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反觀自己,不向外求

林清玄  2011/08/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每當我們拜訪佛寺時,總是見到許多佛像以打坐的姿勢端坐著,而即使是以立姿站著,也不會像基督徒一樣向天仰望,好像期待什麼似的。 大凡是佛,總是反觀自己,不向外求。佛徒的信心不向外覓,只向內看」。

這是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在《禪的信心》中說的話,說明了佛教的信仰最要緊的是「反觀自我」,不像別的宗教是「仰觀天上」。

他又說:「什麼是自己呢?想在書本裡或在別人的言教裡數尋這個真理,猶如計數別人的鈔票,不論你數多少,都是別人的,而不屬於你。猶如銀行家計數不在銀行裡面的鈔票! 現在且回頭來看看你自己家裡吧,看你多麼富足啊!你無得無失。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你的裡面,只是你通常並不知道你是多麼富有而已,這個內在的自我,或者靈魂,或者心靈中,儲滿了你所需要的一切;沒有一樣東西需要向外尋求」。

所以,佛教的修行中,相信自我、肯定自我、回歸自我、反省自我都是非常很需要的,我們要回到自我才可能開啟大悲大智的佛性。但是,回到自我並不是否定佛菩薩的力量,我們把「自我」與「佛菩薩」做一分別,乃是站在一個相對的層次上,如果能超越了相對的層次,就沒有「自力」與「他力」的分別,因為超越了相對的層次,佛菩薩與眾生還有什麼分別呢?佛菩薩是我們自心之流露,我們又何嘗不是佛菩薩的法身呢?我們心裡可以涵藏無數的佛與菩薩正如佛菩薩的心中有無量無數的眾生一樣呀!

從鈴木大拙眼中的佛相,我們看看寺院裡的佛相也可以得到許多啟發。我們看到每一個國家的佛像都不同,印度佛像是印度人的樣子,日本佛像是日本人的樣子,中國佛像是中國人的樣子,這是因人種不同,人心裡的佛也不一樣。

在時代的流變中,我們看到唐朝的佛像多胖大穩重,宋朝的佛像則纖細溫柔,每一代都有很大的不同。我家裡供奉了兩尊觀音菩薩,一尊是仿宋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一尊是藏人銅鑄的「十八臂准提佛母」,他們的長相就很不同了。這使我們理解到,所有佛菩薩相貌的呈現都是以自己為本位,並相信自己本來與佛無異,可見心外有佛不是大問題,心內無佛才是大問題。心內若有佛,佛不管以什麼面目存在著,又有什麼要緊呢?

我想起佛陀在幼年時代曾說過:「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當時被預言成他將是統一全印度的聖君,可是後來捨棄王位,證得佛道,因此,這唯我獨尊的「我」應該重新思考,這個「我」是佛陀在代眾生髮言,天上天下哪裡有什麼比得上真實的自我呢?這個「我」是禪宗「自性」、「無位真人」的我,也是密宗「即身成佛」的我,也是淨土「自性彌陀」的我!密宗的修行方法裡有「本尊法」,意即任何人觀想菩薩的本尊,最後就會「本尊現前」,知悉自己是本尊的化身,則了透到本尊與自我無異,修觀音法的人最後是回到觀音,修文殊法則回到文殊,修地藏法則回到地藏。這使我們知道自身中就有百尊,是自力與佛力的感應道交,這種修行方法是多麼動人呀!

當我們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幾個字,想起本師釋加牟尼佛的慈悲與智慧,自然而然就生起自信的莊嚴與雄大的氣概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林清玄文章列表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印度的語言,中文的意義就是「我」的意...

日常生活中要怎麼用功

倓虛老和尚在講《楞嚴經》的時候,他在期中考時出了一...

心地一明萬法明

禪是總持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我們...

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

「窮子喻」對我們的啟發

《法華經》講了一個窮子喻。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離開他...

心若有迷,便要至誠念佛,即能喚起心性覺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梵語...

名號跟我們心性的關係,實在是太微妙了

當知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必須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滅及理體上的不生...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法供養的意義和種類

緣起作用不空、不錯亂,每種供養都會得相應果報。比如...

怎樣的狀態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問: 法師您好!印祖一再強調我們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十方叢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我國的四大...

【推薦】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

金剛經持驗錄:神護誦經人化解宿怨

一、神護誦經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壽春郡司理,曾...

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

原文: 女人家第一功德, 在孝翁姑, 相夫教子。既為佛...

作眾惡業——一位保安的學佛感應

前段時間我收到一封信,是來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過...

既需面對時,就勇敢承擔吧

修行者問布袋和尚,什麼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

佛學常見辭彙(六畫)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佔有空間的物質。色可分為內色...

福報不夠,幹起壞事無比順利

真正有福報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時候,就會出現不...

懺雲法師《四念處的觀法》

天台宗藏教的析空觀,用四念處、五停心析空。把物質分...

淡泊寧靜,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這條路,發心確立深遠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大安法師:什麼叫發邪心

什麼叫邪?發邪心,立邪願的相狀:世有行人,一向修行...

人生的境界,有四個觀點

現在這個社會,壽終正寢也辦不到了;當然,最好是無疾...

無意義的懸想是一種自我損耗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

【佛教詞典】千燈會

燃千燈以供佛之法會。旨在懺悔、滅罪,而以千燈供養佛...

【佛教詞典】極理

(雜語)至極之道理。文句記三之一曰:若言序正俱常,...

【視頻】懺雲法師《三皈五戒略釋》

懺雲法師《三皈五戒略釋》

【視頻】大安法師《阿寄的故事》

大安法師《阿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