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見羲法師: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

見羲法師  2010/12/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在世為什麼要修忍辱呢?首先就要明白「我」這個字的意義。將「我」字拆開來看,是由幹、戈兩個字結合而成,由此可知,有了「我」就有干戈,有干戈相伐的時候,就是因為有我的緣故。所以,修行要破我執,首先就要從忍辱入道。

以前,有一位修行人,名叫巴楚仁波切,是一位證悟的行腳僧。有一次,他聽說有一個著名的隱士,長久都過著隱居的生活,於是就去拜望這名隱士。當他走進這位隱士昏暗的洞穴時,隱士即開口道:「你是誰?你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巴楚回答說:「我從我背後的方向來,將往我面對的方向去。」隱士困惑地又問:「你在那兒出生?」巴楚答:「人世間。」這個時候,隱士變得有些激動的說:「你叫什麼名字?」「無作瑜伽士。」巴楚以不速之客的身份回答著。

接著巴楚仁波切以天真的口吻詢問隱士,為何住在這偏遠的地方?這個問題正是隱士期待已久的,他隱忍著心中急欲表現的驕傲,微微清了喉嚨緩緩地說:「我在此已住了二十年,我正在修至高無上的忍辱波羅蜜。」「非常好!」巴楚說;然後,便傾身向前彷彿要透露什麼般,對隱士耳語:「像我們這幾位老騙子,還無法做到您現在所做的事!」隱士憤怒地從座位上暴跳起來對巴楚說:「你想你是什麼東西,膽敢這樣擾亂我的閉關修行?誰支使你來?為什麼你不讓我這謙卑的修行人安安靜靜的禪修?」巴楚平靜地說著:「好啦!朋友!現在,你的忍辱波羅蜜到那兒去了呢?」

遁逃的隱士--我執

初初看到這個公案的時候,就像暗示著自己修行的盲點。故事中的隱士,正像征著吾人自以為是的修行心態,當面對一切生忍(眾生加諸於我們)的煩惱時,自己能不能夠忍得下來?自己能有幾分的真實功夫呢?修行的目的,是為了修掉我執,但往往總是逃境以安心,以為離開了人群就沒有煩惱,欽羨隱士般的生活,當境界現前的時候,就開始怪東怪西,怨怪他人對自己的口氣,懷疑別人的動機,抱恨他人的挑釁,於是大聲疾呼:「這一切都是別人的錯!」

然而,到底是誰錯了?是隱士?還是那位不速之客?在修行的路上,有一個需要學習的觀念,就是在一切的因緣所生法中,不去批評、論人是非長短,而是從一切際遇、不協調的人際關係中,去發現自己最根本的我執!在各種境界中磨煉、考驗,學習真正的忍辱,看看自己的心到底能否做到忍心不動?

忍心不動,真正大解脫

以佛法而言,忍的境界很多,不外乎生忍、法忍。「生忍」,指的是有情眾生對我們的考驗,有順境的考驗,也有逆境的考驗。當眾生對我們恭敬供養、尊重讚歎時,要能忍心不動;當眾生對我們刀杖驅逼、辱罵中傷時,更要忍心不動。「法忍」,則包含心法、非心法。心法就是內心中的種種煩惱,非心法則是指飢寒冷熱、風霜雨打等生理及天候變化的考驗;不論心內或心外的紛紛擾擾,都要能忍心不動。

所謂「忍字心上一把刀」,代表修忍辱時,就像胸口被人插了一把刀,這念心還能保持如如不動。這樣的心境是超越的,所以從伏忍、順忍、無生忍、乃至寂滅忍,到達最極致的時候,不但可以破除我執,更可以破法執,而達到真正的大自在、大解脫,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在日常的生活中,應如何將忍辱的精神運用出來呢?打個比方,在面對是非紛爭的時候,仔細看看自己的心,有沒有對別人記仇?記恨?用各種方法想盡辦法打擊別人?看到他人的優異表現時,能不能隨喜讚歎?還是心懷競爭和嫉妒呢?看到他人的不幸,是包容?還是幸災樂禍?在一個團體中,有沒有尊重他人的佛性?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爭強出頭呢?面對名利和讚歎時,自己有沒有謙虛慚愧?還是得意忘形?

世間人喜歡勿忘我,而修行人就是要忘掉我,因為一個「我」字,是帶給自己、別人一切不幸和災禍的根源,所以要藉由忍辱來磨煉一切煩惱。《佛遺教經》云:「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可見真正的大雄大力是慈悲,真正的苦行莫過於忍者卓越的心,所以《四十二章經》中佛說:「忍者無惡,必為人尊。」

看看大願地藏王菩薩的精神,就是行忍者的表率,在痛苦的地獄深淵中,不受動搖,兼能拔苦,假如我們沒有忍辱的功夫,又該如何度眾拔苦呢?如果不能忍一切煩惱,又如何能帶給別人法喜?如何荷擔如來家業呢?哎!與其說得一丈的慚愧,不如將忍辱波羅蜜落實下來,行得一尺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將冤親作父母孝,作諸佛敬

參禪人,首知瞋怒,為傷身害命之淵府,並不費大事。見...

宣化上人:勤修忍辱波羅蜜

凡是佛菩薩,皆坐在大蓮花之上,這是表示「開悟」。若...

如何安住我們的心

當年,源律和尚向慧海和尚請教: 源問:怎麼用功? 慧...

寬嚴法師《如何控制你的瞋怒》

有人說,現在的世界是修羅世界。修羅的特性是什麼?就...

不為外境所動

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夜晚,帝釋天王釋提...

嗔心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心的過患最大,它的果報是什...

瞋恚的六種過患

所謂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在佛教裡,把瞋恨心比喻...

制怒、心靜如水、養心

制怒 有一個煤礦老闆,年產值過億,聰明能幹,精力旺...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宏海法師:淨土決疑論

(第一講) 各位同學,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

學佛應重視威儀的訓練

佛門教育十分重視思想教育與生活教育,因為唯有健全的...

淨因法師:不殺生戒

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我們必須遵守一定的交通規則,才...

果真法師:心念轉變病就能痊癒

科學日新月異,醫學也隨之不斷進步,而人類的疾病卻相...

念佛是享受,念的時候就是極樂

我們今天大概從早上五點多鐘有幾位菩薩就在那裡練習。...

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說一說,關於什麼樣...

修學佛道卻變成外道,自己還不知道

若能了達法身乃解脫自在,離一切二法之過,而以正智觀...

靠佛號加持,真發厭離心

一、厭離心來自智慧的關照 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

雲居山博雅老和尚的外三件、內三件

博雅老和尚在雲居山打七出定回來後,一個小和尚跑去求...

修習生活禪的基本方法

安住當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靈光獨耀。這一十六字...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歸一處

學佛應念佛,念佛當一心。蕅益大師開示:得生與否,全...

聖嚴法師《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較》

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和別人較量的話,會是很痛苦的...

人生十不如

身若無端錯行,不如正心安守本份。 口說閑言雜語,不如...

大安法師:如何讀誦佛經

讀誦佛經,一定得至誠恭敬,如是方可消業障、開智慧。...

免除死刑的契機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葉尊者的徒弟,他...

【佛教詞典】婆羅門仙

(異類)又曰半天婆羅門。鬼趣之一仙也。釋門正統四曰...

【佛教詞典】九相

據大乘起信論之說,緣於不覺之故,凡夫遂產生三細六粗...

【視頻】《普賢行願品》妙剛讀誦

《普賢行願品》妙剛讀誦

【視頻】道元法師《福慧雙修,願生極樂》

道元法師《福慧雙修,願生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