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於是會中有一菩薩,號曰明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欲有所問,唯願世尊分別解說。」

爾時,佛告明天菩薩摩訶薩:「善男子!欲有所問莫得疑難,如來當為隨問解說。」

明天菩薩即白佛言:「云何菩薩少修善本而獲大果,或多作功德福報無量?」

佛告明天菩薩摩訶薩:「善哉,善哉!明天!能於佛前問如是義。汝已曾於過去無量諸佛所殖眾德本供養諸佛、親近善知識,能為樂福眾生髮甚深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明天菩薩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明天:「諸菩薩摩訶薩當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心行,專心念佛所行功德。復次,明天!菩薩摩訶薩當應往詣如來尊廟禮拜供養,右膝著地合掌右遶,散華燒香、懸繒幡蓋、作眾伎樂尊重恭敬,以微妙音歌、甚深句義,讚佛功德隨喜嘆善。」

佛告明天:「云何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心行、念佛功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當念如來:堅固士、無上士、最勝士,為師子王勇勐無畏,自度度彼、自安安彼、自滅滅彼,說真諦法安立眾生,心無諂飾淨戒具足,力無畏辯永除障習,於法自在無與等者。如是專心念佛功德已,右膝著地,散華、燒香、幡繒、幢蓋、伎樂供養,是為菩薩修慈身行;以微妙音歌、甚深句義,讚歎如來無量功德,是為菩薩修慈口行;因彼身口善根念佛功德,至誠恭敬,是為菩薩修慈心行。明天!是則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口、意習行正念。」

佛復告明天:「又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眾生所,亦應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等念眾生。明天!云何菩薩摩訶薩於三世眾生所,應修慈身、口、意行,等念眾生?如是,明天!菩薩摩訶薩不殺眾生、不盜他財、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慾、不瞋恚、不邪見。云何菩薩不殺眾生?於一切眾生慈悲愛念,慚愧愍傷,永捨刀杖。不偷盜者:若於聚落空處,所有遺物不與不取。不邪淫者:若女有主,父母、兄弟、宗親所護,乃至見彼授華一莖,不起欲想。不妄語者:若於鄉邑、若在王者堪為證佐,真誠實語守死不虛。不兩舌者:常於彼此起和合想,從彼所聞不向此說,從此所聞不向彼說。不惡口者:軟語開喻先意問訊,終不以苦切惡言加於眾生。不綺語者:時說、實說、知義而說,為利益彼說,心口無差。不貪者:於他財利不起欲想,見來取者心無悋惜。不瞋恚者:於一切眾生除諸恚恨,起慈愍心、饒益心安彼心,隨順善攝一切眾生。不邪見者:有施、有濟、有說,有父母,有今世、後世,有苦樂行果報,世間有阿羅漢自知身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成,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

「明天當知:彼不殺、不盜、不邪淫,則是菩薩修慈身行;不妄語、兩舌、惡口、不綺語,則是菩薩修慈口行;不貪、不恚、不邪見,則是菩薩修慈意行;修慈身、口、意,則是菩薩等念眾生。」

佛告明天:「菩薩摩訶薩於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及於過去、當來、今現在一切眾生所,修慈身行、修慈口行、修慈意行,所有功德果報悉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明天!菩薩作如是迴向者,是為菩薩少修善本獲大果報,多作功德福報無量。」

佛告明天:「是菩薩成就無量功德時,持是功德迴向無量智慧,又共一切眾生,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功德三種,有三種迴向。何等為三?謂過去空、當來空、現在空,無有迴向者,亦無迴向法,亦無迴向處,菩薩摩訶薩當作是迴向。作是迴向時,三處皆清淨,以此清淨功德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是迴向者,無有凡夫及凡夫法,亦無信行亦無法行,亦無八人,亦無須陀洹、向須陀洹,亦無斯陀含、向斯陀含,亦無阿那含、向阿那含,亦無阿羅漢、向阿羅漢,亦無辟支佛、向辟支佛,亦無有佛及向佛者。何以故?法性無緣、不生不滅、無所住故。是故菩薩摩訶薩應以是三種迴向三種清淨功德、與一切眾生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作是迴向已,又復願言:『若我生處常遇諸佛,逮甚深三昧,見無量佛成就多聞、清淨智慧,弘誓不捨一切眾生。』」

說是法時,百千天人皆願欲往生阿閦佛國。

爾時,佛告尊者阿難:「我向說此甚深法時,百千天人皆願往生阿閦佛國。阿難當知,彼於此終,皆當往生阿閦佛所妙樂國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聽受正法,得陀羅尼如說修行,皆當成就不思議慧,於五濁國當得作佛,皆同一號,號甘露音王如來、應供、等正覺。當知彼天受記別時,百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當知此為大功德趣、為無量功德、為無邊功德。」

佛言:「憍尸迦!是法畢竟淨故。」

「世尊!當何以名此經?云何奉持之?」

佛告釋提桓因:「憍尸迦!是經名『大迴向』,亦名『甚深法性迴向』,當奉持之。」

佛告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學是迴向者,當知是人必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能度未度者,安樂百千無量眾生。」

說是法時,諸比丘眾,釋、梵、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上篇:諸法最上王經

下篇:弟子死復生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佛說分別緣生經

佛說分別緣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彌勒來時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四品法門經

佛說四品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註音版】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肇論新疏

肇論新疏卷上 五台大萬聖祐國寺開山住持釋源大白馬寺...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十二頭陀經

佛說十二頭陀經 宋於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捨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佛說造塔功德經

造塔功德經序 夫塔者,梵之稱,譯者謂之墳。或方或圓...

【註音版】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佛教詞典】禪宗

又稱佛心宗、達磨宗、無門宗。指以菩提達磨為初祖,探...

【佛教詞典】毗梨沙伽那

(異類)龍王名。住頻闍訶山下之池中,能解僧佉論,頻...

無知和愚癡的殺生者

殺生者總以為被殺者是無知的、可欺的。誠不知,是自己...

彰顯佛的果德

我們今天講這個緣起門裡邊的第三個因緣,叫做顯現他的...

閉關念佛截住妄念流

這句佛號一定要如香象過河,要截得住意識流,截住它。...

印光大師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

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學習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門之一。近...

印光大師:為在家弟子略說三皈五戒十善義

(本文摘自《印光大師文鈔》卷四) 悲哉眾生!從無始...

吃虧是福,有著深刻的哲理在其中

俗話說,人生有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虧是福。...

人要自己行走才會真正成長

朋友老丁送兒子去省城上大學,按理說要第二天才能回來...

一個人的道德很深,名聲一定就會長久

我們要謙下,實際謙下裡面就包含著理解、包容、同情。...

只要證得了空的義理,看一切就無罣礙

當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都叫法...

徹底打破蛋、奶、肉的美麗神話

約翰羅彬斯在他所寫的「新世紀飲食」一書及錄像帶裡,...

所有的殃災禍福都不是無因的

娑婆世界的眾生造作殺、盜、淫、妄、酒等五惡之因,就...

他的身業全都倒向了世間的事情

又真實有二種:一者,自利真實;二者,利他真實。言自...

【視頻】《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聆志居士

《佛說大如意寶珠輪牛王守護神咒經》聆志居士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女聲版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女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