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達勝法師  2014/11/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印光大師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學習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門之一。近期我閱讀了印光大師的一些資料,深為他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印光大師是近代著名的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1861—1940),法名聖量,字印光。大師出家,遍參十方叢林,又在普陀山法雨寺閉關閱讀大藏經十年。大師一生品行高潔,德才兼備,我從大師的德行風範中受益頗多,在學佛道路上增加了強大助緣。現選擇幾個側面點滴與廣大佛友共學同修。

一.平實為人

大師平和實在,嚴於律己、寛以待人。

1938年,江蘇無錫市有一家報紙宣稱皈依印光大師者有數十萬,大師聽說此消息後以其誇報而斥責曰:「無錫報道語過虛張,皈依者當雲近萬,何可雲數十萬?即真有數十萬,亦宜雲數萬,以免小人疑忌之禍。古人有若無,實若虛之涵養,何可竟忘,而反虛張聲勢耶?以後切勿如此。」

印光大師對待自己非常嚴苛,不但嚴格遵守佛教戒律,即使日常生活中有人供養他珍美的衣食,他總是卻而不受,如不得已受之,即轉贈別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庫房,由大眾共享。

一次,有人送給印光大師白木耳等補品,他就送到觀宗寺供養諦閑法師。別人問他:「法師你為什麼不吃補品呢?」他說:「我的福報甚薄,不堪消受」。又一次,天氣嚴寒,蘇州城裡有一位錢姓居士,帶著工匠到印光大師關房裡給裝置洋火爐。大師堅決不受,還對居士說:「人生不可享受過分,要是自己無德,空去享用,那便是折福。」但這位居士卻十分誠懇,再三請求,必須供養。最後,大師只好說:「要安,就安在外間客廳裡吧,讓大家一齊暖和。」

印光大師在普陀山時,關綱之居士到山中某寺打佛七,請他早課來開示,關居士在後半夜請轎子去接他,其時大師已走了一半的路,堅決不肯坐轎子。在蘇州報國寺時,真達和尚請他到靈岩山去看看,已經準備了轎子,但他堅決不肯坐轎子,從上山到下山,寧願拿著枴杖一步一步走。

二.勤儉惜福

印光大師一生食求充飢,不求適口;衣求御寒,不求華麗,過著極為簡朴的生活。他的小房間裡只有一床一桌,連椅子都沒有。弘一大師曾經親近印光大師,並親眼所見大師種種勤儉惜福之舉,並做文字記載云:「大師一生,最喜自作勞動之事。餘於民國十三年(1924)曾到普陀山,其時師年64歲,餘見師一人獨居,事事躬自操作,別無侍者等為之幫助。直至去年,師年80歲,每日仍自己掃地、擦油燈、洗衣服。師既如此習勞,為常人作模範,故見人有懶惰懈怠者,多誡勸之。」

又載:「大師一生,於惜福一事最為注意。衣食住等,皆極簡單粗劣,力斥精美。民國13年(1924),餘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師房觀察,師每日晨食粥一大碗,無菜。食畢,以舌舐碗,復以開水滌蕩其餘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嚥下。至午食時,飯一碗,大眾菜一碗,飯菜皆盡。復以舐碗、滌蕩、漱口,與晨食無異。」大師對浪費糧食極為嚴厲,有一鼓浪嶼有名的皈依弟子,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飯,大師見其碗內剩下二粒米飯,就不客氣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隨便糟蹋飯粒!你得把它吃光。」

1936年,大師赴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時,特地給屈六文居士去信,交代自己生活起居的相關事項。師云:「此次法會是護國消災,光來時當帶來一茶頭,凡飲食諸事,歸彼料理。早午晚三飡,在房間獨食。早粥或饅頭或餅,只用一個;午一碗菜,四個饅頭;晚一大碗面。光數十年吃飯不剩菜,故只要一碗菜,吃完以饅頭將碗之油汁揩淨,切不可謂菜吃完為菜少。此外所有絡絡索索的點心通不用。七圓滿亦不吃齋。即會中辦齋,光亦不同吃,無精神相陪故。圓滿之次日,即迴甦,亦不許送,送到門外即止,若又送則成市氣,不成護國息災之章程矣。」

有一次,高鶴年居士陪大師去上海,大師只肯在小廟掛單。高居士為大師介紹了滬上名流荻楚青、程雪樓居士見面。分別時,這些人欲送香儀禮物,大師一一謝絕不受。

三.不慕浮華

印光大師不但生活儉朴,且不慕浮華,不貪名利。正為他寫給楊樹枝居士的信中所言:「光之為人,不傲不諂,視一切有勢力者無勢力者,亦無致,······縱能名滿天下還能以此了生死否?以故光之名心,淡極淡極。每見求人譔文者,心輒痛息。以故常曰:世界人多麼都是好名而惡實,光豈惡名哉,以無實之名,實為大辱,故不願有此空名也。」

有一次在重印《印光大師文鈔》時,有信眾打算在首卷附大師照片及小傳,大師知道後嚴令不可,並評曰:「照片皆屬求名恥辱之道,為光所痛恨者,祈千萬勿效近世浮誇之俗套,大家從實行儉朴,專志修持為事,則大有益矣。民國九年(1920)有數弟子於上海排列《文鈔》,即以照片小傳請,光謂為此,則並《文鈔》亦決不許印,遂止······光縱不能挽回近世虛浮奢糜之惡派,絕不肯隨波逐浪,以效彼之所為。」又有弟子為大師寫稱讚頌詞,大師亦訓斥曰:「所作之讚,乃以凡濫聖,致汝與光均獲大罪,以後萬不可稍涉此派。······光一生不肯虛譽人,亦甚惡人之虛譽我。」

1922年,定海縣縣知事陶在東和會稽道的道尹黃涵之,以大師教化一方,匯師道行,請北京政府的大總統徐世昌,頒給大師「悟徹圓明」匾額方,鑼鼓喧天送到法雨寺,香花供養,盛極一時。印光大師淡然置之,猶如根本沒有這回事一樣。有人叩問贈匾一事,印老闆下臉說:「悟尚未能,遑論圓明?瞎造謠言,增我慚愧。」

印光大師當時所交往的人員之中,有許多是當時著名的書法繪畫大家,欲送書法畫作給大師,大師都婉言謝絕,沒有一絲一毫貪愛之心。

1939年末,印光大師八十大壽來臨,佛教界及大師皈依弟子等計劃為其祝壽。大師聽說後,堅決反對。他說:「光老矣,決不願人多事。有言為光祝壽者,光雲我寧受斬頭之刑,不願聞祝壽之名。」

四.謙遜守拙

印光大師非常謙遜,雖然他德被四海、萬人景仰,但依然自稱「常慚愧僧」,又謂「飯粥僧」,將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很低,不給人以距離感。大師從不好為人師。季國香居士聽聞大師的德名,要拜他為師,學習佛法,而大師則誠惶誠恐,歷數自己之平庸,將自己貶得很低,又讚歎季居士修持得法,將他人捧得很高,全無通常之好大喜功、好為人師的弊病,而這正是大師所令人稱道之處,也是一般人望塵莫及之處。

大師非常務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從不冒充人師。如在給尤弘如居士的信中寫道:「光少失問學,老無所知。近三年,每有繆聽人言,有所問訊者,然只以已之所知所能者告之。至於佛法之精義、禪定之實證,則非光所知。亦不敢以不知為知,而妄為敘談也。」又在給高紹麟居士的信中,大師謙稱自己是「不慧人」,又言「人微德薄,不敢為師」。師云:「不慧人微德薄,百無一能。寄託普陀,苟延殘喘,不敢為人作師。故謝恩光在先亦有此說,皆辭而不受。閣下皈依三寶,隨於本地擇其品行端方者,拜以為師,則已得為如來弟子矣。」

大師二十一歲出家為僧,以見僧有不如法者,發願不住持寺廟,不收徒,不化緣,不以人結社會。五十餘年,不改初志。

學習了大師的范言範行,使我思考了兩個問題,即學什麼,怎麼學?下面談談我的認識和想法,與大家切磋。

一.學什麼?大師言論行動的閃光點,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後條件起根本變化,我們不可能原封不動、依葫蘆畫瓢地仿照。我認為應學習大師傳承的精神,即學習大師的為人,學習大師的根本。如學習大師勤勞節儉,不圖名利,謙虛謹慎、平等實在、是非分明等等,同時,要探究大師為什麼能有如此高的品格,根本點在哪裡。我體會信願行是他的根本點,大師虔誠信仰是前提,是基礎;由信仰發出的宏願,是永不枯竭的動力;由願而生行動,這行是忠實信仰、實現宏願的有效途徑。這個根本點保證了大師修學成功,圓滿人格。我們學習大師,就要以法為師、以戒為師,真心實意學佛,一心一意修行,把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納入修行的軌道,不虛偽,不含糊,不懈怠,一步一個腳印前行,以完美自己的人格。惟此,才是學了路子。

二.怎麼學?如前面講到的我們不應一招一式地仿照,諸如注水、滌汁、漱口,也不是把代步器打入冷宮,步行辦事,更不是學過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在當今條件下,學習大師安貧樂道,抵制誘惑,潛心修學,圓滿人格。這裡我認為應把握以下幾點:

1.嚴格自律。大師的高尚品格是外在因素,能否在自己身上起作用,還要與自己在的自覺要求相結合。發自內心,調動自身信願行的力量成為關鍵。因此,要嚴格要求,精學實修,學有成效,修有實果,時刻警醒自己,激勵自己,約束自己,隨時規斜糾偏。

2.常照鏡子。要熟記大師修行的模範言行,以此為鏡子,日日照,時時照,照出差距,照出慚愧心,生出懺悔心,管住自己的異思邪念,管住自己的名聞利養,管住自己享樂奢糜的慾望,不使個人慾望失控,珍惜現在,珍惜當下,珍惜創造的一切。

3.借重助緣。自律固然重要,但也有自覺性不夠的時候,照鏡子能清楚照出正面的問題和不足,但也存在照不到的地方,這就需要把自己置於佛法戒律,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之下,置於僧人、居士、信眾監督之下,借助外緣,推動自己在學佛修行中不斷取得新進步。

4.帶動大家一起學。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眾人的力量才是偉大的。弘揚佛門精神是住持的神聖責任。要發揮自身優勢,利用一切時機,介紹、宣傳高僧大德學佛修行的事蹟和高尚品德,以激發居士信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相通的正能量,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宋代高僧圓通居訥禪師

廬山圓通寺居訥禪師,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

出水蓮花自清淨——記著名高僧惟賢長老

山城重慶,由於經常霧氣氤氳而素有霧都之美譽。長江、...

五祖投胎拜師

五祖大師弘忍,前生是破頭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

法顯大師西行記

法顯,俗姓龔,平陽郡武陽(山西臨汾)人。幼年時,三個...

弘一大師為何不做藝術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師,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

高僧大德的養生之道

這裡,我只談身體的基本調和之道,並且,是總結三位高...

弘一大師: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那邊寺廟之多,約有...

高僧的眼淚

有一位中年才出家的高僧,住在離家很遠的山上的寺院,...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大悲咒註音版

1)南na 無mo 喝he 囉la 怛dan 那na 哆duo 囉la 夜ye...

了生脫死,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

欲皈依佛法,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必須要克盡倫常之道...

印光大師開示養生之道

印祖推崇面食,對豆子、豆油也特別提倡。並提出,保養...

初心念佛,誰能無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

印光大師初出家的風波

印光法師來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滿三個月,大哥就找來,一...

如本法師:出家修行的十點要求

出家是一件神聖莊嚴的偉業,是超凡入聖的轉捩點,是世...

【佛學漫畫】佛陀本生故事——捨身飼虎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

【佛學漫畫】曠世一人:傅大士

大士之意,本為菩薩,是勇士,是慈悲。傅大士以白衣之...

想到這末世還有阿羅漢,我才不會孤獨

前些天,我領著一個小朋友參訪一座古寺,古寺歷史厚重...

我們來到世間,無非是個過客而已

我們來世間,不過是個過客,小住數十載就要回到老家。...

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在古德的開示上說:修習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慧律法師《知足則幸福常存》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覺得...

善導大師因機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戶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婦孺皆知,但多...

誦持普門品的感應--保住了清淨道場

台中市南普陀寺,開山方丈國強法師,七十四年應祖國師...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聖嚴法師的學思歷程

或許諸位老師、同學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學校請了一位和...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間法

佛法是從覺性、實相的立場,來觀察宇宙、處理人生的一...

【佛教詞典】狐

(動物)昔有一人在山中誦剎利書,有一野狐住其傍,專...

【佛教詞典】顯示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絕言。須知真性,...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法門是大總持》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是大總持》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資糧信願行》

大安法師《淨土資糧信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