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大安法師  2023/04/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疏文:而於其中,復出念佛一門。不論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乃會之歸實。但往生者,即得不退,喻如不次之擢,蔭序之官,恩出非常,名殊恩也。又殊恩復含二義:一者,念佛是恩中之殊;二者,持名念佛,又殊恩中之殊也。——《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釋尊一代時教,五時說法(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談經三百餘會,通途佛法號稱八萬四千法門。而於此通途佛法之中,更標出念佛之特別法門。此念佛往生淨土一法,或謂「門餘八萬四千」(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意謂淨土特別法門為正門,其他通途法門為門餘。或謂「教內真傳」,或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蕅益大師《彌陀要解》)。諸祖如上稱謂,慧眼獨具,同一呼吸,同一語言,堪為正法眼藏。

此念佛一門,大暢諸佛度生出世之本懷。不論大根小根,上自等覺菩薩,下及悠悠凡夫,乃至五逆十惡之人,但信願稱名,不假方便,悉能乘托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往生極樂蓮邦。而與華嚴時釋尊演大華嚴圓滿修多羅純接上根、下根絕分相比較,便能突顯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不共特質。

又淨土法門至簡至易,至圓至頓,不必經過方等時的彈偏呵小,無勞般若時的淘汰執情,但能深信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願生彼土,悉得往生。不必如法華會上,等待眾生根機成熟,方乃會三乘歸一乘。二者相較,亦彰顯念佛法門圓頓直捷之特質。

淨業行人信願稱名,但得往生彼土,蓮華化生,即為阿鞞跋致菩薩(不退轉位)。按通途佛法修因證果而論,不退轉菩薩至少為圓教初住位,破一品無明,分證涅槃三德,是為法身大士。初住菩薩便可於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示現八相成道,遠遠超勝藏教佛果(藏教佛須歷三大阿僧祇劫,並百劫修相好,方為圓滿)。而吾等業力凡夫,見思惑一品未斷,但信願念佛,往生樂邦,即得不退轉位。如此勝妙利益,迥出常情,非思量分別所能知。

按通途佛教,言於此娑婆穢土修行,勤修戒定慧,漸漸斷見思惑,方得出離三界分段生死。譬如在此世間從政做官,必須依循資格才能,次第獲得相應官位。今此念佛法門,不必斷除見思惑,但得往生極樂,即得橫超生死,喻如從政,不必依循次第資歷,頓然得授高官(喻如坐直升飛機),此之謂「不次之擢」。

又喻如「蔭序之官」。意謂於此娑婆世界修行佛道,須經多劫積功累德,功德圓滿,方成聖果。如獲得官位者,必須經過科舉得功名,從基層官吏起步,由政績漸次陞遷。或遇兵戰之世,因沙場驍勇立功,而獲致官祿。今此念佛法門,不必矻矻(kū,勤奮的樣子)修行,功行圓滿,但信願持名,仗佛願力,疾登彼岸,便得華開見佛,悟無生忍,得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全攝佛德為己德,一生成就佛果。喻如仰靠祖宗遺德蔭祐,頓獲顯爵厚祿。阿彌陀佛以無緣大慈,等視十方一切往生者如一子,惠以快速成佛之大利,如此恩賜,非同尋常,是名殊恩(殊異之恩賜)。

又此念佛殊恩,含攝二重法義。

一者念佛法門與通途法門相比,通途聖道門修行,唯憑自力斷惑證真,譬如陸路,步行則苦,是為難行道。念佛法門,信願稱名,仰靠佛力,橫超三界,譬如水路,乘船則樂,是為易行道。念佛一門,以果地覺作因地心,因賅果海,果徹因源,是為恩中之殊。

二者念佛一門,又有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與持名念佛四種。印祖常開示:實相念佛,乃一代時教,一切法門,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觀、禪宗參究向上等皆是,所謂念自性天真之佛也。如是念實相佛,說之似易,修之證之,實為難中之難。非再來大士,孰能即生親證。觀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觀境熟悉、無躁妄欲速之心、有鎮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則損多益少。唯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淺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門。(《印光法師文鈔》卷一)

六字洪名,乃實相身(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亦為「為物身」(度眾生出生死、成佛道之法),內具阿彌陀佛普度一切眾生之願力光明。吾人但持佛名,即可具攝實相、觀想、觀像三種念佛之勝益。證知阿彌陀佛因地施設「名號度眾生」之妙法,乃是阿彌陀如來大慈悲心、大智慧心、大善巧心的高度結晶。是故,持名念佛乃殊恩中之至極殊特之恩賜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你的目標是淨土還是娑婆

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當中,前後四次...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歡喜煩惱兩處中取證

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無定志。所以...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臨終時,地獄形相已現,能至心...

曾經信願持名,後來退轉不念了能否往生

問: 往生與否,關鍵看這個人是否在具足信願的條件下念...

如何成就一心不亂

九心住(欲界定) 一、內 住 於一切外境攝心令住內境。...

大安法師:念佛時怕冤親債主接近怎麼辦

問: 冤親債主與土地十方有什麼區別?念多少聲(六字...

愛幻想,能修觀想念佛嗎

問: 本人念佛時經常忍不住愛幻想,幻想淨土的情景。...

【推薦】一句佛號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涼

自古以來佛家有一句成語說:一子持齋千佛喜,九玄七祖...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修淨土最忌諱夾雜

大凡修淨土人,最忌是夾雜。何謂夾雜?即是又諷經,又...

這句佛號跟我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請看經文: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

大安法師:是「萬修一二去」還是「萬修萬人去」

問: 有人說,往生淨土是萬修一二去,而東林法音說,...

怎樣憶佛

問: 怎麼憶佛? 大安法師答: 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

現代人的心靈荒蕪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一直為追尋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念佛之前的心態準備

在《印光大師文鈔》講到一個事,他說有一個年輕人,這...

窺基大師的故事

窺基的父親尉遲宗,是唐代左金吾將軍。母親裴氏夫人因...

在八種因緣下布施,將獲得殊勝功德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向比丘們開示:如...

很多人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

很多人念佛,他為什麼不能往生呢?因為他一生當中從來...

念死無常

大家知道,一切有為法都是生滅無常的自性。經上說:嗚...

聖嚴法師:在工作中要對事不對人

不論我們在公司擔當何種職務,都要顧及整體,而且要對...

分毫不差因果賬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無論出家在家都...

演培法師《弘一律師對地藏菩薩的禮讚》

每年中國夏曆七月到來,我國佛教徒不少發心讀誦地藏本...

應該喊苦還是喊快樂呢

曾經看過一則禪學典故,說的是雲照禪師每天都教導弟子...

一念善即佛,一念惡即魔

《六祖壇經》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

什麼是獨頭意識

唐代傳奇名篇《枕中記》裡記載,鬱鬱不得志的盧生在邯...

【佛教詞典】應理宗

(流派)應理圓實宗之略。法相宗之別名。...

【佛教詞典】墨跡

一般謂之墨跡、書跡、手跡。又作墨跡。指用墨筆直接書...

【視頻】峨眉山洪椿坪(千佛禪院 洪椿曉雨)

峨眉山洪椿坪(千佛禪院 洪椿曉雨)

【視頻】萬里求戒的見月律師

萬里求戒的見月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