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四

馬鳴菩薩造

真諦三藏譯

大海部藏道路大抉擇分第七

如是已說獨一山王摩訶山王大抉擇分。次當說大海部藏道路大抉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大海部藏中  總有十種法
 謂五種非空  及五種無常

論曰。此大海部藏道路分中。建立幾法為部藏量。所謂建立十種法體。以為大海部藏分故。摩訶衍地修多羅中。作如是說。俱俱海藏履道分中。唯有十法無有餘法。乃至廣說故。如偈大海部藏中總有十種法故。以何義故有十應知。五種非空五種無常。各差別故。如偈謂五種非空及五種無常故。彼十種法。其名字相當如何耶。偈曰。

 離礙及有實  性火併今光
 兼深裡出興  地藏大龍王
 如是五種名  非空不共稱
 起持變壞品  與大力無明
 如是五種名  無常不共稱
 各有第一一  以請氣力故
 立門實本攝  如法應觀察

論曰。云何名為五種非空決定住法。一者離礙非空決定住法。二者有實非空決定住法。三者性火非空決定住法。四者今光非空決定住法。五者深裡出興決定住法。是名為五。如偈離礙及有實性火併今光兼深裡出興地藏大龍王故。如是五名。五種非空決定住法。不共異轉差別名字。如偈如是五種名非空不共稱故云何名為五種無常虛假轉法。一者動起無常虛假轉法。二者止持無常虛假轉法。三者易變無常虛假轉法。四者散壞無常虛假轉法。五者大力無常虛假轉法。是名為五。如偈起持變壞品與大力無明故。如是五名。五種無常虛假轉法。不共異轉差別名字。如偈如是五種名無常不共稱故。深裡大力如是二法。氣力立門非取實體。應審觀察。如偈各有第一一以請氣力故立門實本攝如法應觀察故。如是已說建立名字不同門。次當說所詮義理差別門。如是五種非空決定住法。各有幾數。所謂各各有二種故。云何名為二種離礙。一者守身離礙。二者變轉離礙。言守身離礙者。無障礙身常恆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離礙者。建立萬有令自在故。是名為二。云何名為二種有實。一者守身有實。二者變轉有實。言守身有實者。常平等身常恆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有實者。建立差別令安住故。是名為二。云何名為二種性火。一者守身性火。二者變轉性火。言守身性火者。明德藏身常恆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性火者。塵累俱轉隨順成故。是名為二。云何名為二種今光一者守身今光。二者變轉今光言守身今光者。始炎炎身決定常恆不失壞故。言變轉今光者。隨順流轉無所礙故。是名為二。云何名為二種深裡。一者守身深裡。二者變轉深裡。言守身深裡者。離絕中身常恆決定不失壞故。言變轉深裡者。諸無為中得自在故。是名為二。如前所說。五種無常業用差別。各各如何。所謂如次出生一切無量無邊大過患海。皆無餘故。住持一切無量無邊大過患海。皆無餘故。變易一切無量無邊大功德海。皆無餘故。壞滅一切無量無邊大功德海。皆無餘故。覆障非德非患中身自在。皆無餘故。如是五法。自體及品各各差別。應審觀察如是已說所詮義理差別門。次當說依位決定安立門。如前所說。五十一種真金剛位。遍幾處耶。偈曰。

 如是五十一  遍於五種處
 大聰明行者  能善抉擇知

論曰。如前所說。五十一位。遍離礙等五種處中。無所不至無所不通。以此義故。大金剛位有五應知。如偈如是五十一遍於五種處故。如是位地利根能知。非鈍者境所以者何。極甚深故。極利了故。極秘密故。如偈大聰明行者能善抉擇知故。亦復處二故位亦二應知。是故具集有十而已。然今所說是變非身。別建立位總幾數有。字身差別其相云何。偈曰。

 別建立位數  總有十種焉
 漸次及盡餘  不動與俱滅
 一空一有位  智智斷智地
 相值兼撥立  邊邊轉一會
 具足此十位  門界量圓滿

論曰。別建立位總有十種。云何為十。一者一向無超漸次位。二者遍究竟盡不盡位。三者一切中際不動位。四者雙立諸法俱滅位。五者若一空當一有位。六者能斷所斷悉智位。七者熏力相對相值位。八者隨除障處立位位。九者真妄得邊有無位。十者諸法一種一會位。是名為十。如偈別建立位數總有十種焉。漸次及盡餘不動與俱滅。一空一有位智智斷智地。相值兼撥立邊邊轉一會故。隨有一別建立彼總。必當具足一切別位。方得建立大總位耶。必當具別總得成故。如偈具足此十位門界量圓滿故。如是十種別相之位。遍於幾處。遍五處故。所謂轉攝五種處中。各具五十一金剛位。經過諸位亦有十種別相位故。大總相位總有幾數。遍幾處耶偈曰。

 總位有三種  謂上中下故
 唯遍五種處  非餘位應知

論曰。大性總地根本體位。總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趣高上上轉去位。二者自然安住中中位。三者向焉下下轉去位。是名為三。如偈總位有三種。謂上中下故故如是三總隨別有有。唯遍轉五非所餘位。應審觀察。如偈唯遍五種處非餘位應知故。如是已說依位決定安立門。次當說依位法數具闕門。如前所說。十種本法守轉二種。金剛位中為盡不盡。謂若守位中。唯具德五無所餘五。若轉位中。十法具足無所闕失。以此義故。總別二門有無亦了。如是已說依位法數具闕門。次當說德患對量現宗門。其相云何。偈曰。

 起性止及今  變空壞並實
 力龍如次對  有似而取多

論曰。治障照覆對量形相。如其次第動起無常。性火住法止持無常。今光住法易變無常。離礙住法散壞無常。有實住法大力無常。出興龍王以之為量。如偈起性止及今變空壞並實力龍如次對故。如是對量。一向轉耶。俱量轉耶。俱量應知。如偈有似而取多故。如是已說德患對量現宗門。次當說隨次別釋廣說門。且離礙門安布形相現示云何。主伴治障當如何耶。偈曰。

 離礙身體中  有五十一位
 五十一位中  有三種總相
 三種總相中  有十種別相
 初五十一中  一一皆各各
 具足十本數  最初主後伴
 次初主後伴  如次應觀察

論曰。就離礙中。有五十一種金剛位。就此位中。有三種根本總相位。就此總中。有十種分離別相位。如偈離礙身體中有五十一位。五十一位中有三種總相。三種總相中有十種別相故。金剛諸位一一位中皆具本數。如偈初五十一中一一皆各各具足十本數故。主伴各二。云何二主。一者主主。二者伴主。云何二伴。一者伴伴。二者主伴。言主主者。是離礙故。言伴主者。第二轉故。言伴伴者。除五本法餘眷屬故。言主伴者。除其離礙餘四法故。如偈最初主後伴次初主後伴如次應觀察故。三種總相金剛位中。云何安立。謂初信心以為其始。後[襌-(田/十)+(王*寸)]陀地以為其終。次第漸轉。是故建立趣高上上轉去位。後[襌-(田/十)+(王*寸)]陀地以為其始。第一信心以為其終。次第漸轉。是故建立向焉下下轉去位。上下二門位位各各離邊中道決定安立。是故建立自然安住中中位。以此義故十種別相唯有上下不有中焉。且依上門建立十位。形相云何。偈曰。

 信五事已經  至後後位故
 一事究竟故  一味中轉故
 治障一滅故  治障不俱故
 以智斷智故  上下相照故
 本無今有故  治障自辨故
 無別一轉故  如次應觀察

論曰。依趣高上上轉去門見十別位形相如何。謂以五種非空住法。對治五種虛假轉法。如其次第無有超過。漸漸轉故。建立一向無超漸次位。如偈信五事已經至後後位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其所應一究竟故建立遍究竟盡不盡位。如偈一事究竟故。故以五事治五事。不增不減不大不小一味平等中道實相故。建立一切中際不動位。如偈一味中轉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障滅時其智慧體則便滅故。建立雙立諸法俱滅位。如偈治障一滅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起無障障起無治。不能親近不能俱行不能及達故。建立若一空當一有位。如偈治障不俱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勝氣力變一切障為治眷屬。亦以勝力斷眷屬故。建立能斷所斷悉智位。如偈以智斷智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其所應上位下位互相照達。隨其所應斷除障故。建立熏力相對相值位。如偈上下相照故。故以五事治五。事隨所斷障虛妄無本。安立位地亦無本故。建立隨除障處立位位。如偈本無今有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皆明淨障皆闇冥。彼治斷事悉已成辨。此障覆用悉已具足故。建立真妄得邊有無位。如偈治障自辨故。故以五事治五事。治障二法無二無別一味平等一體一性一業一用故。建立諸法一種一會位。如偈無別一轉故。故如是諸位如偈釋說。專心觀察其理分明本趣具現。如偈如次應觀察故。是名為依離礙門安立諸位總別現示上上差別。次依下門建立十門。形相云何。偈曰。

 如前說十義  隨應當如如
 壞得體歸空  漸次第轉故

論曰。依向焉下下轉去門。見十別位。形相如何。謂如前所說十種義中。隨其所應順順如如。壞其得體歸空本存故。如偈如前說十義隨應當如如壞得體歸空故。如是諸位為一時轉。前後轉耶。以前後轉非一時故。如偈漸次第轉故。故於餘諸法如是如是。隨隨如如說示造作。應審觀察其別轉相。是本存故是本主故。皆悉各各如是二轉。一時前後有二義故。云何為二。一者建立轉。前後定故。二者本性轉。無前後故。是名為二。如前所說種種諸門。同名異物。住思應觀。

深裡出興地藏大龍王大抉擇分第八

如是已說大海部藏道路大抉擇分。次當說深裡出興地藏大龍王大抉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地藏龍王中  總有二種義
 所謂德藏義  並及患藏義

論曰。就深裡出興地藏大龍王體中。則有二義。云何為二。一者功德本藏義。二者過患本藏義。言功德本藏義者。此大龍王為四非空根本藏故。言過患本藏義者。此大龍王為四無常根本藏故。如偈地藏龍王中總有二種義。所謂德藏義並及患藏義故。具二藏義。地藏龍王居住何處。其裡幾量長短大小等諸形相。當如何耶。偈曰。

 處唵婆尸尼  裡五十一量
 長一千由旬  頭有婆多提
 則出四種水  尾有捨伽必
 則出四種風  色如玻瓈珠

論曰。今此偈中為明何義。為欲現示舉事現理開演本法大海故。此大龍王居於何處。謂居唵婆尸尼中故。如偈處唵婆尸尼故。出水入地去隔幾量。謂從水底向地下入。五十一由旬之量故。如偈裡五十一量故。彼大龍王身長幾量。一千由旬無增減故。如偈長一千由旬故。彼大龍王於其頭上。有清白毫名曰婆多提。從此毫端出四種水。云何為四。一者中空水。其出水塵。空以為內有以為外。而出生故。二者方等水。其出水塵四角量等無差違故。三者常熟水。其出水塵。於一切處於一切時。常恆煖故。四者耀明水。其出水塵。光明清白常恆今故。是名為四。如偈頭有婆多提則出四種水故。亦彼龍王於其尾末。有一毛[葉-世+玨]名曰捨伽。必從此毛末。出四種風。云何為四。一者發塵風。此風起時經多中間。發起無量無邊塵故。二者持塵風。此風出時。止住諸塵令安住故。三者變珍風。此風出時經多中間。變諸金玉作砂石故。四者壞珍風。此風出時經多中間。壞滅金玉作無有故。是名為四。如偈尾有捨伽必則出四種風故。彼龍身色譬如玻瓈無有定色。如偈色如玻瓈珠故。處唵婆尸尼者。喻本性王無住本處。裡五十一量者。喻真金位定數量品。長一千由旬者。喻本性王具千種德。頭有婆多提者。喻本性王於諸淨品有作方便。則出四種水者。喻四非空。尾有捨伽必者。喻本性王於諸染品有作業用。則出四種風者。喻四無常色。如玻瓈珠者。喻本性王染淨不攝。如其次第應審思擇。復次住處大海水底相去中間。喻五十一種金剛位已具。出現至大海時。喻雜類趣。息海浪時喻起善心時。常起浪時喻恶心興時。亦復住心應審觀察。本行上地一味平等妙法無邊業用具足大海寶輪妙嚴王子修多羅中。作如是說。生四道法不四道攝離絕中心。生四輪法不四輪攝離絕中心。而立名字。說大力無明者。隨所生法建立名故。乃至廣說故。

大宗地玄文本論卷第四

 

上篇:大宗地玄文本論

下篇:那先比丘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論集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註音版】佛前上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菩提心觀釋

菩提心觀釋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

金剛針論

金剛針論 法稱菩薩造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如實論

如實論反質難品一卷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反質難品中無道...

佛三身讚

佛三身讚(西土賢聖撰)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

蕅益大師文選

《序》 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註音版】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第一義法勝經

第一義法勝經翻譯之記 夫愛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經》...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佛說自誓三昧經

佛說自誓三昧經(獨證品第四出比丘淨行中) 後漢安息三...

【註音版】印光大師《德育啟蒙》

印光大師《德育啟蒙》...

【註音版】略論安樂淨土義

略論安樂淨土義...

中陰經

中陰經卷上 後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如來五弘誓入中陰教...

【佛教詞典】四支攝諸斷行

【四支攝諸斷行】 p0456 瑜伽七十卷六頁云:復次若有苾...

【佛教詞典】二種立題

(名數)凡諸經之題目,有佛自立,有經家所立。佛自立...

為何要受持「不殺生」戒

說起五戒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國大乘佛教中最...

哪種類型的人婚姻痛苦較多

問: 請問,哪種類型的人婚姻痛苦較多? 了幻法師答:...

誡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馳,念念與佛號相應。若或心起雜念,即時攝...

淨界法師:修淨土的人不要想著你造的善業

這個顛倒的有情眾生,對於「攝藏此識」,這個第八識的...

無論離合,婚姻都是一場修行

關於如何處理家庭倫理關係,佛陀在《善生經》中把在家...

抽煙的人可以往生嗎

問: 抽煙的人可以往生嗎 大安法師答: 抽煙是一種不...

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

空有雙照,悲智雙運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業果叫作有相行...

這種境界並非功夫,而是一種可怕的幻妄相

這個用功人啊,說起來也明白,功夫到了什麼地方了。這...

聖嚴法師《安定人心責無旁貸》

現在我們要救世界、要救人類的未來,只有三個條件:一...

以至誠念佛為正事,別存見佛見境界之心

所說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應當在往生西方...

虱子是什麼做的

有一天蘇東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飯,兩個人因為才華都很...

常吃山藥的益處多

自古以來,山藥一直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品。雖然貌不驚...

【視頻】禮拜八十八佛(女聲)

禮拜八十八佛(女聲)

【視頻】《大乘百法明門論》聆志居士念誦

《大乘百法明門論》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