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佛言:「欲學菩薩道者,當從此始: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

佛言:「一、數,為檀波羅蜜。數息者,神得上天,為佈施身中神,自致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得作佛,是為內檀波羅蜜,為佈施得度。」

佛言:「二、相隨,為尸波羅蜜。意與心相隨俱出入,不邪念、意不轉,為不犯道禁,是為內尸波羅蜜,為不犯道禁得度。」

佛言:「三、止,為羼提波羅蜜。意欲、淫怒、瞋恚能忍不為;口欲、甘肥、美味、身欲得細滑,自製意能忍、不受,是為內羼提波羅蜜,為忍辱得度。」

佛言:「四、明觀,為惟逮波羅蜜。內觀三身,體外觀萬物,皆當壞敗,無有常存,不復貪心。向道,念無為、常分別、不懈怠,是為內惟逮波羅蜜,為精進得度。」

佛言:「五、還,為禪波羅蜜。斷六入、還五陰。何謂六入?色入眼為衰,聲入耳為衰,香入鼻為衰,味入口為衰,細滑入身為衰,多念令心衰,是為六入,亦為六衰,亦為五陰。何謂五陰?色陰、痛癢陰、思想陰、生殊陰、識陰,是為五陰。還身守淨,斷求念空,是為內禪波羅蜜,而守一得度。」

佛言:「六、淨,為般若波羅蜜。知人萬物皆當消滅,意不淨向生死,愛慾斷,心淨潔,智慧成就,是為內摩訶般若波羅蜜,從黠慧得度。」

問曰:「何等為檀?何等為尸?何等為羼?何等為惟逮?何等為禪?何等為般若?何等為波羅蜜?」

佛言:「檀為佈施,尸為持戒,羼為忍辱,惟逮為精進,禪為棄惡,般若為黠慧,波羅為從生死得度,蜜為無極,是為六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正有六波羅蜜?」

佛言:「用人有淫怒、瞋恚、愚癡故,行佈施為除惡貪,持戒為除淫怒,忍辱為除瞋恚,精進為除懈怠,一心為除亂意,智慧為除愚癡,用欲去六事故,作是六波羅蜜。」

佛言:「人有六匿賊盜,斷惡故,作檀波羅蜜主制身,尸波羅蜜主制眼,羼提波羅蜜主制耳,惟逮波羅蜜主制鼻,禪波羅蜜主制口,般若波羅蜜主制意。」

問曰:「何以故身應檀波羅蜜?」

佛言:「人索頭,與頭;索眼,與眼;索肉,與肉。投身餓虎,是為佈施故,屬檀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眼應尸波羅蜜?」

佛言:「眼不隨色,意不亂念,是為持戒,故屬尸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耳應羼提波羅蜜?」

佛言:「耳聞惡聲,不瞋恚,是為忍辱,故屬羼提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鼻應惟逮波羅蜜?」

佛言:「鼻知息出入,常守不離,是為精進,故屬惟逮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口應禪波羅蜜?」

佛言:「口不罵詈、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是為寂然,故屬禪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意應般若波羅蜜?」

佛語:「阿難!汝曹為道,常當曉了知定諸垢濁穢、清淨自然,不起不滅,悉斷諸根。諸根斷已,不得復生。為道者,當發平等廣度一切,施立法橋,當令一切得入法門,廣作唱導,無端無底、無形無聲、無邊無際、無上無下,立教當施,本無之中持法當使,如來求道,當在於心,心意不正,道亦不生。立行當於本無之中,垢濁以除,內外清淨,從淨見明,以致自然已現,是空之淨。淨而復淨,空而復空,空無所有,是乃為道。道之本無,無所倚著;上無所攀,下無所據;左無所牽,右無所持;自然而立,清淨為本;空空之空,故曰泥洹。於有而無所有,故為有;於無而不無,是為無;於得而無所得,是為得也。」

 第一發意菩薩、  第二持地菩薩、
 第三應行菩薩、  第四生貴菩薩、
 第五修成菩薩、  第六行登菩薩、
 第七不退轉菩薩、  第八童真菩薩、
 第九了生菩薩、  第十補處菩薩。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上篇: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下篇:佛說八大人覺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僧祐錄雲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聞如是...

佛說佛地經

佛說佛地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開覺自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卄/幹]喻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

【註音版】佛說龍施女經

佛說龍施女經...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序 藥師如來本願經者,致福消災之...

三慧經

三慧經 失譯人名今附涼錄 佛常欲得三人,一者、信;二...

集諸經禮懺儀

集諸經禮懺儀卷上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一切恭敬 ...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

【佛教詞典】平道教

謂順應法性平等之道理所說之法,而非針對眾生之根機所...

【佛教詞典】五系

即以死人、死蛇等五尸繫於天魔波旬,使其不能離去。或...

祗樹給孤獨園

祇樹給孤獨園是佛陀行腳弘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道場,它...

不可思議的《法華經》

從前,有一個和尚,他每天誦念一部法華經,從經上他得...

在世間中得解脫,要按四個步驟來修行

如何在煩惱痛苦迷惑的惑業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脫,五欲六...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後出定而觀四念處,那是次第...

「美麗」的危險

《三慧經》中說:山中揭鳥,尾有長毛;毛有所著,便不...

三世因果與六道輪迴

我經常講,佛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什...

往世惡業,今生病因

我們如果生病了,我們要思惟,它不是無緣無故的。生病...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中生

【經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

慧律法師《禪》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三稱) 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

禪斌法師:酒肉穿腸過,魔在心中坐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社會上有些人啊,往往會拿這...

佛像為何還要開光

問: 佛像為何還要開光? 正如法師答: 改革開放後,...

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

在《瑜伽師地論》上說,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十...

【視頻】瑜伽焰口(聖修老和尚主法)

瑜伽焰口(聖修老和尚主法)

【視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女聲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