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忍辱之道》

海濤法師  2010/01/22  大字體  護眼色

忍辱之道一

1.行菩薩道者,若瞋恚偏多,當行慈心。念東方眾生,慈心清淨,無怨無恚,廣大無量,見諸眾生悉在目前;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制心行慈,不令外念,外念異緣,攝之令還,持心目觀一切眾生,悉見了了皆在目前。

2.慈是心法,出生於心;先從所親,所親轉增乃及怨家,如火燒薪,盛能然濕。

3.慈有善利,斷瞋恚法,開名稱門;施主良田,生梵天因;住離欲處,除卻怨對及鬪諍根;諸佛稱揚,智人愛敬。

4.出家猛力,消滅諸惡;罵辱不善,慈報能伏;結集悅樂,生精進法。

5.若多瞋恚忿亂心,是時不應觀不淨,瞋人觀惡增恚心,如人熱病服熱藥;若人瞋怒行慈心,行慈不舍瞋心滅,行法如是相應故, 如人熱病服冷藥。《坐禪三昧經》

6.人之為怨以有惡緣,惡因緣盡還復成親,怨親無定。何以故?今世是怨,後世成親。

7.有瞋恚心起,如蛇、如火在於身上,即應急卻。若心馳散,入於五欲,及為五蓋所覆,當以精進、智慧之力強攝之還。

8.得是四無量心已,於一切眾生忍辱不瞋,是名眾生忍;得眾生忍已,易得法忍。法忍者,所謂諸法不生不滅畢竟空相。能信受是法忍,是名無生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當得作佛。行者應當如是修習也。

9.貪慾、瞋恚、愚癡是眾生之大病。愛身著欲則生瞋恚,顛倒所惑即是愚癡。《思惟略要法》

10.應於瞋憎怨賊應視之如其親裡。所以者何?由是怨賊令我得佛,若使怨賊無惡於我,忍從何生,是則為我善知識,令我得忍辱波羅蜜。《五門禪經要用法》

11.吾今得佛,諸天所宗,獨步三界,忍力所致。《羅雲忍辱經》

忍辱之道二

1.若起瞋恚,自燒其身;其心噤毒,顏色變異;他人所棄,皆悉驚避;眾人不愛,輕毀鄙賤;身壞命終,墮於地獄;以瞋恚故,無惡不作。

2.是故智者,舍瞋如火;知瞋過故,能自利益。為欲自利,利益他人,應當行忍。

3.譬如大火,焚燒屋宅,有勇健者,以水滅之;智慧之人,忍滅瞋恚,亦復如是:能忍之人,第一善心,能舍瞋恚,眾人所愛,眾人樂見,人所信受,顏色清淨,其心寂靜,心不躁動。

4.是故瞋怒,猶如毒蛇,如刀、如火,以忍滅之,能令皆盡。能忍瞋恚,是名為忍。

5.忍者如寶,應善護之。如是忍者,能破瞋恚;正法忍光,猶如炬火,能滅瞋闇,如盲者眼;貧正法者之財賄,除邪見之貧窮;猶如父母,利益其子。

6.瞋恚沒溺,忍為大船。

7.墮惡道者,忍為救拔;忍如大水,滅地獄火。

8.忍力能斷餓鬼慳嫉飢渴之惱;若墮畜生,互相殘害,忍力則能施其身命。

9.應樂行忍,常習不舍。若畏惡道,當勤精進,思惟忍力。

10.忍辱相應行,悲心亦不怖;一切人所愛,身壞得生天。

11.能忍之人有五功德。所謂五者:

一、不諍不懟,此初功德;二、一切無能偷盜其物,此二功德;

三、一切人愛,此三功德;四、多有悲心,此四功德;

五、身壞命終,得生善道天世界中。《正法念處經》

12.為人端正,顏色妙好,輝容第一,身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13.菩薩生貧家,當持戒;在富家,當佈施;在豪家,當忍辱;在山中,當禪定。《惟日雜難經》

忍辱之道三

1.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何等為八?《十善業道經》

一、無損惱心;二、無瞋恚心;三、無諍訟心;

四、柔和質直心;五、得聖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

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2.今見有惡色人,皆從故世宿命喜瞋恚所致,面丑惡色,不如端正好色。如是分明,慎莫瞋恚!《分別善惡所起經》

3.慳者教佈施,犯惡令奉戒,瞋恚勸忍辱,懈怠勸精進,亂者使定意,愚冥教令學,智慧度無極,隨時發善權。《佛說演道俗業經》

4.三種不善思惟,所謂:思惟五欲、思惟瞋害、思惟欺誑。此之三種不善思惟因何而起?當知皆以無明為因而得生起,身壞命終,墮三惡趣。《略教誡經》

5.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瞋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6.瞋恚之害,能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憙見。

7.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

8.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遣教經》

9.菩薩有二法,一切智為首,修行忍辱。何等二?自舍己樂;施與他樂。《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

10.為人丑陋,喜瞋恚人故;生無所知,不學問故。《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11.瞋恨者能滅百劫所作善業,是名瞋恨。若於一切煩惱境中無所障礙,名無瞋恨。《大莊嚴法門經》

12.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13.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舍;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舍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十善業道經》

忍辱之道四

1.行者求道時,當忍十事:

一、蚊虻侵害;二、蛇蚖毒螫;三、毒獸;

四、罵詈誹謗;五、打擲加害;六者、病痛;

七、饑;八、渴;九、寒;十、熱。如是惱事,行者忍之,莫令有勝,常勝此事。

2.瞋惱心生即應除卻,眾生可念:「處胎已來,無時不苦,眾苦備具,云何更增其惱?如人臨欲刑戮,何有善人重增其苦?又復行道之人,應舍吾我、愛慢等結,雖不障生天,而行道之人尚不應念,何況瞋恚拔樂根本?」

3.瞋恚心盛,不識尊卑、父母、師長,乃至不受佛教。瞋為大病,殘害無道,猶如羅剎。

4.凡夫行慈除諸瞋恚,得無量福德,生於淨界,世間福德無過是者。求聲聞、辟支佛者,欲界多瞋,慈力能破,及餘煩惱則亦隨滅,得離欲界,漸出三界。

5.因諸煩惱異故,受身種種不同:如多欲者受多欲形,多瞋恚者受多瞋恚形,多癡者受多癡形,煩惱薄者受薄煩惱形。《禪法要解》

6.若無怨憎何因生忍?生忍由怨,怨則我之親善。

7.若多淫慾人,不淨法門治;若多瞋恚人,慈心法門治;若多愚癡人,思惟觀因緣法門治;若多思覺人,念息法門治;若多等分人,念佛法門治。諸如是等種種病,種種法門治。《坐禪三昧經》

8.瞋憎之心自失大利,破忍辱福,失慈心業,障佛道因緣,是故不應瞋憎。《思惟略要法》

9.有一法菩薩應滅,所謂瞋法。善男子!此是一法應當永滅。《無字寶篋經》

10.怨心如火,汝當速滅;瞋恚在心,不見法義。修忍之人除去瞋恚。瞋恚污心,形不端正,猶如雲霧,障蔽淨月。《菩薩本緣經》

11.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出曜經》

12.不可怨以怨,終已得休息;行忍得息怨,此名如來法。《出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五種對治煩惱的觀照方法

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看不到自己。由於自我的觀照不夠...

三種層次的念佛人

我們可以這樣講,從一種願力來取代業力的角度,我們可...

遇到逆緣要如何應對

我們剛開始初發心學佛時信心都很大,非常精進。時間久...

在坎坷路上走,才能磨練心志

寺中有一個小和尚,從小就在這裡出家,是寺裡的眾僧把...

九則佛門中常見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國傳播發展過程中,歷代祖師根據叢林清規和各...

不為外境所動

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夜晚,帝釋天王釋提...

淨土法門的沒有修學次第嗎

問: 法師,修學佛法不是應該有次第嗎,淨土法門怎麼扔...

大安法師:為何富貴學道難

問: 《四十二章經》中佛說二十難中有富貴學道難。佛...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印光大師:臨終病苦釋疑

念佛的人到了臨終的時候,若有重大病苦發現,切切不要...

降伏頑固的不良情緒

根本煩惱,是最頑固的不良情緒。這類情緒有六種:貪、...

若是做錯了事要怎麼懺悔

問: 我們若是做錯了事,應怎麼懺悔? 答: 迷途知返...

無作戒體生起的三個要素

無作戒體的生起有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就是能受之心...

吃素應把握四原則

台灣是全球素食者比例相當高的地方,素食餐館的數量相...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這地方就有問題了

問: 弟子現在已經六十九歲,應以自己的往生為重,還是...

念佛治憂鬱症

這種憂鬱症,也是現代文明病。那麼據有關醫療機構統計...

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

大乘法教導我們的事很多,我們隨便舉幾個例子,像《涅...

慧律法師《從心開始》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請放掌。 祖國大...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問: 弟子熏習道德教育多年,今方聞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我們的執著不同,就帶動了不同的人生

從五蘊當中的執著,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種人:第一種人是...

《法華經》對漢傳佛教的六層意義

《法華經》對漢傳佛教來講,意義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佛教詞典】興化打中

禪宗公案名。系唐代興化存獎禪師與某僧之機緣對話,於...

【佛教詞典】槽廠

(雜名)馬房也。六祖壇經曰:五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

【視頻】淨界法師《四諦之苦集滅道》

淨界法師《四諦之苦集滅道》

【視頻】《大乘百法明門論》聆志居士念誦

《大乘百法明門論》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