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李嘉誠:真正的財富存在於內心

2011/05/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李嘉誠:真正的財富存在於內心

有人以「富可敵國」來形容「超人」李嘉誠,但對李嘉誠而言,生命的丰盈並不僅在於金錢的多少。

「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

李嘉誠直言:「富貴兩個字,不是連在一起的。這句話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實有不少人富而不貴。」他認為,真正的富貴是要懂得用自己得來的金錢,盡一點義務和責任。

李嘉誠引用中國哲學家的觀念來加以說明:「貴為天子,未必是貴;但是,賤如匹夫,不為賤也。關鍵是看你的一生所做的事,所講的話,怎樣對人對事。這個是我自己領悟出來的。」他笑稱,若自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對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有所貢獻,這便是內心的財富。「這個才是真財富,因為金錢的財富,你今天可能漲了,身價高很多,明天掉下去,可能一夜之間,減少一半,這種例子有的是。但只有你做些讓世人得益的事,這就是真財富,任何人都拿不走。」

李嘉誠說到自己人生中的兩個關鍵時刻:「一個是我12歲的時候,一個天真、充滿幻想的小孩子跑到香港,見到另外一個世界,不是我所希望的世界,令我轉眼之間就變為成年,非常努力,不怕辛苦,充滿責任感,這個是第一個關;第二個關應該是我二十七八歲的時候,那個時候,開始離開貧窮。可以說以後都不需要做事了,可以退休了,一生所需的花費都已經足夠了。」但也就在這個時刻,他驟然發現即使財富一直增加,卻沒有什麼特別快樂的地方。由此他領悟出,當一個人在這個世上,具備了條件,便應該對社會多一點關懷,這是義務,也是責任。

做公益不惜花費時間精力

捐錢容易,親力親為地做則需要耗費極大精力,然而李嘉誠樂此不疲:「幾十年來,有時我是日以繼夜在做,一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現在大概有最少30%的時間是在做公益。」推己及人,他期望凝聚社會力量:「我自己的力量畢竟非常小,希望多一點人跟我想法差不多,甚至比我更好,那麼我們這個社會的進步才大。」他更稱,「助人自助」,為受助人提供融入社會的機會和服務,重建信心,也非常重要。「我們都是平常人,我們如果能夠改變人家一生的命運,你說多值得。」

至於「名聲」,他卻毫不重視:「如果有人可以跟我一起去做到最好,我出錢,他出名,我在後面,都可以。甚至可以說,如果能夠幫助很多很多人的話,在醫療、在教育方面,你叫我給他叩頭都可以。」

李嘉誠還說:「其實我這個人非常簡單,我如果再有一生的話,我還是走這條路。」

痛心的往事令他熱心奉獻醫教

分析李嘉誠基金會的捐助項目,不難發現教育、醫療是重中之重。這與他幼年的痛苦經歷有關。讀書是李嘉誠不可割捨的牽掛和愛好,但他幼時無法接受正規教育,令他至今引以為憾。這個遺憾,讓他在有能力後,對教育事業投入了無限關注。就個人而言,即使在最困難、最繁忙時,他也一直盡量多讀些書,盡量「搶回」多一點學問。李嘉誠還透露,二戰時日本人佔領香港,媽媽帶著弟弟、妹妹回家鄉去,他跟爸爸兩個人留在香港。「但是每天晚上都聽到爸爸咳嗽……心裡面難過……」醫藥不足加上經濟困難,使父親在半年後與世長辭。李嘉誠談到此處,流露出哀傷神情。這段痛苦經歷讓他自小許下願望:「如果有一天,我的事業有大發展,環境有大改變,那一定要牢牢記住,教育、醫療都是最重要的。」

加倍愛護「第三個兒子」

基於取諸社會,還諸社會的理念,李嘉誠近年來傾注更多的精力在公益事業上,更視一手創立的李嘉誠基金會為心中的「第三個兒子」:「我都告訴我的兒子,這個跟家庭(沒有關係),基金會的董事,也不會從這個基金會得到一個銅板的便宜,沒有。」

李嘉誠基金會成立於1980年,主要在教育、醫療、文化、公益事業上進行有系統的資助。這是他的「第三個兒子」,自然得到他的加倍愛護:「有一個晚上,(我)無端端想起,對這個基金會每年都投入,它不就一年年大起來了嗎?但是,世事難料,你坐飛機也可能出意外,你驟然之間有個疾病,也可以離開這個世界。」驟然而來的思潮讓李嘉誠輾轉反側:「快天亮的時候,我說傻瓜,為什麼要這麼艱難?你有這麼多不同的投資、不同的事業,你從這些投資中拿出一部分,給了(基金會),當你有第三個孩子就行了呀!」言及此,他開懷大笑:「如果我生多一個孩子,無論男的、女的,也一樣(會給他資產)。你也希望他有事業,也希望他有一個基礎,那麼,你當基金會是你的孩子就行了。」

為了基金會的持續運作,他定下規則:「基金會現有的資產和它增長的利息,都是一直不用的,今年它用多少,捐多少,我是一年內就還給它……這個基金會假如今年做10個億,我加10個億給它。」這些年來,基金會已捐出和承諾捐出的款項達到約76億港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名人學佛文章列表

【推薦】因地發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報

所以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這個是講到我...

「心不在內、不在外」是什麼含義

當我們談到心的實相,世尊曾經說:心不在內、不在外。...

在苦中而不以為苦,是真正的滅苦

佛教所說的滅苦,有兩種不同的層次:一種是在自己滅苦...

人有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

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 人有五事現在不能增長財命。...

靜心的修習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心地面對世界,面對自己,心就...

善解與包容之心

有一則簡單的故事:在某鄉村,有一戶老人家的隔壁有一...

濟群法師:心中無形的警察

基本的道德信條其實很簡單,如佛教的五戒、八戒,是具...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造我們的心念

從離苦得樂的一種心願,推動我們去修學佛法。離苦得樂...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不穿袈裟的和尚--梁漱溟

梁漱溟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算是比較活躍且具有一定影響...

科學家談佛教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是國際間最具權威的百科全書,指...

愛迪生吃素的原因

愛迪生,美國著名發明家,曾有一千多項專利發明,包括...

李娜的解脫之路

李娜以《青藏高原》、《嫂子頌》、《好人一生平安》等...

勤能補拙,天道酬勤

眾所周知的傷仲永,通過講述一個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

修學楞嚴咒有十妙

(一)妙清淨:至心持咒,身口意三業就能清淨,誠意誦...

淨界法師:同一句佛號,心態不同功德便不同

淨土宗是一種佛力加被的法門,如果按照密宗的說法,它...

怎樣才能算真誠呢

問: 學佛和做人貴在真誠二字,可是怎樣才能算真誠呢...

學佛得遇善知識是最大的福報

過去有個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醫治療。醫生告訴他:...

日落西山憶故鄉,急需檢點辦資糧

佛法教導我們: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記憶力差該怎麼辦

問: 記憶力差怎麼辦? 萬如法師答: 經文咒語記不住,...

迦旃延尊者為婆羅門除瞋

昔日,摩訶迦旃延尊者住在古印度阿磐提國的濕摩陀江邊...

每天念佛和看經的時間應如何分配

問: 每天念佛和看經的時間應如何分配? 大安法師答:...

得助念與失助念之損益比較

劉曉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贛縣人。少年留學東瀛,與蔡...

【推薦】《楞嚴經》是末法破邪顯正的斬妖劍

關於《楞嚴經》,來之不易,是一位叫般剌密諦的法師,...

肉食並非增強身體耐力所必需

許多朋友其實很想吃素,但是往往擔心健康的問題而不敢...

【佛教詞典】黑氏梵志經

(經名)一卷,吳支謙譯。有梵志名迦羅。具足五通,能...

【佛教詞典】不壞金剛光明心殿

指密教金剛界大日如來說法之處。「不壞金剛」系總嘆諸...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法鼓山)

南無地藏王菩薩(法鼓山)

【視頻】阿彌陀佛(古箏音樂)

阿彌陀佛(古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