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四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四子攝頌曰:

 煙筒壞色衣、  鼻筒飲水器、
 針筒非寶物、  眼藥合併椎。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白世尊言:「如世尊說:『開諸苾芻畜歙煙筒。』不知何物是所應作?」佛言:「唯除寶物,餘皆得畜。」「如世尊說:『開諸苾芻著壞色衣。』者,不知何物是?」佛言:「以七種縷作者隨意應畜。」「又開諸苾芻畜灌鼻筒,不知以何物作?」佛言:「除寶。」「又開諸苾芻畜飲水器,不知以何物作?」佛言:「除寶。」「又開諸苾芻畜盛針筒者,不知以何物作?」佛言:「除寶。」「又許畜眼藥椎及小藥合,不知以何物作?」佛言:「除寶。餘皆應畜。」

第五子攝頌曰:

 藥器及氍毺、  承足枯瀉藥,
 苾芻不應作,  當擇死人衣。

緣處同前。具壽鄔波離白世尊言:「如世尊說:『開諸苾芻畜貯藥器。』當用何物?」佛言:「除諸寶物。」「又開諸苾芻畜用氍毺,不知何者是所應畜?」佛言:「七種縷作應可畜持。」「又開諸苾芻為洗足故畜承足枮,不知何物?」佛言:「除寶。」

緣處同前。時有長者,身嬰重病,往醫人處問言:「賢首!以所宜藥為我處方。」醫人答言:「先食膩物令其動病,然後應可服於瀉藥。」長者聞已遂服酥油。時有苾芻是彼長者常所供養,來過其舍慰問病人:「氣力安不?」答言:「聖者!我仍帶病,醫人處方先服酥油後服瀉藥。」時彼苾芻報長者曰:「我善醫方,爾有藥直擬酬醫者宜將與我,我有瀉藥可持與汝。」長者聞已答言:「甚善!」苾芻持藥與彼令服。是時長者藥利過度,令一使人疾往醫所問言:「賢首!我之家主藥利不停。」彼醫問言:「何人授藥?」使者報曰:「有一苾芻。」醫人聞已情生瞋忿:「汝應往彼問是何藥?」及其覆往苾芻處問,時彼長者便已命終。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不應賣藥。若苾芻善醫方者,起慈愍心應病與藥。然諸苾芻,不應與他瀉藥捨之而去,應自觀察勿令過度。設有他行,囑人看守然後應去,仍報彼言:『利若過度,應以某藥為解。』若有苾芻,受他價直然後與藥,及以受僱為客作者,得惡作罪。」

緣處同前。時有一人,負長者債,因被拘留經七八日,共立要契,某日當還。時負債人便作是念:「期日既逼,無可還彼,我應藏避。」復更思惟:「捨家逃竄此事為難,我當殺彼。」是時長者近逝多林,為負債人之所殺害,身有衣服,六眾見已共相謂言:「今時豐足糞掃之衣。」作是語已,即便共取。是時長者親族來見,惡言罵曰:「聖者!著大仙衣作斯非法極為鄙賤。」六眾報曰:「此非我殺,別有怨家來斷其命,我等今者取糞掃衣,此有何過?」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不應輒取此糞掃衣,若其大眾共知棄物,是衣應取。若不爾者得惡作罪。」

第六子攝頌曰:

 鐵鍋並杵杓,  自身不負擔;
 以食供父母,  毛緂不充衣。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白世尊言:「如佛所說:『為溫水故,開諸苾芻畜大鐵鍋令安鎖。』者,以何物作?」佛言:「除寶。」「聽諸苾芻為煎藥故畜杓器者,以何物作?」佛言:「除寶。」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身自負擔,或於肩上擎持大幞。時婆羅門居士見已譏曰:「聖者!我等俗人,為於父母妻子眷屬,求覓衣食以身荷負。仁等為誰自為勞事?」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不應頭背肩腰而為擔負擎持大幞。若有犯者得惡作罪。」

緣處同前。時有居士,娶妻未久便誕一息,顏貌端正人所樂觀,父便為子設初生會,付諸乳母令其養育。子漸長大,於佛法出家,日初分時著衣持缽,入室羅伐城而行乞食,忽遇其父問曰:「汝已出家?」答言:「出家。」其父告曰:「汝之此身由我生育,今得成長,於苦樂事須相憂念,汝棄出家誰當濟我?」苾芻報曰:「我豈能為俗家之事。」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父母於子能為難事荷負眾苦,假令出家於父母處應須供給。」時彼不知何物應與?佛言:「應除衣缽餘物供給。若無餘物,可從施主隨時乞求。若乞求難得,應以僧常所得利物共相供結。若無利物,應以僧常所食之分減取其半而為供濟。若常乞食隨他活者,以己所須滿腹食內,應取其半濟於父母。」

緣處同前。時有施主,於聚落中造立住處供養眾僧,有老苾芻依此而住。時老苾芻,為禮制底往逝多林。六眾苾芻為貪利故,共作製法每為番次,常遣一人在門外立。鄔波難陀次當其直,即於門外經行而住,遂遙見彼老苾芻來,便作是念:「此何上座?我應就彼申其禮敬。」到已問言:「善來!善來!」彼便答曰:「我今敬禮阿遮利耶。」鄔波難陀即作是念:「此乃是其出家老叟,非但不識根本二師,亦復未曾知其敬法。」便調之曰:「善來老父!」因即引入逝多林中,為作解勞令其暫息。時老苾芻白言:「大德鄔波難陀!我今須出。」彼時問曰:「欲何所之?」答曰:「我禮制底事了還來,鄔波難陀復勸令住。」彼言:「大德!我先不作在外住意,遂於本處留著三衣,故我不應久為停息。」鄔波難陀曰:「此有三衣勿為憂慮,我當相與應守持之。」即便授與大被毛緂小褥氍毺,持作三衣並充下服。於日晡後鳴揵椎時,禮制底人悉皆共集,老苾芻曰:「鄔波難陀!我暫出房旋禮制底。」答言:「老叟!汝無三衣云何禮敬?」即取小褥充其下衣,又以麁繩繞腰纏束,復持毛緂以毛向外作嗢呾羅僧伽,重大毛緂亦毛向外作僧伽胝。既作是已報言:「莫訶羅!今可隨意而為禮敬。」時老苾芻既著衣已即出房外,諸苾芻見咸作是言:「莫訶羅!何處著此戲弄衣來?」答言:「我此三衣皆以守持如佛所制,何名戲耶?」苾芻問曰:「何人為汝持此三衣?」答言:「大德鄔波難陀!」諸人聞已咸作是言:「除此人輩,誰復能為如此惡事?」以緣白佛,佛言:「長毛衣服有如是過。汝諸苾芻!但是一切長毛之物,咸悉不應持作三衣。若有犯者得惡作罪。」如世尊說:「制諸苾芻咸不應畜長毛三衣。」時有淨信婆羅門及諸居士,以上毛緂及餘厚帔施諸苾芻,苾芻生疑便不敢受。彼諸居士報言:「聖者!若佛世尊未出於世,我等便以外道為勝。今者世尊降臨生界,我以仁等為上福田,施此微物,不蒙納受,豈令我等捨善資糧從此世間趣於後世?」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為受取,作彼物想守持而用。若是毛短體輕薄者,此物應作長衣持之。凡是厚大長毛等物,咸應作彼施主物心而為畜用。」

第七子攝頌曰:

 發爪窣覩波,  任作鮮白色;
 隨意安燈處,  一畔出高簷。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長者往世尊處,請世尊曰:「我今願以世尊發爪造窣覩波,唯願世尊慈哀聽許。」世尊告曰:「當隨意作。」復言:「世尊!唯願許我於彼發爪窣覩波上,以鮮白物而為塗拭,復於其處行列然燈而為供養。」佛言:「皆隨意作。」長者以燈安在級上,油下污塔,佛言:「可於級下行列然燈。」有犬食油墜損油器,長者白佛:「請造燈樹。」佛言:「隨作。」牛來觸破,長者白佛:「請為燈架。」佛言:「應作。」四面安燈便非顯望,長者白佛:「請作高簷。」佛言:「隨意。」

第八子攝頌曰:

 門戶並簷屋,  及以塔下基,
 赤石紫礦塗,  此等皆隨作。

爾時給孤獨長者白世尊言:「唯願許我於發爪窣覩波中間空者為作門戶,復安簷屋並造塔基,復以赤石塗拭其柱,於塔壁上紫礦圖畫。」佛言:「隨意。」

第九子攝頌曰:

 不應以橛釘,  及昇窣覩波,
 開許金銀花,  塔上以捨蓋。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諸苾芻眾於供養時,欲以花鬘掛於塔上,即便登躡,以釘釘塔掛諸花鬘。時婆羅門居士咸作是言:「仁等大師久除釘刺,何故今者以釘釘之?」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於窣覩波上尖刺釘之,若有犯者得惡作罪。然於剏始造塔之時,應出傍橛作象牙杙。」時諸苾芻至供養時,遂便登上窣覩波頂而安燈盞,佛言:「不於香台頂上而設燈明,若有犯者得惡作罪。」時諸苾芻上窣覩波,安置幡蓋供養之物。時婆羅門居士咸共譏嫌:「不淨登躡。」佛言:「應使俗人。若無俗人應使求寂。若無求寂,諸苾芻等應先濯足淨以香湯或塗香泥,作如是念:『我今為欲供養大師。』然後昇塔。若異此者得惡作罪。若窣覩波形高大者,應可以繩系相輪下攀緣而上。」有婆羅門居士,咸來詣發爪窣覩波處,各持花鬘奉獻供養,所有乾花而不摒除,不能淨潔,佛言:「摒除。」時給孤獨長者請世尊白:「我今願以金銀花鬘供養發爪窣覩波。」佛言:「隨作。」塔上鳥棲不淨穢污,欲於其上造立覆捨,佛言:「應作。」復為無門,室闇損壞,佛言:「隨意開門。」

第十子攝頌曰:

 鐵作窣覩波,  及以金銀等,
 許幡旗供養,  並可用香油。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長者請世尊曰:「願許我造鐵窣覩波。」佛言:「隨作。」復言:「欲以金銀琉璃水精銅等造作。」佛言:「應作。」「雖作,塔上未善莊嚴,欲以幡旗並雜繒綵而為供養。」佛言:「應作。」時彼不解造旗法式,佛言:「有四種旗,謂師子旗、牛旗、金翅鳥旗及龍旗等。」於旗旛上畫作四形,復白佛言:「我今先欲香油塗拭,次以紫礦欝金栴檀等作妙香水,洗髮爪窣覩波,唯願聽許。」佛言:「皆隨意作。」第三門了。

尼陀那別門第四總攝頌曰:

 戶鐶隨處用,  霑衣大小便,
 染衣損認衣,  賒衣果無淨。

第一子攝頌曰:

 戶鐶倚帶網,  取米為眾食,
 寺內作私房,  居人應受用。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如世尊說:『於戶扇上應安鐶鈕。』苾芻不知當用何物?」佛言:「除寶,餘物應作。」「如世尊說:『苾芻應作倚帶。』不知當用何物?」佛言:「七種縷中隨一應為。」「如世尊說:『聽畜網。』者,應用何物?」佛言:「茅蒯麻芒皆悉應作。」「世尊復說:『許安窓網。』當用何物?」佛言:「除寶,餘並應用。」

緣處同前。於此城中有一長者,於三寶中深生敬信,意樂賢善,遂於露形外道娶女為妻,長者告曰:「賢首!無上慈父是我大師,常所供養,及諸僧伽勝上福田,衣服飲食爾應供養。」時諸苾芻常依僧次,日日之中恆至此家而受其食。時彼長者,遇有他緣詣餘村邑,告其妻曰:「我今有事須向彼村。如我在時,於佛僧處常為供養,勿令闕乏。」答言:「聖子!我依教作。」時彼長者往苾芻處白言:「聖者!我今有事須至餘村,唯願僧伽,恆依僧次就我家食。」答言:「可爾。」時諸苾芻共相議曰:「彼長者婦先無信心,依僧次者及時早赴。」時長者妻見苾芻至,恚而告曰:「我未辦食、座復未敷,何故仁等平旦來至?」時諸苾芻自相謂曰:「彼長者妻久知無信,我等早至今已見瞋,明日臨中應可就宅。」時長者婦明朝凌旦,辦食敷座而待苾芻,是時僧伽臨中方至,女人報曰:「聖者!我無餘事業唯作此耶?我於晨朝早已辦食並敷床座,何故仁等臨午方來?」時諸苾芻互相謂曰:「我等早來已見瞋責,臨中而至還復被訶,我等苾芻乞食常事,宜可巡家以自供濟,更不往彼俗家而食。」時彼長者事了還家問其妻曰:「賢首!我諸聖者常來食不?」答曰:「唯初兩日就斯受食,後更不來。」長者思惟:「應是我婦現慳悋相令諸聖者不來受食。」時諸苾芻巡家乞食入長者門,長者見已問言:「聖者!仁等何不常來受食?」報言:「長者!我等先是乞食之人,但持缽行足得充濟。」答言:「聖者!祇是我婦生慳悋心。然我田中歲禾新熟,隨意持去以充午食。」苾芻報曰:「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作彼物想意,為僧伽持者,無犯。」復有長者,於逝多林為諸苾芻造一別房,於其房內多置床褥及諸利養。時諸苾芻番次守護,將別房物置眾物中。以緣白佛,佛言:「其別房物隨處受用。」又將利養和雜眾物,佛言:「不應和雜,住別房者應可受用。」

第二子攝頌曰:

 隨處當用物,  營作人所須,
 器具食燈油,  隨施主應用。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於舊寺內別造一房,於彼房中多施床褥,及以利養並皆豐足。時諸苾芻便將別物入眾物中,佛言:「應隨住人而為受用,所有利養亦不應和隨本施用。」時諸苾芻分眾利物,不肯分與別房住人,佛言:「雖受別房亦與眾利。」時諸苾芻差授事人,以見別房遂不差遣,佛言:「依次應差。」於此城中有一乞食苾芻,勸彼施主歸依三寶受五學處。復於一時,為彼施主說七有事福業,讚其勝利。施主答曰:「我亦能作,當作何事?」答言:「應為僧伽造立住處。」施主報曰:「我有財物慾營福業,未有人助。」苾芻曰:「爾可將來我能助作。」時彼施主持物授與,即請為造。苾芻領物安己房中,不為修造。施主念曰:「我暫往觀新造住處營作了未?」施主既至,不曾見有營作之處,白言:「聖者!何故多時不為營作?」苾芻答曰:「營作之具是我所須,此物並無若為興建?」施主報曰:「我所施物何不充用?」苾芻報曰:「此物已屬四方僧伽,誰能損用?」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施主聽者,應取此物作其器具。」時此苾芻因行乞食到施主家,長者遙見作如是言:「聖者!仁既日日巡家乞食,我所造寺誰當撿挍?」苾芻報曰:「我豈忍饑為人造寺?」長者答言:「我所施物何不取食?」報言:「此物已屬四方僧伽,佛未聽許。」以緣白佛,佛言:「施主聽者應用。」便作上妙美好飲食隨情食用,佛言:「不應如是,應食麁食。」食麁食時無力撿挍,佛言:「如僧常類。」苾芻食時,藏其器具內闇室中,復須燈油巡家而乞。時彼施主復見乞油問言:「聖者!欲何所作?」以事而答。長者報言:「何不用物?」具答如前,佛言:「施主聽者用時無犯。」彼便通夜不滅燈明,佛言:「不應經夜留燈,若收物竟便可滅除。如是應知塗足等物,所緣營事准上應用。」

第三子攝頌曰:

 令雨霑僧物,  夜半共分床,
 小座並依年,  敷席咸同此。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六眾苾芻,披僧伽帔既出,各分置於露處,令雨爛壞。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大眾臥具不應經夏令雨損壞,不收舉者得惡作罪。」時諸苾芻著僧伽衣浣染造缽,令衣損壞,佛言:「若著眾衣染衣造缽得惡作罪。」六眾苾芻人間遊行,遇到一村,於彼村中有僧住處,夜過初更方始入寺,至親友處各為解勞。六眾告曰:「汝諸具壽!大師正法現住於世,仁等如何而不依教?勿令於後生悔恨心,爾可隨年授我臥具。」時舊住人便於夜半,總集僧祇所有小座床褥,一處共分,六眾苾芻便取臥具隨處眠息,供給才了遂至天明。是時六眾告諸苾芻:「爾等收取臥具,吾欲進途。」主人告曰:「上座但求一夜自取身安,遂令大眾得黃熱病。」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於夜分僧臥具,應隨親友一夜而住。若更停留可隨年與,若異此者得惡作罪。」時六眾苾芻遊歷人間至一聚落,於彼村中有一住處,既入寺已見舊床席,是時六眾便於大床並諸弟子各隨眠息。然此六眾並是耆年,曾無有人輒能移動,自餘耆宿便於地上隨處而臥。至天明已詣逝多林,時諸苾芻見已告言:「善來!善來!所有游履得安樂不?」答曰:「寧有安樂,在地上臥竟夜不安。」報言:「具壽!爾於昨夜何處房眠?」即以上事具告諸人。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大床座及餘敷褥,應從上座隨次行與。」

第四子攝頌曰:

 大小便利處、  經行不惱他,
 洗足及拭鞋,  釜篦不奪用。

緣處同前。時六眾苾芻,常於大小便室來往經行,並共談語教授讀誦種種調戲。見他苾芻將欲入時,遂相遮止,告言:「汝且莫入,我是耆年。」故作稽留令他生惱。時諸苾芻起嫌賤心,以緣白佛,佛言:「大小便處不應經行久住相惱,若有犯者得越法罪。」時六眾苾芻於洗足處貯水甕邊,驅他令起,自言:「我是耆年,應合先用。」佛言:「於洗足處,若先洗時事未了者,不應強喚令起,得越法罪。」時有苾芻前入小便,六眾後至告言:「我老!」佛言:「於先到者即可前入,此處不應隨其年次。」復有苾芻,洗足欲半,六眾後來告言:「我大,汝應相避。」佛言:「不應如是,凡為上座須識時宜,雖合在先,看事未周不應令起。若令起者得越法罪。」時有苾芻,以物拭鞋可欲將半,六眾見奪,報言:「我老!」佛言:「不應依年,待先用竟,未了奪者得越法罪。」復有苾芻,釜中煎藥尚未煎半,六眾便奪,答言:「我老!此應先用。」瀉之於地自將其釜。佛言:「不合依年,待先事畢然後方用。若不依者得越法罪。」僧祇鐵篦苾芻先用攪藥未了,六眾復奪,佛言:「不應。若有犯者,得越法罪。」

第五子攝頌曰:

 染釜及水瓶、  僧缽並飲器、
 刀石爪鼻物、  支床不問年。

緣處同前。有諸苾芻,用僧伽染器瓶釜等物,以煮染汁事欲將半,六眾報曰:「我應先用。」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依年,待先用竟。若強奪者得越法罪。」時有苾芻先用眾缽食猶未了,六眾告曰:「我是耆年應與我用。」以緣白佛,佛言:「待彼食了,不應強取。若故奪者得越法罪。飲水器物准上應知。」時有苾芻剃髮將半,六眾來至遂奪其刀,佛言:「若剃未了不應取用。其磨刀石准上應知。」剪甲小刀用割才半,淨鼻鉗子現用未了,及支床物,彼臥時奪,以緣白佛,佛言:「此等諸物並不依年,待彼事終,方可就取。若不依者,得越法罪。」

第六子攝頌曰:

 羯恥那衣幀,  絣線正縫時,
 染汁雜物等,  用時不應奪。

緣處同前。是時大眾有羯恥那衣幀。有一苾芻,用此衣幀張僧伽胝等,作衣才半,六眾來見即便強奪:「我是耆宿,理應先用。」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他用未了不應輒奪,待彼事畢方可取之。如其奪者得越法罪,如是應知。」絣線縫刺才半用時,六眾便奪,佛言:「待了方取,不竟取者得越法罪。若用染汁、刀子,及針剃髮衣坐砧,皆不應奪,准前應知。」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四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卷上(前方便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

四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律序 夫戒之興,所以防...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羯磨一卷(出曇無德律) 曹魏...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禮法華經儀式

禮法華經儀式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拜起胡跪燒香...

比丘聽施經

比丘聽施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文殊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較量壽命經

佛說較量壽命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唐南天竺國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如是...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八吉祥經

佛說八吉祥經...

【佛教詞典】五處如應安立

【五處如應安立】 p0280 瑜伽三十卷五頁云:云何五處?...

【佛教詞典】邊際第四靜慮

【邊際第四靜慮】 p1443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八卷十三頁...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

妄想那麼有力量,是因為你攀緣它

一個人要把心量擴大,要離開所有過去生命經驗留下的錯...

菜裡面有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

問: 在外面吃飯,菜裡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來,這...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問: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師答: 學佛...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云: 清夜無塵...

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很多的誘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死亡不可怕,問題是來生去哪裡

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垃圾車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機場,因時間來不及,因此,我拜託一位...

妙蓮老和尚《阿彌陀佛與持戒》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

學佛是為了比別人好嗎

問: 學佛是為了各方面都比別人好嗎? 大安法師答:...

【視頻】《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視頻】《佛說咒小兒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咒小兒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