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般若心經指掌

鼓山傳法沙門元賢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此雲智慧,即神悟玄奧,妙契真源也。

波羅蜜多,此雲彼岸到,即由此妙慧,翻生死過盡至真空之際也。

般若是體,波羅蜜多是用。必合體用以成名者,乃是簡不到彼岸之慧也。

心是喻,喻此經乃大部六百卷之精要,如人之一身,雖有五官百骸,而心為之主也。

上六字是所詮之法,下經字乃能詮之教。經,訓正、訓常、亦訓徑,謂此所詮之法,乃聖凡同稟之正軌,今古不易之常道,亦即是出凡入聖之要路也。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乃據行而略標綱要也。

觀自在菩薩者,以此菩薩妙慧圓照空有,了無罣礙,所以能有能無,可空可色,得大自在故,得此名。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華言覺眾生。稱菩薩者,從略也。

行深般若者,謂所修行之般若,乃是人法雙空,惟一實相,非同二乘偏淺所觀也。

照見五蘊皆空者,謂達見五蘊自性本空,即二空理深慧所見也。

五蘊,色、受、想、行、識也。色即五根、五塵及法塵之半分,非止幻身也。受謂幻身領納外塵而得受用,有苦有樂及不苦不樂之殊也。想者,謂心緣外境而成相也。行謂造作,念念生滅,遷流不息也。識謂分別前境也。識是心王,受、想、行皆心所合之一妄心也。

度一切苦厄者,謂證見真空,苦惱斯盡,當得遠離分段、變易二種生死之苦也。原夫凡夫之人,執五蘊為我、我所,由是起惑造業,輪迴六道,甘受諸苦,無有出期。二乘雖不執為我、我所,而猶執蘊為實有,所以耽空滯寂,視三界為牢獄,不發度生之願,是謂焦芽敗種,無成佛分。佛深愍之故,為說此般若之法,使其知五蘊本空,則身心如幻,世界如化,二執永亡,三障頓消,可以長御白牛,廣運眾生,同至彼岸,而佛與眾生之名,俱不可得矣。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此下至三藐三菩提,皆就機而廣陳實義也。

舍利子,佛之弟子,智慧第一,權現聲聞,為眾上首,故佛呼其名而告之曰:吾所謂照見五蘊皆空者,非是離蘊之空,乃即蘊之空也。汝宗中,但知蘊中無人,而不知蘊亦非實,必欲滅色方可見空,是取斷滅空也。當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未可差殊而觀。蓋空之與色,本是一體。色乃空之色,未嘗不空故,不異空;空乃色之空,未嘗不色故,不異色。豈可於色外取空,滅色見空哉?佛復恐人猶存空色二見,故又告之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諦恆存,一味常顯。非一非二,亦一亦二。涉有而不累於有,觀空而不醉於空。存亡無礙,圓通無寄,般若玄旨盡在斯矣。受、想、行、識雖非質礙之物,但均屬幻有,其望真空,與色無殊,故曰亦復如是。此乃般若之要義,學者宜盡心焉。

問:舊解有水冰之喻,世多相襲,今何不用?

答:以其法喻之不齊也。空色雖有相成之義,然非壞色以顯空,亦非壞空以顯色。今水結為冰,則水相壞也;冰融為水,則冰相壞也。壞一顯一,是全不知空色之義,故今不用也。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諸法」指前五蘊也。「空相」即五蘊空之相狀,乃二空理顯也。蓋有法,則有生滅,有垢淨,有增減。今法既亡,惟一真空,豈復有生滅等之可言哉?古有作道前、道中、道後釋者,非是愚意。真空相顯,即佛亦且不立,況道前、道中、道後乎?又「諸法空相」有師作真空實相釋者,愚意不敢襲用,以經既明言是諸法空相,何得改作實相?彼將謂諸妄既銷,不真何待?則空相便是實相也。不知幻色、真空俱以實相為體,若悟實相,非獨真空是實相,即幻色亦實相也。故《法華》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今但認空相為實相,則其為實相不亦偏乎?且空相雖是實相,而實相中著不得空字。不若但依經文為正。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空中」即前諸法空之中也。真空相現,萬法俱泯,故皆無之。非是壞法,性本無故。下並准此。可知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總是色心二者隨機開合,故不同也。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此明真空中無十二因緣也。

此十二本緣覺所觀之境:一曰無明,謂昏迷覺性也;二曰行,謂作業也。此二支乃過去所作之因。三曰識,謂起妄念初托母胎也;四曰名色,謂母胎中漸生諸形相也;五曰六入,謂胎中成六根也;六曰觸,謂出胎後六根對六塵也;七曰受,謂領納世間好惡等事也。此五支乃現在所受之果也。八曰愛,謂於世間生貪愛也;九曰取,謂於諸境生取著心也;十曰有,謂作有漏之因能招未來之果也。此三支乃現在所作之因。十一曰生,謂受未來五蘊之身也;十二曰老死,謂未來之身老而死也。此二支乃來世當受之果。此十二支,該三世因果,一一相因而生,名流轉門;亦相因而滅,名還滅門。真空之中悉皆離之,生滅何有?亦以性本無故也。

無苦、集、滅、道。

此明真空之中無四諦也。

四諦本聲聞所觀之境,苦即世間眾苦,世間果也;集即造作諸業,世間因也;滅即涅槃,出世果也;道即八正道,出世因也。真空之中,悉皆無之,亦以性本無故。

無智亦無得。

此明真空之中,非但無前諸法,即知空之智亦不可得;非但能空之智不可得,即所知空理亦不可得。至此則藥病兩亡,心境俱泯,唯一實相而已,是為般若之極功也。

問:前色空雙立,今何一切皆無?

答:前之所立,立而未嘗不盡;今之所無,無而未嘗不存。蓋言有者,但有其相而性元無也。言無者,但性本無而相非壞也。故存而正泯,亡而恆立,般若之旨本如是也。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下因言無所得而顯有所得也。

依此無得之光,即得心境皆空,觸處洞然,而解脫無礙矣。既無礙,則隨其所向,無生死苦厄之障,故無恐怖。非獨無恐怖也,即無始以來顛倒夢想亦可遠離矣。顛倒夢想,乃無明煩惱也。既無煩惱,則究竟可至涅槃之地。涅槃,此雲圓寂。德無不備謂之圓,障無不盡謂之寂。此言其因能竟果也。

非獨菩薩依此而得至涅槃,即三世諸佛亦無異路,惟依此而證無上正等正覺也。

涅槃是佛之斷果,正覺是佛之智果。今菩薩言涅槃、佛言正覺者,乃佛語互略,意必俱備也。

問:前既言無所得,今又言有所得,何也?

答:此有所得正得無所得而已,非別有所得也。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羯帝羯帝,波羅羯帝,波羅僧羯帝,菩提薩婆訶。

前是顯說般若,後是密說般若。既顯說而又密說者何?良由眾生根器不同,所入有異故也。又顯說能生慧滅煩惱障,密說令誦持生福滅罪業障,為滅二障成二嚴故,兩說也。

今將說密咒而先嘆其功能者,所以勸進行人,使其樂持,以取速効耳。能破魔障,名大神咒;能破癡暗,名大明咒;能顯至理,名無上咒;能齊極果,名無等等咒。佛不與眾生等故,稱無等;然能與諸佛等故,重言等也。能除一切苦者,三苦、八苦、一切苦也。即說咒等者,前未顯咒詞故,今顯之。此不可強釋,以是佛之密語,非因位所知,但當信受持誦,以求除障增福可也。


上篇:【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下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說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戒賢論師祈禱觀音文...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真諦譯本)...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不空摩尼供養真言品

不空摩尼供養真言品...

淨土神珠

淨土神珠 幽溪傳法後裔 古昆 集 淨土神珠者何。現前...

人天眼目

人天眼目序 予遊方時。所至盡誠。諮扣尊宿五宗綱要。...

法界次第初門

法界次第初門總序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釋智顗。輒依經...

二時臨齋儀

一、供養咒 (早午): 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圓滿...

【註音版】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得無垢女經

得無垢女經(一名論義辯才法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

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 陳南嶽思大禪師說 法華經者大乘頓覺。...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

【註音版】佛說羅雲忍辱經

佛說羅雲忍辱經...

佛所行讚

佛所行讚卷第一(亦云佛本行經) 馬鳴菩薩造 北涼天竺三...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 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

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序 藥師如來本願經者,致福消災之...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上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附北涼錄...

【佛教詞典】真實報土

(界名)由於修業而有報土也。同於實報土。真實信心念...

【佛教詞典】明病發相

明病發相者,略出不過二種:   一、四大增損病相  ...

一切法門中,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

惟賢長老《現代社會提倡藥師佛法契機契理》

一、念佛必須要與現實人生相結合 念佛如果不修福德智...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與「帶業往生」矛盾嗎

問: 《楞嚴經》云: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又聽師父說...

福報大的人怎麼厭離娑婆

有些人厭離娑婆有困難,為什麼他對於厭離娑婆有困難?...

修淨土的重點,就是要對極樂生起真實的信心

修習淨土第一個重點,就是你要對極樂世界生起真實、而...

帶著「需要」去看望

醫院病房,住著兩位相同的絕症患者,不同的是一個來自...

光明皇后

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長得非常美...

虛空本不動,白雲自往來

我喜歡五台山那片湛藍的天空。更喜歡它的祥和與寧靜,...

慧律法師: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求平安,能平安過日子就...

聖嚴法師《死亡並不可怕》

佛教認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一般人很容...

學佛前要先研究三個問題

講到學佛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決三個問題...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

修學淨土法門要具備誠敬的心態。竭誠盡敬,便能顯發明...

【視頻】晚課叢林版(道元法師唱誦)

晚課叢林版(道元法師唱誦)

【視頻】《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女聲念誦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女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