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薩藏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菩薩藏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及七萬二千菩薩。是時長老舍利弗承佛神力,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禮佛,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懺悔滅罪,速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言:「人欲學三藐三菩提,或聲聞乘人,或緣覺乘人,或大乘人,或餘眾生,應誦十方十世界十佛名號,然十千燈,若酥、若油、香及磨香,亦隨燈數,種種花、種種果、種種葉,作大供養,行大佈施。盛十頻伽水,盛十坩水,沐浴清淨,以香熏身,著新淨衣,更洗手足,兩手各持十枚蓮華,應當菜食,給使、僕人皆令淨潔。於十方面各施佛座(上方佛座宜須小高),懺悔之人於十方面隨便設座,即於坐處禮十方佛,口自發露懺悔從來所作行業,亦悔無始生死以來所造眾惡,改往修來,誓不復作!」佛言:「舍利弗!東方名阿輸謌世界(此謂無憂),於彼有佛,名月勝吉;南方難陀世界(此謂歡喜),於彼有佛,名旃檀吉;西方跋陀羅世界(此謂賢),於彼有佛,名無邊光明;北方饒益眼世界,於彼有佛,名幢吉;東南方月光世界,於彼有佛,名無憂吉;西南方有幢世界,於彼有佛,名寶剎;西北方有鳴世界,於彼有佛,名花德;東北方安隱世界,於彼有佛,名三勇勐;上方有月世界,於彼有佛,名大功德吉;下方大名世界,於彼有佛,名光明吉。一日一夜六時行道禮拜,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說此言:『我禮一切諸佛、如來,彼現在十方諸佛,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轉法輪,現光明法輪,現取法輪,現雨法雨,現擊法鼓,現吹法螺,現建法幢,現然法炬,現以法施充足眾生,隨一切眾生所樂,皆悉為說,能多利益,安隱眾生,為慈悲世間,為饒益諸天、人眾,我今頂禮彼諸如來。彼諸如來彼佛尊重,應當供養。諸佛是大智慧,是世間眼,能為世間作證,主領世間,現知現見。我以身、口、意敬禮彼佛。

「『我從無始生死以來所造惡業,為一切眾生障礙,或起貪、或起瞋、或起癡,不識佛、法、僧,不識善、不善法,或以惡身、口、意出佛身血,或誹謗正法,或破和合僧,或殺真人羅漢,或殺父母,或備起十不善道,或已作、今作、當作,或見他作讚歎隨喜,或以身三、口四、意三業行造作眾惡,惡口、罵詈、誹謗他人,或斗秤欺誑於人,或生六道,惱亂父母,或取塔寺物,或用僧物,或用四方僧物,或破佛所制戒,或不隨和上阿闍梨語,或瞋或罵,或誹謗聲聞、緣覺、大乘,或因慳嫉造諸惡業,或惡罵如來,或法說非法,或非法說法,如是一切諸惡,我今於十方諸佛發露懺悔!彼諸如來現見、現知、現證,我於佛前一心發露,不敢覆藏;發露已,後誓不敢作。是諸罪業應入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或經八難,願此諸罪現前消滅,未來不生!

「『我今日在諸佛前,發露懺悔,不敢覆藏;發露之後,誓不敢作。如過去諸菩薩為修行菩提,如彼所懺悔,我今亦復如是懺業障礙,發露之後,不敢復作;如未來諸菩薩摩訶薩當懺悔,我亦如是懺悔發露,發露之後誓不更作;如現在十方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提今現懺悔,我亦如是懺悔發露,誓不更作;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菩薩摩訶薩,為修行菩提,已懺悔、當懺悔、現懺悔,我亦如是懺悔,誓不敢作。』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當如是懺悔。

「是故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於一切諸法清淨,無有障礙,應當如是懺悔諸惡業障;既發露已,誓不更作。若樂生剎利、富貴種姓,多饒財寶,種種具足,形貌端正,欲得大乘者,當如是懺悔;若欲得四天王處,當如是懺悔;若欲得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應如是懺悔;若欲得梵身天、梵富樓天、大梵天、少光、無量光、光曜少淨、無量淨、遍淨、受福無罣礙天、果實天、無想天、不煩不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當如是懺悔。若樂生無色界空處、識處、不用處、非想非非想處,當如是懺悔。若欲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當如是懺悔。若欲得聲聞三明、六通、神力自在、聰明利智;若欲得緣覺菩提,當如是懺悔;若欲得一切智清淨智、不可思議智、無等等智、正遍智,如是當懺悔。

「舍利弗!何以故?一切諸法由因緣生,如來所說有法從緣生,有法從緣滅,以因緣展轉,於彼法過去,彼已滅、已轉,彼業無障礙,彼諸法未生,亦無障礙。舍利弗!何以故?一切諸法如來所說,皆悉空寂,無眾生、無壽命、無人,不生不滅。舍利弗!一切諸法自身所造,自身者亦是有。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此法慧,所謂無真實眾生,此謂說滅一切業障。」懺悔品竟。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得聲聞乘、緣覺乘、大乘,或有餘人修功德,云何當生隨喜善根?」

爾時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若欲隨喜,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如是當說此言:『若有眾生於十方已作功德事,若佈施、若持戒、若修行,我於彼一切隨喜,以第一隨喜、勝隨喜、最上隨喜、無上隨喜、無等隨喜、無等等隨喜,我悉如是隨喜。若有眾生於十方當作功德,若佈施、若持戒、若修行,我於彼一切隨喜,以第一隨喜、勝隨喜、最上隨喜、無上隨喜、無等隨喜、無等等隨喜,我悉如是隨喜。若有眾生於十方今現作功德,若佈施、若持戒、若修行,我於彼一切隨喜,以第一隨喜、勝隨喜、最上隨喜、無上隨喜、無等隨喜、無等等隨喜,我悉如是隨喜。

「『若彼諸菩薩初發菩提心功德,若彼菩薩已於百劫修行功德聚,若彼菩薩已得無生法忍功德聚,若彼菩薩已得不退地功德聚,若菩薩從一地次第至十地功德,我於彼一切隨喜,以第一隨喜、勝隨喜,乃至無等等隨喜。若菩薩先已修行六波羅蜜相應功德善根,我悉隨喜,以第一隨喜乃至無等等隨喜。若未來菩薩當修行六波羅蜜相應功德善根,我悉隨喜,以第一隨喜乃至無等等隨喜。若現在諸菩薩今修行六波羅蜜相應功德,我悉隨喜,以第一隨喜乃至無等等隨喜。

「『以過去如來、應供、正遍知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轉法輪,為饒益眾生,為安隱眾生,為慈悲眾生,為以義饒益眾生及諸天、人、聲聞、緣覺、菩薩所造功德,我悉隨喜。未來如來當得阿耨三菩提,當轉法輪,為饒益眾生,為安隱眾生,為慈悲眾生,為以義饒益眾生,及諸天、人、聲聞、緣覺、菩薩所造功德,我悉隨喜。現在十方諸佛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轉法輪,現燃法炬,現擊法鼓,現吹法蠡,現建法幢,現以法施充足眾生、饒益眾生、安隱眾生,慈悲世間,以義饒益一切人、天,若彼聲聞、緣覺、大乘所造功德,我悉隨喜,以第一隨喜乃至無等等隨喜。』

「舍利弗!此謂隨喜功德聚。以此隨喜功德聚,若善男子、善女人行此功德,此功德果報不可數、不可量。舍利弗!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乃至恆河沙等世界眾生,悉皆漏盡成阿羅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四事盡壽供養,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是隨喜功德,勝此功德無量無邊。是故,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隨喜,若女人欲得男子當隨喜。」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已說隨喜,為現在、未來菩薩光明,云何勸請?」

佛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聲聞乘、若緣覺乘、若大乘、若餘眾生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說如是言:『我禮一切諸佛、世尊,今現在十方諸佛,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轉法輪。我已禮彼佛,我今勸請轉於法輪,願諸佛、世尊轉法輪,願燃法燈,願開法眼,願燃法炬,願興法雲,願吹法蠡,願擊法鼓,願建法幢,為饒益眾生,安隱眾生,為慈悲世間,以義饒益一切天、人!』舍利弗!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說如是言:『我禮一切諸佛、世尊,若十方諸佛欲入涅槃,我當勸請彼佛願久住世,為饒益眾生安隱眾生,慈悲世間以義饒益一切天人,我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此勸請!』

「舍利弗!此謂勸請聚。此勸請聚,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不可數量。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三千大千世界佈滿七寶佈施如來,若善男子、善女人前勸請功德勝此功德無量無邊。舍利弗!若恆河沙等世界佈滿七寶佈施諸佛,若善男子、善女人前勸請功德勝此功德無量無邊。如是勸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我勸請,舍利弗!此謂勸請聚。以此勸請聚,若善男子、善女人現勸請,彼功德不可思量。何以故?舍利弗!我先修行菩提行,我已如是勸請諸佛為轉法輪,以此功德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帝釋諸天、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等,亦勸請我轉於法輪,為多所饒益安隱世間,乃至以義饒益一切天人。舍利弗!我先勸請諸如來為法久住,我以此功德根故,得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得四無礙辯,得大慈大悲,我已入泥洹,我法當久住!」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聲聞乘、若緣覺乘、若大乘、若餘眾生,當行迴向善根為一切智?」

爾時佛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聲聞乘、若緣覺乘、若大乘、若餘眾生,晝夜六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作如是言:『我於無始生死所作功德善根,或於佛、或於法、或於僧,或一人乃至施與畜生一摶食,或懺悔、或勸請、或隨喜,或歸依三寶、受戒功德,一切和合,迴施與一切眾生,如諸佛、世尊現智、無著智迴施與一切眾生,我亦如是迴施一切眾生。如手捉寶珠施與一切,如雲降雨潤益,無盡無減,為眾生富貴無減,為功德無減、法無減、智慧無減、樂說無減,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得一切智,我以此功德施與眾生,一切和合、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此善根願令一切眾生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

「『如先諸菩薩,為菩提修行善根修行迴向為一切智;我亦如是,迴向為一切智,以此善根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如未來諸菩薩,當修行迴向善根為一切智;我亦如是,以迴向善根為一切智。如現在諸菩薩,修善根為一切智;我亦如是,迴向善根為一切智。以此善根,願一切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

「『如先釋迦牟尼佛,坐菩提樹下,住不可思議無垢定,降伏惡魔,所有諸法可知、可見、可覺,於夜後分明星出時,以一念相應慧行滅苦道,得證醍醐;我亦如是,一切眾生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無量光明如來、勝光明如來、清淨光明如來、功德光明如來、師子如來、百光如來、高明如來、網光如來、珠光如來、火光如來、光王如來、莊嚴如來、寶幢如來、法幢如來、身勝如來等應供、正遍知,如餘諸佛、世尊,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轉法輪,為饒益多眾生,為安隱諸眾生,為慈悲世間乃至以義饒益一切天、人;我亦如是,為一切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轉法輪,為饒益眾多眾生,為安隱眾生,為慈悲世間乃至以義饒益一切天、人。』

「舍利弗!此謂迴向功德聚。此功德聚,勝前佈施功德聚,百分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為他廣說,所得功德無數無量。舍利弗!若有人能令三千大千世界雜類眾生,於一念頃俱得人身已,復能令得緣覺菩提,常以四事供養,施與一一緣覺七寶,如須彌山,如是日日乃至入涅槃,入涅槃已起七寶塔,花香、幡蓋種種供養。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寧為多不?」

舍利弗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

「是故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所得功德復多於彼,願此功德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功德比先功德,百分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信此經,勸請十方諸佛為轉法輪,如我所說法施勝於財施!」

爾時四眾一萬人俱從坐起,皆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說此言:「世尊!我等當受持此經,為人廣說當信。何以故?世尊我等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當成就如是善根、如是善法!」

是時帝釋天王散以天花,供養世尊及此經法,而說此言:「世尊!此經有大功德,為增長諸菩薩善根,為滅業障。」

是時佛告帝釋:「如是,如是!憍尸迦!何以故?天王!我念過去阿僧祇劫,是時有大光聚如來、應供、正遍知出現於世。天王!大光聚如來、應供、正遍知,壽六十八億歲,初始說法有百千萬億弟子,彼一切皆阿羅漢盡諸有漏;第二說法有九十九千億弟子,亦皆漏盡得阿羅漢;第三說法有九十八億百千弟子,諸漏已盡,得阿羅漢。天王!彼大光明聚如來、應供、正遍知,為一切世間諸天、梵王、沙門、婆羅門故,住經六十八億歲。是時帝釋天王及四眾,從光明聚如來受持此經,為多利益一切世間,為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一天女,名竭伽陀,受持此經,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厭離女人,得丈夫身,常生人、天之中,不經惡趣,八萬四千世作轉輪王。憍尸迦!於汝意云何,至此彼竭伽陀女人豈異人乎?即我身是。我昔於億百千世界值無數佛,同名光明聚如來,於彼佛所悉聞此經。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此如來名,必定當得大般涅槃。若有女人聞此光明聚如來名者,當轉女身,壽命終時,無有疑亂,不更受女身。憍尸迦!此經大功德恩,能攝受諸菩薩摩訶薩善根,能滅諸業障礙。」

是時帝釋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云何受持?」是時佛告帝釋:「憍尸迦!此經名『滅業障礙』,汝當受持;亦名『菩薩藏』,汝當受持;亦名『斷一切疑』,如是受持。」

佛說經已,帝釋、天王及長老舍利、弗比丘眾,及諸菩薩、天、人、阿修羅、乾闥婆,一切世間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菩薩藏經


上篇:寂調音所問經

下篇: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註音版】式叉摩那尼戒本

式叉摩那尼戒本(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佛說舍利弗悔過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羅閱祇...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毗奈耶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

律二十二明瞭論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律二十二明瞭論一卷 正量部...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僧祐錄雲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聞如是...

【註音版】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失譯人名附秦錄 如是我聞: 一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數經

佛說數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

【佛教詞典】斷和

(術語)彼此有爭,則斷事之人,斷其是非,使兩者和。...

【佛教詞典】拘物頭華

拘物頭,梵語 kumuda,巴利語同。屬睡蓮科。又作俱物頭...

福慧二輪,不可暫廢

法身之性,本無差別,佛異眾生,修德有功而已。修德亦...

不要去觀察師長這五個過失

我們對於這個法師啊,盡量能夠避免啊去觀察這五個處所...

慧律法師《僧璨大師最上乘信心銘》

沉痛殷切的呼籲 佛弟子最茫然的是:法門眾多,卻不知...

居士修行與弘法中的幾個誤區

佛制四眾弟子,出家眾以修習梵行、弘法度眾為要務,在...

貪心和嗔心的對治方法

在佛法中,對於貪心和嗔心都有具體對治方法。其中,關...

在家誦《地藏經》容易招感不好的東西嗎

問: 師父,我原來誦《地藏經》,有的居士說在家誦不...

猶太人的九條哲理

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變污濁,一杯污水卻不會因...

遇到橫禍突然去世,能不能往生

再介紹另一位潘謝映梅老太太,本來末學不認識她,是除...

故鄉一別久經秋,切切歸心不暫留

故鄉一別久經秋,切切歸心不暫留。我念彌陀佛念我,天...

文殊菩薩祝聖儀軌

一、香讚 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熱在金爐上...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跟法華經...

五百釋女報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衛國,毀滅釋迦族,並挑選了五百名...

【視頻】《普門品》文殊講堂唱誦

《普門品》文殊講堂唱誦

【視頻】《禮佛大懺悔文》旃檀居士念誦

《禮佛大懺悔文》旃檀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