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十二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問等覺品第二十八
    三昧因緣品第二十九

問等覺品第二十八

阿難。爾時眉間白毫梵天白放光如來言。世尊。如彼億數諸菩薩等。發是法言佛陀佛陀者。彼於是中見何義故。而諸菩薩三稱佛名。善哉世尊。是佛名義我等樂聞。世尊。一切眾生惟知言佛。而竟不知佛者是何。何故名佛。佛為何句。如是等義願為解釋。令諸聞者獲大功德。

佛言梵天。諸佛世尊有三昧名師子奮迅。諸三昧中最為殊勝。若人能入此三昧者。得一法門名曰離行。能具演說諸佛名字。乃至具足力無畏等。此等皆是師子王法不可降伏。我今當說。梵天。所言佛者。彼諸菩薩大聲唱言。能於生死得覺悟者。彼名為覺故言佛也。梵天復言。世尊。云何名為得覺悟者。彼名為佛。佛言梵天。一切眾生長夜大睡。是中一人能覺悟已。即知眾生一切皆睡大睡深睡。我今既得如是覺已。云何當令一切眾生。除斷睡眠同得斯覺。梵天。是為第一以覺義故稱為佛陀。

時彼梵天復白佛言。世尊。更有何義而名為佛。佛言梵天。諸佛世尊有一法門。名曰觀三世輪。彼應先覺既覺知已然後解說。云何解說。所謂不著過去世也。云何不著。能斷三世一切障礙。故名不著。是諸眾生不覺知故便為障礙。彼等眾生與欲和合。是故有著又以愛著。悕望分別即生憶念。彼憶念時不能清淨。云何名為不清淨也。此法應覺而不能覺。不能覺故即成昏睡。若昏睡者則名不覺。彼於睡時更起夢想。夢見覺時所作眾事。凡是過去所經歷處。了了分別。如是夢心不知是夢。但謂是覺所作皆真。因此復生未曾有想。未曾有想即是亂心。以亂心故便致損害。是故如來見諸眾生。沒在煩惱深重睡中。永被昏蔽無有覺期。即起悲念。我當云何令彼眾生得免斯害。我今惟以所覺一法。覺彼眾生害自除耳。如是念已。次第為說教授之法。梵天。是為第二以覺義故稱言佛陀。

梵天。何等名為第三覺法。此為示現未來未作相故。如過去事。如是曾有如是處所如是父母。乃至如是名姓等。如是有故。云何名為未來有也。以彼但有言說相故。若有言說則便具足有為諸行。如來覺彼。故說未來有為具足。便成障礙。汝等於中莫造如是十二緣分。彼因緣分是分別法。如來覺已為他解說梵天。是為第三以覺法故稱言佛陀。

云何名為現在世事。謂說現在色。示現過去未來故。云何為說現在世也。此現在世不可得見。云何不可見。所謂是處但有名。雲此是色。不可見故而亦名為見。云何名見。見即不見故。以是因緣此現在世。無有邊際可得見也。所言名者亦不可見。無苦眾生故彼亦是無。云何無也。是中但有數故。彼迦羅邏等諸大無所有。云何無所有。於剎那間有為諸行。無住處故。何以故。若彼迦羅邏住處。經七日即名頞浮陀。如是次第七日一數。乃至滿足九月在胎住處。是故如來略說斯事。一切聲聞辟支佛尚不能知。何況世間一切凡夫。此諸眾生本所不知未曾行處故。如是此中迦羅邏住處事等。今當更說。於母胎中時念念不住。以不住故。即生即老即死即墮。以不住故。即於彼彼生處受生。如彼所造有為諸行。世間眾生迷惑覆故。本無迦羅邏處。言有迦羅邏。本無頞浮陀處。言有頞浮陀。彼所造作有為諸行既無。云何得說有名字也。如是乃至一切諸佛世尊。所有菩提法皆亦不可說。梵天。諸佛世尊應供正遍覺。過去心願力亦無住處。未來教法彼亦無住處。乃至今者我及一切諸如來應供正遍覺。皆在無量無邊世界中現住說法。梵天。如是現在諸佛世尊所有教法。當知亦無住處可得。何況此四大身之所住處而可說也。如是諸法生處出處皆不可知。

梵天。諸佛世尊分別法義為他演說。是中一切世間眾生。見彼言說即生執著。云何見著。諸凡夫人作如是念。惟有如來能得覺法。然而彼等不作斯念。是中如來何所覺也。其有三十七助菩提法。如來如是覺耶。為如凡夫所見。見有我見有人。見有眾生有壽命有丈夫有作者有受者。乃至見有陰界諸入。如斯覺耶。復次梵天。於彼無生法中。誰為能覺誰受覺者。梵天。若佛如來作如是念。我覺諸法我得諸法。是則如來不捨我見。梵天。是故如來不覺一法亦不得一法。梵天。如來唯以具足大慈。見諸眾生墮彼無明大黑闇中。欲淨眾生心智垢故。引譬喻方便。示現說法名字句眾。拔除世間令出生死故。以諸喻方便為說。終不令彼執著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事也。梵天。若彼眾生不著三世。既不著已。即於如是真實法中立無我行。既證無我不復退還夫退還者。所謂於彼三世之中往來輪轉也。梵天。彼諸眾生妄分別時作如斯念。此過去此未來此現在。彼若如是妄分別已。則不捨我執。若有我執。於三世中多起妄見。是故決定於一切處應捨我想。何以故。若有執著名為愚癡。以愚癡故為他所縛。梵天。譬如網鳥之人布食於地。諸鳥後時為食來下。如是眾鳥以食喪命。如是梵天。若人不知證出三世。是人長夜自受殃苦亦復損他。何以故。如彼諸鳥。以少食故遭遇大殃。如是如是。有諸眾生躬在我前承事供養。而亦不知我說何法。為誰說法何處說法。然彼於此可說聞法尚不能知。何能知彼不可聞說究竟涅槃。是故要當發大精進熾然願求。然後能於如來所說方便密法可得知解。

大法炬陀羅尼經三昧因緣品第二十九

佛告阿難。時天帝釋白彼放光如來言。世尊。何因何緣。先此億數諸菩薩等請問法門。如來不即為其解釋。因此詣於祭火王園。如來世尊任其所趣。而亦獲斯大利益也。爾時放光如來告天帝言。憍尸迦。汝問何因緣故。彼諸菩薩請問法已。如來不即為解說者。汝等諦聽。以彼菩薩法有所願。乃於如是無礙行處。生不信心。以是因緣。我先令彼諸菩薩等詣王園林入大禪定自思法門。何以故。憍尸迦。彼諸菩薩已於過去。經十四億諸如來應供正遍覺所。修行供養彼所作事。諸菩薩等以三昧力明瞭見知。既念知已觀諸世間。惟有如是生老死墮移處轉生。彼諸菩薩於十四億諸如來所。請行法時亦有壞信。諸菩薩等以好為惡起願行故。今處地獄仍受重殃。諸菩薩等覩斯事故。心生大恐既恐怖已。於有為法發厭離心。咸作是言。嗚呼世間大苦。我從昔來耽樂懈怠。不信如來謗毀法僧。多興惡業無事不為。以是惡故將恐同彼往昔菩薩於十四億諸如來所生不信心惡行菩薩墮地獄中。願勿令我受如是法。亦勿令我墮不信地。彼諸菩薩發是願已。於如來所正信不壞發歡喜心。發是心已即得住於不退地忍。時天帝釋復白彼佛言。世尊。斯諸菩薩從何處所能生是智。知見往昔十四億數諸如來所修行事也。佛告天帝釋。是大智聚還是如來之所顯示。云何顯示。於彼如來應供正遍覺入於師子奮迅定時。佛神力故令諸眾生咸得寂定發生知見。皆覩過去所經諸事。彼等由是三昧力故。即得破除無明[穀-禾+卵]藏。如師子王大鳴吼時。悉能驚怖一切禽獸無問強弱。若行若住聞彼吼聲各藏岩穴。譬如雲霧遍滿虛空。大風一起須臾磨滅。爾時空中所有諸星乃至微小一切皆現。月輪明朗威光普照。如是憍尸迦如來入此師子三昧。為諸眾生一切無知無明藏聚。自外諸餘所有煩惱。莫不咸作破滅因緣。昔來所造一切善根。自然清淨無復煩惱。咸皆緣此三昧故。爾時天帝釋復白彼佛言。世尊。我等樂聞彼諸菩薩林下所入三昧名字。惟願解說我當受持。爾時佛告天帝釋言。憍尸迦。汝今諦聽善思念之。我為汝說諸菩薩等三昧名字力無畏等。憍尸迦。諸菩薩等彼時所得三昧。有三種決定斷疑。何等為三。所謂入世間巧方便三昧。即初住大乘菩薩三昧。初憶念時。後成就時。轉寬大時。天帝釋復言。世尊。云何名為入世間巧方便三昧。佛告天帝釋言。憍尸迦。有菩薩摩訶薩入一三昧。名曰淳至。以彼三昧力故。如是三種方便業藏可得證知。是中入世間巧方便三昧已。然後復入三教業藏。見一切法同於虛空。言世間者。所謂世間眾生所行作處。往來處輪轉處。著我行處。著我所行處。著眾生行處。著有無行處。昔來所作或裸露形體。或熱時重覆。或觀天變或察地動。或佔日月或視星辰。或相人形貌。或往還良日。諸如是等妄說吉凶。或習世間禮儀書數算曆一切伎藝。或行咒術秘方工巧種種事業。或商賈往來為他使命。或共他語議好為諍論或所不應說輒即出言。或棄正思惟起諸惡覺。如是等事名世間也。其有菩薩初住乘者。隨順世間所行事業。一心專念相續不斷。亦如絲縷無有絕時。以不斷故沉溺我想。於我想中專心執持。分別如是世間諸事。既分別已即於菩薩。荷負事中深生恐怖。以恐怖故諸佛世尊即便放捨不為說法。憍尸迦。如來云何不為其說。以諸凡夫種種受身。彼等受時為愛所縛。世間之事無所不為。放逸亂心造諸逆罪。以造逆故惡業具足。是故如來不為其說。憍尸迦。以是因緣。諸佛如來應供正遍覺。不記是人當來作佛。憍尸迦。彼愚癡人無知無解。殺父害母及餘重障。佛法僧所憍慢放逸。耽著我想癡如小兒。彼作是已佛不為說。憍尸迦。汝今當知。非佛世尊於眾生所有秘悋心而不為說。復次憍尸迦。如是三昧於三言教。阿字為初。然後方顯四十二句。阿字初句五五為分。其四十一句一切名字。展轉相呼當如是知。憍尸迦。譬如羊毛入諸染色隨所入處得種種名。或青或白或赤或黃。或紅或紫或同頗梨。如是諸色隨本受名。如是憍尸迦。是中阿字於一切語言。最為初首。餘四十二字隨助音句。和合莊嚴攝持比類。轉生諸字。與諸語言辭辯相應。勢力清淨眷屬相著。彼等皆攝阿字門中。憍尸迦。是為世間語言成就法。亦能巧成世間三昧。雖曰三昧猶是退法。以退法故但損減心。心損減故。不能牢固成就諸根。根不成故。不能勇勐發勤精進。以精進根不成就故。則不能荷菩薩重擔。而亦不能說法教化。得三昧時。設能成彼世間諸事。然出離者不須常修。復次憍尸迦。更有三昧。名通達法界。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於三世中皆能成就。云何名為通達法界。如是菩薩因此三昧。得念智力名曰斷染。知此大地最極下際住於水上。普皆柔軟破壞分裂有空缺故。更以餘種山石相依和合成地。如是中間無空缺處。以得清淨熏修知見力無畏等故。於地界中無有障礙。皆悉能作種種神通。一彈指頃能於大地出沒往來。憍尸迦。譬如城邑聚落之外有大水池。於春夏日多諸女人。入是池中遊戲澡浴。彼於水中或出或沒或往或來自在無礙。如是憍尸迦。菩薩得此通達法界勝三昧時。以神通力於大地中出沒自在亦復如是。然彼心初不取地相。惟念風輪而亦無有風輪相想。彼菩薩變化自身亦復如是無有著處而見其身住在空中。如是觀已即於其間飛騰虛空。然後化作微塵之身。遍滿虛空人眼不見。彼風輪界持心亦遍。轉更增闊一切如風。身雖不現然是化身。滿彼空中作虛空想。雖於此身作虛空想。而終不離諸界覺知。如是知已住於虛空。住虛空已念無法想。亦無為他現身相想。是故復能以彼多身合為一身。又能徹過山石牆壁無有障礙。亦能履空如地。於虛空中行住坐臥。具足如是種種神通。菩薩復念所有水界。知彼水界本所住處。因彼水界復如是知此身亦爾。如彼水界有如是色。住是中已復念水界。住是中故。便能更念大雲輪界。知彼雲輪所從來處唯因緣生。雨從何來亦復如是。觀彼行處皆分別知。是中有云無雲有雨無雨。皆如是知。但從因緣生世諦事。作如是入住是中已。因放大雨彼二和合。潤洽大地所有卉木樹林眾物。如是一切皆依大地。以水潤澤彼彼生長。有智之人取彼草木。及加功力火遂得生。彼火生已。然其自體所生之處。是中火業還自燒彼本生草木。況復餘物。是故阿字得名為火亦名為怨。而彼復以地在水上。故言地界。是地所有叢林樹木。以水潤之故得增長。然後出火。彼火因風轉更增盛。而彼菩薩復作是念斯皆作法。所謂因地出火而住虛空。是火及風二共和合。故知此等但有生滅。見生滅已得二神通。而彼風輪即第四大非色法故。眼不能見彼惟觸故。是身所知耳不能聞餘無所覺不可執持。上行於空下迫於地。飛沙走石散土揚塵。世間愚癡憶想分別。言黃黑風此來彼去。而實彼風不可覩見。何以故。彼風從空因緣而生。無住處故。憍尸迦。如是次第風界不可見。依彼虛空無有邊際。故謂之大。是中菩薩依於虛空。取彼風相觀見自身無有身份。知身無分即是實智。得彼智已入於風界。處風界時除去一切皮肉筋骨。解脫眾縛無有住處如空中風。隨所欲作神通變化如意即成。於彼風中無覺知想。何以故。心風和合久熏修故。復作是念。此虛空中都無所有無可依處。云何執著。如是念時。隨欲生處即得往生。彼能如是攝持具足。於中不著亦不被縛。雖生惡趣正念現前。若生若死如是等處。以心風故分別生死。而於生死亦不覺知。如彼風界不可攝持不可執捉。不可眼見不可心知。不可智證不可言說。四大事業皆悉如是。以無邊心如是覺知。云何無邊。謂佛如來於真實中不說諸界。彼諸法中具足而有希有之法。然無說者。

復次憍尸迦。若諸菩薩有如是等勝神通者。名得神通心得自在。云何名為心自在也。彼心能得自在用故。復以何義心得自在。知此四大無識無心。是頑礙法遍一切處無際無邊。然而彼心復能入是無心法中分別稱量。如彼地界頑礙無邊。是中能生種種草木枝葉華果。復有種種寶樹寶柱。復有種種眾生依住。即於彼中復有可見不可見者。所謂地界依水。水界依火火依於風。如是一切皆悉稱量。是中地界者。所謂皮肉筋骨爪齒。乃至發毛等。水界者。所謂淚汗膿血洟唾。乃至大小便利等。火界者。所謂暖熱溫煩。乃至自惱惱他令食消熟等。風界者。所謂語言出息入息。乃至屈伸往來等。如是一切彼皆分別。既分別已而復思惟。今此四大無有邊量。世間眾生知見此身。則有邊量。云何得言無量無邊。而復名為有量有邊也。彼復思惟。今此諸界無邊量者。以彼心界無有邊故。令是業行亦無有邊。乃至願智證作語言皆亦無邊。何以故。以彼本來無生無邊故。若彼未轉生死眾生。或時可作如是分別有邊量也。彼復思惟。如此諸大四種界聚無邊攝持。是故我今應當發彼無邊神通。亦應成就無邊神通。亦成就彼無邊智業。乃至成就所有種種無邊語言。而教化彼諸世界中一切眾生。所有心行作業。生死有所取時。凡諸所受種種果報種種語言悉皆應知。乃至於彼生死有中。作業法用行事功能亦應悉知。復應現彼聲聞藏印。悉令成滿三十七種助菩提法。亦當於彼無佛之世現辟支佛利益世間。惟以如是力無畏等。現彼種種神通教化。

阿難。時彼放光如來復告天帝釋言。憍尸迦。若當用是三昧。豈不得彼一切智也。天帝釋言。世尊。如是法中得心自在故。佛言憍尸迦。汝先所問何等三昧能生智業者。憍尸迦。復有三昧名建立上昇。此諸菩薩摩訶薩等。於彼林中入此三昧。入三昧已斯諸菩薩而出上故。故言昇上。亦是如來方便語言增長。如來方便語增長已。能於如來一切巧妙方便事中。無不持者無不入者無不覺者。彼既覺已。即於一切世間所有有為相續諸行法中。起不樂想。憍尸迦。云何於彼起不樂想。是處無一眾生能無過者。皆以有過故後時受罰。帝釋復言。世尊。罰何事也。佛告憍尸迦。此義可知而不可說。何以故。我今不可為是眾生具說斯事。惟應為是諸眾生等略論斯耳。憍尸迦。如來世尊具略說法。惟於世界假名處行。非為第一真實義也。憍尸迦。汝於先世大樹善根而未顯發。猶如勐火在深坑中厚土覆上亦難顯現。憍尸迦。於意云何。彼火雖盛被土覆時。得為火業焚燒用不。不也世尊。彼火既覆無所能為。佛言憍尸迦。汝應思惟如來所說三種言教業藏法門具足分別。憍尸迦。汝當思念如來世尊師子奮迅三昧。憍尸迦。汝今應念寶火如來應供正遍覺出濁惡世。汝於爾時已種善根。方便果報於彼眾中得為第六菩薩摩訶薩。阿難。爾時彼天帝釋從佛得聞往昔之事。即能憶念過去九億諸如來所發菩提心行菩薩事。憶念是已生大歡喜。由諸如來熏修力故。勤行不息法義不斷。故令問佛而得加持。阿難。時天帝釋即從坐起。偏袒右髆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誰知佛教音  入此總持門
 誰能分別問  巧方便無礙
 知時而為說  非時聖不言
 善達時宜趣  如來開法眼

阿難。時彼帝釋憶念過去九億佛所諸願行事。了了分明猶夢所覩晝曾更事皆能憶知。此亦如是過去所有一切事業。分明了知無所疑惑。所謂彼時住處皆悉覺知。及彼色相今雖不現亦皆了知。乃至彼時思惟分別諸所作事。亦皆了知不作邊界。彼時復作如是憶念夢從何生。彼即思惟知從緣生。爾時天帝釋既知此夢從緣生已。即以如夢中想觀。觀彼世間見過去世種種住事。如是知已更以過去夢觀方便思惟稱量。稱量何事謂我所覺。我所覺者我及眾生。處處流轉輪迴大苦。如是受已復以現在方便。悉皆觀見過去世時有如是事。而於彼等諸如來所。成就善根滿菩提道。彼所作事。所謂過去名等此亦可得。若可得者。而我彼身今在何處。又彼過去諸佛生身復在何處。亦於彼時有諸聲聞得漏盡者身及神通功德勝事。復在何處。若無如是名事處者。如來世尊何因論說。是故定知過去為有。彼復思惟。我今自可以所思念請問如來決斷疑網。

阿難。時彼如來知天帝釋心有疑念。即復告言。汝憍尸迦。生是念者可謂疑惑未盡除故。憍尸迦。汝向可不如彼夢想憶知此事耶。然彼夢事既不可得。惟見往昔曾所更事而言說耳。憍尸迦。汝若如夢而知如佛如來說於往昔所經之事。定如是解如是持者是為執著。云何執著。所謂念過去事。不可於過去事中而生執想。何以故。彼但是無是故。不可於彼無中而生愛著。汝今已於無法生分別者。憍尸迦。如是一切義於中思惟分別所起所說之處。所有依著皆不可得。應如是說如彼過去事皆是無。今惟以智知彼曾有而過去實無。然此三世其義已決。云何已決。所謂世者世也。是故汝等於是法中應知印相。云何印相。此義真實不可破壞。我為汝等如是種種開發顯示此有無義。汝亦不可以世辯問。是中惟應須作如是言教事也。今汝等為何事故在佛前坐。而汝等本為次第入我方便說中。云何於今更生疑網憍尸迦。汝今猶於如來所說法處。決定施作穢濁事耶。憍尸迦。汝等莫於如來法中施造穢濁。何以故。諸佛如來應供正遍覺。所說清淨無有穢濁。

阿難。彼天帝釋復白放光佛言。世尊。我於此坐聞是方便微妙譬喻生此疑心。如如來說雖然而我復疑。我等前在須彌山頂。於佛所說。我思念時有一經典名曰曠女。來現在心。以是因緣我得承佛勝大威神。故於今者敢興斯問。如世尊說夢想譬喻。知此事已。除斷我等過去所有一切疑心。惟願世尊說是經典令我等聞。佛言憍尸迦。汝所問事未可斷者。但此億數菩薩。少有正問事宜先決。然後得說此修多羅斷汝所疑。又憍尸迦。爾今且還須彌山頂。既住彼已。我於彼處化一蓮花。名曰珠水天華。汝宜少時住彼根下。時天帝釋如是念。如來世尊放棄遣我。以我問此曠女經故。我於今日當承聖旨義無違逆。時天帝釋即從座起至須彌山頂。住彼處已復作是念。我今且住自宮。聽佛世尊垂慈念我。我當歸敬。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十二

 

上篇:大法炬陀羅尼經

下篇: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陀羅尼

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陀羅尼(此咒出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

毗盧遮那五字真言修習儀軌

毘盧遮那五字真言修習儀軌 三藏不空金剛 詔譯 夫修習...

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

供養十二大威德天報恩品一卷 不空譯 爾時普賢菩薩。觀...

大金色孔雀王咒經

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佛告阿難。往...

【註音版】華嚴字母

一、華嚴字母 華嚴字母共有四十二個,出自《大方廣佛...

法華三昧懺儀

法華三昧懺儀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傳天台教觀沙門遵式...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彌勒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灌頂王喻經

佛說灌頂王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

稱讚大乘功德經

稱讚大乘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佛說放缽經

佛說放缽經 安公雲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佛在舍衛祇洹精...

【註音版】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名比丘師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

【佛教詞典】未清淨補特伽羅

【未清淨補特伽羅】 p0491 瑜伽二十一卷十五頁云:云何...

【佛教詞典】教跡

指教法之蹤跡,即聖人佈教,各有歸從。又作教跡。據四...

這部經是我們的救命真經

這部經在我們一般的說為救命真經,這個救命啊,不是救...

學佛是為了什麼目的

學佛是為了什麼目的?以什麼動機來學佛?這點非常重要...

不孝父母不敬三寶的苦報

地藏菩薩首先說到南閻浮提典型的罪報情形,不同於其他...

順治皇帝出家之迷

太宗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在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輔佐下即了帝...

淨土簡易早課

修持法門一 【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願云:我...

為何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十萬億佛

問: 極樂世界的人何以只須一頓飯的功夫即可供養他方...

用唯識角度來闡述夢境的產生

夢中意識,就是做夢。我們做夢的時候是不夾帶前五識的...

聖嚴法師:感同身受,就能放下執著

凡人都有七情六慾,當我們剛陷入七情六慾的泥淖裡時,...

清代高僧徹悟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要介紹給大家的是,淨土...

心態著決定我們的生活

位老人坐在路邊,走來一個年輕人,他問老人說:老頭,...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內心變現出來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斷除你向外攀緣的心,斷除你有所得心。...

時常做怪夢惡夢,用什麼辦法解決

問: 弟子時常做怪夢、惡夢,長久以來睡境難安,身體...

【視頻】晚課蒙山施食(深圳弘法寺)

晚課蒙山施食(深圳弘法寺)

【視頻】《地藏經》佛光山唱誦版

《地藏經》佛光山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