們入鄉要隨俗,但並不是說我把我們的遵守法律道德倫理的底線放棄了。比如,我是個出家人,今天要陪一些朋友吃飯,我可以吃素,你可以吃肉,但我不能,可以隨緣,但不可隨便。第三是圓融不圓滑。圓融是什麼?是包容是大氣,要換位思考,但不是說出家人沒有原則。佛門的戒律是什麼?戒律是我們受戒人的兩隻腳,沒有這兩隻腳就走不了路了。第四,負責不是負擔。不要把對家庭、對社會、對信仰的負責當作一種負擔。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在負責的過程中會得到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間的過客而不是主人,只要我們多做一些利於社會、有利於人群的事情,我們就有快樂的資本,就有快樂的理由。

「簡單才自在。」

鳳凰生活週刊:現代人生存成本很大,什麼房奴、車奴、卡奴,僅僅這些稱謂就讓人感覺到一種壓力感和焦慮感。法師如何開導這些充滿危機感的人們?

釋靜波法師:我覺得首先是要量力而行,給自己一個定位。我還是那句話,「簡單才自在。」人就是這樣,慾望少一點,快樂就多一點。為什麼要做奴隸呢?我希望大家做主人。許多人為什麼不快樂呢?就是因為他們活在攀比的世界裡,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錢,不服輸,就去比,就去爭,於是就倫落為奴隸。也許有人會問:佛門是反對人們進取的嗎?我的回答是:不!佛門講的是隨緣,能努力的我一定去努力,但努力的結果如果達不到目的,那也沒有關係,因為我盡力了,也就問心無愧。如果達到了目的,你也是過客,不要太歡喜。有個禪師說:「一派青山景色優,前人種地後人收。後人收了莫歡喜,還有收入在後頭。」我們都是過客,把一個過客做好,簡單點,自在點。如果你賦予了自己更多的東西,你想得到更多的東西,你就會失去更多的東西。如果你隨緣,能得到多少就得到多少,那麼你就是快樂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慧律法師《增進快樂的三個要件》

釋迦牟尼佛說人造十惡。身體有三種惡業:殺,殺人、殺...

如何對治自己的情執貪慾

問: 請問如何對治自己對於情執的貪慾? 答: 情慾是緣...

往生到極樂後的正報身心相貌

我們看第十七,樂如漏盡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

看到美女後的五種境界

一、隨欲逐相型 大部分人屬於這種類型。看到美女經過...

財色招苦,擁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我們經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人生...

攝諸根得離苦

過去,佛陀曾在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於入...

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當我們讀到了四祖道信對牛頭法融說:快樂無憂,故名為...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心生瞋恨,我們就上當了

我們被人家欺負了,被人家辱罵了,被人家誤解了,不瞋...

不能悟得「空」,必然會起情緒變化

佛經中說四大苦空。這就是《八大人覺經》的第一覺四大...

靜波法師:轉變觀念與臨終關懷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應該說在佛光寺舉辦的第三屆佛教常...

靜波法師:創造人間淨土,即是往生佛國淨土

感謝上淨下慧大和尚,感謝柏林寺常住,給了我一個鍛煉...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十纏十使」是我們修行中的大障礙

《怡山發願文》全文字數不多,卻字字珠璣,把我們的三...

佛教中的財神是誰

在佛教中,雖然沒有專門稱呼財神的說法的。但是佛和大...

我不教他,誰來教他

盤圭禪師是一位廣受尊崇的禪宗大師,每逢他主持禪七之...

氣質的培養

一:沉穩: (1)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 (2)不要逢...

印光大師對恐懼症患者的開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書,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於求醫...

淨土信仰對晚年白居易的積極影響

白居易作為唐朝士大夫學佛的代表,他的佛學思想,尤其...

知錯能改的村長

有句話說「心淨則土淨」。一念心平靜,就是心靈的清淨...

佛說一大藏教無非破執

問: 佛教常言: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云何破除五蘊?且...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觀:觀音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

果中有因,因中又有果,因果循環不停

有的人老了才得死,有的不老就死了,現在二十幾歲死的...

蚊子咬就心煩,大痛時還怎麼念佛呢

有人會說:既然如此,那我等到臨終時再念佛就好了,何...

【佛教詞典】寶冠釋迦

指頂戴寶冠之釋迦像。此類圖像中央安置大日佛,左側阿...

【佛教詞典】秘密號

陀羅尼之異名。陀羅尼為秘密之真言,故稱為秘密號。[...

【視頻】果良法師《薄拘羅尊者持不殺生戒的果報》

果良法師《薄拘羅尊者持不殺生戒的果報》

【視頻】太上感應篇的故事(動畫版)

太上感應篇的故事(動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