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為何有些人積集善業到最後是痛苦的呢

淨界法師  2015/05/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為何有些人積集善業到最後是痛苦的呢

看看這個《法句經》的兩段,把這個一切法正,一切法邪做個總結。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如輪隨獸足。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這個地方講出了兩種生命的結果,那麼先講一個道理說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說我們在佛教裡面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修了很多的法門,我們也布施也持戒也念佛也持咒,那麼誰來引導我這麼多的善業呢?意先導,你心裡的狀態,你的思考模式引導著你所有的善業,由你的思想來做主也是由你的思想來引導它造業。那麼假設你今天是以染污意,就是你追求世間的那種雜染的名利,那麼或語或行業,是則苦隨彼,你總有一天要嘗到痛苦,如輪隨獸足,就像這個輪子永遠跟著前面的動物在走,這個輪子是不能決定的。

那麼這個地方我們要解釋一下為什麼他積集善業最後是痛苦呢?

這有兩種可能,如果你學佛得很早,你很年輕學佛,你大概到中晚年你的福報就會現前,這是正常的,佛教就是不斷地懺悔業障積集資糧嘛,所以你的生命就很快會改變,你會很快地出現快樂的果報。如果你發菩提心的人,面對這個果報他是不迷、不取、不動的,他繼續會往前走,他不會住在這個福報,但是這個福報一定會出現,因為因果法爾如此。但如果你一開始的發心你就為了福報來修善業的,糟糕了,你這福報你就通不過去了,你就住在上面了,然後你就開始享受了,就放逸了,那麼你今生就開始放逸,你來生就直接墮落了,因為你善業提前起現行了,所以你在享受福報的時候你的煩惱就開始活動了,福報享盡,你第二生就墮落了,這是第一種情況,你學佛很早,你善業修得很多,到晚年福報現前,因為你發心不正,結果你陷入了福報的陷阱當中。

你不能夠說福報害人,因為你自己的發心不對,因為很多人也是福報現前,他走得過去,他追求更好的東西。這個生命是這樣,你要拒絕檔次低的東西,你後面的東西才會出來,佛法修習是一層一層的,佛法會先給你比較低層的東西,你不要你再往前走,它再給你更高層的,你再不要它再給你更高層的,它是一層一層出現的。如果你學佛得早,你晚年就起現行,這個就考驗你的發心了。你發心錯了,你今生就直接陷進去了,你第二生就直接墮落了,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人他比較晚學佛,他善業相對的修得比較少,他的福報到來生才起現行,那麼這種人第三生墮落。來生你會很快樂,但是你跑不掉,這種快樂你跑不掉,你一定陷進去了。因為你第一生你在造善業的時候,你的心就住在這裡了,所以第二生福報現前的時候,你一定會放逸,你絕對跑不掉的,然後你是第三生墮落。所以這個痛苦什麼時候出現呢?不是馬上出現,因為你積集善業怎麼會有痛苦呢?它是在善業結束以後出現痛苦,可能是來生,也可能是第三生。當然要怪就怪自己,因為你的一開始的發心檔次不高,所以你就容易陷進去。

第二個我們再看看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這個道理跟前面一樣,就是說我們的生命所有的行為是由內心來主導的。假設我們以清淨的菩提心來發動我們的口業——我們讚歎別人做很多的慈善事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諸位,如果你發心發的水準高一點,你還是會享受快樂的,但這個快樂不會障礙你,這個叫作自在的快樂,而不是帶業的快樂。

你看有些人他人生活得很快樂,但是這個快樂不會讓他墮落,他不為所動,他能夠很快地從快樂走過去,得到後面更好的東西,他要的是摩尼寶珠,他不會在乎這種路邊的生滅的小花。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他福報現前的時候他走了過去,有些人走不過去呢?就是你自己的發心不同。我們每一個人學佛一定要先修善,一定要斷惡修善,你一定要先有人天乘的基礎你才有所謂的出世的功德,所以學佛很矛盾在這裡,我們都要修善,但是修善的結果就會出現福報,而出現福報就會讓我們迷惑顛倒,這個地方是大問題,那麼就跟你剛開始的發心有關係了,如果你發心的時候發得很高,你為了成佛為了求生淨土,你很容易從快樂的果報裡面輕輕地走過去,福報變成你一種增上,因為你有福報,你更專心的斷惡修善度眾生,所以福報為你所用,你是主動權,你掌握了福報,福報聽你的。

如果你發心錯誤,你就被福報牽著走,福報牽著你走,你就墮三惡道去了,你要有心理準備,我們一定要經過福報這一關的,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過得了,就是看你的調伏力,引導力了。因為你一定要先斷惡修善,一定要先修善業,然後才有所謂的修止觀,所以說我們往生淨土的人我們要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是很大的功德,無量光、無量壽,你在佛號裡面操作你會創造廣大的功德,但這個功德有很多種可能,你現在就是說你怎麼樣引導這個佛號趨向於淨土,這是我們的關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大乘思想為什麼要強調福慧雙修

我們前面講到,當時窮子遇到父親的心態叫做心懷恐怖,...

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別人身上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

什麼叫福德

什麼叫福德?按著《書經》有一篇叫〈洪範〉;洪範有九...

走出憂鬱與痛苦的四個步驟

據說,過去有一位高僧在學法的時候曾經向他的師父請教...

千萬不要把福報兌換成吃穿

物理學上有能量守恆定律,這個定律在福報上也有用到。...

宣化上人:人生如夢枉受苦

人們來到這個世界,把真的遺忘,卻拿起假的,所以生生...

【推薦】折福太深,福盡而死,故當惜福

有人說:我自己賺的錢我自己花,不把錢花光享受,不是...

原來我這麼富有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大藏經】【註音版】二時臨齋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不計較與肯吃虧

受人羞辱、親人離世、三餐不濟,因而煩惱,這是合理的...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修行人每天都在與自己的...

【推薦】戒律中對僧人從事占卜算命的觀點

佛教的基本義理是反對占卜算命的。那麼,這個線索從哪...

【推薦】佛號就是四十八願的濃縮版

因為四十八願,太廣大了。我們沒辦法,去緣四十八願。...

20道美容養生素食湯

1、雙蓮百合圓肉湯 安神,健身,預防心悸失眠 材料:蓮...

寬容是一劑良藥

古代有一老禪師,夜晚出房門巡夜時,發現牆腳有一把椅...

改惡行善,罪自消滅

若人有過,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錯事,肯承認錯誤,...

修雖有三,成功則一

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印光大師《印造經像之功德》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

持名念佛雖易,亦須真信切願

《解》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

第八識就像是一個急速的水流,不常又不斷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衣食之中無道心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時時保持這份靜的境界,不管什麼境界,我們都...

【推薦】一念攀緣心到底是怎麼生起的

佛陀先征問阿難尊者當下這一念攀緣心到底是怎麼生起的...

怎麼才是清淨的布施

云何菩薩其施清淨?若諸菩薩殟波陀慳。 前面是講廣大,...

調適四大,除眾病的方法

有師言: 常止心足下,莫問行住寢臥,即能治病。所以者...

【佛教詞典】十六大天

(名數)天部中之主者,有十六位,謂之十六大天。...

【佛教詞典】阿羅漢

聲聞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

【視頻】能傑法師《天台四教儀》

能傑法師《天台四教儀》

【視頻】流淚的烏龜

流淚的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