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要「知大」,要「見遠」

大安法師  2013/06/24  大字體  護眼色

要「知大」,要「見遠」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

—— 《徹悟禪師語錄》

首先提出眾生在認知層面上狹劣的特點:「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我們眾生本有的智慧,應該是廣大無邊的。然而一念無明妄動,我們受俱生我執,受色、受、想、行、識五蘊的局限,使我們的知見非常狹小,鼠目寸光。這是受我們的業力、身心的局限性所決定的。所以智慧非常狹小,心量非常小,不能見到廣大的境界。對我們這些「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的凡夫眾生,來講淨土一法,在認知層面、信解層面上具有很大的難度。

比如一個井底之蛙,它看到的就是井裡那麼一點點水,看到就是三尺見方井口大小的天空,這就是它整個的世界。你要跟它講浩瀚的大海、廣闊的天空,那不是它的境界,它就不相信。同樣你對春生夏死的昆蟲,談冬天的景象,它也不會相信。所以對我們凡夫眾生,局限在娑婆世界五欲六塵裡的人來說,跟他講西方極樂世界清淨的境界,就像對井底之蛙描述大海一樣,非常困難。因此我們要深知自己認知的狹劣性,一定要把自己的知見放下來,仰信佛的知見,慢慢地打開我們的心量。

我們為什麼知見會這麼小呢?就是一個執著。碰到什麼執著什麼,不能夠契證空性,所以心量打不開。佛陀二十二年講般若系經典,就是讓我們擴大知見。不住一切法,住在般若上。但凡夫眾生就是住一切法,執著一切法。本來到這個世間來只是匆匆的一個過客。他長大了,成個家,蓋個房子認作家,這個家就是他整個的世界。「家」,寶蓋頭的一個屋子,下面是一隻豬在那裡,這就是他的家。這樣慢慢地我們心量就越來越小。

中午有個居士說,他開酒店、賓館,雖然很賺錢,但殺生很多,所以他善心發現,就不想幹這個了。然而家人、朋友都拽著他,不讓他離開,這就是[知小]。他們不知道殺生導致的惡業,現生會身體不好,壽命短,這還是現生的華報,未來的果報要到三惡道裡面去。他們就不能「見這個遠」,不能「知這個大」,就在眼前的利益當中出不去,而造作諸多的惡業。

所以佛經裡面,對我們眾生這樣的知見狹劣、造作惡業,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小兒對刀刃上的蜜的貪愛。刀刃上的一點蜜很甜,這個無知的小兒,他就會舔,趕緊舔刀刃上的這點蜜,剛剛嘗到一點甜頭,馬上舌頭割傷了,割斷了。現在我們人類很多愚蠢的行為,都是由於「認知小」所導致的。戰天斗地,不顧客觀規律地尋求發展,最終導致了很大的災難。所以我們眾生可憐啊。為什麼學佛要開發智慧,擴大心量啊?要「知大」,要「見遠」啊!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培養自己心靈的力量

佛教對人生的解釋,它主要依止的理論就是建立因緣觀,...

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只有自暴自棄的心

王陽明簡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心累之人

常聽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個人最大的勞累莫過於...

「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您聽過回聲嗎?有一種迴音壁,弧形的,兩端相距有幾百...

念佛宜早不宜遲

青少年是早上8、9點鐘的太陽。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華,...

夢參老和尚《覺林菩薩偈》講述

覺林菩薩在《華嚴經》是十林菩薩的第九位。凡是印《地...

調出入息消除內心散亂

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

古人最看重的四種品格

中國傳統哲學中,最講究順應,天、地、商、業,則代表...

一飲一啄來之不易,從點滴處節儉惜福

我們一定要愛惜五穀糧食,不能浪費,浪費糧食就是暴殄...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拍攝葷腥菜譜會涉及到間接殺生嗎

問: 法師您好!弟子修行淨土法門並且吃長素。一個朋...

對治邪淫應從四個方面著手

人受著無明愛慾的驅使,投生在這個世間,此業報身乃一...

為求子發願終身吃素,菩薩兩度滿願賜子

諸佛菩薩、上人慈悲、 各位法師、諸位佛友,阿彌陀佛!...

老和尚與小和尚的對話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

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戰勝煩惱困苦最勝行。我們修忍辱度又是能夠戰勝我們煩...

美女放蕩患宮頸癌,臨死前現身說法警醒世人(圖)

一名美艷的女子,有著扭曲而不幸的人生經歷。她曾經因...

現生延年轉壽的原理

現生延年的原理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

宣化上人:勤修忍辱波羅蜜

凡是佛菩薩,皆坐在大蓮花之上,這是表示「開悟」。若...

傅大士《十勸頌》

傅大士(497569)是齊梁之際著名大居士,又稱善慧大士,...

是思想決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產生和形成,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必有其因果,所...

懷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礙

萬修萬人去這句話是真實不虛的。阿彌陀佛太慈悲,太有...

初學佛應克服的哪些誤區

現在人一般誤以為佛教是消極的出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學...

【佛教詞典】法界體性觀

(術語)密家觀阿毗羅吽斂之五字,謂之字輪觀。以字輪...

【佛教詞典】金剛三昧

(一)為能通達一切諸法之三昧(即定)。因其堅固能斷破...

【視頻】慧律法師《我們從業力來,而佛菩薩從願力來》

慧律法師《我們從業力來,而佛菩薩從願力來》

【視頻】佛家的素食觀(香港淨心捨)

佛家的素食觀(香港淨心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