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十四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種蘊第五中執受納息第四

 十七對幾緣  對自他有八
 唯對他有九  八何義內外
 八門受相攝  九位十五門
 現在未來修  此章願具說

有執受大種。與有執受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有執受大種。與無執受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無執受大種。與無執受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無執受大種。與有執受大種。為幾緣。答因增上。因相應法。與因相應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因相應法。與因不相應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增上。因不相應法。與因不相應法。為幾緣。答因增上。因不相應法。與因相應法。為幾緣。答因所緣增上。有所緣法。與有所緣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有所緣法。與無所緣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增上。無所緣法。與無所緣法。為幾緣。答因增上。無所緣法。與有所緣法。為幾緣。答因所緣增上。有色法。與有色法。為幾緣。答因增上。有色法。與無色法。為幾緣。答因所緣增上。無色法。與無色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無色法。與有色法。為幾緣。答因增上。有見法。與有見法。為幾緣。答因增上。有見法。與無見法。為幾緣。答因所緣增上。無見法。與無見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無見法。與有見法。為幾緣。答因增上。有對法。與有對法。為幾緣。答因增上。有對法。與無對法。為幾緣。答因所緣增上。無對法。與無對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無對法。與有對法。為幾緣。答因增上。有漏法。與有漏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有漏法。與無漏法。為幾緣。答等無間所緣增上。無漏法。與無漏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無漏法。與有漏法。為幾緣。答等無間所緣增上。有為法。與有為法。為幾緣。答因等無間所緣增上。有為法。與無為法。為幾緣。答無。無為法。與無為法。為幾緣。答無。無為法。與有為法。為幾緣。答所緣增上。

諸纏所纏續地獄有最初所得諸根大種。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答一增上。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諸纏所纏續傍生有鬼有人有天有最初所得諸根大種。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答一增上。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生欲界。入有漏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長養諸根。增益大種。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答一增上。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生欲界。入無漏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長養諸根。增益大種。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答一增上。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生色界。入有漏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長養諸根。增益大種。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答一增上。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生色界。入無漏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長養諸根。增益大種。彼諸根大種。與彼心心所法。為幾緣。答一增上。彼心心所法。與彼諸根大種。為幾緣。答一增上。

有執受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墮自體法。無執受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非墮自體法。順取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有漏法。非順取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無漏法。順結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有漏法。非順結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無漏法。見處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有漏法。非見處是何義。答此增語所顯無漏法。

若法是內。彼法內處攝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內非內處攝。如說於內受內法住循法觀。有法內處攝非內。如說於外身外心住循心觀。有法是內亦內處攝。如說於內身內心住循心觀。有法非內非內處攝。如說於外受外法住循法觀。若法是外。彼法外處攝耶。答應作四句。有法是外非外處攝。如說於外身外心住循心觀。有法外處攝非外。如說於內受內法住循法觀。有法是外亦外處攝。如說於外受外法住循法觀。有法非外非外處攝。如說於內身內心住循心觀。

有二受。謂身受心受。有三受。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為二攝三。三攝二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二受如前說。有四受。謂三界系受。及不系受。為二攝四四攝二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二受如前說。有五受。謂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為二攝五五攝二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二受如前說。有六受。謂眼觸所生受。耳鼻舌身意觸所生受。為二攝六六攝二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二受如前說。有十八受。謂六喜意近行六憂意近行六捨意近行。為二攝十八十八攝二耶。答二攝十八。非十八攝二。何所不攝。謂有漏樂根苦根五識相應捨根。及無漏受。二受如前說。有三十六受。謂六依耽嗜喜。六依出離喜。六依耽嗜憂。六依出離憂。六依耽嗜捨。六依出離捨。為二攝三十六。三十六攝二耶。答二攝三十六。非三十六攝二。何所不攝。謂如前說。二受如前說。有百八受。謂依三世。各三十六。為二攝百八百八攝二耶。答二攝百八。非百八攝二。何所不攝。謂如前說三受四受。為三攝四四攝三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三受五受六受。為三攝五六五六攝三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三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三攝十八等十八等攝三耶。答三攝十八等。非十八等攝三。何所不攝。謂如前說四受五受六受。為四攝五六五六攝四耶。答互相攝。隨其事四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四攝十八等十八等攝四耶。答四攝十八等。非十八等攝四。何所不攝。謂如前說五受六受。為五攝六六攝五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五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五攝十八等十八等攝五耶。答五攝十八等。非十八等攝五。何所不攝。謂如前說六受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六攝十八等十八等攝六耶。答六攝十八等。非十八等攝六。何所不攝。謂如前說十八受三十六受百八受。為十八攝三十六等二十六等攝十八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三十六受百八受。為三十六攝百八百八攝三十六耶。答互相攝。隨其事。以無間道。證預流果。修彼道時。四念住。幾現在修。幾未來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道支。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八智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答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六。道支。現在未來八。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等持。現在未來一。以無間道。證一來果。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答若倍離欲染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六。道支。現在未來八。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等持。現在未來一。若從預流果。以世俗道。證一來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六。道支。現在無。未來八。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三。若從預流果。以無漏道。證一來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六。道支。現在未來八。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七。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以無間道。證不還果。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答若已離欲染。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六。道支。現在未來八。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等持。現在未來一。

若依初靜慮。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七。道支。現在未來八。靜慮。現在未來一。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等持。現在未來一。若依靜慮中間。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無。未來一。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等持。現在未來一。若依第二靜慮。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二。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等持。現在未來一。若依第三靜慮。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三。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等持。現在未來一。若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無智。等持。現在未來一。若從一來果。以世俗道。證不還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六。道支。現在無。未來八。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三。若從一來果。以無漏道。證不還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六。道支。現在未來八。無靜慮。無無量。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七。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以無間道。證神境智通。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答若諸異生。依初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無覺支。無道支。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四。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二。勝處。現在無。未來四。無遍處智。現在未來一。無等持。若諸聖者。依初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七。道支。現在無。未來八。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四。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二。勝處。現在無。未來四。無遍處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三。若諸異生。依第二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無覺支。無道支。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四。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二。勝處。現在無。未來四。無遍處智。現在未來一。無等持。若諸聖者。依第二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七。道支。現在無。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二。無量。現在無。未來四。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二。勝處。現在無未來四。無遍處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三。若諸異生。依第三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無覺支。無道支。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三。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未來一。無等持。若諸聖者。依第三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七。道支。現在無。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三。無量。現在無。未來三。無無色。無解脫。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三。若諸異生。依第四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無覺支。無道支。靜慮。現在未來一。無量。現在無。未來三。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一。勝處。現在無。未來四。遍處。現在無。未來八。智現在未來一。無等持。若諸聖者。依第四靜慮。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無。未來七。道支。現在無。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量。現在無。未來三。無無色。解脫。現在無。未來一。勝處。現在無。未來四。遍處。現在無。未來八。智現在一。未來七。等持。現在無。未來三。

以無間道。證天耳智通他心智通宿住隨念智通死生智通。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答如神境智通。應隨相說。

以無間道。證漏盡智通。修彼道時。四念住。乃至三等持。幾現在修。幾未來修。答若依未至定。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未來八。靜慮。現在無。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三。解脫。現在無。未來三。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三。若依初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七。道支。現在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三。解脫。現在無。未來三。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三。若依靜慮中間。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無。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三。解脫。現在無。未來三。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三。若依第二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三。解脫。現在無。未來三。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三。若依第三第四靜慮。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七。未來八。靜慮。現在一。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無。未來三。解脫。現在無。未來三。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三。若依無色定。證阿羅漢果。修彼道時。念住。現在一。未來四。正斷神足。現在未來四。根力。現在未來五。覺支。現在六。未來七。道支。現在四。未來八。靜慮。現在無。未來四。無無量。無色。現在一。未來三。解脫。現在一。未來三。無勝處。無遍處智。現在二。未來六。等持。現在一。未來三。

根蘊第六中根納息第一

 根學善等三  異熟三六斷
 見等有尋等  受相應界系
 因緣四凡聖  蘊攝七攝三
 為緣生幾緣  此章願具說

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意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此二十二根。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答二學。一無學。十非學非無學。九應分別。謂意根。或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謂學作意相應意根。云何無學。謂無學作意相應意根。云何非學非無學。謂有漏作意相應意根。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爾。

諸根學。彼是學者根耶。答應作四句。有根學彼非學者根。謂學根學者不成就。有是學者根彼根非學。謂非學非無學根學者成就。有根學彼亦學者根。謂學根學者成就。有根非學彼亦非學者根。謂無學根及非學非無學根學者不成就。諸根無學。彼是無學者根耶。答應作四句。有根無學彼非無學者根。謂無學根無學者不成就。有是無學者根彼根非無學。謂非學非無學根無學者成就。有根無學彼亦無學者根。謂無學根無學者成就。有根非無學彼亦非無學者根。謂學根及非學非無學根無學者不成就。諸根非學非無學。彼是非學非無學者根耶。答諸非學非無學者根。彼是非學非無學。有根非學非無學彼非非學非無學者根。謂非學非無學根非學非無學者不成就。

此二十二根。幾善。幾不善。幾無記。答八善。八無記。六應分別。謂意根。或善。或不善。或無記。云何善。謂善作意相應意根。云何不善。謂不善作意相應意根。云何無記。謂無記作意相應意根。如意根。樂根苦根喜根捨根亦爾。憂根。或善。或不善。云何善。謂善作意相應憂根。云何不善。謂不善作意相應憂根。

此二十二根。幾有異熟。幾無異熟。答一有異熟。十一無異熟。十應分別。謂意根。或有異熟。或無異熟。云何有異熟。謂不善善有漏意根。云何無異熟。謂無記無漏意根。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亦爾。苦根。或有異熟。或無異熟。云何有異熟。謂善不善苦根。云何無異熟。謂無記苦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或有異熟。或無異熟。云何有異熟。謂有漏信等五根。云何無異熟。謂無漏信等五根。

此二十二根。幾見所斷。幾修所斷。幾不斷。答九修所斷。三不斷。十應分別。謂意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斷八十八隨眠相應意根。云何修所斷。謂意根學見跡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相應意根。及不染污有漏意根。云何不斷。謂無漏意根。如意根。捨根亦爾。樂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斷二十八隨眠相應樂根。云何修所斷。謂樂根學見跡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五隨眠相應樂根。及不染污有漏樂根。云何不斷。謂無漏樂根喜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斷五十二隨眠相應喜根。云何修所斷。謂喜根學見跡隨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六隨眠相應喜根。及不染污有漏喜根。云何不斷。謂無漏喜根憂根。或見所斷。或修所斷。云何見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所斷十六隨眠相應憂根。云何修所斷。謂憂根學見跡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二隨眠相應憂根。及不染污憂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修所斷。謂有漏信等五根。云何不斷。謂無漏信等五根。此二十二根。幾見苦所斷。幾見集所斷。幾見滅所斷。幾見道所斷。幾修所斷。幾不斷。答九修所斷。三不斷。十應分別。謂意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苦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二十八隨眠相應意根。云何見集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十九隨眠相應意根。云何見滅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十九隨眠相應意根。云何見道所斷。謂意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二十二隨眠相應意根。云何修所斷。謂意根學見跡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十隨眠相應意根。及不染污有漏意根。云何不斷。謂無漏意根。如意根。捨根亦爾。樂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苦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九隨眠相應樂根。云何見集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六隨眠相應樂根。云何見滅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六隨眠相應樂根。云何見道所斷。謂樂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七隨眠相應樂根。云何修所斷。謂樂根學見跡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五隨眠相應樂根。及不染污有漏樂根。云何不斷。謂無漏樂根喜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見苦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十七隨眠相應喜根。云何見集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十一隨眠相應喜根。云何見滅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十一隨眠相應喜根。云何見道所斷。謂喜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十三隨眠相應喜根。云何修所斷。謂喜根學見跡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六隨眠相應喜根。及不染污有漏喜根。云何不斷。謂無漏喜根。憂根。或見苦所斷。或見集見滅見道所斷。或修所斷。云何見苦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苦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苦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云何見集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集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集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云何見滅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滅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滅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云何見道所斷。謂憂根隨信隨法行。道現觀邊忍所斷。此復云何。謂見道所斷四隨眠相應憂根。云何修所斷。謂憂根學見跡修所斷。此復云何。謂修所斷二隨眠相應憂根。及不染污憂根信等五根。或修所斷。或不斷。云何修所斷。謂有漏信等五根。云何不斷。謂無漏信等五根。

此二十二根。幾見。幾非見。答一見。十七非見。四應分別。慧根。或見。或非見。云何見。謂盡智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慧根。云何非見。謂餘慧根。未知當知根。或見。或非見。云何見。謂未知當知根所攝慧根。云何非見。謂未知當知根所攝餘根。如未知當知根。已知根亦爾。具知根。或見。或非見。云何見。謂盡智無生智所不攝具知根所攝慧根。云何非見。謂具知根所攝餘根。

此二十二根。幾有尋有伺。幾無尋唯伺。幾無尋無伺。答二有尋有伺。八無尋無伺十二應分別。意根。或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云何有尋有伺。謂有尋有伺作意相應意根。云何無尋唯伺。謂無尋唯伺作意相應意根。云何無尋無伺。謂無尋無伺作意相應意根。如意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亦爾。樂根。或有尋有伺。或無尋無伺。云何有尋有伺。謂有尋有伺作意相應樂根。云何無尋無伺。謂無尋無伺作意相應樂根。如樂根。喜根亦爾。

此二十二根。幾樂根相應。幾苦根相應。幾喜根相應。幾憂根相應。幾捨根相應。答樂根喜根捨根。九根少分相應。苦根憂根。六根少分相應。

此二十二根。幾欲界系。幾色界系。幾無色界系。幾不系。答四欲界系。三不系。十五應分別。眼根。或欲界系。或色界系。云何欲界系。謂欲界系大種所造眼根。云何色界系。謂色界系大種所造眼根。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亦爾。命根。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云何欲界系。謂欲界系壽。云何色界系。謂色界系壽。云何無色界系。謂無色界系壽。意根。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無色界系。或不系。云何欲界系。謂欲界系作意相應意根。云何色界系。謂色界系作意相應意根。云何無色界系。謂無色界系作意相應意根。云何不系。謂無漏作意相應意根。如意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爾。樂根。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不系。云何欲界系。謂欲界系作意相應樂根。云何色界系。謂色界系作意相應樂根。云何不系。謂無漏作意相應樂根。如樂根。喜根亦爾。

此二十二根。幾因相應。答十四。幾因不相應。答八。幾因相應因不相應。答即前十四。少分因相應。少分因不相應。幾非因相應。非因不相應。答即前十四。少分非因相應。少分非因不相應。此二十二根。幾緣有緣。答十三少分。幾緣無緣。答一十三少分。幾緣有緣緣無緣。答即前十三少分。幾非緣有緣非緣無緣。答八。

諸根此法。彼根異生耶。設根異生。彼根此法耶。答諸根此法。彼根非異生。諸根異生。彼根非此法。

色蘊攝幾根。答七。受蘊攝幾根。答五三少分。想蘊攝幾根。答無。行蘊攝幾根。答六三少分。識蘊攝幾根。答一三少分。

善根。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八界二處三蘊。唯善根。有幾界幾處幾蘊攝。答無。不善根。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八界二處二蘊。唯不善根。有幾界幾處幾蘊攝。答無。有覆無記根。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六界二處二蘊。唯有覆無記根。有幾界幾處幾蘊攝。答無無覆無記根。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十三界七處四蘊。唯無覆無記根。有幾界幾處幾蘊攝。答五界五處。非蘊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十三界七處四蘊。唯根法。有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十二界六處二蘊。非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六界六處三蘊。唯非根法。有幾界幾處幾蘊攝。答五界五處一蘊。根非根法。幾界幾處幾蘊攝。答十八界十二處五蘊。唯根非根法。有幾界幾處幾蘊攝。答一界一處二蘊。

頗根為緣生根耶。答生。生非根耶。答生。生根非根耶。答生。頗非根為緣生非根耶。答生。生根耶。答生。生根非根耶。答生。頗根非根為緣生根非根耶。答生。生根耶。答生。生非根耶。答生。

頗眼根為緣生眼根耶。答生。生耳根乃至具知根耶。答生。頗乃至具知根為緣生具知根耶。答生。生眼根乃至已知根耶。答生。

眼根與眼根。為幾緣。與耳根乃至具知根。為幾緣。乃至具知根。與具知根。為幾緣。與眼根乃至已知根。為幾緣。答眼根與眼根。為因增上。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與餘根為所緣增上。如眼根耳鼻舌根亦爾。身根與身根女根男根。為因增上。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與餘根為所緣增上。女根與女根身根。為因增上。與餘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與餘根為所緣增上。如女根。男根亦爾。命根與命根。為因增上。與七色根苦根。為一增上。與餘根。為所緣增上。意根與意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與七色根命根。為因增上。與苦根。為因等無間增上。非所緣。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如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亦爾。苦根與苦根。為因等無間增上。非所緣。與七色根命根。為因增上。與三無漏根。為所緣增上。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憂根與憂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與七色根命根。為因增上。與苦根。為因等無間增上。非所緣。與三無漏根。為所緣增上。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未知當知根。與未知當知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與具知根。為因所緣增上。非等無間。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與憂根為所緣增上。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已知根。與已知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與憂根未知當知根。為所緣增上。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具知根。與具知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與七色根命根苦根。為一增上。與憂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為所緣增上。與餘根。為因等無間所緣增上。

說一切有部發智論卷第十四

 

上篇:阿毗達磨發智論

下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

阿毗曇八犍度論

阿毘曇八犍度論序 釋道安撰 阿毘曇者。秦言大法也。眾...

阿毗曇甘露味論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

佛說奈女耆婆經

佛說奈女耆婆經 後漢安世高譯 佛在世時,維耶離國王苑...

【註音版】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

從容錄重刻四家語錄序 自佛祖拈花。迦葉微咲。雖云默...

佛說園生樹經

佛說園生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佛說華手經

佛說華手經卷第一(亦名攝諸善根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註音版】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三藏沙門釋義淨譯...

【佛教詞典】四種理趣言教義

【四種理趣言教義】 p0459 顯揚二十卷四頁云:復有四種...

【佛教詞典】五法藏

(名數)小乘之犢子部所立,一過去法藏,二未來法藏,...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下生

【經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

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智者大師上天台山時,在天台山打坐,他也是有遇到魔境...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

四祖道信禪師的念佛禪

道信禪師根據《觀無量壽經》的教誨闡述了心與佛的關係...

積極護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與現代放生之亂象 據經典記載,救護生命是...

禪斌法師:算命的果報

世人不相信因果,卻熱衷於算命求籤。話說有需求就有市...

周利槃陀伽的故事

周利槃陀伽,此雲繼道。其母省親,生於路傍故。姿性魯...

反觀自己,不向外求

每當我們拜訪佛寺時,總是見到許多佛像以打坐的姿勢端...

梵網經菩薩戒和其他菩薩戒有何區別

問: 梵網經菩薩戒和其他菩薩戒有何區別? 大安法師答...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大家觀自在,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間也稱這天...

不是老僧定力大,便落凡間做馬駒

把眼睛收起來!眼睛像老鼠一樣骨碌骨碌轉地,只管跑到...

一句惡語種,世世怨仇果

遠離粗言,粗言這口業就是粗惡的語言。我們在身、口、...

【視頻】《印光大師一函遍復》大安法師讀誦

《印光大師一函遍復》大安法師讀誦

【視頻】《晚課》台語唱誦

《晚課》台語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