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九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第四子攝頌曰:

 不用五種脂,  隨應為說戒;
 因億耳開粥,  王田眾應受。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如世尊說:「有五種不淨皮履不應持。」者,時六眾苾芻用五種不淨脂膏以塗皮履。時勝光王象聞脂氣驚怖逃奔,是時六眾作如是語:「君等何不捉持此象?」答曰:「我不能持。」苾芻報曰:「我能為持。」「仁等若能為我持者,我今當酬餅果之直。」是時六眾遂向下風,其象即住諸人報曰:「聖者!仁等解明咒耶?群像驚走我等不禁,仁等如何遂令象住?」六眾報曰:「我實不解誦持明咒,我等但以上象脂用塗皮履。」「聖者!王之好像若傷損者,豈非仁等作無利事?」共生嫌賤。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諸苾芻!不應以上象脂膏用塗皮履,若有塗者得惡作罪。上象既然,上馬師子及以虎豹,悉皆不合。」

爾時佛在王舍城。頻毘娑羅王詣具壽阿難陀處,頂禮雙足白言:「大德阿難陀!今者豈非聽法之日,復是褒灑陀時,我得聽不?」答言:「大王!當知褒灑陀者,但是苾芻共所作業,非俗合聽。」王即起去。然佛世尊知而故問阿難陀:「何故王來而不聽法即便起去?」彼即具答。佛言:「汝有大失,向者令王得聞此波羅底木叉者,王必倍生深信恭敬,既生淨信能為信首。是故我今聽諸王等及以大臣,有淨信心意樂聞者應可為說。」佛言:「若復有人,雖是尊貴而無敬信,如此之人亦應為說。若有貧人亦應為說,若是貧窮兼不敬信樂欲聞戒,不應為說。」

爾時佛在王舍城。具壽說籠拏二十億苾芻,從小以粥長養,由出家後遂不得粥,身體羸瘦痿黃無力。是時世尊知而故問阿難陀曰:「何故說籠拏二十億身極痿黃羸瘦無力?」時阿難陀以緣白佛,佛言:「從今聽許說籠拏二十億苾芻隨意食粥。」時阿難陀即傳佛教,告彼苾芻曰:「世尊開爾隨意食粥。」彼便報曰:「為是總開大眾?為我一人?」答曰:「唯爾一人。」說籠拏二十億曰:「由此因緣諸同梵行譏誚於我:『汝說籠拏二十億,今者出家大有所獲,昔在佔波巨富無匹,捨七象王而為出家,乃於今時唯求薄粥。』世尊若許因我開聽大眾食粥,我亦隨食。」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我今因說籠拏二十億為先首故,聽諸大眾咸悉食粥。」是時淨信婆羅門居士等,多持好粥施苾芻等。時影勝王聞佛聽諸苾芻隨意食粥,王以千畝良田奉施大眾。諸苾芻不敢受田,以緣白佛,佛言:「為僧伽故應可受田,所收果實眾應受用。」

第五子攝頌曰:

 俗人求寂等,  並不合同坐;
 兩學有難緣,  同處非成過。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具壽鄔波離請世尊曰:「凡諸苾芻合與俗人同褥坐不?」佛言:「不合。必有難緣,同坐無犯。」復白佛言:「得與求寂同座坐不?」佛言:「不合。若與小者及半擇迦污苾芻尼、並犯五逆、外道趣外道者、賊住、別住、不共住人等,亦不合同座。必有難緣,同座無犯。」又問:「得與授學人同褥坐不?」佛言:「不應。必有難緣,隨意同坐。」「得與俗人同枮床一處坐不?」佛言:「不應。必有難緣隨意同坐。如是乃至不共住人咸悉不合,必有難緣同坐無犯。若同床坐廣說如前,若屈氈席以為障者,坐亦無犯。」

第六子攝頌曰:

 正作不令起,  隨年坐染盆;
 應共護僧園,  勿燒營作木。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坐小床座,作浣染縫衣治缽等事。是時六眾苾芻推起自坐,令他廢闕。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浣染等時苾芻正作,不應令起,遣他起者得惡作罪。」六眾苾芻凡所至處,自恃上座排他令起,時彼苾芻不肯為起,以緣白佛,佛言:「應隨年次依位而坐。」如世尊說:「隨年坐。」者,六眾苾芻見他食時,自在後至遂令他起。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若彼苾芻正食之時,上座後來不令小起。令他起者得惡作罪,可隨處坐食。」具壽鄔波離白佛言:「如世尊說:『正食苾芻不應令起。』不知齊何名食時?」佛言:「下至受鹽或受食葉,皆不合起。」如世尊說:「苾芻受食不應起。」者,六眾苾芻向上座處故先受食。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先往上座頭坐故為受食,作者得惡作罪。凡諸苾芻,應善知座次。」僧伽所有貯染汁瓨及諸盆器,有一苾芻先取染衣,六眾苾芻作如是言:「具壽!我年長大先合用之。」瀉卻染汁強奪將用,令彼苾芻事便廢闕。以緣白佛,佛言:「但是僧伽煮染之器及以染盆,他正用時不應強奪,事訖方取。未了取者咸得惡作。」如世尊說:「染器污時不應取。」者,是時六眾才染片衣,故令汁污,意留染器妨彼受用,佛言:「若總以衣內染色中,方名染污,不應少物故作留礙,如有犯者咸得惡作。」

緣處同前。時給孤獨長者,作其木柵圍逝多林。時諸俗人毀破木柵盜將草木,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令人遮護。」既令遮護棄木逃去,無人採拾咸悉爛壞。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壞無用者,可入僧廚以充薪用,餘堪用者取付作人。」時六眾苾芻,隨其營作所堪用木,並破燒壞以充煮染。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苾芻不應燒營作人要須雜木。如有犯者得惡作罪。」

第七子攝頌曰:

 長者所施物,  問已應留舉;
 隨處莫廢他,  洗身方入寺。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給孤獨長者請世尊曰:「佛聽許者,我今更欲以逝多林重施僧伽。」佛告長者:「隨意應作。」時彼長者,於逝多林內所有樹木,是男聲者,則為男子衣服而嚴飾之。女聲樹者,作女人服而為嚴飾。乃至寺中庭、經行處、門屋下、浴室內、眾食堂、供病堂、常食堂,悉皆如是為嚴飾已,捨與僧伽。時諸苾芻得此衣服,不知云何?以緣白佛,佛言:「應問長者。」既往問已,長者答曰:「隨所施處物應屬彼。」佛言:「是男女聲樹,乃至遍寺所有衣服,隨其處所各以箱篋藏舉。若於後時,逝多林內人作大會,還隨其處准前嚴飾。在牆壁者,應將畫壁。若在溫煖堂,應買薪以充然用。在浴室者供洗浴事,在貯水堂者以充大眾。時非時漿用,若在供病堂,應與作美膳供養。或時近院或復樓閣簷前、經行處或近門邊,現前僧應分。若寺中庭內者屬四方僧用。」時諸苾芻作斷惑禪堂靜慮之處,修諸善品。是時六眾來至此堂,喚他令起云:「我耆年。」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於此而作隨年、令他苾芻輒為起動。若令起者咸得越法罪。」時諸苾芻從座而起暫去經行,六眾遂來坐其座處令他廢事,佛言:「他先坐處不應輒坐,汝等苾芻欲經行,時先以綺帶或僧腳欹留安坐處然後經行。」復有苾芻,於廊庭柱打拍皮鞋,有餘苾芻見而嫌恥,以緣白佛,佛言:「道行軌式我今當制。凡諸苾芻道路行時,欲須入寺隨有水處,安置衣缽抖擻衣已,次浴身體下至手足,洗灌塵垢添淨水瓶,方以破布拂拭皮鞋,然後披衣容儀詳審,徐行入寺。」

第八子攝頌曰:

 剃刀並鑷子,  用竟不應留;
 便利若了時,  無宜室中住。

如世尊說:「剃刀鑷子應隨畜。」者,六眾苾芻自取僧伽剃刀鑷子,剃髮既竟他取不還,報云:「後時我更須用。」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汝等苾芻,用眾刀訖不應便留。用刀既然,石鑷刀子及承足物,應知亦爾。」六眾苾芻入小便室,事既了已仍住室中,餘人欲入而故遮止,告言:「莫入!我當在後更擬小便。」故惱於他令生嫌恥。以緣白佛,佛言:「小便若了不應久住,更停住者得惡作罪,於大便處故惱他人,得罪亦爾。」

第九子攝頌曰:

 窣覩波圍繞,  廣陳諸聖跡;
 濁水隨應飲,  若醎分別知。

爾時給孤獨長者請世尊曰:「我於如來發爪窣覩波處欲為莊嚴,若佛聽者我當營造。」佛告長者:「隨意應作。」長者不知云何而作?佛言:「始從覩史多天下生贍部,化導有情乃至涅槃,本生聖跡隨意應作。」時諸苾芻隨路而去,見有水渾生疑不飲,佛言:「水中見面應可飲用,若不見面須人授飲;如極渾者,應取羯得迦果葡萄果投中待清,或可以麨而內水中。」諸苾芻便投散麨,佛言:「宜應以水作團投之。」時有醎水生疑不飲,佛言:「若堪作鹽用,受而方飲;若不堪者自取而飲,勿致疑惑。」

第十子攝頌曰:

 飯酪等非污,  亦可內瓶中;
 洗足五種瓨,  齊何名口淨。
 葉手承注口,  多疑流缽中;
 舉糧持渡河,  縱觸非成過。
 洗缽應用心,  他觸問方受;
 換食持糧等,  無難並還遮。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有婆羅門及諸居士於逝多林相去不遠芳園之內共為讌會,有諸殘食棄在井中。時諸苾芻欲取水用,以羅濾漉,於水羅中見有飯粒。苾芻生疑不用。並貯水瓨亦生疑念,以緣白佛,佛言:「不由彼緣便成不淨。濾即成淨,不應棄水。」又諸苾芻池中取水,遂見有人洗酥油瓨及以酪瓶。復有苾芻手執膩缽亦於此洗,膩浮水上漂汎而住,酪瓶餘滓片片下沉。時彼苾芻疑不敢用,以緣白佛,佛言:「非彼能令水成不淨,濾即是淨,用之無犯。」時諸苾芻隨路行時水極難得,至汲水輪所欲取其水,心疑不淨,因此闕事極生疲苦,方入寺中。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可取其水,先應觀察澡漱口已隨意而飲。」或在非時亦不敢飲,佛言:「非時亦飲。」不貯瓶中,佛言:「應貯。」時諸苾芻,於道行時無水可得,崩崖泉水疑不敢飲,以緣白佛,佛言:「應觀而飲。」或於非時疑不敢飲,佛言:「非時應飲。」不敢添瓶,佛言:「應添。」時諸苾芻見黃潦水,疑不敢飲,佛言:「縱令水濁觀之隨飲。」或在非時亦不敢飲,佛言:「時與非時飲用無犯,添貯瓶中亦皆無犯。」於行路時,見皮囊貯水有其酪片,疑不敢飲。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時與非時隨意飲用。汝等苾芻,於急難時我所開者,若無難時並應遮止。若更用者咸得惡作罪。」時有眾多苾芻,遊行人間至牛營處,求水不得,彼以酪漿用充洗足,生疑不用。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無水之處若與酪漿,應持洗足。」時彼復往牧牛人處,從借瓶器欲將取水。苾芻借得酥油之瓶,疑不敢用,事有闕乏。佛言:「汝等苾芻應知有五種瓨器:一者大便器,二者小便器,三者酒器,四者油瓨,五者酥瓨。前之三器不應貯物,設令貯者遠可棄之。後之二瓨應以火燒、或以鹵土、或用牛糞淨洗,瓨則成淨可用貯水,時與非時隨意飲用。」時有苾芻飲非時漿,喉中膩氣遂即變出,生惡作心,世尊告曰:「先淨洗手次漱脣口,既漱口已方可飲漿。」如世尊說:「淨漱口」者,時諸苾芻便用鹵土以揩脣吻,因即皴裂,佛言:「應用牛糞淨洗脣口。」

鄔波離白佛言:「如世尊說:『應淨口』者,齊何名淨?」佛言:「有染之口此亦何能令成無染?應以乾淨牛糞捻之令碎,或以澡豆和水揩脣除食膩氣。復以兩三掬水再三漱口,即名為淨。凡諸苾芻若飲若噉,時與非時並應如是然後方飲。如不爾者,隨飲隨咽咸惡作罪。」

復有苾芻於非時中以手捉瓶向口注水,蟻先入瓶出便被螫。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不應以瓶注口飲水,先淨洗手及淨漱口,方注瓶水手承而飲。」又復苾芻應作盛君持籠,時彼不知以何物作?佛言:「應用版木或以塼石安置水瓶不令蟲入。」如世尊說:「先淨漱手方飲水。」者,道路行時有少許水,佛言:「可於棄中飲。」見是青葉無人摘授,佛言:「枯黃落葉自取飲水。」或時落葉求亦不得,就枝以葉承水飲用,或連條葉轉更難求,佛言:「應就屏處淨漱口已,以瓶注口隨意而飲。」其開遮事廣說如前。

時具壽頡離跋底,隨在何處生疑惑心,是故時人遂共號為多疑頡離跋底,見彼瓶水流注下時,生如是念:「他人瀉水連注缽中,豈非惡觸?」遂便不受。時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凡諸流物皆悉向下,不能向上,此應受用,勿生疑惑,並皆無犯。如是乳酪漿等,准此應知。」乃至佛言:「勿生疑惑。」時有苾芻共諸商旅隨路而行,令諸求寂持其路糧在後而來,暫停欲去,告苾芻曰:「為我擎舉。」時諸苾芻不敢擎舉,以緣白佛,佛言:「應為擎舉。」彼復告言:「為我擎下。」苾芻生疑,不與擎下,佛言:「應與擎下。」後時求寂持其道糧隨路而去,負重疲睏復白苾芻:「暫為持去,我當歇息。」苾芻不肯,佛言:「可以繩系令求寂執繩,可為擎持令其暫息。」後遂生疑:「我自手解。」遂不敢食,佛言:「食皆無犯。」

時諸苾芻與諸商旅同路而去,忽被強賊劫奪商人,求寂持糧棄之而走,時諸苾芻不取路糧亦棄而去。彼於後時告求寂曰:「汝今可去取彼路糧。」求寂答曰:「今欲令賊殺我耶?我不能去,仁可自取。」苾芻生疑亦不往取,路糧既乏遂闕行途。以緣白佛,佛言:「宜應自取。」既自持來生疑不食,諸苾芻以緣白佛,佛言:「應食無犯。」時有苾芻令求寂持路糧欲渡河水,不知云何?佛言:「應問求寂:『汝能為我持糧並自渡不?』答言:『我但自渡無力持糧。』苾芻應助擎持渡河。求寂若言:『無力自渡豈暇持糧。』苾芻若能擎彼求寂並持路糧者善。若不爾者,先渡其糧後擎求寂。」時諸苾芻生疑不食,以緣白佛,佛言:「應食無犯。」

如世尊言:「苾芻於缽中食。」有一苾芻,洗缽時見有破處,恐有所犯,佛言:「應可用心再三淨洗,設有破處此亦無犯。」復有苾芻,洗缽時於彼隙中見有飯粒,疑不用食,以緣白佛,佛言:「應以草莛擿去,將水三灌,隨情受用。」復有苾芻用舊熏缽盛熱汁時,遂便膩出浮上凝住,生疑不食。以緣白佛,佛言:「應去上膩,宜可食之。」復有苾芻,既洗缽已置於一處,至第三日而更洗用,遂即破壞,彼便生疑,缽燒未熟。以緣白佛,佛言:「洗而應食。」復有苾芻乞食歸來置缽而出,更有苾芻,亦乞食來即便以缽置彼缽上。時苾芻見已生疑,以緣白佛,佛言:「若有授食人,受而方食;必若無人,掠去上食,食便非犯。」

復有苾芻乞食既還置缽而出,有俗人來遂便觸著,應可問言:「爾於此食有希望耶?」若言:「我見有蠅、或見草葉拂令去者,應受而食。」若言:「有希望心為斯觸者。」應可分與受而方食。時有苾芻,乞食來已安缽一處。復有求寂,乞食後至便持缽飯置苾芻缽中。苾芻生疑遂便斷食,佛言:「缽著飯處應可多除,隨意而食。」如世尊說:「凡諸苾芻若道行時應持糧者。」既無俗人又無求寂,佛言:「應勸施主。施主亦無,應自持去,後見俗人共換而食。換處亦無,分為兩分,告俗人曰:『汝取一分。』彼既入手應告彼曰:『汝取我食我取汝分,換易而食。』」此復難求,以緣白佛,佛言:「於第一日應須絕食,若至明日如有授人受取而食。若無授者,自取一彪拳許而食。至第三日還無授者,食二彪拳。至第四日復無授人,隨情自取飽食無犯。」於後路糧罄盡,見有熟果墮地,佛言:「應取作淨受已而食。若淨人難得者,設不作淨受已應食。」授者亦無,佛言:「應可自取,作北洲想持心而食。」樹上果熟未落地者,佛言:「應自上樹搖振令墮自取而食。汝諸苾芻!如上開者,並為難緣。若無難時皆悉制斷。若有違者,咸得惡作罪。」

目得迦別門第四總攝頌曰:

 與田分不應,  赤體定物施;
 僧衣字還往,  甘蔗果容裙。

第一子攝頌曰:

 與田分相助,  車船沸自取;
 烏嘴蠅無慚,  制底信少欲。

爾時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影勝大王以千畝田施與僧伽,時諸苾芻雖常食噉捨而不問,遂使良田併生茅荻。時影勝王因自出遊見而問曰:「此是誰田併生茅荻?」大臣答曰:「此是大王以千畝田奉施聖眾,彼收田實不為修理,由此荒廢。」王曰:「豈可僧伽不與他分。」答曰:「不與。」諸苾芻聞以緣白佛,佛言:「應與俗人作其分數。」時諸苾芻所有田穀,並與耕人不自取分,佛言:「應准王法取分。」即便取分。然諸作人既得己分,棄穀而去,佛言:「應運稻穀令入寺中。」時諸作人先持自分後持寺分,佛言:「先持寺分,己分方持。」雖後運來賊還偷竊,佛言:「應須掌護,勿令賊盜。」般運入時唯載僧分,車欲傾覆,喚諸苾芻,願見相助。時諸苾芻見是僧車,便不敢觸,佛言:「此應相助。」有病苾芻隨路而去,御車之人告苾芻曰:「聖者!可乘此車。」苾芻生疑而不敢乘,佛言:「但避車軾,乘去無犯。」又復以船運載其物,船既突淺,船師告曰:「聖者!願見相助共我推船。」時諸苾芻以是僧船不敢相助,佛言:「應可助推。」時諸苾芻陸路而去,極生疲睏,是時船主告苾芻言:「可共乘船。」時諸苾芻疑不敢上,佛言:「除其柁處,隨意乘船。」或時以擔而摙其分欲暫停息,告苾芻曰:「我欲歇息暫來下擔。」苾芻生疑不敢為下,佛言:「應可為下。」復有擔人中途疲睏,欲求止息告苾芻曰:「為我擎擔暫解疲勞。」彼諸苾芻疑不為舉,以緣白佛,佛言:「以繩系擔令持繩已,方為舉擔。」或時半路棄擔而逃,時有賊來收擔將去,佛言:「應可持行。」苾芻不知遣誰將去?佛言:「應遣俗人,此若無者可令求寂,此亦無者苾芻收取。」諸苾芻等疑不敢食,由自手觸。以緣白佛,佛言:「應食無犯。」僧祇釜鑊然火既多,於中酥酪沸騰出外,淨人若無恐虛損棄,佛言:「此時淨人不應令去,必有要緣須出外者,苾芻即應抽卻薪火。沸仍不止,應以杓攪。若煮藥時藥沸騰上,類此應知。汝諸苾芻!我為難緣所開許者,於無難時並應制斷。若有行者,咸得惡作。」

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九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

下篇: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

佛說大孔雀咒王經卷上(前方便法)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

四分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四分律序 夫戒之興,所以防...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羯磨一卷(出曇無德律) 曹魏...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留支譯本)...

禮法華經儀式

禮法華經儀式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拜起胡跪燒香...

比丘聽施經

比丘聽施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文殊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較量壽命經

佛說較量壽命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唐南天竺國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如是...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八吉祥經

佛說八吉祥經...

【佛教詞典】五處如應安立

【五處如應安立】 p0280 瑜伽三十卷五頁云:云何五處?...

【佛教詞典】邊際第四靜慮

【邊際第四靜慮】 p1443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八卷十三頁...

一個人開始內觀時,他就是在開顯寶藏

中道又分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諸法。見...

妄想那麼有力量,是因為你攀緣它

一個人要把心量擴大,要離開所有過去生命經驗留下的錯...

菜裡面有蒜,把蒜挑出來,這個菜還能吃嗎

問: 在外面吃飯,菜裡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來,這...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問: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師答: 學佛...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云: 清夜無塵...

念佛能得到命中沒有的福報

現在年輕人面臨著很多的誘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死亡不可怕,問題是來生去哪裡

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垃圾車定律

有一天,打算到機場,因時間來不及,因此,我拜託一位...

妙蓮老和尚《阿彌陀佛與持戒》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

學佛是為了比別人好嗎

問: 學佛是為了各方面都比別人好嗎? 大安法師答:...

【視頻】《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華嚴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視頻】《佛說咒小兒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咒小兒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