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十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一子攝頌之餘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多有商人,請佛及僧,就園林中設大齋會,商人持食列在眾前。商客行中忽然火起,彼既見已棄食奔馳。時復臨中無人授食,苾芻念曰:「不知云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彼諸施主捨心已成,作北洲想自取而食,不應生疑。」時有烏來廚邊啄食,時諸苾芻疑不敢食,以緣白佛,佛言:「卻嘴四邊食之無過。」苾芻未食烏復來啄,此又生疑便不敢食,以緣白佛,佛言:「棄嘴四邊食亦無犯。」時具壽頡離跋底,入廁室中,見有諸蠅唼其不淨,復向廚內而污飲食,白苾芻言:「我於廁內才見此蠅,還復飛來污其飯食。」苾芻聞已咸皆不食,佛告苾芻:「凡是飛蠅,行處非處亦不成穢,宜應食之。」苾芻染衣見有眾家酥油瓶器,謂是染瓨以手舉觸,觀察知已遂便棄擲,佛言:「若擎上閣猶未半道,應須倒下置於地上。若過半者,宜應擎上平處安之。」由不詳審瓨轉傾油,佛言:「應以物支,莫令傾側。」時彼苾芻以先觸故生疑不食,佛言:「是淨應食。凡諸苾芻有其二種無曾觸過:一者無慚愧人所觸,二者有慚之人非故心觸。此慚愧人由忘念故,俱淨無犯。」有眾多苾芻遊歷四方巡禮制底,時婆羅門及居士等,以諸塗香、燒香、末香、花鬘、[疊*毛]布,寄彼苾芻將奉制底。苾芻遇緣不遂所望,便生疑念:「此物如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四大制底是其定處:一者初生處,二者成正覺處,三者轉法輪處,四者入涅槃處。若施主元心奉餘制底,與此四處亦不相違。若與此四有礙緣者,此四自得相通,不應餘處。」

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有二苾芻共生瑕隙,種種異言互相謗讟,於此二人,誰是可信?誰不應信?」佛言:「信持戒者,二俱持戒應信多聞,二並多聞信少欲者,二俱少欲信極少欲者。」「二皆極少欲,此當信誰?」佛言:「若有二俱極少欲而生瑕隙,種種異言互相謗讟者,無有是處。」

第二子攝頌曰:

 不應令賊住,  及以黃門等,
 乃至授學人,  行籌破僧眾。

時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若以賊住人作行籌者,成破僧不?」佛言:「不成。」「若以五種黃門乃至別住人作行籌者,成破僧不?」佛言:「不成。」「若以犯四重人作行籌者,成破僧不?」佛言:「不成。」「若以授學人作行籌者,成破僧不?」佛言:「不成。」

第三子攝頌曰:

 不赤體披衣,  冒雨向廚內,
 便利宜縫補,  和泥福久增。

時六眾苾芻,於僧祇臥帔赤體而眠,舒張手足蹴蹋令碎。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僧祇臥具不應赤體而眠,赤體眠者得惡作罪。凡是僧祇所有臥帔,應以物儭,或將五條用意觀察徐徐受用。」時六眾苾芻,披僧臥帔露處經行,被雨霑漬遂便損壞。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披僧衣帔於空露處冒雨經行,若有用者得惡作罪。」又六眾苾芻,披僧臥具來至廚中煙熏損壞。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披僧臥具來向廚中,若有用者得惡作罪。」時有苾芻,著向大小便處,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披僧臥具入大小便室,披去者得惡作罪。」時諸苾芻見有破壞僧祇臥具被帔,遂共除棄,以緣白佛,佛言:「不應除棄,若衣欲破應以長線而縫絡之。若見有孔應可補帖,若在內爛兩重幅疊,如總爛壞不堪料理者,應作燈炷,或可斬碎和牛糞作泥,用塞柱孔,或泥牆壁。如是用時,能令施主所捨福田任運增長。若三衣破爛,事亦同此。」

第四子攝頌曰:

 定物施此中,  不應餘處食;
 若有將去者,  並須依價還。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造一住處,所施資緣悉皆充足。時彼長者請餘苾芻,於此寺中為撿挍者,然此苾芻多有弟子在餘寺住,彼為禮覲來至寺中。於時師主告弟子曰:「造寺長者請我於此寺中為撿挍者,汝等且待食竟方去。」弟子白師:「鄔波馱耶!必有食者與我持去,至彼共食。」報言:「隨意。」彼即持飯、或將燈油、或持皮屩、或有擎衣持蓋、或有持樵、有持根莖葉花果藥並皆將去,未久之間所有資具摙運欲盡。時此寺中諸餘苾芻,咸詣造寺施主家,作如是語:「長者知不?仁之寺內所有資生現今闕乏。」是時長者報曰:「無多苾芻住於寺內,僧祇資具未久之間遂言都盡?」時諸苾芻即以上緣具告施主,長者曰:「我豈與彼外寺苾芻耶?」長者嫌恨。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於別處住,將此寺食而向餘處,亦復不應將此寺物以供餘處。飯及燈油乃至花果,若施主本意,唯供此處住寺之人不通餘人者,若有來食,並須計物酬其價直。」

第五子攝頌曰:

 僧衣題施主,  別人施私記,
 氍毺許別人,  尼夏應修理。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有兄弟二俱出家,有撿挍苾芻著僧祇帔,便以眾帔寄兄苾芻遂往餘處。其弟苾芻自披己帔來至兄邊,即以己帔與主人衣相近而置,於後去時誤持眾帔,謂是己衣遂著而去。其撿挍人後時來至,見有別衣告言:「具壽!今者僧伽多獲利物。」答言:「不得。」問曰:「此是誰衣?」答:「是汝僧衣。」報言:「我帔寬大此衣陝小,應有餘人來至於此持我衣去,若有人來我今往問。」既到彼已遂見僧衣,問其所以,答曰:「我無故意而將帔來,若是僧衣仁可持去。」苾芻有疑,以緣白佛,佛言:「大眾之衣應為記驗。」苾芻不知云何作記?世尊告曰:「若是眾物宜應書字,此是某甲施主之衣,若別人衣應為私記。」時有織綵氍毺及小班褥持施僧伽,佛言:「我聽大眾,亦許別人。」又有多人以鏇腳大床持施僧伽,世尊告曰:「僧伽聽畜,別人不應。」如世尊說:「夏坐苾芻尼,有緣聽往人間遊行。」彼於住處不為修理,皆共捨去,遂便毀壞。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諸苾芻尼安居之處應須修理,若不爾者咸得惡作罪。」

第六子攝頌曰:

 若還往衣物,  送來應為受;
 為眾取他財,  將眾物還價。

時有俗人親屬亡沒,為送尸骸往尸林處,所有幡[疊*毛]還將歸捨,迴施僧伽。苾芻不受,以緣白佛,佛言:「是送尸衣應須為受。」時有貧人更復來借,佛言:「若貧人來借應暫與去。」彼有疑心卻持還與,時諸苾芻不肯為受,佛言:「卻送來時應為受取。」時有撿挍苾芻為僧伽事,於俗人邊多貸財物,未久命終。時彼俗人聞苾芻死,急來徵問:「某甲苾芻今何所在?」答言:「已死。」「彼於我處多貸財物。」苾芻報曰:「汝向尸林可從彼索。」俗人報曰:「彼為眾事不為私緣,仁等宜應還我債直。」苾芻白佛,佛言:「若知苾芻為僧伽事者,應將眾物以酬前價。我今為諸營作苾芻制其行法。凡諸營作撿挍苾芻,先報寺中所有耆宿,方可貸人,或為券記保證分明。營作苾芻不依製法,咸得惡作罪。」

第七子攝頌曰:

 甘蔗等平分,  不應分口腹;
 四事無分法,  臥具夜不行。

佛在室羅伐城。時諸僧伽多獲甘蔗,如世尊說:「諸求寂等三分應與一者。」時諸苾芻分張甘蔗三分與一,是時長行屈頭而坐,乃至行未到世尊前。時具壽羅怙羅最在行末,而食甘蔗瞻仰尊容。世尊見已告曰:「羅怙羅!汝食甘蔗耶?」答言:「已食。」佛言:「汝今更有希望不?」答言:「有。」佛言:「汝得幾許?」答曰:「得第三分。」世尊告曰:「我據衣利而作斯語,不依飲食,是故我今制諸苾芻。若有食利乃至小葉,咸悉平分。若不平分者得惡作罪。」是故多得甘蔗,如世尊說:「莫分食利。」苾芻生疑,現得根果甘蔗,並不敢分,佛言:「應分。」乃至廣說。

緣處同前。時有俗人造一住處,有諸苾芻住此寺者,咸是施主供其飲食。時諸苾芻共相議曰:「諸具壽!我等不以飲食為難。然支伐羅現今闕乏,此有食直宜共貨之以充衣服,各自乞食以濟饑虛。」作是議已,無一苾芻往施主家而受其食。諸苾芻等因乞食時,施主見問:「聖者!我為仁等每日供食,何意勞苦而行乞耶?」具以上緣而告施主,長者報曰:「仁等豈合口腹之分大眾共分。」遂生嫌恥。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有四種物不應分。云何為四?一者四方僧物,二者窣覩波物,三者眾家供病之藥,四者口腹之物。若有分者咸得惡作。」是時六眾遊歷人間,日沒星出方入寺中。時諸苾芻隨其親友而為解勞,時彼六眾告諸人曰:「具壽!豈復仁等安然忍可世尊教法而令滅耶?若有慚愧心者,可隨年次應行臥具。」時諸苾芻即依大小次第分給臥具,彼既受已各自眠臥,未至行末遂即天明。六眾報曰:「具壽!收取臥具吾欲進途。」諸人告曰:「何意仁等但求一夜而取身安,令我大眾極生勞苦。」以緣白佛,佛言:「凡諸苾芻日暮至寺,不應令他夜分臥具,強令分者得惡作罪。」

第八子攝頌曰:

 果由藥叉施,  淨之方受食;
 餘者為漿飲,  不燒地燈檯。

爾時世尊在賊軍國人間遊行至赤色村,於此村中,在大力藥叉神廟而住。是時藥叉來至佛所,禮雙足已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及苾芻僧,受我微請,於此廟中經宿而住。」是時世尊默然而許。藥叉既見世尊許已,遂便化作五百口房,床褥臥枕帔緂方褥悉皆備足,五百火爐炎炭滿中並絕煙焰。時藥叉神先以上房奉世尊已,復以餘房別別分與一一苾芻。時藥叉神來至佛所,而作是言:「復願世尊及苾芻僧,明日於此廟中受我微供。」是時世尊默然而許。此藥叉神於羯濕彌羅國,有大藥叉名達底迦,是舊親友。即令使者報親友曰:「我今請佛及僧,明日家中設其供養。北方果木口味尤多,幸願隨喜助成功德。」時彼藥叉既承信已,即送葡萄、石榴、甘橘、甘蔗、胡挑、渴樹羅等成滿筐籠,命餘藥叉送彼庭中令持供養。諸苾芻見而白佛言:「此北方果,不知如何?」佛言:「以火作淨然後應食。」時諸苾芻一一別淨,佛言:「應為一聚,但三四處以火淨之,食皆無犯。」行與眾已仍有餘長,佛言:「應可捼碎作非時漿隨意而飲。」復更有餘,佛言:「煮已瓨盛,餘日當飲。」苾芻寒月於塼地上隨處然火令塼壞損,佛言:「不應在塼地上輒便然火,應以瓦承。」尚有煙損,佛言:「應作火爐。」於房中作,由被煙壞,佛言:「於門外作。」其煙散入尚熏其目,佛言:「待煙盡已以水微灑方持入房。」是時僧伽得一重燈樹,佛言:「聽畜,別人亦許。」復得二重多重燈樹,佛言:「咸悉聽畜,別人畜亦無犯。」

第九子攝頌曰:

 客舊宜詳審,  授受分明付,
 五開應總閉,  肘短可隨身。

時有眾多客苾芻來入寺中,舊住苾芻為解勞已,遂便偷竊而去。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舊相識者應為解息,先未曾識勿為除勞。」如世尊說:「未相識者勿為除勞。」時有相識苾芻既令解息,次隨其後有一苾芻先未相識忽然而至,時彼苾芻遇緣暫出,在後來者盜將衣缽。時舊苾芻作如是念:「應是彼伴。」遂不遮止,賊持遠去。苾芻來至見無衣缽,告主人曰:「我之衣缽誰將去耶?」答曰:「汝伴將去。」報曰:「我無同伴。」主人謂曰:「逐汝來者豈非伴耶?」彼便告曰:「汝失我衣急須還我。」彼既失已遂令廢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凡是主人見客來至,先應問彼:『是汝伴不?若索衣缽與不?』若言:『莫與。』而將與者,應酬彼價。若言:『與。』者,失不須酬。」次復更有客苾芻來,時彼主人為解勞已,續次更有相識苾芻亦復來至。時此主人暫出外嚼齒木,彼後來人盜取衣缽,新客苾芻作如是念:「此必應是房內主人。」曾不遮止遂被盜去。時彼舊人須臾來入,見無衣缽而問客曰:「我之衣缽誰將去耶?」答曰:「房內舊人持物將去。」報曰:「何處得有房內舊人?汝失我衣急須還價。」彼既失已遂交廢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凡客苾芻至他房內,應問主人:『若有人來索衣缽者可與不?』若言:『莫與。』而與者計直酬價。若言:『與。』者,失不須酬。」時客苾芻,於舊苾芻處寄衣,遇緣欲去告主人曰:「有小苾芻來者,當與此衣。」於後未久小苾芻來至,與所寄衣因即偷去。以緣白佛,佛言:「若客苾芻囑與者,設令偷去亦不應陪,然須明作記驗方與。」遂作顯露囑授之言,傍人既聞詐來索物,因此失財,佛言:「宜應屏處為說記驗,分明顯示寄物之狀,然後與衣。」時有苾芻隨路而行,既至河津乘船欲去,語其伴曰:「過衣袋來。」彼便授與,授受不牢,衣便墮水。苾芻告曰:「還我衣袋來。」彼便不伏。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乃至未受不應輒放,未受而放即應酬價。」有持缽袋過與餘人,墮彼手中遂便落水,既失缽袋從彼索陪,以緣白佛,佛言:「乃至未受不應輒放,若故放者應須陪直。」守寺之人被賊偷物,大眾共議,令守寺人陪所失物。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等應知!凡授事人閉寺門時有其五別:謂上下轉鳴鎖並副鎖門關及扂,不閉賊偷准事酬直,若闕一者應還一分,乃至若總不著應可全償。若掌寺人存心守護,五並不闕者,設令損失並不應陪。」

時鄔波離白佛言:「如世尊說:『凡諸苾芻應取肘量作衣服者,有人肘短身長,亦依肘量而作衣不?』」佛言:「應依身量,不應依肘。」

第十子攝頌曰:

 裙及僧腳敧,  香泥污衣洗,
 取食除多分,  須知十種塵。

時諸苾芻裙被油污,遂令氣臭。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畜副裙。」乃至僧腳敧污,污亦流徹濕污大衣,佛言:「應畜副僧腳敧。」時諸苾芻設大供養,被諸香泥末香及油沾壞衣服,以緣白佛,佛言:「若末香損者應須抖擻然後方披,香泥污者洗已應披。若被油污,應以澡豆灰等洗去油膩然後應披。」時諸苾芻正受食時,未及受得遂便墮地,應更受食,授者若無,應自取已除去多分方可食之。於其羹汁別汁墮中,佛言:「應多瀉卻,餘者應食。」時諸苾芻入行乞食,風雨卒至塵墮缽中,生疑不食。又正食時塵入缽內,佛言:「汝諸苾芻有五種塵。云何為五?一、觸塵,二、非觸塵,三、淨塵,四、不淨塵,五、微塵。此中觸塵若墮衣者,應可洗除。若墮缽中,除已方食。復有五塵:一、食塵,二、飲塵,三、衣塵,四、花塵,五、果塵。此等諸塵眼可見者,受已而食,不可見者隨意應食。」

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十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卷上(前方便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

四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律序 夫戒之興,所以防...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羯磨一卷(出曇無德律) 曹魏...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禮法華經儀式

禮法華經儀式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拜起胡跪燒香...

比丘聽施經

比丘聽施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文殊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較量壽命經

佛說較量壽命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唐南天竺國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如是...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八吉祥經

佛說八吉祥經...

【佛教詞典】五處如應安立

【五處如應安立】 p0280 瑜伽三十卷五頁云:云何五處?...

【佛教詞典】邊際第四靜慮

【邊際第四靜慮】 p1443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八卷十三頁...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

妄想那麼有力量,是因為你攀緣它

一個人要把心量擴大,要離開所有過去生命經驗留下的錯...

菜裡面有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

問: 在外面吃飯,菜裡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來,這...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問: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師答: 學佛...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云: 清夜無塵...

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很多的誘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死亡不可怕,問題是來生去哪裡

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垃圾車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機場,因時間來不及,因此,我拜託一位...

妙蓮老和尚《阿彌陀佛與持戒》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

學佛是為了比別人好嗎

問: 學佛是為了各方面都比別人好嗎? 大安法師答:...

【視頻】《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視頻】《佛說咒小兒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咒小兒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