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

大安法師  2017/03/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

這個「習」字,早先它是什麼意思?就是小鳥依靠樹林的意思。這個小鳥常常要練習飛,它不能離開樹林,等它練習得疲倦了,它要依靠這個樹林,這是習的過程。等到它學會了,翅膀也長硬了,它就可以遨遊天空。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有很多不好的習氣,都需要對治。比如君子之道要寬大,要有同體感,要有「四海之內皆兄弟」般的仁愛,寬容一切。但我們人呢,常常是心量狹小,非常偏激。所以人際關係為什麼會有很多的摩擦矛盾?如果雙方都是非常的狹隘偏激的時候,那就碰出火花了。

在這個時候,因為我們有一個具生我執、我見、我慢,必然會有偏激狹隘的一面,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迎合我的,我很高興;跟我相違的,就不高興。這就是「愛之欲之生,恨之欲之死」啊。

人都有這種偏激狹隘的習氣,如果沒有修行,這個習氣常常會起現行。如果你要學君子學聖賢,那麼在你心量狹隘、偏激的時候,就要學著心量寬大。要廣大,要像虛空,能容納一切。大海正因為不拒絕一切細流,才廣大。大地,正因為容納一切污穢,它才生長萬物。所以這都要我們在煩惱起現行的時候,要習之、對治之,把我們寬大的心性展示出來。

孔子的人格特點是溫良恭儉讓,這是聖人的性格特點,要溫和。《論語》講了君子與小人的種種不同,如果我們用這面鏡子來照照自己,用這個尺子來量量自己,都會生慚愧心,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小人,所以我們要去習呀。

當我們一念憤怒來的時候,恨不得要把對方壓下去,而且踏上一隻腳……當這樣憤怒的時候,我們就要學習溫和。

即便別人誹謗了自己,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也要作還債想:肯定我前輩子也罵過他、誹謗過他,為什麼他偏偏不誹謗別人就誹謗我呢?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要常常這樣思惟,這樣練習,慢慢地把我們的煩惱習氣對治過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對照一下,這五種煩惱有沒有

再看煩惱濁。煩惱濁,前面講是見惑,煩惱濁就是思惑。...

聖嚴法師《有什麼煩惱放不下》

曾經有兩位泰國比丘來我們的中華佛學研究所讀書,才剛...

【推薦】如何解決煩惱和妄想

問: 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在家二眾在生活中修行時,...

被煩惱賊掠奪

從前,有兩個人結伴同行,希望在旅途中彼此有個照應。...

極樂淨土,人人不再設防的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第三十九願:受樂同於漏盡願 第三...

臨終惡習突現 助念勞而無功

下面要講一件真實的事情,來和大家互相勉勵,我們內心...

【推薦】怨害之起 煩惱為根

從前,優填王的兒子名叫娑羅那,心樂佛法而出家學道,...

【推薦】佛教對飲酒吸毒的態度

20世紀80年代以來,毒品在全世界日趨氾濫,毒品走私日...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恭敬三寶要從恭敬僧寶開始

我們現在是不是做到了恭敬三寶呢?在這裡面想一想,我...

隱士須歸極樂國

處士逃名遠市闤,此身清隱翠微間。 平分嶺上半邊月,高...

怎樣對待現代人的離婚問題

問: 現代人的婚姻很脆弱,離婚率很高,對小孩的負面影...

學習淨土經論要老實 要做鈍功夫

我們在淨土經論的學習當中,要老實。怎麼樣老實呢?比...

十方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能容納得了嗎

問: 十方那麼多眾生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容納得了嗎...

如何對治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斷惡修善的時候,我們有...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

欲除煩惱,當行正念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 說我也是願意滅除煩惱,怎...

放生會刺激更多的養殖和捕撈嗎

很多人對放生有這樣一個疑問:市場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不生淨土,何土可生

我們常常說淨土法門圓頓,在教理方面,我們要深信一念...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觀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

善人為何得惡報?因為你只認識了一半

我們看見的世間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齡很大的都活...

開了葷食餐廳,該怎樣處理才如法

問: 弟子已聽你講經說法已久,並已皈依,現有兩問:皈...

錢財乃五家所有

過去,有一位仁慈的國王,以平等心愛護人民,卻不曾出...

好習慣是最好的僕人,壞習慣是最壞的主人

我們常常會忽略一些小問題,認為這是一件小事,不會有...

帶業往生的最低標準

我們中國人經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實這個是有道理的...

【佛教詞典】缽羅弭

(雜語)Parami,譯曰第一。大日經疏十三曰:缽羅弭,...

【佛教詞典】有海

乃比喻三有、二十五有等生死迷界如無邊之大海。亦即比...

【視頻】慧律法師《以凡夫來講,兩種東西最難斷》

慧律法師《以凡夫來講,兩種東西最難斷》

【視頻】宗興長老《受戒與修道》埔裡圓通寺傳授三壇大戒

宗興長老《受戒與修道》埔裡圓通寺傳授三壇大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