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大士之德集中就體現在他的十大願王。在《普賢行願品》裡面,普賢菩薩先是讚歎如來的種種殊勝的功德,如果要廣為讚歎,都窮劫難盡,最後表明一個菩薩如果要成就像如來這樣的殊勝功德,就應該修十種廣大行願。十種廣大行願我們都很熟悉了,這裡我們簡單把標題說一下。
一者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禮敬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諸佛,是把我們的恭敬心引發出來,一切佛法的受益從恭敬裡面求,所以第一行願是要有恭敬心。
第二是稱讚如來。這個如來是指我們本有的性德,要常常去稱揚讚歎,這個如來的德性乃至於六道眾生,它都有某方面如來性德的體現:比如狗忠於它的主人啊,麒麟不踏生草啊,鹿有反哺之恩呢,雁有忠貞之德啊,它都有哪方面的德性,這都要稱讚。
第三是廣修供養。要佈施,要種植福田,而且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要給眾生無畏佈施、法佈施,啊,廣修供養,這破我們的慳貪心,擴大我們的心量。
第四是懺悔業障。生起懺悔意識、慚愧心,無始劫以來,身口意、貪瞋癡煩惱造作了諸多的惡業,我們要知道自己罪惡深重,懺悔業障。
第五是隨喜功德。這也是有一種同體的歡喜心,對他人哪怕是一絲一毫的善德都要隨喜,你這個隨喜啊,一方面對別人是一個鼓勵,另一方面自己也能得到好處,就好像賣香的人,你在旁邊站著,身體上也沾了香氣,你還沒有付出一點代價就得到好處。這就是要破我們的嫉妒的這種東西啊,我們凡夫容易嫉妒啊,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啊,一看到別人強我就要把他拉下來啊,他這樣對別人形成了障礙,自己也造作了惡業,所以我們要隨喜功德。
第六是請轉法輪。對一切諸佛包括善知識,要常常提供種種條件來講法,給眾生聞法的機緣。
第七請佛住世。佛是眾生的大導師,要常常請佛在這個世間,為眾生作眼目、作火炬、作導師。
第八是常隨佛學。就從佛初發心到圓成佛果的全過程的一切身口意三業,種種的六度萬行我們要作為榜樣去學習。
第九恆順眾生。這就是捨己從眾,不要有一個我執,以眾生的心為心,以眾生的需要為自己的需要,給眾生廣結法緣。
第十是普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把自己十大願望前九門的所有行願的功德全都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真如理體,迴向西方極樂世界,這就代表著這種往向迴向的一個善巧方便,成就大慈悲心。
所以這些與會的這些菩薩都遵普賢大士的十大願王,都回歸這樣的行願之海,所以就叫皆遵。
那麼這個普賢十大願王,它是能夠擴大一種心量的,你看每一願都講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行願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行願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你看普賢菩薩是發的這樣的大願,不疲不厭啊。這種大願也唯有稱性才能夠做得到的。
廣大的願力,這就叫願王,十大願王,一切願當中無與倫比的。一個修行人能奉行十大願王,他就法爾自然的在臨命終時,這個願王引導神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奉行十大願王的功德非常殊勝,所以《普賢行願品》也是屬於淨土根本經典之一,我們淨業行人雖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然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就能現前修習普賢之德。
現在我們心嚮往之,高山仰止嚮往之,隨分隨力去做。(比如)禮敬諸佛,我雖然沒有像普賢菩薩能夠分身無量世界去禮敬,我在這裡禮敬,想一想,也分身一下,分不了身,我想一下,總可以了,慢慢這樣來做。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