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毗盧遮那五字真言修習儀軌

三藏不空金剛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毘盧遮那五字真言修習儀軌

三藏不空金剛 詔譯

夫修習成就毘盧遮那佛法,先應於閑淨處以瞿摩夷塗地,香水散灑,燒種種名香,散種種時花,當於寂靜辦喧鬧,清淨澡浴著新淨衣結跏趺坐。或依類而坐:息災吉祥坐面向北;增益蓮花坐面向東;敬愛金剛坐面向西;降伏蹲踞坐以腳押腳面向南。

隨所愛樂依方而坐,即以香泥塗手,於頂上合掌禮敬一切諸佛。然於下方從風輪起想「嚩」字,以二點嚴飾,如金形放熾盛光,威勐赫奕;金剛火焰壞破大地,上衝流出,則想此金剛火焰焚燒自身,乃至灰謝隨四種法色;想灰成曼拏羅,即於曼荼羅中想一蓮花;於蓮花中想「嚩」字轉成金剛形;想己身為金剛所成。

即結三昧耶印:二手作三普吒掌,竪二大指加持於五處。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阿三迷 怛哩(二合)三迷 三摩曳 莎縛(二合)訶(引)」

次結法界印:二手作拳,二大指在掌中竪二頭指;想囉字於頂上,思惟真實義,一切法塵不可得。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達摩馱都 娑嚩婆嚩俱[合*牛]」

次結次輪印:二手反相叉,二大指在右手掌中相著;觀自身為金剛薩埵,合以加持。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 嚩日囉(二合) 喃 嚩日囉(二合、引) 怛摩 俱唅」

次結甲冑印:二手三普吒掌,二頭指屈拄中指背上節,二大指並竪合在掌印五處。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 嚩日囉(二合) 喃 嚩日羅迦 嚩遮 吽」

則於自身前想大蓮華王,於蓮華中想金色「佉」字,其「佉」字轉成婆伽梵大勤勇尊,住之三摩地,結劍印。即結如來鉤印奉請本尊:二內相叉作拳,竪右頭指如鉤向身招之。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恶娑囉嚩怛囉 缽羅底訶多 怛多蘖俱舍 冐地者哩耶 缽哩布囉迦 娑嚩(二合)訶(引)」

聖眾來已,即奉閼伽,二手捧當額想浴聖眾。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哦哦那 三摩三摩 娑嚩(二合)訶(引)」

次獻敷座印:二手虛心合掌,散舒屈六指如蓮花形。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恶」

次結聖不動尊印:二手各作拳,各竪頭中指,各以二大指押無名指、小指,左手為鞘,右手為刀,以刀左旋轉闢除諸魔障,右旋轉及上下成方隅界。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 嚩日羅(二合) 赧戰拏 摩訶嚧灑拏 薩叵吒耶 吽 怛囉吒 [合*牛] [牟*含]」

復以刀印觸香花求無垢令淨,以成加護置於鞘中。

次結毘盧遮那五字劍印:二手合掌屈二頭,指相著如劍形。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阿尾囉 吽 欠」

次結塗香印:右手掌向外,以左手握右手腕如環。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尾秫馱巘塗納婆吠 娑嚩(二合)訶(引)」

次結花印:二手內相叉,仰掌頭指著,二大指安頭指下節。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摩訶每怛哩耶(二合) 毘愈(二合)娜蘖底 娑嚩(二合)訶(引)」

次結燒香印:二手中指、無名指、小指背合竪,頭指直竪傾相合,大指在頭指下節。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達摩馱覩嚩娜蘖帝 莎嚩(二合)訶(引)」

次結飲食真言印:當合定惠掌,五輪互相叉,是則持眾物,普通供養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阿囉囉迦囉囉末 隣捺那迷 娑嚩(二合)訶(引)」

次結燈印:右手作拳,中指直竪,頭指屈大捻,指博附中指。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多他蘖多 哩紙 薩叵囉拏嚩婆娑那 哦哦那 烏馱哩耶 娑嚩(二合)訶(引)」

所獻塗香、花鬘、燒香、飲食、燈明,隨四種法色而以供養,由五種供養印,成於聖眾集會普遍香花等雲海供養。

次結圓滿印:二手虛心合掌安於頂上。真言曰:

「那謨 三曼多沒馱喃 恶尾 娑摩曳 娑叵囉 呬[牟*含] 哦哦那 劍達 摩馱怛嚩迦捨 三摩多耶 娑嚩 怛他蘖 跛哩剎 曼荼羅 摩摩本惹末禮拏 怛他蘖多 地瑟奼 那末禮那遮迷 娑嚩(二合)訶(引)」

由此真言印、香花等雲海供養,如實無,即用五字從下體布至頂,地、水、火、風、空,即想自身如金色毘盧遮那佛,遍光明頭冠瓔珞身著紗縠衣。即結劍印:安於當心住三摩地,二手持珠,合於掌中誦真言七遍,加持安於頂上。真言曰:

「唵 吠盧者那 摩羅 娑嚩(二合)訶(引)」

然後二手當心,持珠念誦本尊言遍數。畢已安珠於掌中,頂上合掌迴向發願:「以此功德,當願眾生速證毘盧遮那佛!」放念珠已,然後結定印,端身正坐於頂中想白色「闇」字;於二目瞳人上想「覽」字,即微屈頭注心於胸臆閒想圓滿月輪,於月輪上布列五字;想「阿」字在中央如黃金色,餘四字右旋而安。

五字真實義者:

「阿」字一切法本不生故;「尾」字思義一切法言說不可得故;「囉」字一切法離塵故;「訶」字一切法因不可得故;「佉」字一切如虛空不可得故。名為心念誦。

即結劍印,誦七遍頂上散;復結五供養印,獻閼伽讚歎;結不動劍印,左旋解界;結三昧印安於頂上誦三遍,想奉送聖眾。

禮佛而起,隨意經行,讀誦大乘方廣經典,以福迴施一切眾生,願速圓滿心所求,世閒、出世閒悉地成就也。

毘盧遮那念誦一卷

延享改元,夏,用亡弟僧尊隆遺財而刻是軌,以遂其宿志,伏祈法乳永潤法界雲 藤原常香謹志。

時延享元甲子秋八月,念三豐山無等讐挍焉。


上篇:大日經持誦次第儀軌

下篇:阿闍梨大曼荼攞灌頂儀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宗睿僧正於唐國師所口受

宗[睿-├+〡]僧正於唐國師所口受 大隨求根本印第一 二...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開府儀...

法華十羅剎法

法華十羅剎法 先欲作印可入釋迦定印。 一道場印 二手...

大毗盧遮那佛眼修行儀軌

大毘盧遮那佛眼修行儀軌 沙門一行述記 爾時不動明王。...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序...

禪宗決疑集

禪宗決疑集 西蜀野衲智徹述 源湛流清門 原夫法不孤起...

【註音版】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大迦葉本經

佛說大迦葉本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受八戒法

受八戒法...

佛說胞胎經

佛說胞胎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奉 制譯 聞如是:...

法集要頌經

法集要頌經卷第一 有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如來師子吼經

如來師子吼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

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卷上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

【佛教詞典】劫濁

(術語)五濁之一。言時之濁亂也。指五濁中煩惱濁等四...

【佛教詞典】辮髮梵志

(雜名)辮與編同。交也,織也,列也。謂以頂發交列為...

問一聲汝今何處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

放下,就會自在 若悲心莊嚴,則為人中天,若人無悲心,...

北宋高僧省常大師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個期許,就是將來在...

六十多歲的人該如何修行

問: 我出家十幾年,原先是專修淨土。但現在又雜修,也...

斌宗法師《涅槃是什麼》

前言 修學佛法最後的歸趣在求證涅槃,那麼學佛修行的...

工作生活中常自卑,如何才能自信不緊張

問: 弟子在工作生活中常自卑,不夠自信,在大庭廣眾說...

砍樹取果

在一座宮庭中,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茂盛的樹,結出的果實...

八種不利於修行的逆境

第一種不利於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熾盛。 在此種情況下,...

千念萬念為了臨終正念

前面的阿賴耶叫攝藏;這個地方就是執持,有執取義跟執...

唯識學的因緣觀

在佛教的教理當中啊,每一個教理都有它的因緣觀。因緣...

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六度集經》原文 昔者菩薩時為凡夫。博學佛經,深解罪...

佛講般若的十個原因

初教興者,依《大智度論》云:如須彌山王,非無因緣、...

臨終一念在淨土,則必定往生淨土

【原文】 淨土傳云: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乘大願...

【視頻】《禪秘要法經》聆志居士念誦

《禪秘要法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金山御制梁皇寶懺

金山御制梁皇寶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