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十九

馬鳴菩薩造

真諦三藏譯

校量功德讚歎信行現示利益大抉擇分第三十七

如是已說大不可思議重重不可稱量阿說本王大抉擇分。次當說校量功德讚歎信行現示利益大抉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譬如盛火聚  雖有極遠處
 以光明勢力  能破遠方闇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同世界共住
 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
 能破遠眾生  心相不覺闇
 令得覺知明  隨分伏其染
 譬如盛火聚  轉勝近其處
 光明漸漸了  能破闇更增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同一國共住
 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
 除眾生無知  轉轉令分明
 譬如盛火聚  轉轉近其處
 光明耀更增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同一城共住  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  除眾生無知
 轉轉更分明  譬如盛火聚
 更轉近其處  光明重重增
 煖氣溫其身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同一家共住  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  除心惑護身
 轉轉增長故  譬如有一人
 得彼大火聚  此人則便得
 六種大利益  謂能塞寒氣
 能成熟資具  不入毒蟲等
 破闇常明瞭  隨請人普施
 焚燒穢糞等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得此玄文論  此人即便得
 六種大利益  謂禁煩惱軍
 成就功德品  不入邪魔眾
 破無明品類  般若慧現前
 貧窮佛法財  來乞求眾生
 隨順普施與  燒滅煩惱糞
 比如有妙華  [(纟*昌)/立]水深池中
 名曰青蓮華  有人剎那中
 見此蓮華相  一百七日中
 其眼根清白  終日無晦濁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雖不知此論
 文義之大海  而目見此論
 其眼根清淨  見三世諸佛
 有作方便目  比如有天鼓
 懸圓生樹頂  名曰妙聲覺
 無量天女子  聞此鼓音已
 二千七日中  其耳根清速
 無塞隔之事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雖不知文義  而耳聞此論
 其耳根清淨  聞諸佛梵響
 有作方便耳  比如有妙藥
 生雪山之頂  名曰上味常
 有人取此藥  著其舌之原
 身香極芬芬  不承用飲食
 其命極長遠  亦飛騰虛空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  此論中一字
 一句若一行  若一抉擇分
 若一卷之量  以舌經讀誦
 雖不知義理  而獲得一切
 諸修多羅海  經讀誦功德
 比如有菩薩  名曰不思議
 大力解脫者  此菩薩大士
 神通自在故  於一切所作
 皆無所障礙  隨應悉現前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諸眾生  觀達其義理
 覺悟文下詮  通達一切法
 皆無所障礙  一一覺分明
 比如有神王  名曰大安樂
 有人須小具  祀祠此神王
 出興七寶藏  令得大安樂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一男女  此玄文本論
 勤受取讀誦  有人須小具
 專心供此人  即得無窮盡
 福德智慧寶  無所疑畏心
 比如有妙香  名曰芬滿布
 有人持此香  遊行於遠方
 其經過處處  七七日中間
 有香氣不盡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若有一男女
 荷擔此論部  遊行於遠方
 若度大海水  所有諸眾生
 皆得大利益  若度山野等
 所有諸眾生  亦得大利益
 譬如有妙珠  名曰如意寶
 隨此珠住處  無量眷屬玉
 遍周匝圍繞  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  隨其住止處
 有十方世界  塵量大神王
 一一大神王  各率十方界
 塵數眷屬神  守護此論珠
 若滅正法時  作微塵散壞
 所有諸神王  發大聲哭涕
 隨塵所住處  往詣常守護
 受持此論者  如是數量神
 若生若死後  常不離守護
 功德雖無量  而略說如是

校量過患呵責誹謗現示罪業大抉擇分第三十八

如是已說校量功德讚歎信行現示利益大抉擇分。次當說校量過患呵責誹謗現示罪業大抉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譬如有一山  名曰寶輪上
 此山具七寶  更無有窮盡
 貧窮求寶類  無量無邊數
 有珠能禁寶  名曰頂玻瓈
 若人有此珠  則能取七寶
 遠離貧窮苦  獲得大安樂
 若人無此珠  不能寶禁故
 終日不能得  問所以者何
 若無珠人詣  唯見虎狼熊
 及赤蛇青蛇  種種雜毒蟲
 終不見珍寶  以見毒類故
 其心極疑怖  狂亂而馳走
 乃至於死滅  珍寶自然有
 而彼求珍人  福薄罪重故
 終不能見得  眾生亦如是
 善根甚深人  捧堅固信珠
 入大乘深海  取功德之寶
 出生死苦輪  善根微薄人
 得見甚深論  無實信心故
 依正作邪解  受苦輪無期
 譬如生盲人  得妙莊嚴具
 無有歡樂事  癡人亦如是
 雖得甚深論  其愚癡極故
 不覺出世寶  無有學習心
 譬如居井龍  從流水至海
 大迷大亂故  謗海而命終
 癡人亦如是  自所習堅執
 定一不移轉  聞未曾有法
 大迷大亂故  誹謗其廣大
 墮落惡道中  無有出離期
 若有眾生類  見聞斯論教
 不信心誹謗  此人則誹謗
 三世一切佛  三世諸法藏
 三世諸僧海  此人所得罪
 無量無量數  不能知邊際
 十方界塵量  諸佛大菩薩
 一時悉出現  宣說如是量
 法門之大海  專教化此人
 經過無量劫  終不能教化
 問所以者何  唯宣說此法
 無餘別道故  如是眾生類
 十方界塵量  諸佛大菩薩
 以大神通力  向未來遠劫
 觀察其限界  無覺道之期
 問所以者何  不學三十四
 大金剛軌則  到大涅槃岸
 無有是處故  是故諸行者
 以勤修方便  應觀其法海
 不能達其原  妄生誹謗心
 墮落惡道中  無有出離期
 決定不應作  決定不應作
 罪業雖無量  而略說如是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十九

 

上篇:大宗地玄文本論

下篇:那先比丘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梵網經菩薩戒本(東林寺版)...

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勝軍化世百喻伽他經

勝軍化世百喻伽他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羅國密林寺三藏...

集大乘相論

集大乘相論卷上 覺吉祥智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因明正理門論本

因明正理門論本 大域龍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勸發諸王要偈

勸發諸王要偈 龍樹菩薩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  明...

佛說滿願子經

佛說滿願子經 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游摩鳩羅無...

法句經

法句經卷上 尊者法救撰 吳天竺沙門維祇難等譯 無常品...

佛說五王經

佛說五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昔有五王,國界相近,...

【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佛言:...

佛說幻士仁賢經

佛說幻士仁賢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袁州仰山慧寂禪師語錄 徑山沙門語風圓信無地地主人郭...

佛說信佛功德經

佛說信佛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歸命...

【佛教詞典】白報

(術語)善業曰白業,善業所感之清淨果報曰白報。...

【佛教詞典】六種住

菩薩修行之位次。即種性住、解行住、淨心住、行道跡住...

獲得財富的原因是什麼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曰: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智度論...

六種會損耗財物的不良行為

佛陀告訴善生,有六種損耗財物的不良行為。第一是沉迷...

《法華經》的羊車、鹿車、牛車各比喻什麼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

慧律法師《淨土聖賢錄易解》

《淨土聖賢錄易解》序 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 佛不誑語 祖...

受過三皈五戒的居士可以拜神嗎

問: 我們潮汕人,每年年末家家都要拜天公及帝釋天神,...

沒有人能讓我們痛苦

哲學家說:有智慧的人隨時從周圍取得快樂,沒有智慧的...

惡人念佛一定往生嗎

問: 印光大師言: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於父母,兄...

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

修學佛法的次第依次為 :第一、深信因果,第二、親近善...

占察輪相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占察與世間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給出家人算,因為修...

如何把一句佛號不間斷地念到專注

問: 我知道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每天走路靜坐...

業的四種對治力

如果我們造下定、不定業,是否只能被動地感受果報呢?...

見羲法師: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

人生在世為什麼要修忍辱呢?首先就要明白我這個字的意...

【視頻】觀成法師《地藏經》粵語讀誦

觀成法師《地藏經》粵語讀誦

【視頻】晚課(撫州大金山寺)

晚課(撫州大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