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怨害之起 煩惱為根

2015/02/22  大字體  護眼色

怨害之起 煩惱為根

從前,優填王的兒子名叫娑羅那,心樂佛法而出家學道,行頭陀苦行,在山林樹下打坐,修習禪定,繫念一心,專注不亂。當時有一位生性凶暴的惡生王,帶著宮女們出外巡視遊玩,來到了這座樹林,停下馬車稍作休息,不久便睡著了。這些宮女看到國王睡著了,於是到處遊玩,看到一位比丘在樹下打坐,修習禪定,於是來到了這位比丘身旁,向他禮拜問訊,比丘便為他們開示佛法。

惡生王醒過來之後,到處尋找他的宮女,看到遠處一棵樹下,坐著一位容貌端正的年輕比丘,宮女們都圍繞在他面前,專注地聽他說法。於是惡生王便前往比丘說法處,詢問比丘:‘你證到阿羅漢果了嗎?’比丘回答:‘沒有。’‘證到阿那含果了嗎?’比丘回答:‘沒有。’‘證到斯陀含果了嗎?’比丘回答:‘沒有。’‘證到須陀洹果了嗎?’比丘回答:‘沒有。’‘已修得不淨觀,生大厭離了嗎?’比丘回答:‘沒有。’此時惡生王非常生氣地說:‘你什麼果位都沒證到,憑什麼以一個生死凡夫之身,和眾多宮女同坐一處!’說完就拉住比丘狠打,將他打得遍體鱗傷。宮女們在一旁看到了,紛紛向國王說:‘這位比丘沒有過失,國王請手下留情。’惡生王不理會宮女們的求情,反而更加憤怒,再對比丘施以重打。宮女們看到比丘被打得這麼慘,全都痛哭流涕,懊惱不舍。惡生王見宮女心向比丘,更是嗔心大發。

此時,比丘心中思惟:‘過去諸佛因為修習忍辱而證得無上道果;過去忍辱仙人,被割截耳鼻及四肢,也都能忍心不動;何況我今天身形都還完好,怎能不忍耐呢?’如此思惟,當下便安忍於國王無理的暴行。

事後因為全身痛楚,實難忍受。心中想著:‘我如果不出家,也是堂堂一國的太子,未來當繼承王位,軍隊的勢力不會輸給這個國王。現在獨自一人出了家,勢單力薄才會被國王施以暴力。’想到這裡,比丘心生懊惱,便起了罷道還俗之心。他來到師父迦旃延和尚的住所,表明他想要告辭還俗。和尚回答:‘你的身體因為剛剛被打還非常虛弱疼痛,先住下來好好休息,等到明天再離開也不遲。’

娑羅那比丘聽從和尚的教誨,便住了下來。半夜,迦旃延和尚特別運用神通力,讓娑羅那比丘作了一個夢,看到自己罷道歸家後的狀況――回到俗家後,父王已經駕崩,於是他繼承了王位,調集四方兵力,前去征討惡生王。大軍到了惡生王的國土,兩方部署兵力,互相交戰,娑羅那的軍隊被惡生王所敗,潰不成軍,他自己也被俘虜,成了階下囚。

惡生王捉到了娑羅那以後,便派人持刀準備加以殺害。此時娑羅那極度驚怖畏懼,心中思惟:‘希望再見到和尚一面,即使被殺也不懷恨。’此時迦旃延尊者知道他的心念,手持錫杖和缽,以外出化緣之相出現在娑羅那的面前,對他說:‘我經常開示佛法,教示你與人斗諍、好強求勝,終究是一場空;你不聽我的教誨,現在受了苦果才知道,又能怎麼辦呢?’娑羅那回答:‘和尚!如果您現在能解救我的性命,弟子以後一定不敢再爭強好勝了。’

於是,迦旃延尊者對惡生王的屬下說:‘請你們先住手,容我向國王請求,放他一條生路。’話一說完,便動身去找惡生王。然而惡生王的屬下卻不理會尊者的求情,仍然要殺娑羅那。在刀子即將砍下時,娑羅那心中驚慌恐怖,大叫出聲而覺醒過來。醒來後大為驚恐,便將他夢到的事告訴和尚。

和尚回答他:‘斗戰雙方,或生或死,沒有一方會真正獲得勝利,為什麼呢?斗戰是以殘害他人的手段取得勝利;現世愚昧無知,逞一時之快而殘害他人,來世將墮落三塗,受苦無量。如果不能如己所意,反被他人所殺害,喪失了自己的生命,還殃及許多無辜的老百姓,也讓他人因殺業而加重罪報,墮入地獄,長劫受苦。這樣彼此互相殘殺,冤冤相報,在人、修羅、地獄、畜生、餓鬼等五道中輪迴生死,無有了期。你反覆想一想,去造作這種種惡業,真的能補償你身上的瘡傷、拷打之痛嗎?現在若想舍離對生死的恐懼和被鞭打的痛,應該要觀自身,除滅心當中怨恨和譭謗的念頭。

如何觀呢?當觀色身為眾苦之本,我們因為這個色身才會感到飢渴寒熱、生老病死,還會受到蚊蟲、毒蛇和猛獸的侵害。這麼多的怨惱,你都不能報仇,怎麼就只想到被惡生王毒打的仇恨呢?想要滅除這些怨惱,要先去除自己心當中的煩惱。這些煩惱怨嗔的習氣,讓我們生生世世為其所害;而這一世的怨仇雖然深重,但僅傷害你這一世的色身。煩惱怨嗔的習氣,卻殘害了你的法身慧命;而這一世的怨仇即使殘酷,也只是傷害這個有漏臭穢的色身罷了。由此覺觀,便知怨害是因煩惱而生。你現在怎麼不想先滅除煩惱賊,反而舍本逐末只想去討伐惡生王呢?’和尚用如是善巧方便,為娑羅那比丘開示種種法要。 娑羅那比丘聽了和尚的開示,心開意解,當下證得須陀洹果。深樂大法,更加精進修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第二(二四)》

省思:

眾生無始劫來顛倒妄想――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因而起貪、嗔、癡、慢、疑、邪見等煩惱。煩惱心一起,若不知轉念、淨化,照破、放下,繼續造作種種身口惡業,終究要輪迴生死,受苦無量。

若欲脫諸苦惱,唯有在根本的起心動念上下手,看清楚萬事萬物之虛妄本質,不被虛妄無常的身心所迷惑,始終堅住正念、隨順覺性。經云:‘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一次次轉念,淡化煩惱、改變行為,最後真正了達煩惱即菩提,清淨心自然就會現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願:懺悔業障願。 這個懺,原來也叫懺摩,是梵文...

以金剛慧斷煩惱

今天接著講《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四祖道信大師說:...

寬容是人生的最好修養

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既...

我不是為了生氣才活著的

如果你問別人,你活著是為了什麼?有的人會說為了快樂...

「六大根本煩惱」是眾生輪迴之根本

煩惱濁,天台宗稱之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貪瞋癡...

心律法師:不要自尋煩惱

週一,孩子賴著不願意上幼兒園,蕭蕭好不容易才哄著送...

以德報怨,化敵為友

卡爾是一位賣磚的商人,由於另一位對手的競爭而使他陷...

我沒有時間去管別人的閑事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急衝沖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訴老和尚...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真角虎——「宏禪讚淨」的八位宗師

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

好機會往往錯失於一念間

人命在呼吸間,若沒有好好把握時光,寶貴的時間就很容...

學會低頭,受用不盡

知名的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有一次去拜訪長者,到長者...

【推薦】臨終十念生天福

佛陀與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時間止住於古印度毘舍離城外...

【推薦】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

★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個性那麼暴躁,那就不要講見...

妙蓮老和尚《凡情與佛心》

凡夫的情識 (講座第一天) 林部長、陳國策顧問,以及...

行香子懷淨土詞

幾經劫難,暫得人身,因循自誤又半生。荒唐過日,前路...

為什麼很努力卻掙錢不多

佛法中講:財佈施得福報,有福報才有財富。我們要明白...

發五種心決定往生

厭離心:此界八苦交煎,怨家會聚故。 欣慕心:西方萬...

花朵的六度精神

佛教講眾生得度有六種方法,稱為六度。從一朵花,也可...

如何面對七情六慾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會有這種疑問:我要開始修行了,我該...

能否「帶業往生」,該怎樣「帶」

如果業障不消除,你一事無成。有的人說帶業往生;有的...

「死期敗烈」是淨土行者的甚深法寶

我們在學習印祖文鈔的時候,遇到一個詞死期敗烈。 在《...

大安法師慈母往生記

關於助念問題,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

乞丐精進念佛往生

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橋破屋,日面向市門...

湯夫人的七筆勾

(一)紡績綢繆,作罷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後,富貴同...

【佛教詞典】善導

(613~681)唐代僧。山東臨淄(一說安徽盱眙)人,俗...

【佛教詞典】攝摩騰

(人名)Kā?yapa-māta?ga,印度之僧,初至漢土譯四十...

【視頻】「水供養」的具體事項

「水供養」的具體事項

【視頻】慧律法師《別在真如清淨心上面頭上安頭》

慧律法師《別在真如清淨心上面頭上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