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獲得財富的原因是什麼

2012/01/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曰:‘資生業等,皆順正法。’智度論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資生活命之具,悉正不邪。’實際上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無盡的財富,因為我們都有這樣的資格。

《大莊嚴論》:所謂少欲者,非必惡衣食,無諸資生具,以之為少欲。告訴大家少欲不等於貧窮。不是一定要很窮,很苦、怎麼難過怎麼來,才是佛教。

但是佛教中講獲得財富的方法,和世間人的成功有所不同。我們看看世尊講,獲得財富的原因是什麼: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一者自行偷盜。二者勸他偷盜。三者讚歎偷盜。四者見盜歡喜。

有十件事情,能夠讓人得到少資生報,即種種財富資具缺少、貧窮的果報。一是自行偷盜、二是勸他偷盜、三是讚歎偷盜,四是見到偷盜十分歡喜。

這四條並不難懂。偷盜的果報就是貧窮,所謂偷盜,經典上有過解釋:若他物、他物想、若重物、盜心、舉離本處。那就是本來是他人的東西、或者你知道認為這是別人的東西,這個東西還是有價值的,起了據為己有的心,並且實施行動,將其取走。這就是偷盜。另外偷盜還有不同的方式,不僅自己做是偷盜,讓他人、派遣他人偷盜都一樣。另外勸人偷盜、稱讚偷盜、見到偷盜心中歡喜,都是貧窮的因。

不偷盜是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沒有一個偷盜者,越來越富有的。

五者於父母所。減撤生業。六者於賢聖所。侵奪資財。

對於父母減少生活上的供養,本來應該負擔的責任,卻不去履行。對於聖賢居所,侵奪其資產。這是貧窮的果報。

其實這個現象,我們很容易觀察出來。社幷會上十分富有的人,很多對於自己的父母是十分孝敬,對於父母是盡力供養的。對父母不好,卻很富有的,不是沒有,很少。而且他的財富也很難能保持的住。

七者見他得利。心不歡喜。

見到他人得利,心中不歡喜、不高興。

這一點有些普遍性,我們經常是這樣的,別人賺錢了、獲得利益了、得到好處了。心理不平衡,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其實這個世界很公平,因為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貧窮的因,不脫離這個思維定式,想要富有有點困難。

為什麼別人得利,我們不高興呢?就是妒忌、嫉妒嘛。這個情緒很隱蔽的。不容易發現。需要我們仔細觀察自己的思維情緒。它可以有很多方式,甚至以十分正式的面目出現。比如學佛了嘛,看到他人賺錢,說這個財富不一定是好事情呢,將來很可能因此而造罪。道理講的不錯,不過我們反觀自己,是否真的是這麼想?真的是視金錢如糞土?如果這筆錢擺在自己面前那態度還是如此嗎、心理真正的情緒是什麼?起心動念是騙不得因果的。

如果有這個情緒習慣,是很難擺脫,每天隨時隨地,都可能處在這種狀態中。對我們的福德有極大的影響。

別人有了利益,我們要知道,一定是從前其有相應的善因,才有如此福德的果報。這個是我們該替人高興的。

八者障他得利。為作留難。

對於他人獲利的事情,進行阻礙。

這個情況也是不少的,別人做某件事情會有利益,那麼用各種方式取阻止、阻礙他。給他設置困難。可以是一句話:賺這麼多錢,貪呢,沒良心。也可以是具體行動,就是不讓他那麼順。都屬於這個範圍。有這樣的言行,想要富有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個種子是貧窮的種子,不會長出富有的果實的。

九者見他行施。無隨喜心。

見到他人佈施,沒有隨喜心。或者說,見到他人佈施,反而不高興、不讚嘆。

見到他人佈施,無論是法佈施、還是財佈施,沒有隨喜的心,因為各種原因,覺得不高興。可能是不順自己的心,可能是覺得自己被比下去了。等等。這是非常不好的。本來隨喜是最容易、最迅速積累福報的方法,如果我們沒有做,不僅喪失了大利,還種下了貧窮的果報。

只要法佈施,講的是正見,財佈施,不是佈施的毒藥槍炮之類,那麼我們都該隨喜讚歎。

十者見世饑饉。心不憐愍。而生歡喜。

見到世間有饑饉災禍,心中不憐憫,甚至歡喜。這是貧窮的因。幸災樂禍的心態是要不得的。這個有損福德。不厚道啊。

以是十業。得少資生報

因為這十件事情,會得到貧窮的果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一者自離偷盜。二者勸他不盜。三者讚歎不盜。四者見他不盜。心生歡喜。

那麼想要財富該怎麼做呢?把上面的幾點,反過來就可以。

同樣十件事情可以得到財富的果報:

首先就是不偷盜、不勸人偷盜、不讚嘆偷盜,見到他人不偷盜,而生歡喜心。

五者於父母所。供奉生業。六者於諸賢聖給施所須。

對於父母盡力供養、不要放棄自己的責任。這一點不僅這部經典,還有很多經典都說過,供養父母等同供佛,放著現成的在世之佛不供養,卻遠道去燒香磕頭,實在不算明智。對於聖賢僧眾,同樣要恭敬供養,解決其生活的困難。

七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八者見求利者。方便佐助。

這個其實也是老生常談,助人之利,成人之美,喜人得益。不過實行起來需要自己去認真觀察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的心念到底是什麼,這會得到什麼果報。佛教其實就是讓我們自覺覺他。那麼自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首先要做的,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改變。

《華嚴經菩賢行願品》中於貧窮者,令得伏藏。就是這樣的精神,我們雖然不能令得伏藏,但是幫助他人獲得財富卻是可以做的。這也是自己更加富有的因。

九者見樂施者。心生忻悅。

見到他人佈施,心中喜悅,隨喜讚歎。無論法財佈施,心中一喜、口中一讚,就是獲得了富有的種子,這樣的事情因何不做。不做虧大了。當然前提是法佈施是正見,財佈施是善物。這才可以。

十者見世饑饉。心生憐愍。以是十業。得多資生報

見到世間的饑饉災禍,心生憐憫,不要幸災樂禍。

這十件事情,是富有的因,不做這十件事情,想要富有,就比較困難。沒有種子是出不來果實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用去的錢財才是自己的

金錢,要能接受,也要能喜捨,用去的錢財才是自己的,...

從財富投資到生命投資

由於學過經濟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為...

千兩黃金的福報

有一個青年,二十歲的時候,就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了。...

橫財不堅固

【原文】 楊槐亭前輩言,其鄉有宦成歸里者,閉門頤養,...

夢裡五家財

這一生都是在做一個夢,在夢境裡面我們常常不知道是夢...

星雲大師:不要僅看到「有形」的財富

2011年4月13日下午,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

富了施,施了富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世人為財而日夜操勞奔波...

財富從付出中來

我們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東西很多,希望擁有更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爾時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訶迦絺罹難陀,聰慧多智,...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執著越重,輪迴就越難出去

唐朝有一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講《金剛經》。...

縱遇善知識,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縱遇善知識,但以耳為目,遇而不識,當面錯過。 這個也...

觀音菩薩能令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

《楞嚴經》卷六載,觀世音菩薩聞熏聞修,以金剛三昧無...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

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

愛極樂勝過愛娑婆

善導大師在《般舟讚》中說到: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

佛為何把親人之愛叫餓鬼愛

問: 佛陀為什麼把親人之間的愛,叫餓鬼愛,有沒有說...

修行要「遠離粗言,修習善語」

修行要遠離粗言,粗言就是粗惡的語言,包括妄語、綺語...

如法受持楞嚴咒,有什麼功德呢

假設我們能如法地受持楞嚴咒,有什麼功德呢?看經文:...

長者不在於年邁耆老,而在於修行的成就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摩訶迦旃延...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淨心的行門當中,念佛一法是最為直接、最為...

生死長遠,厭患捨離

佛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一位...

周利槃陀伽愚昧的業因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駑鈍,其他的弟子便...

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我們看第一段, 直指見性是心非眼。 這個地方,佛陀從...

印光大師文鈔中有關不能往生的例子

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 (與...

乖,聽話

在一個念佛堂講課,一個居士向師父訴苦:丈夫生意忙,...

【佛教詞典】迦羅缽捨羅缽

(物名)Kāla-pātra ?ona-pātra,黑赤二色之缽。飾...

【佛教詞典】曼荼羅供

又作曼陀羅供。略稱曼供。即供養兩部大曼荼羅之法會。...

【視頻】淨界法師《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淨界法師《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視頻】大安法師《念佛法門的原理和方法》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的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