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華手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華手經卷第一(亦名攝諸善根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其中閑靜,宜修遠離,行空、無相、無願定者所應住處。

爾時慧命舍利弗,於日晡時從禪定起,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大目揵連、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摩訶劫賓那、摩訶均陀、須菩提、無訶羅闍、婆耆捨、難陀、難提、伽跋難陀、阿難、金毘羅、那羅陀、婆私詫、無醯羅、優波離,有如是等五百比丘,皆於晡時從禪定起,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爾時,復有名聞比丘、護國比丘、天敬比丘、樂名聞比丘、樂眾比丘、樂欲比丘,有如是等五百比丘,於舍衛國夏安居已,趣王舍城,詣竹園中,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爾時,彌勒菩薩與三萬菩薩,於瞻婆國夏安居已,來詣竹園,頂禮佛足,卻坐一面。跋陀婆羅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星得菩薩、那羅達菩薩、因陀達菩薩、水天菩薩、梵天菩薩、善力菩薩、大意菩薩、勝意菩薩、增意菩薩、不虛見菩薩、善發菩薩、大力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日藏菩薩、持世菩薩、持地菩薩、持甘露味菩薩、善住意菩薩、無量意菩薩、堅意菩薩、越三界菩薩、無邊力菩薩、無量力菩薩、金剛力菩薩、無等力菩薩、無動力菩薩、疾辯菩薩、利辯菩薩、深辯菩薩、無邊辯菩薩、無量辯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華德藏法王子、曇無竭菩薩、寶手菩薩、持寶菩薩、轉無量劫莊嚴菩薩、轉女相願菩薩、轉男相願菩薩、轉眾生相願菩薩、無邊自在菩薩、無量自在菩薩、壞自生緣自在菩薩,是諸菩薩,能隨無量眾生行願,而度脫之。各於其處夏安居已,遊行諸國遇集中路,俱詣佛所,頭面作禮,卻坐一面。

爾時,世尊知諸大眾皆悉雲集,以神通力,令摩伽陀國舊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詣竹園,頂禮佛足,卻坐一面。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在韋提訶山帝釋石室,五百比丘俱止其中,皆行頭陀,乞食納衣,受常坐法,隨敷樹下,少欲知足,樂遠離行。

時大迦葉以佛神力,於彼石室忽然不現,現於竹園,行詣佛所。世尊遙見告諸比丘:「汝等且觀,是大迦葉今從彼來。是人常修阿蘭若行,乞食、納衣、麁弊三衣、邊外遠住,少欲知足,樂遠離行,於一切法心不與合,聲聞德行皆悉具足;我諸弟子於是法中無能及者。汝等當知,是大迦葉尚不樂與諸天言說,何況人耶!」

爾時,世尊遙命之曰:「善來,迦葉!久乃相見。汝當就此如來半坐。」佛移身時,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有大光明遍照世界,大音普聞,如擊金鐘。

摩訶迦葉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合掌,白世尊曰:「佛是大師,我為弟子。佛之所有衣缽坐處,為弟子法不應受用。所以者何?如來衣者,一切世間諸天及人供養、恭敬,如宗塔廟。我昔從佛受僧伽梨,恭敬、尊重未曾敢著,我從是來不生欲覺、瞋覺、惱覺,不生欲熱、恚熱、癡熱,以自燒惱。

「世尊!以要言之,我於學地受世尊衣,以頂戴時即成無學。我為順教受如來衣,而實不敢生高下心;但手執持,不親餘身;若未澡手亦不敢捉,豈敢輕慢枕於頭下?常與身俱未曾遠離;我持此衣,敬如舍利;佛捨與我,我不敢著,自持衣來,心常念佛,除入餘定。入餘定時,無有地相、水、火、風相,亦無今世、後世之相,於諸所有見聞覺知心之所行,於中無想亦無無想。

「世尊!諸無想行及無想定,過諸想行過諸想定及眾想行,我於是中不見學行若無學行,不見如來若如來法及如來行。譬如虛空,有種種名,名曰虛空,虛誑無住亦無所有,無取、無捨、無諍、無受,又名如實,亦稱清淨;無色、無形不可得見,雖以是等種種名字,名字虛空,而虛空相不可得示,若大、若小、若高、若下、有邊、無邊。

「世尊!聖智慧名能知一切,而是聖慧亦不能知虛空分數、若干形色,如是相緣。

「世尊!如來亦爾,或言為佛,或言大師,又稱世尊;為炬、為燈、為歸、為救、為世間捨、為照明者、為將導者、療眾病者、示說道者、究竟道者、一切智者。雖以是等世俗假名稱讚如來,我於是中不見有法,無受無得。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本自空故。譬如幻師,幻作灌頂轉輪聖王,有四種兵、七寶具足,游四天下。其諸民眾見有種種差別形相、若干言音。世尊!是轉輪王不作是念:『我為尊貴,統四種兵,游諸天下。』是四種兵,亦復不念:『王是我主,我為從者。』雖有所為而無心念。世尊!此諸法相亦復如是,無有如來,亦無聲聞若學、無學,無辟支佛,亦無凡夫。

「世尊!是法相中,若如來法及如來相,皆不可得,亦不可知,不可得取。辟支佛法、辟支佛相,若聲聞法及聲聞相,凡夫心法及凡夫人相,皆不可得,亦不可知不可得取,是法相中色相、色法,皆不可得,無知無取,受、想、行、識、識法、識相,亦不可得,無知無取。

「世尊!又是相中所謂色空,以是故空,是處色空,皆不可得。受、想、行、識空,以是故空,是處識空亦不可得。

「世尊!又是相中,謂如來空,如來法空。以是故空,及此處空,皆不可得。乃至凡夫、凡夫法空,以是故空,及此處空皆不可得。猶如幻化轉輪聖王及四種兵,是中實無轉輪聖王,無四種兵,無幻、幻事,無地、地種,無水、火、風,水、火、風種,無虛空、識,虛空、識種。

「世尊!我觀諸法皆亦如是,我從本來,不在此法,於是法中亦無分別。我以此法念佛功德,是名正道。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是道而行餘法,隨順餘師敬從教誨,謂有正見,則無有處。

「世尊!我於此法無有所疑。我入此門,知一切法皆是一相,所謂離相、無所受相。我於帝釋石室中住,承世尊命故來到此,欲於佛法請質所疑。而今如來顧命分坐,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我即惟曰:『如來希有!成就甚深清淨大法,自然無師,成無上道,住大慈悲,摧憍慢幢。今乃顧命弟子分坐,如貧賤人,以尊敬心見轉輪王;時轉輪王命之共坐,是貧賤人生希有心。我見聖王尚以為難,況復得與分床共坐!佛亦如是,一切智人有大威德,法王無師,自然逮覺,一切聲聞及辟支佛無能勝者,況餘世間一切天、人、阿修羅等。我今得見親近諮請,已為大利,況乃見命分床共坐,甚為希有!』我作是念:『如來深具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不自矜高我為最尊、世間中上;如來功德而自顯現,是名不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

爾時,世尊讚迦葉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言。如來無量,亦能成就無量大法,謂不可量爾所佈施施波羅蜜、爾所持戒戒波羅蜜、爾所忍辱忍波羅蜜、爾所精進精進波羅蜜、爾所禪定禪定波羅蜜、爾所般若般若波羅蜜、爾所三昧三昧波羅蜜、爾所功德功德波羅蜜、爾所行願行願波羅蜜、爾所方便方便波羅蜜、爾所解脫解脫波羅蜜、爾所解脫知見知見波羅蜜。迦葉!如來成就四無等智,能於大眾正師子吼。何謂為四?戒品無等、定品無等、慧品無等、佛法無等,是名如來四無等智。」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言:

「諸佛智無等,  世所難思議,
 心業清淨故,  能正師子吼。
 當作師子吼,  怖畏諸外道,
 聞佛甚深法,  當墜於大坑。
 若人住我相,  及住眾生相,
 是人於佛法,  我說為外道。
 若人依法相,  依我我所相,
 是人於佛法,  我說為外道。
 若人貪著戒,  及餘諸功德,
 著多聞自高,  我說為外道。
 若人著小欲,  知足遠離行,
 及麁弊納衣,  我說為外道。
 如空無觸閡,  煙塵所不污,
 我說沙門法,  無染亦如是。
 如人以名華,  塗香及燒香,
 供養於虛空,  虛空不生喜。
 若污以埃塵,  不染虛空性,
 以本性淨故,  沙門法亦爾。
 若以惡口毀,  虛空無恚恨,
 沙門法無染,  其喻亦如是。
 若人於是法,  已學今當學,
 其心無染著,  是名真沙門。
 如空無障礙,  煙塵不能污,
 沙門法如是,  本淨無變異。
 如月在空中,  其明無翳閡,
 亦不生是念,  我光能悉照。
 比丘入他家,  不染世八法,
 亦如月無念,  我能無所染。
 比丘入他家,  不應懷憍慢,
 自大自高心,  若生皆當滅。
 當以慈愍心,  無慾無所求,
 說法廣饒益,  淨行於世間。」

神力品第二

爾時,世尊告迦葉曰:「汝且就座請問所疑,當為汝說令得悅解。」

爾時,迦葉即從地起,頂禮佛足隨次而坐。是時,世尊復現神力,令諸國土所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承佛力來詣竹園,頂禮佛足,卻坐一面。時四部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來入竹園,皆見廣博不相逼礙。

爾時,世尊又現神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四天王、帝釋、梵王、光音諸天、遍淨天、廣果天、無誑天、無熱天、喜見天、善見天、阿迦膩吒天皆承佛力,至王舍城行詣竹園,合掌禮佛,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復以神力,令娑伽羅龍王、阿耨達龍王、欠婆羅龍王、輸陀羅龍王、橋陀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摩那斯龍王、德叉迦龍王、孫陀羅龍王、伊羅缽龍王,有如是等億千龍王,承佛神力來詣竹園,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睺羅伽等,上至阿迦尼吒天,皆承佛力來入竹園,並先在坐諸菩薩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容受,不相妨閡。

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與如來敷置高座,吾今當說斷眾生疑經,悉知一切眾生深心,皆令歡喜得入法海。說諸菩薩摩訶薩行及淨佛國化眾生業,亦說成就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亦說成就諸法門行,能知一切眾生諸根及處非處,令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得歡喜。我於過去業緣果報及心所願,智無有礙,當為汝等說其少分。」

時,大目連即從坐起,頂禮佛足,為佛敷座高至梵天。又於空中作經行處,七寶莊嚴柔軟細滑,如加陵伽,長千世界廣七百由旬,經行坐處皆有窓牖,七重行列、七重寶窟、七重欄楯、七重寶網羅列圍遶。其座左右寶樹行列,金銀琉璃頗梨所成,金樹銀葉頗梨為華琉璃為果,銀樹金葉琉璃為華頗梨為果,琉璃樹者銀葉金華頗梨為果,頗梨樹者金葉銀華琉璃為果。諸寶樹間皆有浴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其池四邊有四寶階,金銀琉璃頗梨所成,底有金沙,青黃赤白雜色蓮華彌覆水上,鴛鴦眾鳥相和而鳴。七寶羅網覆諸池上,竪諸幢幡燒眾名香。於經行處華深七仞,其眾華上有化比丘,皆如目連。

爾時,目連以神通力化作座訖,還詣佛所,白世尊曰:「我已敷座,唯聖知時。」

佛告目連:「雖設此座,如來不於變化座上為眾說法。」

爾時,佛告示無量緣菩薩:「汝為如來敷置法座,我今當坐,說斷眾生疑經。」

時示無量緣菩薩承佛教已,欲敷法座。於時,三千大千世界其中菩薩各以上衣積為高座。於時如來而作是念:「我今當現神通之力,令諸菩薩自知所願,發心行道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及成佛時,國土嚴淨,聲聞菩薩眾數如是,演說正法度人如是,壽命長短佛法如是,形色相好正行如是,滅度之後法住久近;令諸菩薩各於衣中見如是事,得斷所疑。」

爾時,世尊安詳而起,昇於高坐入佛三昧,其三昧名示無量緣。時諸菩薩各於衣中,自見所得嚴淨國土成無上道,聲聞菩薩眾數如是,壽命長短色相如是,精進正行功德如是,演說正法度人如是,滅後舍利流佈如是,法住不壞久近如是,各於衣中見如是事。

時諸菩薩同時發聲而說偈言:

「淨行最高尊,  諸法中自在,
 以功德莊嚴,  禪定力無礙。
 聖主無諂曲,  無憍慢戲調,
 得聖明解脫,  住深三昧故。
 住佛深三昧,  現無上聖通,
 以無礙智慧,  悉現未來事。
 我等得見己,  其心安不動,
 則為坐道場,  降魔具三昧。
 我等便為得,  諸佛無上眼,
 以是無上眼,  見諸法皆空。
 名眼而無閡,  名見而無見,
 達諸法無礙,  是名無上眼。
 等心於有無,  因是得佛眼,
 能於三界中,  普見無障礙。
 佛入三昧故,  令我得是眼,
 及諸總持門,  遍入一切法。
 我等始於今,  見佛無盡智,
 因本修無量,  清淨行所得。
 非少施戒慧,  能逮是果報,
 故處師子座,  光明照十方。
 令諸天龍神,  皆知我作佛,
 亦悉知我等,  本行業因緣。
 佛處無畏座,  說法斷眾疑,
 猶如師子王,  處林而獨吼。
 本從無量劫,  修集是智慧,
 今以三昧力,  普令天人知。
 本求兼利故,  修無量施戒,
 忍辱進定慧,  行是為眾生。
 以是行因緣,  故處師子座,
 我等今合掌,  唯願斷所疑。
 隨法住久近,  令眾得法明,
 悉斷諸疑網,  通達一切法。」

於時眾中,有法王子名華德藏,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作是念言:「我欲從佛問諸法門、金剛句門、重句門、不斷句門、修集一切諸法句門。若善男子、善女人學是句門,於一切法門,當得無閡眼智方便。唯願如來,觀我先世所種善根,深心求道發大莊嚴。」

於時,如來觀此菩薩從初發意所種善根,深心求道大莊嚴已,顧視眾會口出妙光明如熾焰,遍照無量無邊世界,山林、牆壁、地、水、火、風及虛空界皆一金色,八方上下流演無閡。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自見身如真金色,眾生多為慾火所燒,自覺其身淫欲意息;多為瞋恚火所燒者,自覺其身瞋恚意息;多為愚癡火所燒者,自覺其身愚癡意息。普此三千大千世界大地獄中苦惱眾生,以佛神通本願力故,暫得休息。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業障,報障,煩惱障所覆,以佛神力及華德藏本願力故,皆得暫廢。

爾時如來身諸毛孔,普放無量業報光明,皆令眾生增長善根。所放光明,過於東方無量無邊恆河沙等阿僧祇國;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佛放光已舉聲謦欬,其聲遍聞一切世界。

網明品第三

爾時,東方過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國民一蓋,是中有佛,號一寶嚴,現在說法,與網明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作如是言:「今是菩薩摩訶薩,次於我後當得作佛。」

爾時,網明白彼佛言:「今此大光及大音聲,誰之所為?」

彼佛答言:「西方去此過於無量阿僧祇國,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牟尼,今現在為菩薩說攝一切法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彼有菩薩名華德藏,欲問彼佛攝一切法能起無量功德法門。網明當知,彼世界中所有菩薩皆發大願無限之行,俱集彼會,餘諸世界尠有如是大莊嚴者。彼菩薩眾若有得見聞其名者,尚得大利,況復供養親近諮問!」

爾時,網明白彼佛言:「唯然。世尊!我欲詣彼娑婆世界供養、禮覲釋迦牟尼佛,及見彼土具足莊嚴諸菩薩眾。」

彼佛報言:「汝自知時,當以一心游於彼國。所以者何?彼諸菩薩威德難勝。」

一寶嚴佛以眾蓮華與網明言:「汝以是華供養彼佛,併稱我意,致敬問訊:少惱、少病,起居輕利,氣力安耶?」

網明菩薩禮彼佛足,右遶三匝,即與無數菩薩大眾前後圍遶,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國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行詣竹園,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是網明。」

佛言:「善哉!今汝安隱?」

網明菩薩頭面禮已,卻住一面,白世尊曰:「一寶嚴佛問訊世尊:少惱、少病,起居輕利,氣力安耶?以此蓮華奉上世尊。」佛即受之,轉與彌勒。

彌勒受已,告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言:「諸善知識!如來與我此眾蓮華,今與汝等。」

時跋陀婆羅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星得菩薩、水天菩薩、善力菩薩、大意菩薩、勝意菩薩、增意菩薩、不虛見菩薩、住意菩薩、過力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日藏菩薩、持世菩薩、持地菩薩、越三界菩薩、無量力菩薩、金剛力菩薩、堅意菩薩、無邊自在菩薩,有如是等五百菩薩,皆從彌勒受蓮華已。白世尊曰:「我等本願,若有眾生得聞我名及見我者,皆得必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彌勒菩薩與我此華,我等今以散於東方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亦以供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願所散華遍到十方無量世界,其中眾生若見此華聞其香者,當隨我等本所志願深心所行,不捨一切眾生力故,皆當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諸菩薩以此蓮華欲散十方,佛以手摩一一華中佛身悉現,此諸化佛從空而去,亦作是言:「若有眾生不信諸法空如幻化、無相無緣;是諸眾生,佛不為師,非佛弟子。」即說偈言:

「諸法空無相,  無取無所緣,
 一切如幻化,  亦如水中月。
 不以空故空,  性本常自爾,
 是名佛所說,  最上微妙法。
 諸法空無相,  亦復無有我,
 若人如是知,  則為無貪諍。
 若人樂是法,  佛則是其師,
 我等以佛力,  當游於十方。」

時諸化佛各說此偈,遍至十方。

網明菩薩白佛言:「世尊!此諸菩薩本願清淨至未曾有,能令此土苦惱眾生並餘世界多惱患者,聞其名字皆得必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為如來及諸菩薩不應生此雜惡世界。所以者何?譬如無價寶摩尼珠,能除一切眾生衰惱得安隱樂。若有智人善識寶相,聞此寶珠有大功德,心念想像周行推覓,見在不淨糞穢坑中,有諸工巧貧窮下役弊惡之人,止住其邊,猶尚不識此寶珠名,況復能知所有功德?時求寶者見如是已,即作此言:『是珠不應在斯穢處。』時貧賤者語此人言:『何等是珠?今為所在?』時求寶者指珠示之。其人無智不識寶相,便作此言:『汝雖如是讚此寶珠,我等不見是珠功德。汝言無實誰當信者?』時求寶人即於其處出珠持去,其後貧人遭諸衰惱,疾病諍訟眾苦不安。

「世尊!娑婆世界亦復如是,皆相殘食貧窮下賤成就惡法,亦如寶珠,所住之處穢惡充滿。世尊!是摩尼珠能滅衰惱與眾安樂,當知是佛及此世界,具足莊嚴諸菩薩眾;寶珠四邊貧窮下賤,當知是為娑婆世界諸惡眾生。其諸男女聞珠功德,便行求覓見在穢處,作如是言:『此珠不應在是處者。』則是我等聞十方國現在諸佛稱揚世尊,及此世界具足莊嚴大菩薩眾,故來欲見禮敬問訊;而見此土多諸苦惱、濁亂、罪垢薄福眾生充滿其中。世尊!如此寶珠在不淨處光明不現,猶如如來及大莊嚴諸菩薩眾,今在此土功德不現。如摩尼珠,雖在穢處亦能少利諸貧賤者。如今世尊於此世界但現大光,如來真實光明色相、功德、勢力、自在神通及本願力,皆悉不現。

「世尊!此土眾生善根薄少,尚不能信如來所現光明功德,何況能信諸大菩薩所有功德,則無是處。世尊!如求寶者,從不淨處出此寶珠持之而去,其後貧人遭諸衰惱、疾病、諍訟、眾苦不安。佛滅度後,讀誦修集如是經者,生餘國已,此世界中有大衰惱,乃至不聞佛法名字。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樂處惡法,共相殘食,沒在種種諸大衰惱,無有淨行、福行、慧行,則失大利。

「世尊!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求善利成佛道者,不應生此;求聲聞者,猶尚不應生此世界,何況菩薩!所以者何?如阿鼻地獄、等活地獄、黑繩地獄、大熱地獄、熱地獄等,其中眾生無須臾樂。世尊!彼土如來及諸菩薩,見此娑婆世界眾生,猶如在此諸地獄中受眾苦惱;彼土眾生生便常樂,我若說之未曾受故無能信者。

「世尊!我為聞法入淨法門,來詣佛所,何用稱說彼土樂為?所以者何?一切苦樂皆悉無常、無決定相。我等欲聞無苦、無樂、無常非常、無想分別、無修非修、非為無為、無說非說、無有世間及出世間、無漏非漏、無實無虛、無有菩提及菩提分、無力非力、無闇無明、無道非道、無果非果、無發無住、無所至處。

「唯然,世尊!我等今者,欲聞是法。所以者何?一切樂事,皆從虛妄福德因緣,現於世間。如來法空,無形無相,無有十力、四無所畏,無諸神通亦無說法、無苦無樂,離諸動念及心所行,得是如相,故名如來。諸動念者,是實是虛、是漏無漏、是名世間是出世間、是戒非戒、是力非力、是畏無畏、是聖福田是非福田、是名如來、是菩薩眾、是諸聲聞、是辟支佛、是通、是願。如來悉斷此諸戲論。以是無礙、無畏力故,能於大眾作師子吼現佛大音。

「世尊!如來亦能於厭惡中生無厭想,淨不厭中生厭離想,又能俱離一心行捨,是名佛行、聖自在行、不共聲聞辟支佛行。

「世尊!不共行者,餘無能及亦不能壞。所以者何?餘人智力不能及知,諸佛世尊如是諸行若干分數,如是深遠,如是因緣,如是寂滅,如是安樂。

「世尊!如來諸行無行,眾生所不能行。是故,世尊!如來諸行,一切聲聞及辟支佛非所能行。非所行者,非行非不行,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於是法中本無行力。是故,世尊!如來所行名無邊行。無邊行者,諸佛如來本所志樂無有邊際。

「世尊!是法不可以文字說,以文字說則離此行。是法名為義趣法門,能開六萬六千法門,皆令照明。世尊!一寶嚴佛常為眾生說是法門。」

說是門時,七萬七千諸菩薩眾皆逮得是無閡法門,便能隨順如來之行,此諸菩薩同聲唱言:「我等今者,則為已逮無上正覺。」六萬眾生皆發無上正覺之心。

即時,如來便為授記。八百億萬那由他眾,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復有三萬比丘尼眾,不受諸法漏盡意解。時佛微笑,放大光明普照世界,地大震動。

爾時,阿難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世尊曰:「何因何緣而現微笑,放大光明普照世界,地大震動?」

佛告阿難:「網明菩薩說是法門,七萬七千諸菩薩眾皆得是門。網明菩薩於此世界虛空分中,曾從八萬諸如來所,聞是法門。聞已,逮此無閡法門,逮此門,已常能游化無量佛國。」

如相品第四

爾時,東方過七百八萬阿僧祇國,有世界名一寶聚,有佛號曰無邊寶力,今現在,無量大眾恭敬圍遶而為說法。是無邊寶力佛與不虛行力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作如是言:「今是菩薩次於我後,當得作佛。」

時不虛行力菩薩,於彼眾中見大光明聞大音聲,白彼佛言:「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報言:「西方去此過七百八萬阿僧祇國,有世界名娑婆,彼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大莊嚴諸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

時不虛行力菩薩白彼佛言:「我欲詣彼娑婆世界,供養、禮覲釋迦文佛,及見彼土具大莊嚴諸菩薩眾。」

彼佛報言:「汝自知時,當以一心游彼世界。所以者何?彼諸菩薩有大威德,難勝難及。汝以我言問訊彼佛:少惱、少病,起居輕利,氣力安耶?以此蓮華供養彼佛。」

時,不虛行力菩薩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即與七萬八千菩薩於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令此三千大千國土樹木非時皆生華實,雨眾名華香氣普熏,上妙伎樂同時俱作。

時,不虛行力菩薩行詣竹園,頭面作禮,手摩佛足,三自稱言:「我是不虛行力菩薩。」

佛言:「且止!明汝至心。」

時,不虛行力菩薩頭面禮已,而白佛言:「無邊寶力佛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氣力強耶?以此蓮華供養世尊。」

佛受華已,而問之曰:「無邊寶力佛安隱、無恙,氣力康耶?」

答言:「世尊!無邊寶力佛少惱、少病,安隱無為。」佛以此華與彌勒菩薩。

爾時,彌勒手執蓮華,作如是言:「以此蓮華善根福德因緣力故,令善男子,若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得淨佛土成就眾生。所以者何?若諸眾生不種善根難可教化,善根不具難可教化,善根微淺難可教化,樂小法者難可教化。所以者何?是眾華中若人欲見十方諸佛即皆得見,亦能得見無邊寶力佛寶聚世界諸菩薩眾,及見彼土得共解脫三明六通大聲聞眾。世尊!是華從深善根因緣報生,是故我今以供諸佛,令眾發心求佛道者得無障閡,未發心者亦令得發。如如來通達諸法,無所壞相得無上道,我以是心持華供養。」

爾時,佛告跋陀婆羅:「何謂為法,如來以如通達不壞,得無上道?」

跋陀婆羅白佛言:「世尊!無有是法,如來以如通達不壞得成佛道。所以者何?如來不得是諸法相。若佛不得,是不名法不名非法。世尊!無所得中若有法者,則為如來起此法相。所以者何?諸相所生皆因六入。如來尚自不得諸入,況無得中而得相耶!有如是觀即復為相,是故佛說一切諸法,無取無捨亦無隨順。如應行者得是相故,名為如來。所以者何?佛所欲法皆於如中,若取諸法則為壞如。如無如來,而因如故名為如來;是如無相,因無相故名為如來;是如無盡,因無盡故名為如來;是如不壞,因不壞故名為如來;諸法如實,因如實故名為如來。是故,世尊!一切法如即是如來,如來即是一切法如。是故,世尊!無所住處是如來義,於正通達亦不住故。是故佛說,若人於法無取無捨無順無諍,是名一切世間福田。」

佛告跋陀婆羅:「汝住何處,能作是說?」

答言:「世尊!一切世間諸所住處我住其中,作如是說:『世尊!我不貪著如凡夫住。』所以者何?凡夫所住,即是貪著敗壞之相。若著壞相,是人即為敗壞變異。世尊!實相不如世間所住,賢聖於此世間相中無諍無二,名住世間;凡夫於此無有行處。世間如焰,過諸入故;世間無常,從緣生故;世間不淨,起惡業故。是故世間、世間住處、世間壞相,皆悉住於無所住中。是故我住無二法中,能作是說。」

爾時,佛告跋陀婆羅:「汝住此法,作是說耶?」

答言:「世尊!佛所得法,自捨如來無能知者。」

「跋陀婆羅!吾得何法?」

「唯然,世尊!佛坐道場所得之法,若法非法無有是處。」

佛告跋陀婆羅:「善哉,善哉!如汝所說。如來道場所得法者,是法非法亦非非法,我於此法智不能行、目不能見無有行處,慧所不通明不能了,問無有答,於此法中無受無取無垢無淨。若我說是自所得法,若以相行行是法者,則皆迷悶。跋陀婆羅!我於是法唯除諸佛無證明者,現身菩薩一生菩薩於我是法亦不能證,聞如是法尚懷驚怖,況斯已下能證明者!」

不信品第五

佛告跋陀婆羅:「來世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不修身、不修心、不修戒、不修慧,聞是經說諸佛菩提無得、無失、無有分別、無垢、無明,隨順於如,佛所囑累。驚疑怖畏墜大深坑,作是念言:『如來名為得一切智,而今此經說智不行、慧不能通、明不能了、問無有答、無可知相。』是諸人等,見有讀誦說是經者,反加憐愍,或生恚慢起怨賊心。

「跋陀婆羅!汝觀末世,有是顛倒違逆我者,是法中賊反得尊貴;能說如來正智慧者,而被輕賤,不得住止僧坊精舍。我以是法自然無師,於大眾中作師子吼,是諸惡人不識如來及如來法,以不識故,可呵事中生稱讚想,可譽事中生呵責想。何謂可呵?若人於法有所貪取乃至善法,是名如來之所呵責,是人以此所呵責事而生稱讚,是則名為沙門中賊、污沙門者,於沙門中為旃陀羅,僧中敗壞眾之糟糠,隨逐外道深計斷常,起貪著法分別之心。

「跋陀婆羅!如來所說世間正見,可戲論法順生死理,欲令眾生知業果報,此諸癡人於是法中生第一想。跋陀婆羅!結髮梵志亦說世間罪福因緣,若如是知名菩提者,則是梵志應得菩提。跋陀婆羅!如是梵志我滅度後,自於所知見有過失生厭離心,於我法中而求出家,既出家已能得佛法。

「跋陀婆羅!汝觀來世,是諸癡人尚不能及事火梵志,如是癡人當如末迦梨、富蘭那等,以我所說世間正見,順生死理業緣果報可戲論法,為上智慧。是人則為譭謗如來及如來法,不能見知出生死要。我說此人不堪道器。所以者何?是人於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所集佛法,以微因緣而毀壞之,是人則為生如來過、如來之賊。

「跋陀婆羅!何等名為稱讚如來、隨如來意而說法者?若於諸法無貪無諍、無起無作無相無為,出過三世而演說法,是人名為稱讚如來隨意行者,是名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

「跋陀婆羅!是人即能讀誦、問答如是等經,是則名為隨意行者、如法說者、隨法行者,我加神力。是人昔曾受我教誨,我所勸請,能建法幢、吹大法貝、擊大法鼓、張設法幡,為諸如來之所知識。是人則著功德華鬘,住常樂處降諸魔怨,世間希有見者獲利,堪任受持無上道器,為諸菩薩諸佛所念,能淨法眼,於一切法無所障礙,悅可佛意。佛聽是人親近禮事諮受正法,以諸功德而自莊嚴,智慧深遠,為諸學者雨大法雨,增長佛法敷覺意華,成解脫果為坐道場,得佛菩提示眾生道,能演法施滿眾生願。

「跋陀婆羅!我今略說是人功德,若廣說者少能信受,是人名為稱揚如來讚佛法者。

「跋陀婆羅!如人未見阿耨達池,若見餘池作如是言:『與彼大池等無有異。』是人雖欲讚美彼池,乃更毀損。跋陀婆羅!此諸癡人無是功德,無如是法、如是智慧,以諸世間有漏正見,生死染著而稱讚我,作如是言:『如來智慧於此法中無有障閡。』雖欲讚我而實毀辱。又如愚人聞金色黃,後聞人說閻浮檀金殊勝相貌,不肯信受,語其人曰:『汝止勿言,真金色黃,不如汝說。』此諸癡人亦復如是,無目盲冥。

「若聞人說佛名法名,又聞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生在王家眷屬具足,出家學道戒定具足,不聞真實佛法身相及真法相,但以是法名一切智,名為如來。又亦不聞如來演說,以何相故諸法非法?是人或時,聞是等經說佛真身如實法相,則生疑怪。有是法耶?為如是不?如彼盲人聞金色黃,後聞人說閻浮檀金,生疑不信,為如是不?

「又如愚人聞說大海,其量彌廣三萬由旬,淵深八萬四千由旬,有無量寶,其水一味不增不減。是人不信,作是念言:『眾流皆注,云何不溢?』深廣如是,雖有珍寶誰能得者?便謂大海無如是德。癡人亦爾,但聞人說佛名法名,不聞甚深功德、智慧、真實法相;或聞人說如是等經,究竟涅槃無量法寶,得大解脫,令眾生得佛無礙眼。於一切法無增無減,一切智慧無邊無際,功德甚深難得崖底,一切餘眾無能測量,亦無壞者。譬如大海不宿死尸,佛法亦爾,邪見惡人失慧命者不得止住。又如大海同一醎味,佛法亦爾,同趣涅槃一解脫味。癡人聞是不能信解,謂無斯事非真實法。

「跋陀婆羅!觀是癡人,尚不自知生從何來、死至何所?於過去世為行何行?不知業緣不知果報,於將來世,當行何法?得何果報?為行智道為行識道?若是癡人於是法中生非法想,我所呵法生真實想,於我滅後不能依止如是等經。

「跋陀婆羅!我經中說,如來滅後若人譭謗佛法僧者,汝等不應瞋恨憂惱,應作是念:『我等若生瞋恨心者,則非沙門、非沙門法、不隨順道;若為沙門而不隨法,終不能得信解通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佛說華手經卷第一

 

上篇:菩薩瓔珞經

下篇:寶雲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佛說千佛因緣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卷上 宋國廬山慧遠法師。公少瞻儒道...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序 終南山釋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佛說造塔功德經

造塔功德經序 夫塔者,梵之稱,譯者謂之墳。或方或圓...

【註音版】十二佛名神咒

十二佛名神咒...

【註音版】佛說八佛名號經

佛說八佛名號經...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僧祐錄雲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聞如是...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失譯人名附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

【佛教詞典】黃樹因

廣東順德人。一名建。性聰穎,十八歲畢業於南洋中學,...

【佛教詞典】理界

(術語)界者差別之義,差別理智之二,而雲理界智界。...

發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應鈔》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江西有個姓舒的教書先生...

夢參老和尚略說密宗次第

先修四加行 你說求上師、求灌頂,受這個灌頂、那個灌頂...

梵志喪女 焉知非福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為弟子們開示時,有位...

超薦父母,當發真實之心

原文: 佛法真利益,唯恭敬至誠者,能得其全。其餘則隨...

為何會有「魚鳥龜蛇」這類卵生眾生

卵是因想生,就是說這個眾生過去生當中接觸六塵,他的...

父母的教訓和責罰

居則致其敬的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無...

用四無量心對治煩惱

如果學佛者在生活中解行並進,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如何看待所謂的「完美」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做人做事沒有要求...

智者大師的破魔方法

師初至佛隴,一日入坐,忽於後夜,大風拔木,雷震動山...

是什麼樣的力量讓輪迴相續

我們看總結。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整個輪迴會相續呢? 汝負...

寬運法師:佈施的方法

如何佈施 佈施時若有受施的人相,便會有揀擇,有分別...

生病時能吃幾天肉做補充嗎

問: 我看到有一些人持素很長。但是,當生病時,認為...

【視頻】《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風柯月渚讀誦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風柯月渚讀誦

【視頻】《普賢行願品偈頌》音樂唱誦

《普賢行願品偈頌》音樂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