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佛言:「欲學菩薩道者,當從此始: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

佛言:「一、數,為檀波羅蜜。數息者,神得上天,為布施身中神,自致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得作佛,是為內檀波羅蜜,為布施得度。」

佛言:「二、相隨,為尸波羅蜜。意與心相隨俱出入,不邪念、意不轉,為不犯道禁,是為內尸波羅蜜,為不犯道禁得度。」

佛言:「三、止,為羼提波羅蜜。意欲、淫怒、瞋恚能忍不為;口欲、甘肥、美味、身欲得細滑,自製意能忍、不受,是為內羼提波羅蜜,為忍辱得度。」

佛言:「四、明觀,為惟逮波羅蜜。內觀三身,體外觀萬物,皆當壞敗,無有常存,不復貪心。向道,念無為、常分別、不懈怠,是為內惟逮波羅蜜,為精進得度。」

佛言:「五、還,為禪波羅蜜。斷六入、還五陰。何謂六入?色入眼為衰,聲入耳為衰,香入鼻為衰,味入口為衰,細滑入身為衰,多念令心衰,是為六入,亦為六衰,亦為五陰。何謂五陰?色陰、痛癢陰、思想陰、生殊陰、識陰,是為五陰。還身守淨,斷求念空,是為內禪波羅蜜,而守一得度。」

佛言:「六、淨,為般若波羅蜜。知人萬物皆當消滅,意不淨向生死,愛慾斷,心淨潔,智慧成就,是為內摩訶般若波羅蜜,從黠慧得度。」

問曰:「何等為檀?何等為尸?何等為羼?何等為惟逮?何等為禪?何等為般若?何等為波羅蜜?」

佛言:「檀為布施,尸為持戒,羼為忍辱,惟逮為精進,禪為棄惡,般若為黠慧,波羅為從生死得度,蜜為無極,是為六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正有六波羅蜜?」

佛言:「用人有淫怒、瞋恚、愚癡故,行布施為除惡貪,持戒為除淫怒,忍辱為除瞋恚,精進為除懈怠,一心為除亂意,智慧為除愚癡,用欲去六事故,作是六波羅蜜。」

佛言:「人有六匿賊盜,斷惡故,作檀波羅蜜主制身,尸波羅蜜主制眼,羼提波羅蜜主制耳,惟逮波羅蜜主制鼻,禪波羅蜜主制口,般若波羅蜜主制意。」

問曰:「何以故身應檀波羅蜜?」

佛言:「人索頭,與頭;索眼,與眼;索肉,與肉。投身餓虎,是為布施故,屬檀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眼應尸波羅蜜?」

佛言:「眼不隨色,意不亂念,是為持戒,故屬尸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耳應羼提波羅蜜?」

佛言:「耳聞惡聲,不瞋恚,是為忍辱,故屬羼提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鼻應惟逮波羅蜜?」

佛言:「鼻知息出入,常守不離,是為精進,故屬惟逮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口應禪波羅蜜?」

佛言:「口不罵詈、不兩舌、不妄言、不綺語,是為寂然,故屬禪波羅蜜。」

問曰:「何以故意應般若波羅蜜?」

佛語:「阿難!汝曹為道,常當曉了知定諸垢濁穢、清淨自然,不起不滅,悉斷諸根。諸根斷已,不得復生。為道者,當發平等廣度一切,施立法橋,當令一切得入法門,廣作唱導,無端無底、無形無聲、無邊無際、無上無下,立教當施,本無之中持法當使,如來求道,當在於心,心意不正,道亦不生。立行當於本無之中,垢濁以除,內外清淨,從淨見明,以致自然已現,是空之淨。淨而復淨,空而復空,空無所有,是乃為道。道之本無,無所倚著;上無所攀,下無所據;左無所牽,右無所持;自然而立,清淨為本;空空之空,故曰泥洹。於有而無所有,故為有;於無而不無,是為無;於得而無所得,是為得也。」

 第一發意菩薩、  第二持地菩薩、
 第三應行菩薩、  第四生貴菩薩、
 第五修成菩薩、  第六行登菩薩、
 第七不退轉菩薩、  第八童真菩薩、
 第九了生菩薩、  第十補處菩薩。

佛說菩薩內習六波羅蜜經


上篇:佛說賢者五福德經

下篇:佛說八大人覺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伽耶山頂經

伽耶山頂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阿鳩留經

佛說阿鳩留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經今附漢錄 聞如是:...

佛說解憂經

佛說解憂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

【註音版】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西方發願文注...

蓮華面經

蓮華面經卷上(大乘修多羅藏)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少室六門

小室六門 第一門心經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智慧清...

佛說恆水經

佛說恆水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與...

【註音版】五蘊皆空經

五蘊皆空經...

佛說法受塵經

佛說法受塵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廣義法門經

廣義法門經一卷(出中阿含經一品)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如...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佛教詞典】四種惡人

(名數)律家所談,樂語他誤人,樂說邪見人,口軟心惡...

【佛教詞典】二種惡事

據大智度論卷二十三載,即:(一)眾生惡事,指諸眾生貪...

大安法師:哪些同修會生到邊地疑城

問: 《西方合論》的作者袁宏道生到西方邊地疑城,請...

為何有的念佛人臨終前先感恩釋迦佛

娑婆言釋迦,西方言彌陀。先釋迦者,教所由興也。孺子...

勸孝歌

父母不親誰是親,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兩黃金萬兩銀,有...

不為慈悲以修西方,卻欲嗔恨而墮為神

【原文】 世有疾惡者,謂世間為惡人,予力不能治。死必...

什麼叫做念佛三昧

問: 什麼叫做念佛三昧? 慧律法師答: 念佛三昧就是理...

時空為何是我們的錯覺

問: 頂禮法師!弟子在學習《復盛機師書》這篇文章時,...

如何燒香才是正確

問: 法師:您好!不好意思,我不懂得應該如何燒香才...

聖嚴法師《化危機為轉機》

法鼓山所推動的心五四運動,是展現人文關懷最主要的重...

諸葛亮給子書(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

凡夫的一念心被兩種障礙所纏繞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

惟賢長老《太虛大師思想及僧制建設研究》

一、太虛大師生平簡介 太虛大師是佛教的思想家、理論...

喝臘八粥的因緣

今日諸位啜臘八粥,是何等因緣?須知即是慶祝佛成道的...

【視頻】普賢七支供

普賢七支供

【視頻】《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

《普門品》觀成法師粵語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