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包容才能成就美滿人生

2012/05/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林則徐有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是講包容的智慧的。大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它沒有拒絕任何一滴似乎毫無作用的水;高山之所以巍峨萬丈,是因為它沒有拒絕任何一塊不顯眼的小石子。

天道即人道,包容成就了大海、高山,亦改善了人際關係,成就了英雄豪傑的千秋偉業。

包容是一種氣度,一種智慧。古語云:「將軍額頭跑得馬,宰相肚裡能行船。」一個人心胸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鮑叔牙深知人才的可貴,不計前嫌,包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藺相如懂得合作的重要,三次避讓,包容了廉頗的公然挑釁;諸葛亮巧用懷柔的策略,七擒七縱,包容了孟獲的永不服輸;李世民牢記隋亡的教訓,前車之鑒,包容了魏徵的犯顏直諫……,包容成就了他們的輝煌,更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

包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台灣作家林清玄在其《送一輪明月》的文章裡,講了一個包容的故事,原文如下: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了自性的般若。他喜悅地走回住處,看見有個小偷光顧他的茅屋,找不到任何東西的小偷,在離開時看到了禪師。原來,禪師怕驚動了小偷,一直在門外等候,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下來拿在手上。

小偷遇見禪師,正感驚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了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夜涼了,你帶上這件衣服走吧。」說著,把衣服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下頭溜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走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中,不禁感慨的說:「可憐的人啊,但願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禪師目送小偷離去,回到茅屋赤身打坐,進入了定境。

第二天,他在溫暖的陽光撫觸下,從極深的禪定中睜開雙眼,看到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的疊好,放在門口。他高興地喃喃自語:「我終於送給了他一輪明月。」

無獨有偶,台灣星雲法師在其《包容的智慧》一書裡,同樣講到了一個包容的故事:

有一天,在禪堂裡面,忽然發現一個小偷偷東西,在禪堂這麼一個清靜的地方是不可以原諒的,並且大家都知道是誰,就齊心跟堂主要求開除這個小偷。大和尚聽了:哦哦哦。

大和尚並沒有著手處理這件事。過了不久,這個小偷覺得第一次沒有事,第二次他又下手,大家就更加地不能容忍了,請堂主把他趕走。大和尚聽了,還是:哦哦哦。

事實上也沒有趕他走。到了第三次,這個小偷再一次下手,大家就不能原諒了,要求如果不把這個小偷趕出清靜的禪堂,就統統離開,都不參禪了。大和尚一聽,說:「你們統統離開,這個小偷留下來」,為什麼呢?他說:「你們都是很健全的人,離開了以後到什麼地方都有人要啊,這個小偷他畢竟身心不健全,我叫他走,到別的地方,他能到哪裡去呢?我這個禪堂是佛門慈悲的馴服場啊,我都不能包容他,這個世間又哪裡能包容他呢?」 小偷聽了,羞愧難當,他心裡覺得自己錯了,從此不再偷了,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著名黎巴嫩詩人紀伯論曾經說過:「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包容。」孔子語:「寬則得眾」;佛經云:「一念境轉」。俗語云:「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面對他人的過錯,如果耿耿於懷,睚眥必報,只會帶來沉重的心靈負累。與其讓仇恨嚙噬心靈,承受痛苦,不如以包容之心獲取一份自釋與坦然。然而,包容不是包庇別人的錯誤,不是縱容別人去犯錯,而是為了讓別人更好地改錯,「有時包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這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至理名言。

法國著名詩人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事實證明,只有能夠敏銳洞察人性、心胸寬廣、慈悲為懷的智者,才能夠像彌勒佛那樣,「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以博大的心懷包容一切。

大海既容納清淨的水,又容納污穢的水,才成就了其浩瀚無邊;明月既照耀渺渺的山河,又照耀茫茫的大地,人間始得玉宇澄清;一個人,既要包容善的,又要包容不善的;既要包容自己,又要包容別人,還要包容世界,才能夠成就美滿的人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我們的人生,一句話就可以說完

我們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來無所從,去無所...

如何平衡生存與金錢的關係呢

問: 師父,都說追求金錢就是慾望,但世間的生存我們...

我們都在寫歷史

佛光山開山以來,許多年輕人跟隨我奉獻青春歲月,日夜...

富有哲理的五個不能

世間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舉手之勞,給人一點...

堅守自己,不隨波逐流

有一位富翁,垂垂老矣。他把兒子叫到跟前,向兒子講述...

為人處事當寬厚緩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 處難處之人愈宜厚, 處至急之事愈...

想離苦必須念佛

夫六道眾生,無一不欲離苦得樂。尤以我人道欲求離苦之...

要增加修養,先要從改做起

一個人要增加修養,先要從改做起,從受做起,從自我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布施

我們再看正修。應該用什麼態度布施才能夠構成波羅蜜。...

八懈怠與八精進法

在《長阿含經》卷九中,佛陀遊歷鴦伽國,與千二百五十...

這九種人,擦肩即可,無需深交

1、輕諾寡信的人 把許諾當做玩笑,信口開河、隨口說說...

夫妻之間亦要有禮儀

夫妻之間的結合,家庭的建立,乃上關風化,下繼子嗣,...

法名太多用哪個合適

問: 弟子在寺院大皈依時起了個法名,依止師父又起了...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問: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來說,是因為...

阿彌陀佛惠以我們真實之利,就是能夠帶業往生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二、即...

如親四怨的冤家

什麼叫做如親四怨呢?大概意思就是說看上去好像親人一...

別被不重要的目標阻擋了人生的方向

人的一期生命,掐頭去尾,老天爺剛好把中間的五十年留...

一心念佛,別留戀這個假殼子

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們粗衣淡飯,學做佛,那是不可能...

為什麼臨終十念可以往生

業性是即空、即假、即中。這一點,我看智者大師講到懺...

大安法師:念佛沒定力如何才能專注

問: 我念佛沒有定力,心中不得清淨,如何能專注念佛...

祭祀神明不用牲禮

祀神不用牲 杭俗歲暮祀神,大則刲羊蒸豚,次則用豬首雞...

拜經後有什麼感悟

問: 請問當初是何因緣促使你對經文《華嚴經》等一字...

磨磚不能成鏡,打坐又怎麼會作佛呢

什麼叫理觀的智慧?我們先講一段禪宗的公案再來說明。...

【佛教詞典】疏所緣緣

「親所緣緣」之對稱。唯識宗所立所緣緣二種體性之一。...

【佛教詞典】智周

【智周】 唐代唯識宗三祖,俗姓徐,濮陽人,唐高宗總章...

【視頻】大安法師《蓮池大師法語錄》MP3

大安法師《蓮池大師法語錄》MP3

【視頻】慧律法師《歷劫聽經聞法,不如一日實修無漏業》

慧律法師《歷劫聽經聞法,不如一日實修無漏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