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七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五子攝頌曰:

 狗肉不應噉,  並食尸鳥獸,
 及以同蹄畜,  亦不食獼猴。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屬儉年,諸俗人等多食狗肉。時六眾苾芻,於日初分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隨所至處人皆告曰:「聖者!可去,實無一物堪以奉施。」其家釜內有營食處,六眾見已便問彼言:「汝捨釜中是何飲食?」答云:「狗肉。」問言:「仁等食狗肉耶?」答言:「我食。」六眾報言:「我依仁等而為出家,汝所食物宜應與我。」彼便授與,六眾苾芻受肉而去。是時群狗既聞肉氣,共來圍繞號吠隨行。時諸居士見而告曰:「聖者!何故被群狗逐?」答言:「我所持者,是其狗肉。」問言:「仁者食狗肉耶?」答言:「我食。」因被譏嫌。以緣白佛,佛言:「凡諸苾芻,不應食狗及以鵄鴞,並諸鳥獸食死尸者,咸不應食。若有食者得惡作罪。」

緣處同前。時有盜賊,偷憍薩羅國勝光大王廄中上馬,將入闇林遂斷其命,棄其頭尾持肉而去。六眾苾芻性多饕餮,晨朝遍望觀察四方,遙見闇林有諸鷲烏從空飛下,因即相報共往其處,見彼所棄馬尾頭蹄,因相謂曰:「鄔波難陀!我今豐足糞掃之物。」遂共收取。時掌馬人尋蹤而至問六眾曰:「仁所著者是大仙服,如何更作斯惡行耶?」問言:「我作何事?」答言:「王廄上馬仁等偷殺。」報言:「此非我殺,是賊偷來殺而取肉,頭蹄及尾棄地而去。我等將作糞掃物取。」馬主譏曰:「此實可愛糞掃之物。」以緣白佛,佛言:「汝等苾芻,諸有同蹄之畜狐狢等類並不應食。若有食者得惡作罪。」時有獼猴攀條遠躑忽然墮地,因即命終。六眾見已持還住處,置於釜內自煮。時有女人失其兒子,尋逐蹤緒入逝多林,察見六眾於大釜內煮彼獼猴。女人見已搥胸叫曰:「嗚呼!我兒於此被煮。」是時六眾挑獼猴手以示女人,女人叫曰:「禍哉!此是兒手。」次挑其腳,女人告言:「禍哉!是我兒腳。」次舉其頭,女人復言:「禍哉!是我兒頭。」復舉其尾告女人曰:「儞之兒子亦有尾耶?」女人告曰:「豈復仁等食獼猴肉?」答云:「不是汝兒,我食何過?」諸人聞已便起譏嫌,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獼猴之貌有類人形,是故苾芻亦不應食。若有食者得惡作罪。」

第六子攝頌曰:

 小盞及衣角,  皮葉等有過,
 除其鐵一種,  餘物任情為。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苾芻,身嬰重病為苦所逼,便往醫處報言:「賢首!以所宜藥為我處方。」醫人答曰:「有下灌藥宜可用之,病速瘳愈。」告言:「賢首!世尊未許。」答曰:「仁之大師慈悲為本,必緣此事開許無疑。」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醫人處方用下灌藥,當隨意作。」彼以小盞而為下灌,便棄其藥,佛言:「不應以盞而為下灌。」彼以衣角,藥如前棄,佛言:「不應衣角。」又以皮灌,復還棄藥,佛言:「不應用皮。」彼將葉裹,佛言:「不應,宜可作筒。」彼將鐵作熱而且鞕,佛言:「除鐵一種,琉璃銅等咸隨意作。」

第七子攝頌曰:

 甘蔗酪肉麻、  藥有四種別、
 大麻蔓菁粥、  根等粥應喰。

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世尊言:「其七日藥亦得用為盡壽藥不?」佛言:「得,即如甘蔗,體是時藥,汁為更藥,糖為七日,灰得盡形。鄔波離!酪是時攝,漿是更收,酥為七日,燒酪成灰便為盡壽。鄔波離!肉是時藥,脂成七日,燒肉成灰便為盡壽,隨事應服。」時有苾芻,身嬰病苦往醫人處問言:「賢首!我今帶病願為處方。」醫人答曰:「聖者!應食大麻粥。」苾芻告曰:「世尊未許,我云何食?」醫答同前。以緣白佛,佛言:「醫人處方聽食麻粥,或是蔓菁根莖花葉,及其子實並除風疾,咸應作粥而噉食之。」

第八子攝頌曰:

 開許粆糖飲,  得為七日藥;
 生心為五事,  益彼應共分。

爾時世尊人間遊行至一聚落,時有長者宿世因緣應受如來之所化度。爾時世尊知彼長者受化時至,詣其住處。是時長者,即為世尊於彼寬廣敷設床座。爾時世尊就座而坐,時彼長者禮雙足已在一面坐。是時世尊觀彼長者意樂隨眠根性差別,而為說法示教利喜,令彼長者以智金剛杵破二十種薩迦耶見山,獲預流果。既得果已白世尊曰:「我今所證,非先祖父母所作、非國王作、非諸天作、亦非沙門婆羅門等作、亦非親友及宗族作。由依世尊大師力故,如是廣說,乃至受三歸依心生淨信。」爾時世尊,為彼長者宣說法要,日時遂過,佛及大眾悉皆絕食。長者白佛言:「我今欲作非時漿。」佛言:「隨意應作。」即去營辦粆糖等漿奉佛及僧。諸苾芻等以其過甜不能多飲,以緣白佛,佛言:「葡萄石榴及橘柚等,捼使破碎以物淨濾,勿令稠濁和攪而飲。」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其粆糖飲,頗得守持經七日不?」佛言:「得,齊何應飲乃至澄清,未醋已來體未變者,隨意當飲。」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請具壽阿難陀就捨而食。時給孤獨長者身嬰重病,世尊聞已與侍者阿難陀詣長者處問其疾苦。是時長者為佛敷座,世尊就座即為長者說法要已,從座欲去。時彼長者請世尊曰:「唯願哀愍今受我食。」爾時世尊默然許之。時阿難陀白佛言:「先有長者已請我食。」佛告阿難陀:「應捨先請與餘苾芻,有五種事心念皆成,謂分別衣、守持衣、褒灑陀、隨意事、及受人請。」

緣處同前。時屬儉年,諸苾芻眾乞食難得,有敬信婆羅門及諸居士,請耆宿苾芻就捨而食。時諸苾芻但受一請餘皆不受。世尊告曰:「若於儉年飲食難得,隨有請喚皆應受之。身自食已,於餘苾芻咸應共食。」不被請人亦詣彼捨,施主告曰:「仁不是我所請之人。」便不與食,世尊告曰:「其受請者,應可先受食兩三口,為表相已作如是言:『居士!此諸苾芻乞食難得,我將此食迴以施之。汝可隨喜。』如是二、三,隨所得食皆應迴授,其最後者應自飽食。」

第九子攝頌曰:

 醫教應服酥、  油及餘殘觸、
 並開服藥合、  除十為淨廚。

緣處同前。有一苾芻身嬰重病,問彼醫人。醫人報曰:「應可服酥,病當除差。」以緣白佛,佛言:「醫人處方隨意應服。」時病苾芻,於其夜分將欲食酥,無人為授,佛言:「應自取服,若酥難得,應可服油。」油更難得,遂便廢闕。時餘苾芻有殘觸酥油,彼作是言:「我有酥油,然是殘觸。佛若開者汝當取服。」以緣白佛,佛言:「病者貧無,設是殘觸服之無犯。」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如世尊說:『汝諸苾芻應持服藥合。』者,其事如何?」佛言:「除四寶已,餘皆得畜。」

爾時世尊在薜捨離,告諸苾芻:「有十種地,不應結作淨廚,所謂露地、門屋、下房、簷前、溫煖堂、洗浴室、官人宅、制底邊、外道家、俗人捨、尼寺中。若煮食時皆得惡作。」鄔波離白佛言:「若結一室共作淨廚,既作法已上下傍邊皆成淨不?」佛告鄔波離:「若大眾共許,結此一處作淨廚時,上下四邊勢分之內悉皆成淨。」

第十子攝頌曰:

 根莖葉花果,  皆應澹酒浸,
 水攪而飲用,  並許其異食。

爾時世尊既度釋子出家,其人皆慣飲酒,由斷酒故身色痿黃。以緣白佛,佛言:「但有造酒之物,所謂根莖葉花果等,並屑為末以白布裹,可於無力不醉澹酒中而為浸漬,勿令器滿而封蓋之。後以清水投中攪飲,或以麴及樹皮並諸香藥,擣簁為末,布帛裹之。用杖橫系,懸於新熟酒甕內,勿令霑酒,經一二宿以水攪用。斯之二種:時與非時,隨飲無犯。如是能令酒渴止息。汝諸苾芻!以我為師者不應飲酒,不與不取乃至不以茅端渧酒而著口中。」

「如世尊說:『莎底苾芻應與異食。』者,當云何與?」佛言:「初生犢子糞尿,並崛路陀樹灰:一、菩提樹灰,二、劫畢他,三、阿說他,四、鄔曇跋羅樹灰,五、溺崛路及入地。四指下土相和一處攪而隨用。」「不知何人應取?」佛言:「令信敬者取,還令信敬者授。」

目得迦別門第二總攝頌曰:

 定物有主處,  須問憍薩羅;
 從像預先差,  大減會尼眾。

第一子攝頌曰:

 定物不應移,  莫拾賊遺物,
 尸林亦復爾,  隨許並應收。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有一長者多饒財寶,造一住處施與僧伽,及諸臥褥供身雜物咸持奉施。有少苾芻在此而住,共相謂曰:「諸具壽!臥褥資具既甚丰盈,若舉置時恐多損壞,隨足受用所有餘物,應可分與苾芻僧伽。」即如其議,所有餘物悉皆分與隨近僧伽。時有乞食苾芻遊行至此,時舊住者便為解勞,彼客苾芻問言:「具壽!頗有餘長閑臥具不?」答曰:「此無閑物。」諸客苾芻於破床上,苦臥通宵至於晨朝,執持戶鑰向俗人本寺主處。既至彼已就座而坐,即為長者宣說法要,讚歎七種有事福業。長者答曰:「此之福業我今已作。」苾芻答曰:「仁之住處猶乏臥具,我於昨夜眠一破床,極受辛苦。」其寺本主報言:「我以眾多臥褥資具奉施大眾,豈非苾芻將我施物向餘處耶?」苾芻問曰:「識鎖鑰不?」答言:「我識。」即與長者共往觀察。時彼長者到住處已問舊苾芻:「我以眾多臥褥資具奉施大眾,今並何在?」時諸苾芻即以上事具答施主。長者告曰:「應可取來,我本要心施此住處。」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持此處物與餘住處,應隨定處而受用之。若私與者應全酬直。若不還者,得重越法罪。」

緣處同前。六眾苾芻共諸商旅人間遊行。時諸商旅咸被賊劫,然彼賊徒將物不盡棄之而去。時六眾苾芻隨賊後行,見其遺物,遂相告曰:「難陀、鄔波難陀!奇哉豐足糞掃之衣,可共持去。」即取衣物。物主來至見六眾持衣便共譏曰:「我所有物,賊不奪者,仁復重偷,尊者著大仙衣造斯惡行。」問言:「我作何事?」答言:「汝偷我衣。」苾芻曰:「賊奪汝衣棄之而去,作糞掃想我等取之。」以緣白佛,佛言:「賊奪商旅所遺棄物不應收取,若取物者得惡作罪。」復有商主被賊所偷,持物不盡所有殘餘,諸居士等告曰:「仁者隨樂收取。」苾芻不取,世尊告曰:「若隨聽者應取。」

爾時佛在王舍城。時六眾苾芻往寒林中停尸之處,遂便共見衣裳傘蓋及以柴樵,而相謂言:「難陀、鄔波難陀!多糞掃物可共持去。」其守尸林旃荼羅等後來至此,便作是念:「誰劫奪此深摩舍那?」是時六眾經七八日共相謂曰:「難陀、鄔波難陀!深摩舍那計應豐有糞掃之衣,可共往彼收斂其物。」既至彼已,時旃荼羅遂即執捉告曰:「阿遮利耶!所有王家課役之事,皆悉出在深摩舍那。云何仁等他所掌物而竊取之?」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深摩舍那他所掌物衣蓋柴薪,並不應取。若有取者得重越法罪。」復有餘處掌尸林人,既懷信敬,告苾芻曰:「隨意取衣。」彼不敢取,以緣白佛,佛言:「若彼聽者,隨意應取。」

第二子攝頌曰:

 有主天廟物,  苾芻不應取,
 看病人不應,  勸他捨法服。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六眾苾芻與車商旅涉路而行,忽於中途其車軸折。時彼商主棄斯折軸,別將餘軸替之而去。六眾苾芻即取折軸於四衢道中,埋令竪立,自相謂曰:「此應名作車軸天尊。」既建立已捨之而去。時有長者以食祭祠,復有餘人於斯乞願:「若能令我稱所求者,當為天尊造立堂捨。並婆羅門眾一百八人,於日日中常來設會。」作斯祈願,得稱所求,即於其所造立堂廟。時諸商旅往來至此,咸以衣物劫貝毛等奉施天尊。六眾重來見彼天廟,商估雜踏車馬駢闐,多有資財非常豐贍,共相謂曰:「車軸天尊奇豐衣物,我等今者應可取之。」時守廟人見其取物,白言:「聖者!我於此處恆作修治。云何仁等有主神堂衣毛劫貝,而便輒取?」六眾報曰:「汝久寒賤,何處得有如此天廟?本由我等創斯建立,以折車軸將作天尊,不體來由漫生悋護。」時鄔波難陀拳打車軸,以手拔出。諸人告曰:「設尊者造或可餘人,而我依此以為活命,如何見奪所有衣資。」時諸居士咸起譏嫌。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輒取有主天廟所有衣貲劫貝毛等,若有取者得重越法罪。有餘天廟隨意令取。」時諸苾芻並不敢取,以緣白佛,佛言:「若他聽者是即應取。」

緣處同前。時有苾芻身嬰病苦,如世尊說:「令病苾芻於僧伽中宜修福業。」時瞻病者告病人曰:「可於僧田少當行施。」病人答曰:「我無一物,今應持我三衣施之。」時瞻病者持衣奉施僧伽,受已賣而共分。苾芻病差遂闕三衣,以緣白佛,佛言:「不應勸病苾芻施人三衣,勸他捨者得越法罪。然僧伽不合受此三衣,假令受者不應分散,見闕當還。若有分者得惡作罪。」

第三子攝頌曰:

 物須問施主,  眾利可平分;
 二大合均分,  餘眾應加減。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有長者,施僧尼二眾食,復以財物奉施二眾。諸苾芻等不知云何應分其物?以緣白佛,佛言:「應問施主,隨語而分。」

緣處同前。時有六十苾芻,人間遊行詣一村所。彼有長者久懷正信,請諸苾芻就捨而食。是時居士作如是念:「彼諸苾芻各以一衣而為奉施。」彼食未竟,復有六十苾芻尼眾而行乞食,諸人告曰:「某長者家有諸苾芻正受供養,仁等可往。」尼便就彼亦受其食。長者念曰:「我今云何以衣遍施?應從老者行與。」時彼長者以六十張[疊*毛]置上座前,苾芻不知云何共分?以緣白佛,佛言:「此是二眾利物,應共平分。」

緣處同前。有一長者,設二眾食並施財物,時苾芻等與諸求寂平等分之。時近圓者因生嫌恨:「我等所要三支伐羅,彼諸求寂,上披縵條下著一裙,二衣便足。如何使我共彼平分。」以緣白佛,佛言:「苾芻、苾芻尼應平等分,若求寂男、求寂女三分與一,式叉摩拏二分與一,欲受戒人亦二分與一,如是應知。」

第四子攝頌曰:

 憍薩羅白[疊*毛],  佛子因飡麨,
 室利笈多緣,  廣論營造事。

爾時世尊與千二百五十苾芻,於憍薩羅國人間遊行,遇至一村。時有長者,請佛及僧並常隨徒眾就捨而食。時有六十苾芻尼,人間遊行亦到此村,巡家乞食至長者宅,亦請受食。時彼長者供佛僧已,便以白[疊*毛]千二百五十張安上座前,諸苾芻等不知云何分其施物?時六十尼作如是語:「我等前已得半施物,今者亦應持半與我。」以緣白佛,佛言:「苾芻與尼計人分施,不應中半。」

復有長者請佛及僧就捨而食,諸苾芻等時至赴食,唯獨世尊不赴其請,令使請食寺內而住。佛有五因緣不往赴請,廣說如常,今欲為諸弟子制其學處。時彼長者敬重耆宿,行與上酥並酥煮餅,中年行油煮餅,至於下行,與油麻滓並麻滓煮菜。時具壽羅怙羅親為世尊取其缽食,持至佛所,禮雙足已於一面坐。諸佛常法於取食者歡言慰問:「彼苾芻等得美好食不?」羅怙羅白佛言:「諸僧伽等得好美食,極是豐足。」世尊告曰:「汝今何故身形羸瘦?」時羅怙羅說伽他曰:

「食油能有力,  酥乃足光暉;
 麻滓及菜蔬,  何能有色力?」

佛告羅怙羅:「問汝身瘦,因何便以食事答我?」羅怙羅具以上事而白世尊,佛言:「誰為僧伽上座?」答言:「是我鄔波馱耶。」佛告羅怙羅:「汝師舍利子,此是惡食不名善食,何不觀察中下座食。」佛告諸苾芻:「僧伽上座所有行法,我今制之。為上座者,初見行食人來,應先教長跪合掌唱三缽羅佉多。上座即應告言:『可平等行。』」時彼見行美菜餅等事事來時,咸作是語便成廢闕。世尊告曰:「創始行鹽即須報言:『可平等行。』無煩一一。若違所制得惡作罪。」時具壽舍利子,聞世尊說不名善食,遂便以指抉吐其食。

具壽鄔波離白世尊言:「舍利子所受之食彼便吐出。」世尊告曰:「汝諸苾芻!非但今日我鄙其食彼便嘔出,於過去世我鄙其食當時已吐。汝今應聽!昔有婆羅門,常為唱讀,共一婆羅門童子遊行人間,至一聚落。彼便置此童子,於聚落外息在池邊,語言:『汝今於此可暫時住,我入村中乞求麨食。』童子遂住。時有旃荼羅種,來至池邊就水食麨。時彼童子見而告曰:『丈夫!仁可惠我少多麨食。』便報童子曰:『可縫葉器。』即便縫葉。時旃荼羅以麨授之。是時童子見麨潤膩,即報彼曰:『此麨何故潤膩?』答曰:『膩器盛麨因斯帶潤。』是時童子尋食其麨。彼婆羅門從村來至,告童子曰:『汝今亦可入此村中乞取麨餅。』童子告曰:『我已食麨。』彼便問曰:『何處得耶?』答曰:『於旃荼羅處得。』婆羅門曰:『此是不淨惡人,汝何取麨?』時婆羅門遂生嫌賤。時彼童子即便吐麨。」佛告諸苾芻:「汝等勿生異念,彼時唱讀婆羅門者,即我身是。彼童子者,即舍利子是。往時由我吐其麨食,復於今日為我訶責,還吐出食。」

爾時佛在王舍城羯闌鐸迦池竹林園住。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室利笈多,元是露形外道門徒,即是聚底色迦姊妹夫也。其聚底色迦深信三寶,作如是念:「我今宜可勸室利笈多,知佛僧伽是上福田。」即便告曰:「佛及眾僧,汝能設食親供養者,獲福無量。」彼便告曰:「今我供養佛及僧者,汝亦為我請晡[口*闌]拏及彼弟子設食供養。」時聚底色迦便作是念:「我今若其不見許者,遂令彼人於勝福田有大損失,普施一切此復何違。」即許為請。時室利笈多復生是念:「我若先請沙門喬答摩就捨食者,彼聚底色迦後不肯請晡[口*闌]拏及諸弟子而設其食。」遂報彼曰:「爾可先請晡[口*闌]拏等就捨而食,我於次後請佛僧伽而申供養。」即便許之,尋往晡[口*闌]拏處,廣申言論情歡喜已,遂便告曰:「仁者晡[口*闌]拏及諸弟子,願至明日就我捨食。」時晡[口*闌]拏便生是念:「豈非此人於沙門喬答摩處,見有過失情不信樂,今於我所起殷重心。我於今者獲大利益,又此先祖是我施主,今復歸向正是其宜。」即便受請。時聚底色迦即於其夜營辦飲食,敷設座席安置水盆。晨朝遣使。往晡[口*闌]拏處白言:「時至飲食已辦,唯願知時。」時室利笈多告晡[口*闌]拏曰:「聖者知不?然沙門喬答摩,但有俗捨來請命時,創到彼門,先以右腳蹈其門閫便現微笑。有侍者阿難陀即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請曰:『大德!大聖如來及如來弟子,非無因緣輒現微笑。大德!此等有何因緣?』彼便答曰:『如是,阿難陀!非無因緣輒便微笑,然佛所至之處皆為授記,能令大眾發敬信心。仁等今往聚底色迦處入彼捨時,應如是作,亦復能令大眾生敬信心。』」即然其事。時晡[口*闌]拏及諸弟子圍繞而去,詣聚底色迦住處,既至彼已到其門閫,遂開口大笑,時露形弟子頂禮其足,合掌問曰:「大德!非無因緣如是勝人輒開口大笑。」彼便告曰:「其實如是,非無因緣。我以天眼觀見,無醉池側有雄獼猴,逐雌獼猴隨後而走。是時腳跌從樹顛墮,因即命終。今我念曰:『如此之畜無識有情,為鄙欲故受大憂苦。』」時聚底色迦聞此語已,遂作是念:「此淫女兒,向針行裡更欲賣針。我今折挫令其改肅。」即為晡[口*闌]拏及諸弟子敷設妙座,以上妙飲食滿盛銅缽,置餅於上,下安雜味,奉露形眾;於晡[口*闌]拏器,下安諸雜味,上以餅覆,而授與之。彼便念曰:「我是教主合受好食,如何長者而不見與?」長者請曰:「何不食耶?」彼便告曰:「此但有餅無雜味,宜可將來。」是時聚底色迦(舊雲樹提伽者,訛也)長者即於其前,說伽他曰:

「應合見者不能見,  不合見者詐言明;
 尚覩池側獼猴死,  如何不見椀中羹?」

是時長者,於缽餅下示其雜味。時彼羞愧即自念言:「我被挫折,待少食訖,我為咒願,令現在未來所設福業空無果利。」彼既食罷,即為咒願,說伽他曰:

「若人少行惠施時,  及以供養設食時;
 此非言難詰責時,  令其善福皆無報。」

時聚底色迦長者有守門人,既聞事已便作是念:「斯無智人受我捨食,妄陳咒願令無果報。此淫女兒,我今料理令其落節。」彼遂當門傾穢水瓨,復拽門關令其半出。時晡[口*闌]拏尋並出門,俱被泥澾遂便倒地,頭觸門關打破流血。時守門人說伽他曰:

「正是門關抽出時,  及以穢瓨傾水時;
 打破其頭血流時,  此時善福還無報。」

時晡[口*闌]拏持其流血,詣室利笈多處。時彼見已問言:「大德!何意頭破流血若斯?」答曰:「被聚底色迦長者躓頓於我。」即便告曰:「仁大有倖存命出來,我今作計,令彼喬答摩及僧伽眾入我宅中不活而出。」時室利笈多遂生是念:「我今宜往喬答摩處請其受食,彼若定是一切智人,必不受請;如非一切智即便見許。」時室利笈多即往佛所,共相問訊在一面坐,復從座起請世尊曰:「佛及僧伽,頗能明日就我捨內,受一食耶?」

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七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卷上(前方便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

四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律序 夫戒之興,所以防...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羯磨一卷(出曇無德律) 曹魏...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禮法華經儀式

禮法華經儀式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拜起胡跪燒香...

比丘聽施經

比丘聽施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文殊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較量壽命經

佛說較量壽命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唐南天竺國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如是...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八吉祥經

佛說八吉祥經...

【佛教詞典】五處如應安立

【五處如應安立】 p0280 瑜伽三十卷五頁云:云何五處?...

【佛教詞典】邊際第四靜慮

【邊際第四靜慮】 p1443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八卷十三頁...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

妄想那麼有力量,是因為你攀緣它

一個人要把心量擴大,要離開所有過去生命經驗留下的錯...

菜裡面有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

問: 在外面吃飯,菜裡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來,這...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問: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師答: 學佛...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云: 清夜無塵...

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很多的誘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死亡不可怕,問題是來生去哪裡

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垃圾車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機場,因時間來不及,因此,我拜託一位...

妙蓮老和尚《阿彌陀佛與持戒》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

學佛是為了比別人好嗎

問: 學佛是為了各方面都比別人好嗎? 大安法師答:...

【視頻】《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視頻】《佛說咒小兒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咒小兒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