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心律法師  2012/05/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做者是。」儒家則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據《史記》記載,秦繆公丟了一匹馬,被岐山下的一農民宰食。官吏追查,抓了食馬肉的三百人,準備懲辦。繆公聽後說道:"畜賤人貴,不該以畜害人。食馬肉者一律釋放。"後來秦晉交戰,這三百農民要求跟隨繆公出征。正當繆公被晉軍包圍又受重傷時,三百農民冒死將秦繆公救出。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左傳》中關於晉靈公的記載。晉靈公無道,大臣趙盾多次直言進諫。靈公惱怒,派人刺殺趙盾。正當伏兵四起時,伏兵中有一人倒戈相救。趙盾問其姓名,他說是桑蔭下的餓人。原來趙盾曾在打獵時救過他,他是以恩相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施恩以恩報,施惡以惡報。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自己不想被別人羞辱,就不要去羞辱別人;"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以善為本,尊重他人就會少樹敵,就能夠保全自己。

孔子說:"做人起碼在三件事上要懂得推己及人。如果對居上位的人不能盡心侍奉,卻要求屬下凡事聽命;如果對雙親不能盡孝,卻要求兒子孝順;如果對兄長不能尊敬,卻要求弟弟聽話,這就是不能推己及人的毛病。人如果在這三件事上懂得推己及人,就能成為立身端正的君子。"孔子之說,通俗地闡明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人生中常有所謂厄運,只是因為對他人一時的狹隘和刻薄,而在自己的前進道路上設下了一塊絆腳石罷了;而一些所謂的幸運,也是因為無意中對他人一時的恩惠和幫助,而拓寬了自己的道路。所以,我們都該把與人為善作為處世的準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善能獲五福,惡能感六極

我們常常講五福臨門: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

宣化上人:改惡遷善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

人在福禍快要來時,觀察他的舉動,決定能事先知道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

這三種人可以讓你人生少走彎路

按照佛法來講,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廣闊的視野,...

路留一步,味讓三分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

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

《四十二章經》第四章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

一生至少原諒三個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對話,寒山子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

心不受任何善惡的干擾,這才叫真修

我們修行有三個步驟:第一個一定要先進入寂靜的觀念,...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取之不盡的二枚金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常隨弟子有千二百...

犯了錯,要肯改過

學佛,就是要學一個「誠」字,要從內心發出那分清淨的...

因小失大的商人

從前有一個生意人,借給人家半個銅錢,那個人好久都沒...

獵人聞法得道

昔日,佛陀在摩竭國甘黎園中城北石室窟中說法。當時有...

認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個人。他...

寬恕能化解仇恨

過去,富迦羅越長者有兩個兒子,在他重病即將辭世前囑...

在家居士不想過世俗的生活,該怎麼辦

問: 師父您好!我是一個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沒有結...

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幸運:上學時遇到好老師,工作時遇...

走好人生六座橋

人生一瞬,世間百年,酸甜苦辣,百味俱全,經常想到,...

多念無常迅速,度生死苦海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我經常念這句話。希望...

夫妻之間多留一些空間

王輝在上大學的時候,和阿梅相愛,兩人感情很好。畢業...

與敵人做朋友

曾看過一則故事,美國的林肯總統在選舉前,到參議院演...

撇不乾淨,臨命終時就是障礙

如果你在生死在你還在這個世間生存的時間,就能夠在意...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

馬祖大師答老友問

馬祖大師未出家前有幾位老朋友。聽到馬祖開了大悟,到...

為什麼不能認識自己

仰山禪師有一次請示洪恩禪師道:為什麼吾人不能很快地...

【佛教詞典】正像末

佛法共分為三個時期,即: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

【佛教詞典】前身

(術語)前生也。白居易詩,閑思往事似前身。...

【視頻】金剛薩埵心咒

金剛薩埵心咒

【視頻】慧律法師《包容的最高層次》

慧律法師《包容的最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