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楞嚴經》是末法破邪顯正的斬妖劍

靜波法師  2018/03/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楞嚴經》是末法破邪顯正的斬妖劍

關於《楞嚴經》,來之不易,是一位叫般剌密諦的法師,冒著生命危險從印度把它帶到中國來的。怎麼帶來的呢?他把胳膊割開之後,把《楞嚴經》經絹藏到裡邊。帶到中國之後,剖臂取出經絹,沒有辦法辨認字跡,因為它都已經成為一團血塊了。當時,唐朝的宰相房融很發愁,他的女兒給他出了一個辦法,就是用乳汁把它泡開,血跡化去,經文出現了。

《楞嚴經》在末法時代有特殊的意義,它是試金石!它是破邪顯正的斬妖劍!

記得2012年,在極樂寺講過《楞嚴經》的第九卷、第十卷,在光孝寺講過第九卷、第十卷,在杭州靈隱寺也簡單地介紹了一下五十種陰魔的內容。

其實,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真話,但不是個人的真話,是佛陀的真話。這個真話就是告訴我們:依教奉行!但是不容易,因為現實中常常會是很朦朧的一個狀態。

記得二月十號的時候去北京開會,在旅途中,曾經看到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是:好奇是營銷過程中最大的動力。好奇?其實佛教徒不好奇嗎?多數都好奇,不好奇大概也走不進佛門來。從氣功到各種各樣的外道,然後逐漸走進佛門中來,但是還是好奇。那好奇?而佛教經典告訴我們:不要再好奇了!不行,他不信,真話不相信,假話滿天飛。

因為好奇,從而鼓勵人們為了無盡的好奇而逐漸滿足自己的慾望,比如蘋果手機已經發展到蘋果8,據說還有什麼S,還有什麼X,搞不清楚。它不斷不斷地給你一個誘惑,你好奇嘛,因為它是最好的,你永遠都跟不上最好的。

這篇文章裡關於洗頭髮的東西,不斷地誇張它的療效,說可以延年益壽,可以美容……有各種各樣的傳說,多了!當然,有錢人會趨之若鶩,沒錢人目瞪口呆。現在江湖上有這樣一個傳說:有錢的去學密,沒錢的就去念佛,這個很有意思。

這篇文章給我們的啟示有三點:

第一點、看破說破

你看破就說破,一般人會認為你俗。但是,告訴你,要慈悲的,佛菩薩都把真相告訴我們了,告訴我們什麼?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淨。

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見聞如幻翳」:我們見的聽的都像什麼呀?幻翳。幻翳就是眼睛裡有個白斑,因為這個白斑,我們看空中都是有花的;其實,那是因為我們內心裡有故事、有問題。

所謂「三界若空華」:三界都像空花水月一樣,都不真實,六道輪迴是不真的。

所謂「聞復翳根除」:聽到了正法——無常、無我、解脫之後,這些東西都會煙消雲散,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所謂「塵銷覺圓淨」,就是六道輪迴----「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就是真話。

所以看破要說破。但是營銷過程中,如果看破就說破,那這個人太俗。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看破不說破

從學佛角度來講,看破不說破,可能是沒有辦法,因為我說了你也不信,所以我也不說。當然,還有朦朧,故作高深,看破不說破,製造神秘,這也有問題。

第三點、永遠不說破

永遠都讓你去瞎跑,不告訴你為什麼要這樣做,那就是瞎忽悠唄!我們這個時代,不缺少物質,缺少精神,缺少信仰,人們在不斷追求物質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所以我們現在缺少什麼?缺少生命的歸宿。這個大家也是要清醒的。

我們今天讀誦《楞嚴經》是第一點——看破說破:佛法的終極目的是解脫,不是輪迴,牛奶不能摻水。牛奶就是牛奶,佛說的東西就是要如實道來,那你今天為什麼把它摻水了?摻水不缺德嗎?但是很多人就幹這缺德的事。所以不能自以為是,不能故弄玄虛,希望大家能明白這樣的道理。

小的時候,曾經看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記得很清楚。說一個財主建了一個樓,為了讓別人去上這個樓,他好賣銀子,一個人一兩,所以他在上面寫了四個字:「真有意思」。上去的人呢,一看也沒有什麼東西,就是「真有意思」,於是叨叨咕咕:「真有意思」……結果下邊的人蜂擁而至。好奇害死貓的!大家要記住。我們這個時代要如果不從內心去修行,上外邊去尋找,你麻煩的!

說一個人念佛,念了很多很多年,臨命終時還是看不到什麼好消息,然後他自己就抱怨:這佛白念了!因為你沒有把握當下,總是琢磨:「我念多少萬聲佛,我把它放到那兒了。」你放哪兒了?所有的東西都是虛幻的,不改變心是沒有用的,不解決心裡的問題有什麼用啊?

輪迴、因果都是世俗諦上建立的,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是真諦,如果不學真諦,告訴你,世俗諦沒完沒了。假使我們學了真諦,那麼接受因果輪迴的時候是重報輕受或者不受的。這一點大家是要清醒的。不然的話,天天都被因果拴住,你就嚇死了,根本就解脫不了。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清楚。

二、《楞嚴經》說了什麼?

《楞嚴經》說了什麼呢?下面大致說說《楞嚴經》每卷都在講什麼?

(一)卷一

1.聖眾雲集,波斯匿王請佛

2.阿難平等行乞,遭遇摩登伽女之難

我們來分析《楞嚴經》第一卷,因為阿難去托缽乞食了,裝模作樣地。當然,他是高僧大德,我們必須清楚,後來證得阿羅漢;而且再後來僧團的領導權也在阿難手裡,迦葉尊者圓寂後就是阿難;阿難據說活了120歲,是了不起的。但是,他的經歷大家一定要明白:多聞不行的!阿難尊者長得跟佛差不多,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博聞強記。「如是我聞……」,結集時,都是阿難說的經典,了不起吧?但是我告訴你,面對境界,他完了,魔登伽女要侵犯他的時候,他一點脾氣都沒有。

阿難尊者平等行乞,就是這個故事的開頭,是演戲。

3.文殊菩薩救護,世尊徵詢心目所在

就是七處征心。

4.阿難對自心的七處錯誤認識

他開始慢慢慢慢地明白,其實明白什麼?教育大家的,也教育我們今天的有緣人。目的是什麼?無所得,什麼都沒有。可是大家不甘心,瞎折騰。大家想一想,我們都是路過的,你都不信?不信,你能停下來嗎?沒有人會停下來。

5.超越生死輪迴,必須認清兩個根本

這兩個根本是:

「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我們用攀緣心,總是認為,那個就是我。哪裡是你?哪裡是事物的真相?不是。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所以我們迷失了自己,把自己的妙明真心丟掉了。我們天天修行,天天念佛,也不醒,所以我們還要輪迴。為什麼?因為我們口是心非。

6.妄想識心不是真心,乃是生死流轉的根本

7.借盲人有心而喻燈同眼,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告訴你,這明心見性,是心!不是我們的眼睛。今天很多人瞪著眼睛都能看到什麼六道輪迴,能過陰,能幹什麼的……告訴你,那就是江湖騙子。我們如果稍稍有智慧,馬上就知道咋回事。

8.借客人不住而喻塵搖,現驗見性常住不動

因為時間的關係不多說。這是第一卷。

(二)卷二

1.色身雖變而觀河之見無改,所以是能見的自性,不會隨著自身的死亡而斷滅

我們的色身是變化的,而我們那個見性是不動的,我們今天總是認為那個見是變的,那是錯的。大家想想看,那個空性一直都不會變的。

2.眾生顛倒,妄認外物為自己,不知身心世界都是真心所幻現的

把外物當成自己,外物哪裡是自己呢?看著張三、李四,我們的心裡產生分別,其實自己不真,外界也不真,大家要清醒的。所以如果我們認為外物是自己,那就不知身心世界都是真心所幻現的;其實是假的,而不是真的。

真的是什麼?是那個空性。有人說:「空性是一個定法?」空性也不是定法。

3.真心自然沒有生滅去來,而你的能見自性,同樣也沒有可還之處

我們那個自性也沒有什麼來去,因為自性當下就空,大家應該明白。《楞嚴經》第一卷「七處征心」,把事物的真相告訴我們得清清楚楚:無所得,沒有這真事。就像《百論?捨罪福品》裡說:依福去捨罪,依空去捨福!本來就無所得,但是大家就瞎折騰。

《中觀論》裡也告訴我們:沒有生,沒有死;沒有常,沒有斷;沒有來,沒有去;沒有一,沒有異。沒有!如果說有,有是因緣的,它不是定法,所以我們不要上當。

4.外境有大小、內外、遠近的分別,而見性卻不會隨著外境而有伸縮變化

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去面對現實來煉自己的心;這個修行的過程才有希望。

5.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性真心所幻現的,沒有誰是真心、誰不是真心的問題

6.能見的自性,不是自然而有,也不是因緣所生的

7.眾生輪迴世間,都是兩種妄見所導致的結果:別業妄見和同分妄見

8.能見的自性,不是合和而有的,也不是不合和所生的

佛教說是「空」——沒有,但「空」不是沒有緣起假相,只是它沒有實在性,所以該要負責任的時候,我們更要去負責任。這個「有」是幻有,「空」是真空,它們倆是分不開的。我們今天走兩個極端:如果說空,就什麼都不負責任;說有,就什麼都是不可變,這是兩個極端,這兩個極端是我們生死輪迴的原因。

9.五蘊元本就是自性真心如來藏的微妙真如

七處征心、八還辯見、四科皆如來藏,這就告訴我們,一切都是佛法。但你悟了是,不悟就不是。如果不悟,當面錯過;如果悟了,悟了之後,頭頭是道;你不悟,處處為難,所以我們現在要去感悟。這是第二卷。

(三)卷三

1.六入元本是自性真心如來藏的微妙真如

2.十二處元本是自性真心如來藏的微妙真如

3.十八界元本是自性真心如來藏的微妙真如

4.地水火風空見識等七大種性,同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這些都是了!悟者,頭頭是道;不悟,處處為難。

5.阿難說偈讚佛

這是第三卷。

(四)卷四

1.把妙明的體性妄立為所明的對像,就妄有了世界、眾生、業果等三種顛倒的相續

因為我們不明白,所以就有輪迴,就會有煩惱。

2.世界萬象本都是虛妄的,沒有一個生滅去來,更無相容與不相容,以及是心非心的說法

3.妄生本無因,妄滅亦無所從,但斷三種相續之緣,狂心停歇就是正覺真心

4.發菩提心的第一種決定義理: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認清身中的五重濁亂,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

5.發菩提心的第二種決定義理:汝等當棄捐諸有為相,審詳煩惱根本,認清六根是眾生與世界纏縛在一起的結系,使六根清淨,伏歸元真

6.聞性不會隨著聲塵的生滅而有無,如果能棄生滅守真常,常光顯現,就是無上正覺

這些我們只能短暫地介紹一下。這是第四卷。

(五)卷五

1.根塵同緣,解脫和束縛不是兩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就是無漏的涅槃

2.六根之結開解,一根之說亦亡,就能返歸為清淨的自心

「六根之結開解」,我們中午講,釋迦牟尼佛用劫波羅天的綸巾,然後把它結了六個結,如果把這六個結解開了;「一根之說亦亡」,六根本來就不是實在的,一也是不實在的,於是就能返歸清淨的自心。

3.二十四位大弟子各自陳述所修行的法門

加上第六卷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就是二十五圓通。學佛不是定法,不是說我學淨土,否定其他法門。當然,如果我們其它法門也不懂,然後再否定淨土法門,那我們就麻煩了,那我們就真的是造業了。而且,淨土法門對每一個眾生來講,都是普遍容易下手的。這是第五卷。

(六)卷六

1.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

這裡邊也告訴我們,《楞嚴經》它既是淨土的,又是禪的,同時又是密宗的、律宗的(就是持戒的),所以它包括四種宗派的。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來自經文。經文說:「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就是我們回過頭來,捫心自問,反觀自己,我們現在很多人都不反觀自己;「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一個偈子我們都受用無窮的。所以,《楞嚴經》讓我們受益良多。

在出家的時候,一個老和尚天天研究《楞嚴經》,研究得他自己坐在那裡一會兒笑,一會兒手舞足蹈。我們當時以為這老和尚是有病的,但是最後發現,我們都是有病的,老和尚是一個清醒的人,這個是很難得的。

2.文殊菩薩對二十五聖所修法門的評述

3.要斷除殺盜淫妄,清淨明誨

這些我們是要斷的,不斷也不行,如果不斷,我們不可能解脫。所以說「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淨」,外界所現的並不能束縛我們,而束縛我們的是我們對外境的執著,是我們自己有病,所以我們務必要斷除自己內心的執著。

內心為什麼執著?因為外邊有誘惑,外邊有誘惑內心裡頭就不安定,這個不安定其實就是妄心生起來了,其實妄心就不是實在的。我們要知道外界都是緣起的,我們也是緣起的,心也是緣起的,都是緣起的,那個心是不可得的。不可得,我們就自在了;但是我們不甘心,不甘心,問題就一堆。這是第六卷。

(七)卷七

1.建立楞嚴道場的規則

其實就是建立「曼荼羅」,就是密宗的。

2.佛宣說楞嚴咒

3.楞嚴咒的功德

4.眾生顛倒、世界顛倒的成因

「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為妄想,所以有生了,因為有生所以有死;「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眾生「非因所因,無住所住,遷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變化眾生成十二類」,十二類眾生是由此而有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第七卷。

(八)卷八

1.修證三摩地,滅除顛倒的成因,必須要經過三種漸次

這三種漸次呢,「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業。」說來說去還是我們的貪心、愛染,這個是要解決根本問題。

2.從凡夫到成佛所要經歷的五十五聖位

3.內分外分的妄習,決定了眾生在六道中升墜

4.十習因與六交報是地獄的成因

5.十種鬼道的眾生

6.十種畜生道的眾生

7.十種人道的眾生

8.十種仙道的眾生

9.欲界六天

我們就不多講了。這是第八卷。

(九)卷九

1.色界天

2.無色界天

三界裡有欲界、色界、無色界天。

3.阿修羅道的眾生

4.總結七趣

5.魔眾擾亂修行者的原由

什麼叫魔?魔就是殺手,帶著各種各樣的誘惑。這種殺手,它會以各種各樣我們非常喜歡的現象出現,而不是說張牙舞爪地來了,那樣我們可能會逃避。它可能會以讓我們很舒服的東西出現,我們要明白,魔不見得說是那種恐怖猙獰的面目的。

6.色陰區宇不應執著的十種境界

7.受陰區宇的十種錯誤認知

8.想陰區宇的十種天魔

這就是五十種陰魔的內容了。如果大家真的去看一看五十種陰魔,告訴你,都是妖魔鬼怪,沒有一個是正經好的境界。妖魔鬼怪的境界,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生遭王難,死墮地獄!表面上興隆一時,非常熱鬧,但很麻煩,後患無窮。所以大家不要好奇,不要去上當,不要追求神通,鬼神都有!我們不要認為說,「這個鬼神有神通」,我們如果去學,就變成鬼神。鬼神是鬼道眾生,我跟你說,那後患無窮。那學天人?天人福報有限,大家要注意的!這是第九卷。

(十)卷十

1.行陰區宇裡的十種外道邪見

2.識陰區宇的十種偏差

3.五陰的根本與滅除次第

4.受持《楞嚴經》的功德

當然,第九卷、第十卷主要就是講五十種陰魔。看了五十種陰魔之後,我才理直氣壯地講,因為在那裡邊說,哪兒哪兒有災患,哪兒哪兒要末日了。那一年就是那樣的故事,所以我理直氣壯地在講,因為我的良心,並不是說我有什麼了不起。我突然間發現,釋迦牟尼佛真的了不起!但是,那一年有多少人迷失了他自己,這時不應該我們捫心自問嗎?所以,如果一個佛教徒的良知在,那你就應該堅持和堅守。「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很多人即使讀了,往往也是白讀;當然也不白讀,但是記住文字般若只是工具,不會用也沒有意義。這是第十卷。

三、培養解脫的習慣從讀《楞嚴經》開始

雖然如此,《楞嚴經》說: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面對這樣一個浮躁的佛教末法時代,《楞嚴經》都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那怎麼辦呢?融入習慣是不容易的,至少梁啟超先生說:

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梁啟超先生是佛教徒的,告訴你,他是地道的佛教徒,在家的居士,非常優秀的在家佛教徒!我覺得,這句話我很受益的。道理誰不懂啊?連三歲小孩都知道,比如講究衛生,怎麼樣去尊重別人……但是告訴你,大人有的卻不懂,這都很奇怪。所以說,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不是道理沒有用,而是習慣不好。

比如我們每個人,無始以來那個習慣、那個業障,帶著習氣毛病來的,所以我們都頑固不化,別人說幾句,心裡都很不舒服。別人說話狠了,自己就給別人下定義:這個不慈悲,那個不慈悲。你慈悲?你改好啊!又改不好。就像我們在這裡聽開示,有人非得要把手機打開,打開手機會影響別人的,你不考慮,任性,這個習慣不好。

如果你播種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個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如果播種一個正知見,那你收穫的就是解脫。我們現在沒有正知見,怎麼可能解脫呢?如果說,法師不負責任,也可以兩眼一閉愛咋咋地。可是我們有良心哪!如果我們不去改變眾生的那種知見,不去影響他們按照佛陀去學習,那我們就等於喪良心,我們就等於沒有良知。個人覺得,學佛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良知,沒有良知就不要學佛。

口上大家都說,「我學佛,我學佛!」「佛是什麼?」「我不知道。」連佛是誰都不知道,你學什麼佛?你把那個阿貓、阿狗都當成佛,那是佛教徒嗎?不是佛教徒,那是開完玩笑。

可見,習慣是我們生命的基石。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自己穩定的習慣。

比如說,有佛教徒天天在家裡早晨要讀《楞嚴咒》,讀多少遍,這個我都很感動;有人早晨天天要拜多少拜佛,我也很感動,他習慣了,到時候不拜他難過的!所以21天以上他會變成一個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自己穩定的習慣。

所以我告訴你,不要在那兒念念佛,一個想法、一個什麼念頭、一個什麼東西眼前一晃,你馬上就隨之去了,這不是一個好的習慣。真正的佛法影響我們,應該如如不動,否則沒有說服力的。

習慣一旦產生,就會影響人的潛意識,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會改變你的行為。

《肇論疏》引用《老子》的話解釋《肇論》的「緣使中人未分於存亡,下士撫掌而弗顧」:「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什麼意思?就是上根基的人聽到了這個佛法之後,馬上就行動、就改;中士聞之,就是中根器的人聽到了之後,半信半疑;下士聞之,就是下根器、低劣根器的人聽到之後,大笑之:「這是什麼呀?這啥都不是!」所以告訴你,飯得送給饑人,佛法得送給明白人!關於念佛,印光大師說:「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虔誠很重要的,你不真誠,不真誠那沒有用的,那叫自欺欺人。

我們的修行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如果不回到現實中來,高談闊論、脫離現實,沒有任何作用。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說:「我為什麼貧窮呢?」佛陀就回答他說:「因為你沒有學會去給予別人。」

當然有人說了:我家裡頭弄十個「財神爺」哪;我弄六個「水晶球」哪;我弄一堆「貔貅獸」哪;我還整兩個「發財樹」哪!那也沒有用,那是欺騙,是自己欺騙自己。

窮人:「我一無所有的,如何給予?」

意思是:我什麼都沒有,怎麼給予呀?

佛陀說:「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

所以人不怕窮,就怕不發心,一旦發心就永遠都有希望。這七種東西是哪七種東西?

(一)顏施,即微笑處事

就是微笑著去幫助別人,微笑著去面對社會人生。

(二)言施,說讚美安慰別人的話

當然,還有其他的話,比如無畏的話,即財施、法施、無畏施中的無畏施。

(三)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

對人要坦蕩,不要彎彎繞。我們的佛教徒,有時說話總是說不清楚,說半句;辦事辦得一塌糊塗,不利索;一針見血、特別通透,沒有這個感覺,說話時說一大堆廢話。所以,這個我們就要去學了!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言簡意賅。

(四)眼施,善意的眼光給予別人

眾生都很苦,都很苦的時候,我們再如果總是用惡眼去看別人,那也很麻煩。

(五)身施,以行動來幫助別人

沒有錢,有力氣,比如幫別人推推車,都是可以做的。

(六)座施,讓座位

比如在公交車上,讓一讓座位。就像我們的佛教徒聽經的時候,你把自己的位置讓給別人,你試試。有個別佛教徒不但不讓,反而自己還佔了一些位置。真的,有時候,我在想:學佛都學成這個樣子了?大概也就跟佛法不相應了,投機取巧,急功近利,佔便宜,那有什麼用呢?

(七)房施,有容人之心

這屬於心法。當然,能夠讓別人去安住,更不容易。

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因為我們心裡裝錯的東西太多。

悟到的人可以大福一生,大貴一世;悟不到呢?根基尚淺,解脫無望。

學佛的目的,告訴大家,它還是一個要解脫,不是說我今天榮華富貴。你榮華富貴,有一天你也得告別,也不可能永遠,沒有的事!信徒說祈願這個、祈願那個,我們都可以隨緣,沒關係,也可以祝願你成功。

佛法也有感應,我們從來都不懷疑,但是我們不可能天天去談感應,談什麼神通,那樣的話,對佛教就是個誤導。有,但是是過程,不是永遠,解脫才是根本!

所以讀了《楞嚴經》之後,希望大家要樹立堅定的正知正見,要拿它作為一個照妖鏡、試金石,然後去破邪顯正。首先要破自己,別疑神疑鬼、顛倒黑白,如果沒有正知正見,那肯定不行。

當外道、邪知邪見侵擾佛教的正知正見的時候,我跟你說,我們應該義無旁顧地要站出來!「我告訴你,你那個是邪知邪見!」正氣凜然,有佛法有辦法!否則的話,我跟你說,邪知邪見充滿這個時代,佛法就沒有希望。

我們也希望讀《楞嚴經》不白讀,雖然這個文字般若不是最終的目的,但是要培養這個習慣,還得從這裡開始。它是一個工具,是一個橋樑,是一個紐帶,沒有它不行,執著它也不行,怎麼辦呢?善於去利用,善於去轉化,善於去對治自己的習氣毛病,也善於去觀察周邊的人和事。如果我們今天不把一個佛教的故事講清楚,那麼也勢必會造成社會人對我們的誤會。

四、結束語

外國人說中國人沒信仰,「為什麼沒信仰?」有人就把寺院裡燒香,濃煙滾滾那個場面的照片拿出來了:「這不是信仰嗎?」是,但我們的信仰都是自私自利,都是為了貪圖自己平安吉祥,不考慮別人。如果考慮別人,他就不去燒那麼高的香了嘛!我們今天考慮別人嗎?不考慮。

我們其實要思考、要改變的東西很多,所以千萬不要把這三天的法會白白地度過,白白地浪費!應該記住它,而且今後偶爾再把《楞嚴經》翻開,再閱讀,精讀!找出精華的部分,把它背熟!告訴你,現實生活中,我們隨時都可以用!我想,那就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那才無愧於自己的信仰!否則,我們這一生很快就過去了。

說一句很感慨的話:「我也不知道哪天會死,但是我今天活得坦蕩,我就不怕明天死,不怕一會兒去死,我都不怕,因為我一會兒就可以解脫,當下就可以自在了!」我們如果天天在那兒糾纏,比如我養生,活一千歲,但一千歲之後還是玩完。所以希望大家,珍惜佛法吧!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不容易,跟大家分享佛法的這麼一個環境也實在是不容易。同時也希望大家:不僅僅你受益,而且還要把這個佛法的智慧之燈,傳播開了。如此,你一定是菩薩,那麼這個法會就沒有白做!

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五蘊身心與如來清淨法身有何異同

則知汝身與諸如來清淨法身,比類發明。如來之身,名正...

因為有貪心,所以才會上當受騙

來到極樂寺,都是有緣人,佛說緣起甚深甚深!為什麼說...

淨界法師:楞嚴經

《楞嚴經》修學的重點,簡單的說就是在修習《首楞嚴王...

修行最怕的兩件事

最懼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為世味所牽,或為邪師偽法...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

楞嚴咒的妙處不可思議

楞嚴咒是最長的咒,又叫靈文因它太靈太妙,妙不可言,...

前世吝於法施,今生得愚昧無知之報

唐朝法雲法師,雁門趙氏之子,天性淳樸、老實善良,對...

八載寒窗讀楞嚴,超度冤親徑升天

宣統二年,(一九一0年)劉文化到北京去請經,住嘉興寺...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從來就沒有障礙,只是我們想不開罷了

當我們被人誤解而受到壓抑的時候,不要總是希望通過申...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是為向前

很多時候,得不償失,好好想一想;很多小偷,很多損人...

靜波法師於百年婦女節座談會上的開示

尊敬的市宗教局的領導、市婦女聯合會的領導、各位法師...

應切實佈施於別人,揚棄沽名釣譽之心

當我們給人以好處,做有利於人的事情的時候,不要存在...

這時顯現出來才叫真正業障重

在臨終救亡修法時,《地藏經》是講事,普度一切眾生,...

你適合出家嗎

佛友和我聊天,聊完後問我:師父,你看我適合出家嗎?...

打坐的基本方法

打坐時首先要選擇僻靜的地方,遠離憒鬧和紛擾,在家可...

本煥老法師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今天座上的幾位大居士要我來給...

慧律法師:往生被(陀羅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羅尼被。其來源非出自《大藏經》,而系明...

當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無明生死的根源就是當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遊十方,...

念佛念經為何要至誠心

持經、持咒、念佛,包括這些佛號,全體就是實相,就是...

背誦《華嚴經》口放光明

根據《續高僧傳》記載,魏武陵王東下以後,令他的弟弟...

福報是用來修行的,不是用來享受

有道友問:自己從事股票業多年,感覺不務正業,但生活...

把人生看做一次旅行

《紅樓夢》裡的開篇偈語說道:人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

戰象自拔淤泥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當時的國王波...

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的八大願

釋尊告訴曼殊室利,從我們這個世界往東方去,過五倍恆...

【佛教詞典】瑜伽大教王

(菩薩)稱金剛界之諸經。大教王經上曰:我今歸命禮,...

【佛教詞典】法處有七種

【法處有七種】 p0763   大毗婆沙論十三卷十三頁云:...

【視頻】觀世音菩薩甘露咒(印能法師)

觀世音菩薩甘露咒(印能法師)

【視頻】慧律法師《天欺人欺,因果不欺》

慧律法師《天欺人欺,因果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