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八種因緣下佈施,將獲得殊勝功德

2017/02/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在八種因緣下佈施,將獲得殊勝功德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向比丘們開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在八種因緣下行佈施,將獲得殊勝功德,是哪八種呢?一者,善於觀察適當的時節因緣而行佈施。二者,以新鮮、清潔之物佈施;不以污穢壞濁的物品佈施。三者,自己親手奉施,不是差遣他人去做。四者,發了誓願廣行惠施,而無絲毫憍慢之心。五者,為求解脫而慷慨佈施,不是期望受施者回報。六者,為求寂滅涅槃而佈施,不是為求生天之福。七者,佈施田地時,會選擇良田,不會施與貧瘠之荒地。八者,以佈施之功德,普施一切眾生,不為求自身安樂而行施。比丘們!若善男子、善女人,具此知見而行佈施,能獲此八種功德。

世尊進一步為大眾說偈:

「智者隨時施,無有慳貪心,所作功德已,盡用惠施人。

此施為最勝,諸佛所加嘆,現身受其果,逝則受天福。」

比丘們!想要得此善果,應當以此八事佈施,所得福報不可勝計,如獲甘露之寶,漸趣涅槃寂滅之果。是故比丘們!應當如是學習。

當時,在座的比丘們聞佛所說,皆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七·八難品第四十二(六)》

省思:

「因緣果報」是萬事萬法的定則,一切因果以「因心」為根本;如同佈施,就事相而言是善法,但因為佈施的因心不同,果報亦不相同。為此,佛陀開示八種正確的知見與作為,若能依教奉行,以清淨的身口意三業惠施,便能獲得殊勝功德。《大智度論》云:「佈施之福,是涅槃道之資糧也。」發歡喜心、精進心、長遠心廣行佈施,最終定能離苦得樂,契悟菩提涅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藥師灌頂真言的功德

「藥師灌頂真言」是出自《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藥...

不要以為建廟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為有人修道

人們做著種種苦力,才能夠造一個房子。所以建廟造伽藍...

水陸法會的殊勝之處在哪裡

水陸法會,即然被認為是漢傳叢林經懺佛事之最,那麼,...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算是比較活躍且具有一定影響...

聖嚴法師: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

以佛教的立場而言,「解脫樂」才是究竟的快樂,而追求...

以三心不可得而行佈施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

戒能長養一切諸功德

這是說戒能生長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

慈心濟虱微命的沙門

過去,有位菩薩出家為沙門,於山林間修道,慈心悲愍眾...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轉生復仇的黑狗

小時候,我常常纏著父親講故事,一次他便給我講了一個...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佛陀住世時,曾經在古印度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

遇到橫禍突然去世,能不能往生

再介紹另一位潘謝映梅老太太,本來末學不認識她,是除...

恩愛別離怨憎合會,此皆為苦無有歡樂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城裡有一位長...

出家出的是什麼家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

皈依後的磨難

最近好幾個居士都問我同樣的一個問題:皈依之前,生意...

能聽聞到地藏菩薩的這個因緣有多難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

講品行保氣節的范景文

人生際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是一致的,那就...

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法嗎

問: 在家居士團體稱六合敬僧團,這在律上如不如法? ...

貪睡的人有什麼後果

《勸發增上意樂經》云:若樂睡眠與昏沉,痰癊風病及膽...

大安法師:往生到邊地疑城

我們看到《無量壽經》裡面講邊地疑城有這麼一種情況,...

修塔延壽

從前在幹陀衛國有一位國王,曾有一位聰明的看相師傅為...

五濁惡世的成佛之法

這五濁惡世實際上是讓我們要觀察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和...

獲取他人對自己的善待

無論人得意時還是失意時,只有選擇善待他人,才能獲取...

名號怎麼念才能攝住妄想心

名號怎麼念才能攝住妄想心呢?首先在家居士,在不同的...

修行人有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佛教詞典】害尋俱害

【害尋俱害】 p0930   大毗婆沙論四十四卷三頁云:雲...

【佛教詞典】善人禪

(術語)九種大禪之一。有大善根者所修之禪也。...

【視頻】昌臻法師《答西昌居士問》

昌臻法師《答西昌居士問》

【視頻】大安法師《維摩詰居士示疾度眾生》

大安法師《維摩詰居士示疾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