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薩千人共坐。

第一弟子舍利弗起前長跪,叉手問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意欲求佛道,若前世為惡,當何用悔之乎?」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憂念諸天人民好乃如是。」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羅漢道者、欲求辟支佛道者、欲求佛道者、欲知去來之事者,常以平旦、日中、日入、人定、夜半、雞鳴時,澡漱整衣服,叉手禮拜十方。自在所向,當悔過言:『某等宿命從無數劫以來所犯過惡,至今世所犯淫妷、所犯瞋怒、所犯愚癡,不知佛時、不知法時、不知比丘僧時、不知善惡時。若身有犯過,若口犯過、若心犯過、若意犯過,若意欲害佛、嫉惡經道、若鬪比丘僧、若殺阿羅漢、若自殺父母。若犯身三、口四、意三,自殺生、教人殺生、見人殺生代其喜;身自行盜、教人行盜、見人行盜代其喜;身自欺人、教人欺人、見人欺人代其喜;身自兩舌、教人兩舌、見人兩舌代其喜;身自罵詈、教人罵詈、見人罵詈代其喜;身自妄言、教人妄言、見人妄言代其喜;身自嫉妬、教人嫉妬、見人嫉妬代其喜;身自貪飻、教人貪飻、見人貪飻代其喜;身自不信、教人不信、見人不信代其喜;身不信作善得善作惡得惡、見人作惡代其喜;身自盜佛寺中神物若比丘僧財物、教人行盜、見人行盜代其喜;身自輕稱小斗短尺欺人、以重稱大斗長尺侵人、見人侵人代其喜;身自故賊、教人故賊、見人故賊代其喜;身自惡逆、教人惡逆、見人惡逆代其喜。身諸所更以來生五處者,在泥犁中時、在禽獸中時、在薜荔中時、在人中時,身在此五道中生時所犯過惡,不孝父母、不孝於師、不敬於善友、不敬於善沙門道人、不敬長老,輕易父母、輕易於師父、輕易求阿羅漢道者、輕易求辟支佛道者、若誹謗嫉妬之。見佛道言非、見惡道言是、見正言不正、見不正言正。某等諸所作過惡,願從十方諸佛求哀悔過,令某等今世不犯此過殃,令某等後世亦不被此過殃。所以從十方諸佛求哀者何?佛能洞視徹聽,不敢於佛前欺。某等有過惡不敢覆藏,從今以後皆不敢復犯。』」

佛語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意不欲入泥犁、禽獸、薜荔中者,諸所作過皆當悔過之,不當覆藏,受戒以後不當復作惡。不欲生邊地無佛處、無經處、無比丘僧處、無義理處、善惡處者,皆當悔過,不當覆藏。意不欲愚癡聾盲瘖瘂、不欲生屠生漁獵獄吏更生貧家,皆當悔過,不當覆藏。女人欲求男子者,皆當悔過。欲得須陀洹道不復入泥犁薜荔中者,皆當悔過。欲得斯陀含道上天作人、欲得阿那含道上二十四天、欲得阿羅漢泥洹去者,欲於世間得阿羅漢道者、欲得辟支佛道者、欲知去來之事者,皆當悔過,不當覆藏。」

佛語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各當日三稽首,為十方現在諸佛作禮。十方諸佛皆以中正迴教天下人,日月所照人民使作善。佛以經道雨於天下,譬如天雨百穀草木皆茂好。佛以經道雨於天下,故生侯王、四天王,上至三十三天上豪貴富樂。佛生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願十方諸佛聽某等所言:『天下人民蜎飛蠕動之類所作好惡,若佈施者、若持道勤力不毀經戒者、若慈心念人民者、若作善無量者、若施於菩薩及諸比丘僧者、若施凡夫及貧窮者、下至禽獸慈哀者,某等勸其作善助其歡喜。諸過去佛所可過度人民得泥洹者,某等皆助其歡喜。諸當來佛教人作善、遠離五惡生死之道,至令得阿羅漢辟支佛道者,某等皆助某等勸樂,使作善令如佛。今十方現在諸佛所當過度者,教人佈施不犯經戒、慈哀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者,皆令脫於泥犁、禽獸、薜荔、愚癡貧窮,至令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泥洹道,某等皆勸樂使作善助其歡喜。諸過去菩薩未成佛者,奉行六波羅蜜所作善,行檀波羅蜜佈施、行尸波羅蜜不犯道禁、行羼提波羅蜜忍辱、行精進波羅蜜精進、行禪波羅蜜一心、行般若波羅蜜智慧,成六波羅蜜。諸過去若菩薩奉行六波羅蜜,某等勸樂助其歡喜。諸當來菩薩奉行六波羅蜜者,某等勸樂助其歡喜。今現在菩薩奉行六波羅蜜者,某等勸樂助其歡喜。某等諸所得福,皆佈施天下十方人民父母、蜎飛蠕動之類、兩足之類、四足之類、多足之類,皆令得佛。』福得辟支人、持四大城金銀寶物持用佈施,百倍千倍萬倍億倍。」

佛語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當晝夜各當三過稽首,為十方佛拜言:『願聽某等所言。十方佛已得佛不說經,今某等勸勉,使為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說經,使脫於泥犁、禽獸、薜荔、愚癡貧窮,至令得泥洹道。諸十方欲般泥洹者,某等願從求哀且莫般泥洹,當令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得其福,皆令得脫於泥犁、薜荔。』」

佛語舍利弗:「某等宿命為菩薩時,某等當勸樂諸佛說經,且莫般泥洹。用是故某等為佛。第一四天王、第二天王釋來下,叉手作禮求哀,守我諸天人民說經。無數諸天曉我,且莫般泥洹。」

佛語舍利弗言:「如是人民種種各得其類,作善自得其福、作惡自得其殃。」

舍利弗白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佛道者,當何以願為得之?」

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當晝夜各三稽首,為十方佛拜言:『願十方諸佛聽。某等宿命從無數劫以來所作得福,若佈施、若持經道、若持善意、為佛作善、為經作善、為比丘僧作善、為凡人作善、若為禽獸作善作惡自得其殃,作善自得其福、為惡自悔。持經戒不毀,若受戒不與女人通,若勸樂諸佛菩薩萬民作善,若勸勉諸佛且莫般泥洹。某等取諸學道以來所得福德,皆集聚合會,以持好心施與天下十方人民父母、蜎飛蠕動之類,皆令得其福。有餘少所令某得之,令某等作佛道行佛經,諸未度者某當度之,諸未脫者某等當脫之,諸未得泥洹者某等當令得泥洹。』」

佛語舍利弗言:「使天下男子女人皆為得阿羅漢、辟支佛。若有人供養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千歲,其福寧多不?」

舍利弗言:「但供養一阿羅漢辟支佛一日,其福無量,何況舉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千歲乎?」

佛言:「其供養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千歲,不如持悔過經晝夜各三過讀一日,其得福勝供養天下阿羅漢、辟支佛,百倍千倍萬倍億倍。」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上篇:菩薩藏經

下篇:大乘三聚懺悔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十誦比丘尼波羅提木叉戒本...

彌沙塞五分戒本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彌沙塞五分戒本一卷 宋罽賓...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隨意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隨意...

舍利弗問經

舍利弗問經 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羅閱祇音樂...

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金光明經

金光明經序 真定府十方洪濟禪院住持傳法慈覺大師宗頤...

華嚴經旨歸

華嚴經旨歸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門法藏述 夫以。主教圓通...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一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淨土紺珠

淨土紺珠 釋 虛舟德真 輯 一心(阿彌陀經) 若有善男...

五陰譬喻經

五陰譬喻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

徹悟禪師文集

徹悟禪師文集卷上 門人(喚醒、了睿)輯錄 法語 示眾...

佛說薩羅國經

佛說薩羅國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昔有大國名曰薩羅,...

【佛教詞典】香泉寺

位於河南汲縣霖落山中。傍叢依嶂,架構宏偉。山中有泉...

【佛教詞典】福亮

日本三論宗大和元興寺之學僧。又作福領。本系我國隋唐...

聖嚴法師《隨時轉換主觀的感受》

我們的身心是五蘊和合而成的,所以如果沒有五蘊皆空的...

四法圓成檀波羅蜜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一天,彌勒...

一斤米的價值

一青年向一禪師求教。 大師,有人讚我是天才,將來必...

你若執著它,那你的煩惱就來了

《般若心經》講的是什麼?當然講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雞蛋算不算素菜呢

聽聞對方吃素,人們通常都會忍不住問一句:雞蛋算不算...

恭敬稱念觀音聖號即能遠離淫嗔癡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普陀山的和尚講普陀山的事兒--慈眼視眾生

今天我們來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區。這邊住的都是尼眾的...

今世行淨,後世無穢

過去,釋迦牟尼佛在波羅奈國仙人鹿野苑,剛度化了五比...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惡業

凡皈依佛法之人,無論男女,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一個人的成敗就是看你離心性有多近

我們一般的因果的修證是向外,從因緣所生法去修因證果...

執持禁戒,塵業不侵

執持淨戒 執持淨戒就是能夠完好無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一生至少原諒三個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對話,寒山子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

【視頻】《地藏經》供佛齋僧法會

《地藏經》供佛齋僧法會

【視頻】普賢行願偈頌

普賢行願偈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