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識身足論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卷第一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歸禮讚頌

 稽首大覺覺中王  覺王所供三界日
 解脫妙法智所歸  智者所依諸聖眾
 阿毘達磨海難渡  佛口池流千聖飲
 於境巨溟能善決  故我至誠今頂禮
 朗日不舉照人間  稠林昏翳孰能遣
 若無阿毘達磨論  智所知冥誰殄滅
 阿毘達磨正法燈  心中淨眼智根本
 所知林日邪論劍  開士威力如來藏
 三界照明慧眼道  一切法燈佛語海
 能發勝慧破諸疑  是諸聖賢法衢路
 智者慧水大陂池  求智勇銳勝基本
 了此勝法至聰明  悟斯聖教真佛子

總嗢拕南頌

 初目乾連蘊  次補特伽羅
 因所緣雜類  四句最為後

識身足論目乾連蘊第一之一第一嗢拕南頌

 根惡行想  尋思界漏  火愛所有
 垢縛皆三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三不善根。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謂有能於貪。不善根已觀今觀當觀是不善。彼答言爾為何所觀。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觀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觀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觀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觀。一是能觀。此不應理。若不說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觀。一是能觀。則不應說觀於現在。言觀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觀過去未來現在。則無能於貪不善根已觀今觀當觀。是不善。若無能觀。則無能已厭。今厭當厭。若無能厭。則無能已離染今離染當離染。若無能離染。則無能已解脫今解脫當解脫。若無能解脫。則無能已般涅槃今般涅槃當般涅槃。如不善如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亦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謂有能於貪不善根已觀今觀當觀。後世感苦異熟。彼答言爾。為何所觀。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觀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觀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觀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亦能造業。亦即領受此業異熟。此不應理。若不說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亦能造業。亦即領受此業異熟。則不應說觀於現在。言觀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觀過去未來現在。則無能於貪不善根已觀今觀當觀。後世感苦異熟。若無能觀。則無能已厭今厭當厭。若無能厭。則無能已離染今離染當離染。若無能離染。則無能已解脫今解脫當解脫。若無能解脫。則無能已般涅槃今般涅槃當般涅槃。如貪不善根如是瞋不善根癡不善根亦爾。身惡行語惡行是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非隨煩惱非纏。是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意惡行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欲想恚想害想是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非隨煩惱非纏。是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欲尋恚尋害尋是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是隨煩惱非纏。是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欲界恚界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害界是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是隨煩惱非纏。是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欲漏無明漏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有漏非不善。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貪火瞋火癡火。及欲愛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色愛無色愛非不善。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貪所有瞋所有癡所有。貪垢瞋垢癡垢。貪縛瞋縛癡縛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

識身足論目乾連蘊第一中第二嗢拕南頌

 瀑扼取系蓋  下上栽拘礙
 見愛與隨眠  邪支結業道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四種瀑流。欲瀑流有瀑流見瀑流無明瀑流。彼答言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謂有能於欲瀑流已觀今觀當觀是不善。彼答言爾。為何所觀。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觀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觀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觀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觀。一是能觀。此不應理。若不說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觀。一是能觀。則不應說觀於現在。言觀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觀過去未來現在。則無能於欲瀑流已觀今觀當觀是不善。若無能觀。則無能已厭今厭當厭。若無能厭。則無能已離染今離染當離染。若無能離染。則無能已解脫今解脫當解脫。若無能解脫。則無能已般涅槃今般涅槃當般涅槃。如不善如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亦爾。復問彼言。汝然此不。謂有能於欲瀑流已觀今觀當觀。後世感苦異熟。彼答言爾。為何所觀。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觀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觀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觀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亦能造業亦即領受此業異熟。此不應理。若不說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亦能造業亦即領受此業異熟。則不應說觀於現在。言觀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觀過去未來現在。則無能於欲瀑流已觀今觀當觀後世感苦異熟。若無能觀則無能已厭今厭當厭。若無能厭。則無能已離染今離染當離染。若無能離染。則無能已解脫今解脫當解脫。若無能解脫。則無能已般涅槃今般涅槃當般涅槃。如欲瀑流。如是見瀑流無明瀑流亦爾。有瀑流非不善。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如瀑流扼亦爾。於諸取中欲取見取戒禁取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我語取非不善。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諸系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於諸蓋中貪慾蓋瞋恚蓋疑蓋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惛沉睡眠蓋掉舉惡作蓋是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是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下分結中薩迦耶見非不善。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餘下分結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上分結中掉舉結非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是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餘上分結非不善。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五心根栽五心拘礙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於諸見中薩迦耶見邊執見非不善。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邪見見取戒禁取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諸身愛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諸隨眠中有貪隨眠非不善。是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非於後世感苦異熟。所餘隨眠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諸邪支中邪見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邪語邪業邪命是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非隨煩惱非纏。是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所餘邪支是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是隨煩惱非纏。是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於諸結中嫉結慳結是不善。結縛非隨眠。是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所餘諸結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諸業道中前七業道是不善。非結非縛非隨眠非隨煩惱非纏。是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後三業道是不善。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所棄所捨所斷遍知。能於後世感苦異熟。

識身足論目乾連蘊第一中第三嗢拕南頌

 結蓋覺支心受意  調練陀堅最為後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若有內眼結。如實了知我有內眼結。若無內眼結。如實了知我無內眼結。如此眼結未生而生。生已令斷。斷已當來不復更生。亦如實知。彼答言爾。為何所知。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知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知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知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知。一是能知。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知一是能知。不應說言知於現在。言知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知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若有內眼結。如實了知我有內眼結。若無內眼結。如實了知我無內眼結。如此眼結。未生而生。生已令斷。斷已當來不復更生。亦如實知。如是契經世尊所說。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

不應道理。如眼結如是。耳鼻舌身意結亦爾。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於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若有內貪慾蓋。如實了知我有內貪慾蓋。若無內貪慾蓋。如實了知我無內貪慾蓋。如此貪慾蓋。未生而生。生已令斷。斷已當來不復更生。亦如實知。彼答言爾。為何所知。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知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知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知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知一是能知。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知一是能知。則不應言知於現在。言知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知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若有內貪慾蓋。如實了知我有內貪慾蓋。若無內貪慾蓋。如實了知我無內貪慾蓋。如此貪慾蓋。未生而生生已令斷。斷已當來不復更生。亦如實知。如是契經世尊所說。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不應道理。如貪慾蓋如是。瞋恚惛沉睡眠掉舉惡作疑蓋亦爾。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於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若有內念等覺支。如實了知我有內念等覺支。若無內念等覺支。如實了知我無內念等覺支。如此念等覺支。未生令生。生已令住。不忘修習圓滿。倍復增廣智作證。亦如實知。彼答言爾。為何所知。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知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知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知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知。一是能知。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知一是能知。則不應言知於現在。言知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知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若有內念等覺支。如實了知我有內念等覺支。若無內念等覺支。如實了知我無內念等覺支。如此念等覺支。未生令生。生已令住。不忘修習圓滿。倍復增廣智作證。亦如實知。如是契經世尊所說。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不應道理。如念等覺支如是。擇法等覺支。精進等覺支。喜等覺支。輕安等覺支定等覺支。捨等覺支亦爾。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若有貪心。如實了知是有貪心。若離貪心。如實了知是離貪心。彼答言爾。為何所知。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知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知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知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知。一是能知。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知一是能知。則不應言知於現在。言知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知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若有貪心。如實了知是有貪心。若離貪心。如實了知是離貪心。如是契經世尊所說。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不應道理。如有貪心離貪心如是。有瞋心離瞋心。有癡心離癡心。略心散心。沉心舉心。掉動心不掉動心。不寂靜心寂靜心。不定心定心。不修心修心。不解脫心解脫心。如實了知亦爾。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受有二種。一者身受。二者心受。彼答言爾。具壽。若時領納身受心受。爾時當言在何世。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在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領納二受。一者身受。二者心受。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領納二受。一者身受二者心受。則不應言在於現在。言在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受有二種。一者身受。二者心受。如是契經世尊所說。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不應道理。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受有三種。一者樂受。二者苦受。三者不苦不樂受。彼答言爾。具壽。若時領納樂等三受。爾時當言在何世。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在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領納三受。一者樂受。二者苦受。三者不苦不樂受。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領納三受。一者樂受二者苦受三者不苦不樂受。則不應言在於現在。言在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受有三種。一者樂受。二者苦受。三者不苦不樂受。如是契經世尊所說。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不應道理。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意法為緣發生意識。彼答言爾。具壽。若時意識現起意。於爾時當言在何世。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在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意及意識。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意及意識。則不應言在於現在。言在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意法為緣發生意識。如是契經世尊所說。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不應道理。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以齒持齒舌端著齶。復以其心降伏執持調練其心。何所調練。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調練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調練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調練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所調練一能調練。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所調練一能調練。則不應言調練現在。言調練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調練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以齒持齒舌端著齶。復以其心降伏執持調練其心。如是契經。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不應道理。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為彼具壽補穡揭羅娑利苾芻說。有十八意近行。名為士夫。彼答言爾。復問彼言。具壽若時眼見色已。隨順喜處諸色近行。爾時十七餘意近行。當言在何世。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在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有十八意近行同時現行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有十八意近行同時現行。則不應言在於現在。言在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為彼具壽補穡揭羅娑利苾芻。說有十八意近行名為士夫。如是契經世尊所說。汝便誹謗違越拒逆。若汝誹謗違越拒逆如是世尊所說契經。不應道理。

識身足論目乾連蘊第一中第四嗢拕南頌初

 無所緣靜慮  異生大士羞
 宣說有情居  食聖諦斷漏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有無所緣心。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苾芻了別。了別故名為識。何所了別。謂了別色。了別聲香味觸法。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汝說有無所緣心。則不應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苾芻了別了別故名為識。何所了別。謂了別色了別聲香味觸法。作如是言不應道理。汝今若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苾芻了別了別故名為識。何所了別。謂了別色了別聲香味觸法。則不應說有無所緣心。言有無所緣心。不應道理。彼作是言。無所緣心決定是有。何者是耶。謂緣過去或緣未來。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為本魚師莎底苾芻說言。苾芻由彼彼因。由彼彼緣。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彼彼數。由眼及色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眼識數。由耳鼻舌身意及法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意識數。彼答言爾。汝聽墮負。若汝說言無所緣心決定是有。則不應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為本魚師莎底苾芻說言。苾芻由彼彼因由彼彼緣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彼彼數。由眼及色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眼識數。由耳鼻舌身意及法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意識數。作如是言不應道理。汝今若言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為本魚師莎底苾芻說言。苾芻由彼彼因由彼彼緣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彼彼數。由眼及色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眼識數。由耳鼻舌身意及法發生於識。識既生已墮意識數。則不應說無所緣心決定是有。言決定有無所緣心。不應道理。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若有慚羞惡作防護愛樂所學久居善處證得世間四種靜慮。彼答言爾即彼具壽臨終時分。有諸識達同梵行者。來詣問言。具壽當記自所證得。彼作是言。具壽我今已得世間四種靜慮。應問彼言。即彼具壽記何所證。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記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記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記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記一是能記。又在定中應說異語。此不應理。若不說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是所記一是能記。又在定中不說異語。則不應言記於現在。言記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記過去未來現在。是則空無勝過人法。自稱言有。彼應毀壞。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有五種根。所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苾芻若有於此五根。由上品故。由勐利故。由調善故。由圓滿故。成阿羅漢俱分解脫。自斯已降。轉微轉鈍成慧解脫。自斯已降。轉微轉鈍成於身證。自斯已降。轉微轉鈍成於見得。自斯已降。轉微轉鈍成信解脫。自斯已降。轉微轉鈍成隨法行。自斯已降。轉微轉鈍成隨信行。苾芻如是。根波羅蜜多為緣。果波羅蜜多施設可知。果波羅蜜多為緣。補特伽羅波羅蜜多施設可知。如是五根無有唐捐。苾芻若有於此五根。一切皆無我。說彼住外異生品。彼答言爾。具壽有學現起纏心。爾時此五根當言在何世。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在現在。應說有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者學心二者纏心。此不應理。若言無一補特伽羅非前非後二心和合。一者學心二者纏心。則不應言在於現在。言在現在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是則有學現起纏心。應言是外。應言異生。應言住在外異生品。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為具壽無滅。於大士尋思中說。少欲是法大欲非法。彼答言爾。具壽少欲是何法。是心所有法與心相應。具壽若阿羅漢。身在欲界現入滅定。如是少欲。當言在何世。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在現在。即不應說現入滅定。言現入滅定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是則阿羅漢身在欲界。現入滅定應無少欲。

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應問彼言。汝然此不。謂契經中世尊善語善詞善說。為具壽羅怙羅說。羅怙羅。若有正知而說妄語。無羞無慚無有惡作。我說彼無惡業不造。彼答言爾。具壽羞慚是何法。是心所有法與心相應。具壽若阿羅漢身在欲界。現入滅定羞慚。當在何世。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言在過去。應說有過去。不應無過去。言過去無不應道理。若言在未來。應說有未來。不應無未來。言未來無不應道理。若言在現在。則不應說現入滅定。言現入滅定不應道理。若言不在過去未來現在。是則阿羅漢身在欲界。現入滅定應無羞慚。

說一切有部識身足論卷第一

 

上篇:施設論

下篇: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闡。...

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

阿毗達磨俱舍論本頌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說一切有部) 世親菩薩造 三藏法師...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並序)(清省庵) 實賢譾劣庸僧,褊卑陋器。本無大...

觀察諸法行經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無邊善方便...

【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註音版】佛說毗沙門天王經

佛說毗沙門天王經...

四教義

四教義卷第一 天台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撰 夫眾生機緣不一...

持世經

持世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初品第一...

地藏菩薩聖誕祝聖儀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玉女耶經

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

大方廣如來秘密藏經卷上 失譯人名附三秦錄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阿利沙偈

(真言)謂古仙成就之真言也。大日經疏曰:所說阿利沙...

【佛教詞典】五種不應施

五種不應佈施給人家的東西,即非理之財物、酒及毒藥、...

靜坐但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佛教說:靜坐但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孔子也要求人們...

十二因緣法

作為修行人應當知道十二因緣法緣起法的真理。我們生命...

可以幫對方把業懺悔掉嗎

問: 替小孩子拜懺,可是在夢中的時候,那個好現象出...

面對改變不了的外境,有三種方法來解決

諸位!反正我們一個三界凡夫,這一輩子是離不開污泥了...

真實功德和不真實功德

真實功德相者,有二種功德:一者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

大安法師:如何降伏淫慾心

問: 現在的人淫慾心都比較重,應該如何降伏這顆淫慾...

瑜珈習者的飲食長壽觀

民以食為天,惟病從口入,吃本來是求得健康益壽的樂事...

讓皇帝感動的永明大師

【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

修行人要修六波羅密。(六波羅密,即是六度。一、佈施...

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什麼是依他起性? 我們一個念頭起來具足三性,你要正確...

地藏菩薩告訴我們要日日行懺悔法

【日日如是行懺悔法。勿令懈廢。若人宿世遠有善基。暫...

念佛愈癬疾

潘萬宗居士。吳江(江蘇)黎涇港人。中年喪子,因此發...

【視頻】晚課(寺院導覽)

晚課(寺院導覽)

【視頻】淨覺寺悟提法師《華嚴字母唱誦字幕版》

淨覺寺悟提法師《華嚴字母唱誦字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