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寺塔記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寺塔記

唐段成式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與張君希復善繼。同官秘丘鄭君符夢復連職仙署。會暇日游大興善寺。因問。兩京新記及遊目記多所遺。略乃約一旬尋兩街寺。以街東興善為首。二記所不具。則別錄之。游及慈恩。初知官將併寺。僧眾草草。乃泛問一二。上人及記塔下畫跡。游於此遂絕。後三年。予職於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歸京。在外六甲子所留書籍揃壞居半。於故簡中覩與二亡父游寺。瀝血淚交。當時造適樂事邈不可追。複方刊整。才足續穿蠧。然十亡五六矣。次成兩卷。傳諸釋子。東牟人段成式字柯古。

靖恭坊大興善寺。寺取大興兩字。坊名一字為名。新記雲。優填像。總章初為火所燒。據梁時西域優填在荊州。言隋自台城移來此寺非也。今又有旃檀像。開目其工頗拙。猶差謬矣。

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歲早則官伐其枝。為龍骨以祈雨。蓋三藏役龍意。其樹必有靈也行香院堂後壁上。元和中。畫人梁洽畫雙松。稍脫俗格。曼殊堂工塑極精妙。外壁有泥金幀。不空自西域齎來者。

旃檀像堂中。有時非時經。界朱寫之。盛以漆龕。僧雲。隋朝舊物。

寺後先有曲池。不空臨終時。忽然涸竭。至惟寬禪師止住。因潦通泉。白蓮藻自生。今復成陸矣。

東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

左顧蛤像。舊傳雲。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數逾數千萬矣。忽有一蛤。推擊如舊。帝異之寘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脫。中有一佛二菩薩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陳宣帝 于闐玉像。高一尺七寸闊寸餘。一佛四菩薩。一飛仙一叚玉成。截肪無玷。膩彩若滴。

天王閣。長慶中造。本在春明門內。與南內連牆。其形大為天下之最。太和二年勅移就此寺。折時腹中。得布五百端漆數十筩。今部落鬼神形像墮壞。唯天王不損。

長樂坊安國寺紅樓。睿宗在藩時舞榭。

東禪院。亦曰木塔院。院門北西廊五壁。吳道玄弟子釋思道畫釋梵八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

光明寺中鬼子母。及文惠太子塑像。舉止態度如生。工名李岫。

山庭院。古木崇阜。幽若山谷。當時輦土營之上座璘公院。有穗柏一株。衢柯偃覆。下坐十餘人。

常樂坊趙景公寺隋開皇三年置。本曰弘善寺。十八年改焉。南中三門裡東壁上。吳道玄白畫地獄變。筆力勁怒。變狀陰怪。覩之不覺毛戴。吳畫中得意處。

三階院西廊下。范長壽畫西方變及十六對事寶池。池尤妙絕。諦視之。覺水入深。壁院門上。白畫樹石。頗似閻立德。予攜立德行天詞粉本。驗之無異。

西中三門裡門南。吳生畫龍。及刷天王須。筆蹟如鐵。有執爐天女。竊眸欲語。

華嚴院中鍮石盧舍立像高六尺。古樣精巧。

塔下有舍利三斗四升。移塔之時。僧守行建道場出舍利。俾士庶觀之。唄讚未畢。滿地現舍利。士女不敢踐之。悉出寺外。守公乃造小泥塔及木塔。近十萬枚葬之。今尚有數萬存焉。

寺有小銀象六百餘軀。金佛一軀長數尺。大銀象高六尺餘。古樣精巧。又有篏七寶字多心經小屏風。盛以寶函。上有雜色珠及白珠。駢甃亂目。祿山亂。官人藏於此寺。屏風十五牒三十行。經後雲。發心主司馬恆存。願成主上柱國索伏寶息。上柱國真德。為法界眾生造黃金牒。善繼疑外國物。

遊目記所說刺柏。太和中伐為殿材。

道政坊寶應寺韓幹。藍田人。少時常為貰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未遇。每一貰酒漫遊。幹常徵債於王家。戲畫地為人馬。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成。與錢二萬。令學畫十餘年。今寺中釋梵天女。悉齊公妓小小等寫真也。寺有韓幹畫下生幀。彌勒衣紫袈裟。右邊仰面菩薩及二獅子。猶入神。

西北角院內。有懷素書顏魯公序。張渭侍郎錢起郎中讚。

平康坊菩薩寺 食堂東壁上。吳道玄畫智度論色偈變。偈是吳自題。筆跡遒勁。如磔鬼神毛髮。次堵畫禮骨仙人。天衣飛揚。滿壁風動。

佛殿內槽後壁面。吳道玄畫消災經事。樹石古嶮。元和中上欲令移之。慮其摧壞。乃下詔。擇畫手寫進。

佛殿內槽東壁。維摩變。舍利弗角而轉膝。元和末。俗講僧文淑裝之。筆蹟盡矣。

寺之制度鐘樓在東。唯此寺緣李右座林甫宅在東。故建鐘樓於西。寺內有郭令玳瑁鞭。及郭令王夫人七寶帳。寺主元竟多識釋門。故事雲。李右座每至生日。常轉請此寺僧。就宅設齋。有僧乙甞嘆佛。施鞍一具。賣之材直七萬。又僧廣有聲名。口經數年。次當嘆佛。因極視右座功德。冀獲厚襯。齋畢簾下出綵篚香羅帕籍一物。如朽釘長數寸。僧歸失望慚惋。數日且意。大臣不容欺己。遂攜至西市。示於啇胡。啇胡見之驚曰。上人安得此物。必貨此不違價。僧試求百千。胡人大笑曰。未也。更極意言之。加至五百千。胡人曰。此直一千萬。遂與之。僧訪其名。曰此寶骨也。

又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負束[葶-丁+呆]。坐臥於寺兩廊下。不肯住院。經數年。寺綱維或勸其住房。曰爾厭我耶。其夕遂以束[葶-丁+呆]焚身。至明唯灰燼耳。無血膋之臭。眾方知異人。遂塑灰為像。今在佛殿上。世號束草師。

光宅坊光宅寺 普賢堂本天後梳洗堂。蒲萄垂實則幸此堂。今堂中尉遲畫頗有奇處。四壁畫像及脫皮白骨。匠意極嶮。又變形三魔女。身若出壁。又佛圓光均彩相錯亂目成講。東壁佛座前錦如斷古標。西壁逼之摽摽然。

宣陽坊靜域寺 本太穆皇后宅。寺僧雲。三階院門外。是神堯皇帝射孔雀處。上蟠蛇污煙可懼。東廊樹石嶮怪高僧亦怪。

招國坊崇濟寺 寺後有天後織成蛟龍披襖子及繡衣六事 東廓從南第二院。有宣律師製袈裟堂曼殊堂。有松數株甚奇。

崇聖坊資聖寺 淨土院門外。相傳吳生一夕秉燭醉畫。就中戟手視之惡駭。院門裡盧楞伽常學吳勢。吳亦授以手訣。乃畫總持三門寺方半。吳大賞之。謂人曰。楞伽不得心訣。用思太苦其能久乎。畫畢而卒。

慈恩寺 寺不淨覺故伽藍因而營建焉。凡十餘院。總一千八百九十七間。勅度三百僧。初三藏自西域迴。詔太常卿江夏王道宗設九部樂。迎經像入寺。綵車凡千餘輛。上御安福門觀之。太宗常賜三藏衲約直百餘金。其工無鍼綖之跡。

寺中柹樹白牡丹。是法力上人手植。


上篇:洛陽伽藍記

下篇:梁京寺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補陀洛迦山傳

補陀洛迦山傳題辭 大元丘茲盛熙明述 九州之山川。具載...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

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 失譯人名附宋錄 是時迦丁比丘告眾...

三教平心論

三教平心論序 三光麗天。亙萬古而長耀。百川到海。同...

天台九祖傳

天台九祖傳(並序) 雲間沙門士衡敬編 吾宗九世祖師示生...

佛說太子慕魄經

佛說太子慕魄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古來世時經

佛說古來世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合部金光明經

合部金光明經序 《金光明經》者,教窮滿字,金鼓擊於...

【註音版】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

華嚴策林

華嚴策林 右唐賢首國師述 夫華嚴宗旨。其義不一。究其...

佛說無言童子經

佛說無言童子經卷上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蓮宗必讀

蓮宗必讀總序 淨土法門者。乃諸佛究竟之法也。故彌陀...

佛說水沫所漂經

佛說水沫所漂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

釋淨土群疑論

釋淨土群疑論序 屯田員外郎平昌孟銑撰 虛空無際。天地...

【佛教詞典】增上緣

【增上緣】 p1313 瑜伽五十二卷一頁云:云何增上緣?謂...

【佛教詞典】心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心有積集,集起二義。阿賴耶...

聖嚴法師《海綿精神》

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應該具備兩種態度內方、外圓。 內...

行惡與修善

有學僧請示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落實和傳播佛法呢

隨著現代弘法方式的改善和弘法途徑的增多,當今社會,...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歸本源

問: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歸本源?它與圓成佛道是一還是...

淨土法門唯上智與下愚不疑

有世智辯聰,心意識很發達,邏輯思維是很發達,包括通...

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常常有人羨慕:某人的福報真好,家世風光,子孫多又孝...

不小心謗法還能往生嗎

問: 謗法的罪很重,我們都很害怕。我們是以好心來弘...

佛源老和尚對發心受戒的弟子一段發自肺腑的教誡

知客師父領幾位新落髮僧前來禮源公。 知客:師父,他們...

【佛學漫畫】宇宙有盡頭嗎

孩童時期可能都曾有這樣的疑惑:這一切的一切有盡頭嗎...

成佛之前

一日,阿難尊者對佛陀說:世尊,您出生於帝王之家,擁...

聖嚴法師:遠離兩面人

所謂的兩面人,就是在別人面前是一種樣子,在背後又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

【視頻】《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道證法師念誦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道證法師念誦

【視頻】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玉佛禪寺唱誦)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玉佛禪寺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