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清淨法師  2012/01/20  大字體  護眼色

民間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當務之急,「文革法難」之後,佛法在大陸幾乎消失殆盡,民眾僅僅是從電影、小說中了解一些佛教的內容,都是似是而非。在這個大前提下,對於在民間弘揚佛法,感覺要遵循道次第。道次第,即由淺而深的修道次第,亦即循序而進。如果沒有道次第的概念,不僅是弘法障礙很大,個人的修學也會有困難。

對於淨土宗,道次第就是淨業三福:人天福、聲聞緣覺福和大乘福。我們向民眾介紹佛法,就需要按照這個次第、按照它的因緣來予以引導和提升。如果各人的修學也是按照這個道次第,功底就比較紮實,無論是道心還是修行就能夠穩步前進,循序漸進。

淨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第一,人天福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弘揚佛法,修淨土的人一般會急於向民眾介紹極樂世界的殊勝,介紹阿彌陀佛的慈悲,介紹往生淨土的因緣。但是,民眾往往對於往生這個含義並沒有我們理解的那麼高深、那麼微妙,他很容易把「往生」與「死亡」劃上等號,所以就會產生障礙。我們在實踐中感覺到和初次接觸佛教的人探討佛法,從親情這塊入手比較適合。淨業三福中,第一是人天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也是我們稱三乘共法或五乘共法,是學佛和修行的基礎,同時也是做人的基本規範,它符合倫理、法律、道德體系,是人人可以接納的概念。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探討出離的概念,因為他本身現在還在事業心中、名利心中,他會產生障礙,會排斥甚至反感、牴觸。從孝道入手,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鳴。每個人對於父母對自己的恩德、自己對孩子的付出都有切身體會,從孝道談起,大家對於佛教就有好感。

講孝道,就要講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如果只是簡單的概念陳述,大家還是找不到感覺,要發掘他內心深處能觸動他靈魂的內容,例如說要想到父母很小對我們的疼愛,我們小時候他是怎麼疼愛我們,乃至十月懷胎的時候作為一個媽媽怎麼對待腹中的寶寶的感覺,要具體地介紹,孩子上學的時候父母為了給孩子早起做早飯,晚上陪著他寫作業,明天送他上學,考學之前父母為孩子選志願的糾結,都要給他介紹出來;然後要講到幾個細節很容易觸動他。所以每當講課的時候把這個探討出來,做父母的就會很感動,做孩子的也會百感交集。

上來就說往生淨土這回事大家就嚇跑了,不對機。雖然說往生淨土是最殊勝的,但是不能直接拋給他,前期要先建立一種基礎,孝養父母是每個人必能觸動他們身心的。

因此我們在弘法中感覺,如果你拋出去的理論不適合他的時候,不但不會對他有所遞進,反倒會成為對他修行的障礙。所以做一個基層弘法的人,道次第是非常重要的。孝養父母可以獲得福報,奉事師長可以成就事業,慈心不殺可以獲得健康長壽,修十善業可以獲得美好的名譽,而這是世人所需求的;你說成佛,了生死,出輪迴,和他們不相應。

第二,聲聞緣覺福

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我們初級學佛,一定要從人天乘入手,人天乘就是幫他成就生活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到了二乘的時候就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個時候就要勸他受皈依,去受戒、持戒,這個是以出離心來建立。

在民眾中要完全理解他們對世俗的事業心、名利的追逐的這種正常需求,要正視,上來不能反駁,上來就批判這個就把人嚇跑了。經過第一階段的基礎,他們認可了我們,我們再跟他探討,即使你名利雙全,面對死亡也不會有任何價值,名利財富只是電光泡影等等概念,這塊破掉之後再進入二乘。

進入二乘就一定要規勸他入佛門,皈依三寶。一個人從皈依這天開始,可能他自己覺察不出來,但過個三年兩年,就能覺察出來,就在皈依那天開始,他就完全地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用太長,一年的時間,他就已經脫胎換骨,他的思維模式,他的行為模式都在變化。所以要引導大眾皈依。

民眾出現的一種誤解:說不能皈依,皈依了很麻煩。我要說不皈依呢,我是個不懂佛法的人,犯點錯誤沒有關係;但是皈依了就受限制了,太麻煩了。所以很多人因此就不敢皈依。我們在民眾中一定要掃清這種概念。其實像如託兒所,皈依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要打破大家對皈依的恐懼。

同時還要消除民眾對戒律的恐懼,在民眾中,認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不知者不怪,所以我不能學戒律,我不能皈依三寶,我不知者不怪呀,我知道了那就怪我了。所以以此來作為自己不受戒、不受皈依的理由。當然,我們大眾可能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惑,但是要去破除他。

第三,菩薩福

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人天乘是以事業心,這種事業心也就是名利心作為動力。到了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菩薩乘,這個自利利他的行持,他是以菩提心做為目的的。三乘法是不可逾越的,都必須要逐次來完善,然後才能夠順利地進入下一個環節,如果我們在事業上,在生活中很失敗,入佛門修道,乃至在弘法做事的過程中,他也會產生對事業對名利的需求,甚至打著出世的旗號來完成圓滿他尚未完成的世間的這塊事業心。這時,我執、我慢心都會產生。所以無論是弘法,還是自我的修行,這三者都按著道次第的原則進行。

如果是致力於了生死,對輪迴的厭惡而了生死,這就是小乘,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自利利他的這種心就是菩提心,就是大乘。所以這個基礎不可以忽視,要去完善。

皈依三寶之後就要從因果、法理這塊去引導學習,對前邊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做提升和超越,進入到修行層面。

對待不同層次的受眾,要以不同的心態去對待。對於第一種,一定要把他當作小孩子來對待,你想到這是群孩子,他們準備來學佛,你帶著一種包容、大度的心態理解他們、對待他們。他們的一些怪怪的問題呀,乃至一些小小的對抗啊,你都會覺得雖然他很調皮,但卻很可愛,這時候你就不會隨著他生煩惱。

面對第二個層次的信眾,他皈依佛門,修行了一段時間,對佛法有了一定覺受,這時候就要有所提升,這時候就要把他當學生對待。到了這個次第的時候就不能再順著、哄著了,要把他當學生,嚴加管教。因為這個時候你罵他,他也不會逃跑了,你打他,他也不退道心了。你太客氣了,他就不長進。如果他到了大乘階段,發起菩提心,願意為大眾做事,就要把他當作同參道友來對待,用這種心態就不會生煩惱。

弘法中有個大忌,就是我們不要去表現自己,你一定要和他相應。什麼叫相應,就是你要知道他現在對佛法的理解,對世間法的理解到哪個高度了,你比他永遠只能高半拍,即使你文韜武略,天文地理無所不知,你也只能高他半拍去講。講高了,不相應,只能高他半拍。你要和他一個高度,那就成了拉家常,就沒意義了,所以你只能高他半拍,不能去賣弄自己。這堂課下來,讓他們對三寶有信心,對佛法產生好感,這就是成功。而不是說,你表現你懂多少,自己會多少,不要去表現這個,一定要按照道次第來實施。

第一次上課,他們對佛法幾乎是沒有了解的,要從人天乘去講;即使他們有一部分人對人天乘是了解的,也要從人天乘去講,但是要快速地進入二乘,不能不講人天乘,要照顧到一部分剛入佛門的人。對那一部分剛入佛門的人來說,你上來就講出離心,講對輪迴的厭惡,講無常觀、白骨觀、苦觀等等,會嚇著一些人,所以前邊要先做一個小的鋪墊,但要少講一部分,快速進入二乘,在二乘的基礎上看大家的火候,大家對往生、對了生死有了堅定的信心的時候再進入大乘。在一堂課中,這三乘的法要同時都帶一下,即使是到初機信眾那裡講,後邊也要迅速一筆帶過,要談到一點,讓他知道後邊是有進步的空間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九界同歸,修行人最後的歸宿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佛頂山,給大...

菩薩度眾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優婆塞戒經》中重點指出八所以,即我們之所以...

「口念心聽」跟「心念心聽」有什麼區別

問: 弟子學佛十個月,念了幾萬聲佛號了,起初是口念耳...

【推薦】倓虛法師出家後度化妻子的精彩對話

一九二零年,我和禪定和尚,離觀宗寺,一塊回北方,預...

寄報淨土與分身淨土

今天繼續介紹淨土部類。第一個要說的叫做寄報淨土,就...

印光大師是怎樣弘法利生的

【師之耳提面命,開導學人,本諸經論,流自肺腑。故不...

濟群法師《人生佛教的弘揚》

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濟群法師的這一理念...

比丘尼現身變

昔日的舍衛城,是拘薩國的首都。當時有一群亂紀之徒,...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菩提心中的佛號

心為修持之主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

世俗觀點認為的快樂,並不是真實的

大家都知道,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不真實的事情。譬如一...

孔子的九條人生智慧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 孔子哲學的中心思...

懺雲法師《修藥師法門的感應》

我在建築大殿的時候,有一位居士,他對我說,叫我採用...

【推薦】佛教中開光的真正含義

開光,即便是在非佛教界人士那裡也不是一個陌生的詞,...

普陀山的不可思議

說到普陀山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山上有前寺後寺,前寺...

如何面對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在當今時代,改換工作、生活環境已很常見。如何面對新...

至心精進,何願不得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

五濁惡世唯有靠淨土法門帶業往生

劫濁,劫是一個時間的概念,一切濁惡之法聚集的一個時...

蓮池大師:僧訓日紀

法師省己之訓 《法炬陀羅尼法師品》云:夫法師者,常應...

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是語言

在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極其優秀,可是...

素餃子做法大全

22日冬至。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信佛不依佛之教法,則佛性不能發揮出來

信佛不能依佛之教法去行,則仍不能將佛性發揮出來。 佛...

誤會是這樣產生的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

淨土經論擷要

彌陀因地 《無量壽經》云:過去久遠劫前,有佛出世,名...

初學佛應怎樣修行

阿彌陀佛!初入佛門者,往往有一個錯誤的認識,以為能...

【佛教詞典】如來施願菩薩

為密教阿闍梨所傳曼荼羅、胎藏圖像中,列於遍知院之菩...

【佛教詞典】阿彌陀堂

即安置阿彌陀如來尊像之堂宇。略稱彌陀堂。我國始於東...

【視頻】智海法師《佛學開示與問答》

智海法師《佛學開示與問答》

【視頻】《佛說吉祥經》演甫居士唱誦

《佛說吉祥經》演甫居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