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言不慎即招無量劇苦

2014/03/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一言不慎即招無量劇苦

釋迦世尊,在過去因地修菩薩行的時候,曾經當過印度波羅奈國的王太子,名叫慕魄。

慕魄太子出生後,便知道自己的宿命,無數劫以來的一切善惡苦樂,以及壽夭美丑等事,都記得很清楚,好像就發生在眼前似的。因此,他對惡報心存怖畏,一向寡言。

太子十三歲的那一年,忽然大為轉變,即時閉口不語,如聾、如盲、如瘂似的,好像木偶和泥人一般。

國王只有這麼一位太子,而且普受舉國敬愛,不久就要繼承王位。國王眼見太子,雖用衣食,不說飢寒,雖有耳目,不存視聽,本來是個聰明智慧的人,如今卻變成和石人一樣。國王非常的悲傷、憂慮,於是請教有學識的婆羅門教徒,問他們說:「太子為什麼不能說話?」

相師胡亂的回稟說:「太子的相貌雖端正,可是身藏禍殃,欲害父母,危國滅宗。他所帶來的嚴重後患,不久將至。」

相師又說:「國王之所以沒有生育其他的太子,都是因為這個惡子妨礙的緣故。應該把他活埋,才能保國存宗,再生貴子。否則,國王和國家,都非常危險。」國王聽信相師的妖言,為此深感憂愁,坐臥不安,於是召集親信老臣,共議此事:「究竟是將太子遠棄深山,還是把他沉溺於河水中?」

有一位大臣建議說:「我們可在荒郊野外,造作一個深坑地室,將太子關禁在其中。另外派五個人,照顧他的起居飲食。」國王採納了這個意見,因為比較合乎父子親情。

此時,太子非常悲愍大眾的疑惑,但既已鎖口不語,即任由他們所為,不起計較之心。

太子的母后,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悲傷,她捶胸流淚說:「我兒命薄,才會遭遇這種災殃!」她自嘆無權制止,只好把太子的衣服、珠寶瓔珞等日常用物,全部裝箱運往地室,更挑選了五個良善的宮人,咐囑他們好好的伺候太子。

國王派車把太子載往郊野,當時那間地室尚未完成。慕魄太子在車上,作是思惟:「父王和母后,都以為我真是個癡瘂,和木石沒有兩樣的人。殊不知我之所以不說話,是為了要脫離口業,安身避禍。如今反而因此被邪人誣害,如果再不加以糾正,便會危害到更多的人。」

於是,太子隨即自取瓔珞寶珠等飾物,安詳自在的走到水邊去浴身。然後,穿著乾淨的衣服,佩掛瓔珞寶珠,來到掘坑造地室的地方,問工人說:「你們幹麼造這個地室?」

工人們說:「國王有一個太子,名叫慕魄,喑瘂聾癡,他年已十三歲,尚不能說話,我們造作這個地室,是要把他關禁在這裡。」

太子說:「我就是慕魄。」

工人們不相信,跑到太子的車上去查看,太子已經不在車裡。大夥兒又回到造地室的地方,仔細觀察太子的威儀、言語、行動等,都和常人一樣,使他們深感詫異。

太子即問他們說:「你們詳細觀察我的形態、容貌、言語和行動,是不是像那般邪人所說的‘外貌端正,內懷不祥,欲害父母,危國滅宗’呢?為什麼你們也如此迷亂,相信他們的狂妄之言,而造此地室來關禁我呢?」太子神情安詳,談吐文雅,而且和藹誠摯,大家先是驚疑,繼而惶懼,伏地哀求赦罪。

太子說:「奉領行事,沒有罪咎。」並對勸請太子回宮的隨從人員說:「我既已被棄,就不願意再回宮中了。」

隨從人員立即飛奔回宮報告,國王和王后聽了之後,立刻乘車前往迎接。國王尚未到達之時,慕魄太子自念:「如今已經脫離王宮的束縛,正好在此,一心學道。」

國王和王后就駕車來到。國王遠遠地遙見太子端身靜坐於樹下,慕魄看到父王和母后親自蒞臨,趕忙起身迎接,恭敬作禮。國王和王后,看見太子舉止安詳,出言文雅,不禁興奮莫名,欣喜無比,即時催促太子回宮。

慕魄驚怖的退避數步,合掌而對父王和母后說:「慕魄出生至今十三年,我的多生往事,一切業報,都盡在眼前,記憶猶新,沒有一件忘失。人之所以遭受地獄痛苦,都是由於‘口業’造出來的。一生中如果有一言失檢,就會遭受千萬年的罪報痛苦,我深畏地獄的罪報慘苦,所以出生以後,就很少開口說話,如此經過十二年。當我想到‘禍從口出’這一句話時,我雖然寡言,但非究竟,不如‘無言’,才能斷絕禍根。所以,我就鎖口不語,以免再造是非口業。」

慕魄又說:「父王母后!我於往昔,曾經是一個國王,名叫須念。我以正法治國,奉行眾善。殺人凶器,禁絕不用;惠施仁愛,救濟困窮。當時很多的小國王看見須念王的大慈悲、大喜捨,一致感恩戴德,真誠來歸。須念王為此大宴賓客招待各小國的國王。廚師為了準備各類佳饌美食,必須屠殺牛羊等六畜,因此稟白鬚念國王。須念王本來仁慈不殺生,但是為了款待嘉賓,事非得已,即點頭表示說:‘好吧!’由此一言之失,死後即墮於大地獄,償還殺生的血債。六萬餘歲當中,遭受煎煮剝裂等罪報,慘苦難忍!呼救沒有人聽到,求死不得死,誰能分擔我的慘苦呢?受盡地獄種種酷刑之苦,罪報盡了,才再次得生為人。這是我在過去世,因一言而受無量劇苦的事實經過。

我慕魄,為了要永遠斷絕一切痛苦,所以決心出家學佛。因為我每當憶及‘因一言而受大痛苦’的業報事實,就會心寒膽裂,冷汗直流,惟恐重蹈覆轍,由於畏懼地獄的痛苦,所以才閉口不言。」

國王知道慕魄太子的心志堅定,也就同意他去出家修道。慕魄太子一心精進,累積功勳,遂至成就佛道。

詩曰:

禍從口出業如山,一語招愆酷苦艱;

呼救無聞難得死,心寒膽裂畏償還。

註:

(一)釋迦世尊在本故事中指示我們說:「禍從口出,一言不慎,即招無量劇苦。」我們於日常言語中必須多加謹慎。

(二)口業如山,最為可怕!十惡業中,口惡業即佔四種。佛經說:「造口業的人,將來會受到耕舌地獄的慘報。」口業可不慎乎?

(三)如果有人在佛教中,搬弄僧、尼(出家人)的是非,此人的罪業更為嚴重。請詳閱「讚僧功德經」便知慘報如何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在家菩薩戒淺說》之不說四眾過

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宣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地獄的惡報從六根而出

訟習 訟,爭訟,意思是說,我們自己有了過失,但是我們...

地藏菩薩誓願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獄眾生

原文: 地藏菩薩,誓願宏深。雖則久已證窮法性,而復不...

慧律法師《說僧尼是非過惡犯無量重罪》

時常會聽到有些出家僧尼、在家居士或者社會人士,喜歡...

不做別人嘴巴的奴隸

有一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

聖嚴法師:造口業

佛教所說的口業有兩種,一種是搬弄是非,一種是製造是...

是誰出賣你的秘密

最近,有一位多年的好友向我抱怨:她把一個隱私秘密告...

口業清淨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種過惡:兩舌、惡口、妄語、綺語。兩舌就是斗亂...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慳者喜捨

佛陀的大弟子當中,被人讚譽為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

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

這天早上,小和尚發現師父得到了6個饅頭,大師兄也得...

【推薦】富人和窮人不能只比物質,還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國因貧富差距懸殊,產生許多社會矛盾。窮人...

願將娑婆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

光緒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師一肩雲水,行腳於東...

這一生有兩件事情絕不能做

一個人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不是昨天的輝煌,也...

聖嚴法師《如何管理好情緒》

問:從醫學和心理學來看情緒,它是自然反應,那麼佛法...

獵狗的雕像

我在書上看到一則蘇格蘭的故事。書上說,當地有個墓園...

真如的心必須要離開三件事情

當我們能夠在因地於妄念當中,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

以和氣迎人,以靜氣養身

以和氣迎人,則乖沴滅;以正氣接物,則妖氣消;以浩氣...

只要老實下來,就能得到利益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龍樹辯才還拙否,...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

臨終時靠音聲特別穩當

淨土宗它強調臨終的正念,整個成敗就在臨終的時候,所...

何以拜佛能罪滅河沙

佛教主張禮拜佛、菩薩聖像,當然它有很深的哲義存在。...

夢參老和尚:念經念佛還會有災禍嗎

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

【推薦】會傷害我們的是對事情的想法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約搭公車去赴會,車上乘客擁擠,...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徑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

【佛教詞典】樂斷與樂修差別

【樂斷與樂修差別】 p1311 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一卷十二...

【佛教詞典】先覺宗乘

凡五卷。明代僧語風圓信(1571~1647)校訂,郭凝之匯...

【視頻】《普賢行願偈頌》木魚唱誦

《普賢行願偈頌》木魚唱誦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