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悟開法師念佛問答

悟開法師  2011/06/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故知多則得生,少則不生也。

答:按《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此專指上輩說。中下二輩,自有差等。

問:念佛貴乎心持,何必出聲?

答:心持念佛,頗合深旨。但出聲念佛者,即以佛聲而為助緣,有自他兼益之妙。

問:然則默念可乎?

答:獨自念佛,聲默皆宜。若隨眾念佛,定應出聲。

問:或謂六字念,尚存皈敬之意。四字念,竟是直稱名號,以為不可,然否?

答:古無此說,此隨世諦知見,然其稱名之義,不屬於此也。

問:昏沉中念佛亦有利益否?

答:昏沉中念佛,正是口念心不念耳。切須自己警覺,勿使慣常。

問:世稱在家念佛誦經,能令兒孫稀少,果有其事否?

答:為善降福,為惡降殃,此一定之理。今以念佛誦經而降之殃,豈念佛誦經為惡事耶?理云何通?又乏兒孫之人,世間不少,未必是念佛誦經者也。此就世法而言,若論佛法,兒孫者,前世所結之業緣耳。賢兒孫是善業緣,不肖兒孫是惡業緣。無常之法,盡是夢幻泡影。

問:念佛之緩急,佛聲之高低,念時之行坐,如何合法?

答:念佛太緩則散而無力,太急則失於自在,不緩不急則安祥清朗。佛聲太高,恐傷氣力;太低,易人昏散;不高不低,則悠揚和雅。在道場,大眾念佛,行坐自有定香;若二三知己,自在念佛,只取念佛如法,不必拘定常例,不妨通融。大約坐時宜多,行時宜少;又清朗時宜多坐,昏散時宜多行。此其大意也。

問:近見佛七期中,晚間跑香念佛,謂之「搶西方」,有此法否?

答:餘始聞,不覺大駭。西方可搶耶?良由不信念佛、輕賤念佛,甚至信心者,不肯念佛,皆為此等無稽之談所誤,遂不能興起道心,且多令有識者避之而莫及。吁!可怪也已,可痛也已。

問:一心不亂,再求開示?

答: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心不自心,亂從何起?若向第二門頭,不無方便。譬如一個人愛了一件事,或琴棋書畫,或絲竹管弦,他切心於此,直是性命不顧,寒不知寒,熱不知熱,倦不知倦,饑不知饑,一切正事,都也拋卻,若有人來阻撓,恨不可言。如今將念佛求生西方這事,亦是如是,便是一心不亂。

問:念佛人何病最大,何病最多?

答:湛寂靈明,本來無病,情生智隔,諸病生焉。於中偏病最大、貪病最多,然非獨念佛,一切修行同此。故永明壽禪師,著《宗鏡錄》百卷,《萬善同歸集》六卷,皆醫偏病之妙藥也。

問:偏貪之病,愚者固爾,恐賢者未必如是。

答:偏見、貪習,設賢者有此,其病癒細。當知鬥爭堅固,並由偏病使然;佛法衰殘,皆因貪習所壞。言念及此,不覺淚下。

問:設欲回狂瀾於既倒,如何而可?

答:全賴有力大人,念佛深思,大家扶起,不肖福德雖無,敢效執鞭之役。

問:即今闡揚念佛法門,應以何為先務?

答:儒教有云:事必師古。又有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我等佛門修道,亦當奉此語,擇取古人為法,縱不合時宜,何妨隨緣度日。

問:擇取古人為法,請示何人?

答:事求簡約,為功必深,氾濫多歧,有名無實。今佛門中,要人所熟悉,兼多考據者,則永明壽禪師、蓮池大師、省庵法師三人而已。

問:淨業中,書籍繁多,亦求簡約,人所易於取閱者何書?

答:蓮池大師《雲棲法匯》,四明知禮法師《妙宗鈔》,省庵法師著有《省庵法師遺書》,皆必要者。其永明《萬善同歸集》,雖非專主淨業,然修淨業者,不可少也。若《宗鏡錄》,文富義繁,乃第一大部論修道書,不可忽也。宋時王日休居士,有《龍舒淨土文》,本朝吳中彭二林居士所訂《淨土聖賢錄》,皆淨業正范。斯二居士者,在家念佛,真切修持,法門之柱石也。日來拙刻《蓮宗九祖傳略》,欲使蓮宗正派源流,有所依憑,而為文甚少,最簡矣。

問:既發願往生,只須念佛,何假修諸功德,轉成有漏之因?

答:凡修佛道,福慧並尊,有漏無漏,隨人心向,不可因有漏之福無常,而遂廢莊嚴佛土之大福德也。故《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念佛也;福德因緣,修諸功德也。《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章》云:「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繪燃燈,散華燒香。」 《觀無量壽佛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又云「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如此等說,難以備舉,學者宜盡心焉。

問:念佛本屬易行,若如前說,其不令人裹足乎?

答:佛不異語,惟在當人善會耳。根性固有利鈍,而人力又有瘠肥。但當思勉其鞠躬盡瘁,豈可漫諉之於力不足也耶。

問:在俗念佛,輒為家務糾纏,有何方便,不礙修持?

答:此事全在當人善於調處,調處得宜,即不礙也。

問:念佛與持咒相似否?

答:不相似。咒具威神之力,不可思議,但如法加持,即成機感,不用體究也。念佛者,有事有理,有性有相,有權有實,要由體究而得明瞭,故不相似。

問:念佛工夫,有幾等次序,有幾時更為要緊?

答:次序三:一者專心念佛,二者究心念佛,三者一心念佛。更為要緊三:一者病時,二者老時,三者死時。

問:念佛時有雜念起,問此雜念從何來?

答:人之一身,止有一念,念佛之念即是他,雜念之念亦即是他。只因這一念,不能全分歸於念佛,即有少分在念佛之外。雜念者,即此少分佛外之念,驀地裡兜著塵勞業種,乘此念佛時插入耳。

問:如何得除去雜念?

答:不消除得,但自抖擻精神,以此一念,全提在佛上,雜念即無。

問:雖知如是,奈精力罷弱,不能使之即無,又當如何?

答:道力未充,多諸散亂,收攝六根,漸歸清淨。不得已,姑設方便祛之。念佛時當雜念起,不要理會他,我只是念,更加目注佛像,或念注佛像,自無雜念矣。

問:如此做去,始而果好,但久久,又有雜念起時如何?

答:內心渾濁,外境紛拿,念佛便不得力,甚至雜念纏擾不開。此時不必焦燥,但沉湛心思,令六字洪名,一一從念提起,由口出聲,耳中歷歷聽聞,又復念中流出,循環貫攝,不令間斷,雜念自無。

問:如此固妙,奈有鈍根不能者,又且如何?

答:智者大師,開欣厭二門。初心入道,切須起欣厭心,欣厭一生,精進自發,內心渾濁,漸見澄清,外境紛拿,自然消散,念佛時,便覺輕安適悅。若欣厭不生,竟無人路矣。如不會做工夫,念佛而多雜想者,可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當念佛一聲,即記在「南」字上;第二聲記在「無」字上,又「阿」、又「彌」、又「陀」、又「佛」、又「南」連環,記認不斷。一切雜念,無處出生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什麼是加持,加持是如何發生效用的

問: 什麼是加持?什麼是氣場?加持是怎麼發生效用的?...

【推薦】佛號要如何念

首先談修行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這心態就是四個字至誠...

對網絡交友應抱持什麼看法

問: 網絡為大家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例如上網查資料...

如何講話才能受人歡迎

自古就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明訓,講話確實是一門藝...

受了五戒吃肉會影響往生嗎

問: 法師,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嗎?有的師兄說受了...

念佛放光是何種境界

念佛發光,乃屬魔境。勿以為是,久則自息。當教彼一心...

為什麼要懺悔業障

問: 什麼是懺悔?為什麼要懺悔業障? 大安法師答:...

蓮池大師答淨土四十八問

問: 世人聞念佛念心,心淨土淨之語,因膠執內心,拂...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佛門泰斗傳印長老安詳示寂

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佛學院名譽院長、廬山東林...

佛教徒能否養寵物

對於佛教徒能否養寵物這個話題,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過...

現代人的心靈荒蕪

自有歷史記載以來,人類一直為追尋美好、幸福生活而不...

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擁有強大的內心,可以更坦然地...

撲滅心頭燃燒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對強於自己、超過自己的人心懷忌妒,是對...

太子之力

悉達多太子十歲時,在釋迦族當中有五百位與他年齡相仿...

六種往生淨土發願文

歷代祖師大德依據淨宗精要,針對行人根機,曾撰述諸多...

拔除心中憂愁之刺

古印度時,那羅陀尊者在波羅梨國長者的竹林中修行。當...

風水好壞以什麼為依據

問: 風水好或者風水差是以什麼為依據的? 體恆法師答...

念佛法門只是老太婆修的嗎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人生問題,了生死。了生死的法...

什麼是念佛的最好時節

朋友講了他親屬的一件事,他的親屬在單位突發腦溢血,...

依這個標準來看,你還是屬於顛倒眾生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其實你修學什麼樣的法門對...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三觀:雜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

不要把回憶拉到現在來

我們總愛想過去的事,過去都已經沒有了,還要回憶把它...

囑奴守門

人的智識有深淺高低,個性習慣好欲都不同,所以有的人...

用此念佛法何愁不成功

念佛須念念在心,我們的念心,對阿彌陀佛的思念要好似...

【佛教詞典】威音那畔

(術語)威音王佛以前也,謂向下之實際理地。威音以後...

【佛教詞典】無緣塔

(一)多人合葬之墓,稱為無緣塔。 (二)指無人弔祭之墳塔...

【視頻】淨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師

淨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師

【視頻】小小的因可以引發極大的果

小小的因可以引發極大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