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補陀洛迦山傳

大元丘茲盛熙明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補陀洛迦山傳題辭

大元丘茲盛熙明述

九州之山川。具載於書傳。山海之詭奇。亦見於圖記。其來尚矣。謹按。補陀洛迦者。蓋梵名也。華言小白華。方廣華嚴言。善財第二十八。參觀自在菩薩。與諸大菩薩。圍繞說法。蓋此地也。然世無知者。始自唐朝梵僧來覩神變。而補陀洛迦山之名。遂傳焉。盤礡於東越之境。窅芒乎巨浸之中。石洞嵌岩。林巒清邃。有道者居之。而阿蘭若兆興焉。自非好奇探幽。乘桴汎槎者。罕能至也。惟我。

皇元。際天所覆。均被化育。梯航所及。靈跡悉著。至於茲山。瞻拜相繼肸蠁昭答。不可勝紀矣。然圖志脫漏。言辭庸謬。四方不傳。僕。頃因謝病。偶在海濱。恭叩靈躅。旁搜經籍。首集自在之功德。繼攷洞宇之勝概。若夫由心所見。光景斯彰。因緣有時。廟塔興建。具載於篇。能遊目者。不起於坐。飛神於大方之外。當知清淨光明廣大悲心。與菩薩無二。推惻隱之端。躬行於日用之間。非徒空言也。儻欲南詢。亦必問津於此。而與善財同乘般若慈舟。共達毘盧性境。入海印之三昧。證大悲之法門。圓解脫之深因。滿普賢之願海。普令法界含生。盡登菩提彼岸者。豈虛謬哉。

補陀洛迦山傳

    自在功德品第一
    洞宇封域品第二
    應感祥瑞品第三
    興建沿革品第四
    附錄第五
    觀音大士讚第六
    名賢詩詠第七

自在功德品第一

釋典所載。菩薩名號。如恆河沙數。不可勝計。惟觀自在洋洋赫赫功德。獨顯乎世間。凡遇厄難。竭誠稱念。稽首請命。亦往往如影響。誠由行願弘深。大悲無礙之力也。廣如藏教。今略陳之。

梵雲阿哩耶婆盧吉帝。此雲聖觀世音。又梵雲阿嚩盧枳帝濕伐羅。此雲觀自在。諸經所稱。或單雲觀世音。或云觀自在。或兼雲觀世音自在。觀音三昧經。及大悲經。悲華諸經說。此菩薩。久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又云。後成正覺。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楞嚴經云。觀世音菩薩言。我昔於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現。名觀世音。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從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滅世出世間。十方圓明。上合十方諸佛本覺妙心。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由於供養觀音如來。蒙授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所謂佛身。獨覺。緣覺。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四天王。及天王太子。人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女主。童男。童女。天龍。藥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呼羅伽。人非人等。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令諸眾生。獲十四種無畏功德。彼佛。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想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法華經說。若有眾生。受諸苦惱。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既得解脫。若水火雷電。龍蛇惡獸。夜叉羅剎。王難枷鎖。軍陣怨賊。諸難之中。能施無畏。於苦惱死厄。能作依怙。現三十二身。隨類說法。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大悲心總持經云。若有誦持大悲咒者。即滅百千億劫生死重罪。不墮惡趣。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隨願往生諸淨土中。能獲無量等持辯才。解脫八難。滅除三毒。一切所求。無不成就。大悲總持具載別本。

藏教密乘經中所載。觀自在菩薩。為蓮華部主。現諸神變。忿怒則稱馬首明王。救度則聖多羅尊。滿諸願則大准提尊。及如意輪王。不空羂索。乃至師子吼。並毘俱胝。一髻責項。白衣葉衣。千首千臂。皆有儀軌。真言略舉其名。若西天。未譯番本。師傳本續。真言要門。未易悉究。

今上即位之初。聖師大寶葛嚕麻瓦。自西域來京師。解行淵深。福慧具足。明通三世。闡揚一乘。同自在之慈悲。宣六字之神力。上自宮庭王臣。下及士庶。均蒙法施。靈感寔多。不可備錄。將非大士之應化者乎。然江南未之聞也。故略紀其實。若六字咒。師所常誦。


唵 麻 尼 巴[口*能](二合) [口*迷] 吽
oṃ  ma  ṇi  pa  dme  hūṃ

功德具在莊嚴寶王經

洞宇封域品第二

世傳。蓬萊方丈。在弱水中。非飛仙莫能到。昔秦皇漢武。窮年遠討。勞神苦體。卒如捕風追影。終不得其涯涘。今小白華山。距四明不遠。為聖賢託跡之地。石林水府。神光瑞像。雖在驚濤駭浪之間。航海乘風。刻日可至。故特舉其勝概如左。

昌國志雲。昌國州。在東大海西。星紀之次。在牽牛婺女分野。昔夏少康。封世子於越。至句踐。滅吳獲夫差。欲使居甬東百家。杜預雲。句章縣。東海中洲也。國語。以為甬句東。今州有甬東村。是也。由秦歷漢。屬鄮縣。唐開元二十六年。以鄮縣。置明州。領縣四翁山。今之昌國也。五代後。改鄮為鄞。則又屬鄞。宋熙寧間。創縣為昌國。東控日本。北接登葉。南亙甌閩。西通吳會。寔海東之巨障。皇元至元十五年。陞縣為州。

寶陀寺。在州之東海梅岑山。世傳。梅福煉丹之所。釋所言。東大洋海。西紫竹旃檀林者。是也。自四明陸行。東九十餘裡。過穿山渡。至大謝。再經嵩子渡。至昌國州。陸行七十里。沉家門止一渡至山。周圍僅百里許環繞大海。憑高望昌國諸山。隱隱如青螺。東極微茫無際。日月出沒上下若鑒。微風時來。雷轟雪湧。奇極孤迴。非復塵世也。山茶樹高數丈。丹葩滿枝。猶珊瑚林。水仙紫蓀。芳菲滿地。金沙玉礫。的落璀璨。

潮音洞。菩薩示現之所。去寺三里。至洞皆黃砂。石洞巉岩。瞰海回顧無畔岸。人跡不及。洞上有穴如天窓。下屬洞前。舊有石橋橫亙。可以瞻禮。今崩廢。

善財洞。在潮音洞右。亦祥異顯現。岩石有罅。峭峻蹙逼中。窅叵測。其外則石崖壁立。泉熘如珠不涸。謂之菩薩泉。瓶罌盛貯。以洗目疾。

盤陀石。平廣上坐百餘人。下瞰大海。五更遠見扶桑。五色光發。頃有一輪極大。從海湧出。真奇觀也。

三摩地。在寺西偏。登山由此。有亭。曰極清淨。嘉木森秀。清泉甘冽。亂石錯出。有聳立者踞伏者。詭奇萬狀。

真歇庵。在寺後山深處。真歇了禪師。修道菴中。後圓寂立塔。

無畏石。在真歇菴前。突然方廣。然峻不可陟師子岩。在無畏石側。形如師踞。

正趣峯 靈鷲峯 觀音峯

應感祥瑞品第三

嘗讀楞嚴。謂。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麁人。所不能見。是山。自梵僧啟其端。而始知大士之宮宅。其信然乎哉。或因風濤怖懼而致禱。或好事尋幽而有遇。使者銜命。至誠所格。緇素夙緣。目擊道存。如鏡中像水中月。皆由清淨心現。往往不同。自昔多失紀錄。今姑存一二。俟來者繼述焉。

唐大中。有梵僧來洞前燔十指。指盡。親見大士說法。授與七寶石。靈感遂啟。

日本僧慧鍔。從五台山。得菩薩像。將還國。抵焦石。舟不能動。望潮音洞默叩得達岸。迺以像舍於洞側張氏家。屢覩神異。遂舍居作觀音院。郡將聞之。迎像入城。為民祈福。未幾。有僧。不知何許人。索嘉木扃戶刻之。彌月像成。僧不知所在。今所奉菩薩像。即此也。

元豐中。謁者王舜封。使三韓。遇風濤。大龜負舟。惶怖致禱。忽覩金色晃耀。現滿月相。珠瓔粲然。出自岩洞。龜沒舟行。洎還以奏。上聞。始錫寺額。曰觀音寶陀。自是海東諸夷。如三韓日本扶桑阿黎佔城渤海。數百國。雄商鉅舶。繇此取道放洋。凡遇風波寇盜。望山歸命。即得銷散。感應頗多。

崇寧間。戶部侍郎劉逵。給事中吳栻。使高麗。及還。自群山島。經四晝夜。月黑雲翳。海面冥蒙。不知向所。舟師大怖。遙叩寶陀。未幾。神光滿海。四燭如晝。歷見招寶山。遂得登岸。

宋給事中黃龜年。恭禮洞前。親覩大士。紫金自在相。朗然坐石上。偕游老穉俱見。備作讚頌。

紹興戊辰三月望。鄱陽程休甫。四明史浩。至此翼早詣潮音洞。寂無所覩。炷香供茶。盞浮花瑞。歸寺食訖。晡時。再至洞門。俯伏苔磴。凝睇嶔空。惟亂石累累。興盡欲返。有僧指曰。岩頂有竇。可以下瞰。攀緣而上。瞻顧之際。瑞相忽現。金色照耀。眉目瞭然。二人所見不異。惟浩。更覩雙齒潔白如玉。於是慶快。用書於壁。庶幾來者觀此無疲。不以一見不見而遂已也。

又傳。史衛王彌遠。見茶樹上示一目。蓋二十年相業之讖也。

咸淳丙寅三月。范太尉。以目疾。遣子致禱洞下。無所遇。汲泉歸洗目。既愈。覆命子來謝。洞左大士全現。澹煙披拂。猶隔碧紗。繼往善財洞。童子忽現。大士亦現縞衣縹帶。珠瓔交錯。精神顧盼。如將示語。

紹定庚寅十月。慶元昌國監胡煒。登大士橋。禮潮音洞。倏現光明。左則月蓋長者。與童子並立。一僧居右。師子盤旋。兩目如電。及至善財。嵒童子再現。黛眉粉面。寶蓋珠鬘。森列於前。傍現一塔。晶彩煥發。眾僧曰。我等雲集。歷年未覩。今承恩力。共覿色相。遂刻山圖於石。以示悠久。

嘉定歲。僧修者。所禮大士栴檀像。偶毀亡一指。心甚懊惋。後於洞前波間浮一花。視之。乃向失像指。眾尤異之。

淳祐。連歲苦旱。制帥顏頤仲。禱雨洞中。大士並童子。喜悅出迎。自是。隨求輒應。

皇元至元十三年。丙子六月。丞相伯顏定江南。部帥哈剌歹。來謁洞下。杳無所見。乃張弓引矢。射洞而回。及登海舟。蓮花滿洋。遂驚異悔謝。徐見白衣大士。並童子像。於是。施財莊嚴像設。並構殿於洞上。

大德五年。集賢學士張蓬山。奉

旨祝釐潮音洞。見大士相好。彷彿在洞壁。次至善財洞。童子倏現。頂上端藹中。大士再現。寶冠瓔珞。手執楊枝。碧玻璃椀。護法大神。衛翊其前久之。如風中煙漸向鎖沒。但祥光滿洞。如靄霞映月。見數尊小佛。作禮慰快而去。

致和元年戊辰四月。御史中丞曹立。承

上命。降香幣。至洞求現。忽見白衣瑞相。瓔珞被體。次及善財洞。童子螺髻素服。合掌如生。適以候潮未行。再叩再現。而善財洞大士亦在。童子鞠躬。眉目如畫。七寶瓔珞。明潔可數。群從悉見。

嘗詢諸耆老。雲。自昔游者。至今為盛。若夫西域名師。王公貴人。備極精誠。有覩白衣禪定。或冠佩莊嚴。或千首臂。或坐立異相。有眉目儼若。親承於咫尺。或景像縹緲。若瞻對乎繪素。至有羅漢長者。童子天龍。前後翊從。寶瓶蓮花。森列乎海波。頻迦鸚鵡。飛翔於香靄。或共見如一。或獨見非常。變化示現。殊不可詰。若夫竭力遠來。罔遇恍惚。常居其境。終不得瞻望餘光者。亦多有之。

興建沿革品第四

海嶠孤絕。蛟龍呵護。自非遺世高蹈者。鮮能棲息也。草茅以為廬。朮芝以為食。歲月既久。輝光煥發。致感王臣之崇重。士民之歸仰。大其宮室。廣其田疇。以養其徒侶。修習至道。將與山川增重。助益風化於無窮也。

梁貞明二年。日本僧惠鍔。首創觀音院。在梅岑山之陰。

宋元豐三年。王舜封。使三韓。遇風濤有感。以事上聞。賜額曰寶陀觀音寺。置田積糧。安眾修道。歲許度一僧。

紹興元年辛亥。真歇禪師清了。自長蘆南遊。浮海至此。結菴山椒。扁曰海岸孤絕禪林。英秀多依之。郡請於朝。易律為禪。

嘉定三年庚午八月。大風雨。圓通殿摧。住山德韶。言於朝。賜錢萬緡。七年殿成。潮音洞。無措足地。鑿石駕橋。凡六年。御書圓通寶殿大士橋以賜。建龍章閣以藏之。植杉十萬。是時。有田五百六十七畝。山千六百七畝。

是年。丞相史彌遠。承父志。舍財莊嚴。殿宇廊庾備具。香燈供養。上聞。賜宸翰。並金襴衣。銀缽。瑪瑙數珠。松鹿錦旛。陳帥機。施錢一百六萬。置長明燈。

淳祐八年戊申。制帥顏頤仲。禱雨有應。施錢二萬。米五十石。置長生庫接待。莊仍請於朝免租役。

皇元大德二年戊戌春。中宮。命內侍李英。降香修繕寺宇像設。明年春。宿衛孛羅。奉旨降香。賜金百兩。命江浙省臣董其事。一新棟宇。供嚴之具。金碧璀璨。四年春。遣使魏也先等。飯僧轉經。及歸。以玉琢聖像獻。四年。復遣大出齎綵幡緘香。降內帑二千緡。建演法堂。益修從宇。俾浙省。割官田二千畝供僧。於正五九月。諷誦祈禱。特頒璽書護持。自是。祝香賚錫。歲以為常。勅翰林直學士劉賡。製文。集賢直學士趙孟頫。書丹刻石。以彰聖化。

皇慶二年冬。

皇太后。遣使法華奴等降香。賜主僧袈裟。飯十方僧。勅浙省。賜鈔八百六十八錠。買田三頃。以給佛燈長明。

泰定四年夏。中宮。遣中政同知貼閭。賜鈔千錠。僧衣百八。黃金織文幡。金綵綺帛等。供聖飯僧。買田二頃二十六畝。以其入供營繕。

致和元年四月。中丞曹立。降香幣及鈔百錠元統二年。宣讓王。施鈔千錠。建石塔。高九丈六尺。

至順二年。江西之萬安陳覺和。率眾化財凡八載。范銅為大士像。千尊佛。鐘磬旛蓋供具。今置閣上。

我朝列聖相承。信崇佛法。遣使錫予。實不能備紀。

今上踐位以來。尤加尊異。祝香集福。以錫下民。絡繹不絕。

謹攷此寺。自日本鍔兆基。真歇了禪師。道風振起。改講為禪。繼以然自得暉辦至瀾。而恢大基業。恩球以次相續者。曰。雪屋立。坦堂圓。蘧菴成。還菴深。鑒菴寶。小菴高。間雲韶。大川濟。鐵腳清。古岩顓。深谷[日*奐]。無咎吉。寒岩悟。夢窓清。石屋環。寒岩舉。松州基。東岩日。溷溪清。白雲恭。愚溪智。東州永。一山寧。次翁元。險崖遇。太虛沖。孚中信。古鼎銘。大方聘。朴翁淳。元虛照。竺芳聯。所菴睿。

附錄第五

長安南五台。乃觀音降火龍處。靈異甚多。難以具載。

武林西山上天竺寺。自昔相傳。海上浮香木現光湍。因刻為觀自在菩薩像。多現祥異。士民歸嚮。自春至冬。焚香叩禮。雨暘急難。感應如響。積有年矣。至正二十年庚子。杭城薦罹兵燹。西山祠宇盡毀。聖像不知所在。眾共追慕。丞相太尉開府康裡公。出金旁求。乃於草莾中得之。遂卜日。齋戒徒跣率僚佐士庶。自北關恭迎聖像。安奉於今丞相公所建。清平山之西天寺中。時聖像上。大放光明。照耀雲漢。分為三道。其一。遠屬東方。若嚮補陀山者。其一。屬上天竺寺。其一。徑屬今西天寺。一時咸覩。益加敬仰焉。

大都薊州之境。控接澶州。有霧靈山。山谷高深。林巒清邃。古昔相傳。為菩薩道場。山之上下。舊有寺宇。每歲。士庶敬禮求現當。有綿雲起自谷中。潔白彌滿。凝蔽天日。或變琉璃境界空洞一碧。次現蒲萄累垂遍佈。光映遠近。忽見白衣端正之像。陵空而立。鮮見面目。然亦往往或異。夜有天燈。或如列宿。或如爟火。聯輝接焰。陵虛遠來。殊不可測。山頂寒甚。澗有泉水。起落應潮。傳雲。潛通大海也。僕。嘗游五台山。從密嘚哩室利師。獲聆番本補陀洛迦山行程記始自西竺。至葛剌拶迦羅國。有靈塔。當晝夜遶道叩禮。自有告以道裡方所。乃可前進。中間歷羅剎鬼國。誘以聲色飲食。慎勿犯之。及種種魔礙之所。但勇往毋退。復遇寶池。獲飲甘露。身力增倍。備踐勝境。亦莫貪戀。一心徑往。漸近聖地。當有馬首金剛。遠來迎導。至於下岩。聖多羅尊。攝受慰喻。然後詣岩中。紫竹栴檀。森欝交蔭。流泉清潔。纖草如菌。菩薩充滿。觀自在菩薩。常住其中。天龍圍繞。行者至此。蒙宣妙法。即得開悟。凡有所求。依願圓滿。此其大略。不能具錄。以是考之。則決非凡境。豈造次所能至哉。似匪此地比擬也。後至四明。屢有邀餘同遊補陀山者。心竊疑之。不果往也。一夕。忽夢有人謂曰。經不雲乎。菩薩善應諸方所。蓋眾生信心之所向。即菩薩應身之所在。猶掘井見泉。然泉無不在。況此洞。神變自在。靈跡夙著。非可以凡情度量也。既覺而嘆曰。嗟。夫諸佛住處。名常寂光。遍周沙界。本絕思議。何往而非菩薩之境界哉。斷無疑矣。既集成傳。附以天竺霧靈事蹟。並以舊聞。庶顯非同非異。無別無斷。用祛來者之惑也。至正辛丑歲四月望。寓四明之盤谷。玄一道人盛熙明記。

補陀洛迦山傳(終)

觀音大士讚第六

唐王勃製

蓋聞。圓通大士。乃號觀音。接物利生。隨機應現。向乾坤東畔娑竭海中。雲濤湧金色之山。聖閣起琉璃之界。巍巍寶座。凝然居自在之身。蕩蕩慈容。皎若現白衣之相。身掛雲羅素服。藕絲織而色映寒霜。體嚴瓔珞同心。衣縷盤而麗晶皓雪。翠迎仙島五雲之寶蓋玲瓏。豔迸摩尼百寶之花冠赫奕。眉橫纖黛。如海門之秋月初彎。目紺重瞳。似水面之青蓮乍秀。齒排珂玉。舌瑩紫檀。丹珠一點豔頻婆。兩臉朦朧勻琥珀。向靜綠波上。圓相舒而有金毫玉毫。虛白光中。勝境現而有佛界仙界。於是。雲雷吐辯。宣諸佛秘密之金言。釋梵雨華。嘆聖德希奇之妙事。獻寶子有龍王龍女。奏樂子有天仙地仙。向孤絕迴處作津梁。於浩淼波中拔急難。尋聲救苦。赴感隨緣。如萬水之印孤蟾。似洪鐘之應千谷。是以。經云。王法賊盜。水火漂焚。惡龍惡鬼。毒藥毒蛇。或被人推落金剛山。或惡風吹入羅剎國。或臨軍陣或值雷霆。若能仰告觀音。應時即得解脫。菩薩有不思議之弘願。無盡意之神通。悲心誓救於娑婆。遺教遍臨於穢土。誠以周塵周剎。普應普觀。無遐無邇盡歸依。有願有求皆赴感。河沙功德億劫難量。遙望洛伽之山。稽首聊伸歌讚。

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伽山。自在觀音於彼住。寶陀隨意金鼇載。雲現兜羅銀世界。眾玉裝成七寶台真珠砌就千花蓋。足下祥雲五色捧。頂上飛仙歌萬種。頻伽孔雀盡來朝。諸海龍王齊獻供。寶冠晃耀圓光列。瓔珞遍身明皎潔。臉如水面瑞蓮芳。眉似天邊秋夜月。繡衣金縷披霞袂。縹緲素服偏袒臂。[王*(犮-乂+又)]珈珂佩響珊珊。雲羅綬帶真珠綴。紅纖十指凝酥膩。青蓮兩目秋波細。咽頸如同玉碾成。羅紋黛染青山翠。朱唇豔瑩齒排珂。瑞坐昂昂劫幾何。化生百億度眾生。發願河沙救鼻阿。我慚我愧無由到。遙望觀音悲讚歌。大聖大慈垂愍念。願舒金手頂中摩。觀音滿願真言曰。唵阿嚕力伽娑婆訶。

名賢詩詠第七

縹緲雲飛海上山。掛帆三日上孱顏。兩宮福德齊千佛。萬里恩光照百蠻。澗草岩華多端氣。石林水府隔塵寰。鯫生小技真榮遇。何幸凡身到此閒。

集賢學士吳興趙孟頫

金碧玲瓏塔影雙。綺霞香霧濕疏窓。蛟人織貝為華蓋。龍女獻珠持寶幢。震海雲雷音縹緲。彌山潮汐響舂撞。願求示現將軍相。一鼓群魔盡攝降。

一輪寶月海波澄。海上觀音現大乘。劍佩鬼神來剡剡。煙霞樓觀起層層。燒香使者天台客。說法高人日本僧。安得此身生羽翼。還從彼岸快先登。

江淅分省郎中天台劉仁本

縹緲蓬萊未足誇。海峯孤絕更無加。入門已到三摩地。攜手同遊千步沙。碧玉鏡開金菡萏。珊瑚樹宿白頻迦。慇勤童子能招隱。共采芝英和紫霞。

驚起東華塵土夢。滄州到處即為家。山人自種三珠樹。天使長乘八月槎。梅福留丹赤如橘。安期送棗大於瓜。金仙對面無言說。春滿幽岩小白花。

丘茲盛熙明時圖秩八葉芝同遊

寶陀品畔禮慈容。滿袖香吹菡萏風。海市障天番霧黑。地輪推日上潮紅。悟迷不必分明暗。觀照何須了色空。不涉音聞三際斷。大千塵剎盡圓通。

返視何妨更返聞。須知了妄即同真。十虛影現塵沙界。萬像光含剎土身。轉物頭頭皆妙境。窮源處處盡通津。普門廓徹無邊表。紫竹紅蕖別是春。

靈隱住山沙門竺曇送僧禮補陀

補陀大士鎮南海。弘慈廣度娑婆界。三十二相應群機。眼聽耳觀常自在。藹若春行陸。皎如月印空。一念超去來。觸境皆圓通。東吳沙門乘願起。筆鋒倒蘸九河水。於一毫端轉法花。百億毫頭顯真諦。一文中現無盡身。一句中含無盡義。一文一句妙難思。了心證入三摩地。是身非相空名模。蓮花舌滴香醍醐。見超文句會真說。普門有路昇天衢。

豫章沙門蒲菴為昇天衢讚普門品觀音

一毫端現菩薩身。大悲光相離諸塵。無量句中無量義熾然常說。開迷淪。圓音遍法界。萬像皆玄文。耳觀入真境。眼聽融真聞。言詞寂滅相非有。心本無生法無咎。香風冉冉散紅蕖。甘露溥溥灑青柳。普門妙境包大千。物物顯示超虛玄。我願瞻依發弘誓。利生同證菩提緣。

天台沙門全室讚普門品觀音

餘洪武十七年孟夏上旬。泛海遊山。諦觀聖境。頓見水天一色。淨若琉璃。萬像森羅。炳然齊現。所覩靈異。難以具陳。是故。踴躍歡喜。自不知形身在於人間世也。信知。如來說華嚴時。入海印三昧。豈欺我哉。偶於洪武乙亥仲冬。夢遊是境。與昔無別。遂乃焚香遙禮。輒伸鄙見。說偈讚曰。

菩薩常居娑竭海。悲願弘深無向背。分明化境滄溟東。應現諸方無不在。所證三摩地。那分西與東。突出摩醯眼。八面虛玲瓏。海印發輝炳然現。懸河四辯明真宗。花開小白岩。天香吹遍界。紫竹栴檀盡作林。孔雀頻伽歌梵唄。昔年親曾海上游。露山倒卓波面浮。可是圓通真境界。白衣妙像乘蓮舟。四圍縱周覽。浩淼難可窮。上極通宵漢。下瞰龍伯宮。波先瀲灩吐陰火。潮音日夜號天風。雲鋪白銀界。地布黃金沙。琉璃相間錯。有若優曇花。磐陀上看扶桑日。紅輪湧現猶天車。覽斯妙境非實相。普門示現如夢想。幻出樓台縹緲間。寶網珠光遞輝朗。聞聲豈是聲。見色原非色。別是一壺天智識誰能測。經行宴坐水晶宮。受用風清與月白。十聖及三賢。到此應難渡。萬派洄漩任參互。潛流密佈四神洲。潤濕群萌為雨露。我今親禮讚。惟垂遙鑒知。併卻見聞知覺。掃除語默離微。徹底揭飜生死海。普令頓證佛菩提。

古並崇善住山雁門野衲了菴性徹洞然拜讚

補陀洛迦山傳一卷。元盛熙明撰。桉陶九成書史會要曰。盛熙明。其先曲鮮人。後居豫章。清修饉飭。篤學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國書。今此書題龜茲盛熙明述。籍貫正合。熙明尚撰有法書考八卷。采入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熙明傳。原僅五篇。其王勃觀音讚。名賢詩詠。皆元釋所附益者。觀音讚。文筆疲俗。必非子安之製。

欽定全唐文凡例。指為偽託。信然。釋子無識。闌入俗文。幸熙明原書。未經竄亂。讀者。分別觀之可也。光緒甲申十月。吳縣蔣清翊。識。


上篇:續清涼傳

下篇:毗尼日用切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史傳部目錄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寺塔記

寺塔記 唐段成式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與張君希復善繼。...

北山錄

北山錄序 錢唐沉 遼 始餘欲聞內典。訪諸南屏梵臻法師...

大唐故大德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行狀

大唐故大德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不空三藏行狀 前試左領軍...

善女人傳

題善女人傳偈 菩薩戒優婆塞 彭際清 述  我觀諸世間...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卷上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道地經

道地經一卷 天竺須賴拏國三藏僧伽羅剎漢言眾護造後漢...

【註音版】佛說法滅盡經

佛說法滅盡經...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如是我聞: 一...

徹悟禪師語錄

徹悟禪師語錄卷上 嗣法門人 了亮等 集 示眾 普說 一...

【註音版】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菩薩戒本經箋要

菩薩戒本經箋要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三藏 曇無讖第二...

三論玄義

三論玄義 慧日道場沙門吉藏奉命撰 總序宗要。開為二門...

分別善惡報應經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上 西天中印度惹爛駄囉國密林寺三藏...

【佛教詞典】淨住子

凡二十卷。南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撰。全稱淨住子淨行法...

【佛教詞典】熟酥經

(經名)謂般若部之諸經。以是為五味中熟酥味故也。法...

當時好像是被人欺負了,其實那是消災免難

我們不論學一門技術,或者念佛也好、參禪也好,要面對...

吵鬧著炫耀一番

寺院裡接納了一個年方16歲的流浪兒。這個流浪兒頭腦非...

何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

虛雲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禪七開示》

初七第一日開示(2月22日) 這裡的大和尚(葦舫法師)...

在家居士怎麼樣持守戒律

問: 阿彌陀佛!我是第一次聽法師講經。通過這次參加禪...

印光大師對持咒的六點開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語的意思,只需至誠懇切 持咒以不知...

中峰和尚勸念佛詩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 眾生反以苦為樂,...

患癌或重病,該何去何從

患癌、或重病,何去何從? 假如您是一個信佛念佛已經很...

生死長遠,厭患舍離

佛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一位...

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問: 請法師開示,生病時提不起精神,念佛也覺得不相應...

遠渡重洋西行求法,舍身​為人師徒雙亡

自古以來,中土高僧西行求法前赴後繼、舍生忘死,最終...

出家後請記住以下十條黃金定律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裡常住,請記住以下黃金定律: 第一...

【視頻】瑜伽焰口

瑜伽焰口

【視頻】劉德華《心經》

劉德華《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