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放缽經

安公雲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放缽經

安公雲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佛在舍衛祇洹精舍,時與諸菩薩,無央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王、釋、梵,及阿須倫鬼、神龍、諸人非人,無央數悉會坐。佛說菩薩法,無央劫勤苦,泥犁,禽獸、薜荔,一切憂勞,十方佈施,金銀珍寶、車馬奴婢,及妻子、頭目、肌肉,皆不愛惜,用施十方人,勤苦故。時忉利天上二百天子,前世作菩薩道未堅,在佛所聞求道勤苦,皆念道劇難得,心便轉求羅漢辟支佛道。佛知是諸天子意欲轉,便化作一人,端正無比,令持百味飯至佛所,前長跪叉手作禮,白佛言:「願佛哀我,受此飯。」佛便受之。

坐中有菩薩在佛前坐,字文殊師利,白佛言:「當念故恩。」座中諸菩薩悉聞,展轉相問:「文殊師利!前世有何等恩施於佛,而復欲得佛飯?」佛即捨缽於地,便下入地中,乃至賴毘羅耶佛剎,剎名波陀沙,缽懸止空中現。彼剎中諸菩薩見之,起前長跪白佛:「是懸缽從何所來,亦不墮地?」彼佛言:「且待須臾,當見菩薩威神變化。」

爾時釋迦文佛告摩訶目揵連:「行求索缽。」摩訶目揵連即入八千三昧,遍入八千佛剎視不見,即還白佛言:「求索缽了不知處。」

佛告舍利弗:「汝復行求索。」舍利弗入萬三昧,下行過萬佛剎求缽不得。即還白佛言:「我下行過萬佛剎,求缽了不見。」

佛復令摩訶迦葉行求索缽。摩訶迦葉便入萬二千三昧,復下過萬二千佛剎,求索缽不得,還白佛言:「我求索缽了不見。」

舍利弗白彌勒菩薩言:「仁者高才功德已滿,智慧備足次當來佛,當知缽處。」

彌勒菩薩語舍利弗言:「我雖次當來佛,功德成滿其行具足,不如文殊師利菩薩。譬如十方恆邊沙佛剎,滿中萬物草木,及爾所菩薩,不能知佛一步之中所念何等。文殊師利菩薩知深三昧,獨文殊師利菩薩能知佛缽處。」

舍利弗即起前至佛所,長跪叉手白佛:「願令文殊師利菩薩行求索缽。」

佛語文殊師利:「汝行求缽來。」

文殊自念:「舍利弗當不起於坐而致缽來。」即入三昧,譬如日出光明無所不照,菩薩入三昧者,十方無所不至。文殊內手從袈裟裡下探過十佛剎,手指諸節其一節放千萬光明出,一光明端各有一蓮花,蓮花上有一菩薩坐皆如文殊,其下剎有佛蓮花上,菩薩者皆持釋迦文佛聲謝諸佛,復持文殊聲遙為諸佛作禮。

如文殊手,逮至賴毘羅耶佛剎,剎中諸菩薩白佛言:「是手何等,亦不見邊,亦不見際。」賴毘羅耶佛語諸菩薩言:「上無數佛剎,剎名沙訶樓陀,佛字釋迦文,前有坐菩薩字文殊,最尊光明,智慧難可當,作變化如是。」諸菩薩白佛言:「今我等欲共得見釋迦文佛及文殊。」

賴毘羅耶佛即放額上千億光明出,照中央無數佛剎,一至釋迦剎。諸菩薩問佛:「今有是大火光煙出,須臾頃便火出,是火泥犁火耶?」佛言:「莫作是語,是非泥犁火,釋迦剎名沙訶樓陀,是中火也。」諸菩薩問佛言:「是沙訶樓陀剎者,何因名沙訶樓陀,有是火?」佛語諸菩薩:「沙訶樓陀剎者,雜惡三毒:淫妷、瞋怒、愚癡。」諸菩薩白佛言:「沙訶樓陀剎中諸菩薩,忍辱不瞋怒者作是為可?」佛語諸菩薩:「釋迦剎中人,罵詈菩薩輕易撾捶者,菩薩忍辱終不加瞋怒,慈哀十方人欲令度脫,皆是菩薩威神所加,菩薩忍辱之恩,故名沙訶樓陀。」諸菩薩白佛言:「我等聞是大歡喜,得不生釋迦剎弊人之處。」賴毘羅耶佛告諸菩薩:「莫說是語,不可沙訶樓陀剎中諸菩薩意。」

佛言:「我為汝曹說,東方佛字頭意,剎名訶波離摩坻陀惹,頭意佛剎中菩薩,行六度悉具足,不如沙訶樓陀剎中菩薩行六度一日一夜,念十方勤苦皆使度脫。何以故?沙訶樓陀剎中作行勤苦,譬如一佛剎壞敗時火燒其剎,有人著新衣從東方來入火中,從火中至西方,其身出不燒,是難不?」諸菩薩言:「甚難。天中天!」佛言:「沙訶樓陀剎中菩薩,一日一夜所行,罵詈輕易之,菩薩忍辱終不瞋怒。譬如是人行火中,身不燒之難,尚不及是菩薩,若百倍千倍萬倍億倍。」諸菩薩等二萬人前白佛:「願欲上至沙訶樓陀剎,供養釋迦文佛,及文殊師利菩薩等。」賴毘羅耶佛語諸菩薩:「若欲至沙訶樓陀剎者,先治汝意。譬如地得香花好物不喜,得屎尿涕唾膿血惡露亦不瞋。」佛言:「我何因為若曹說是語?釋迦文佛剎中有菩薩,先世多供養諸佛者,人有急性者,意善之事但口教急用,今世惡故。」

諸菩薩白佛言:「沙訶樓陀剎諸菩薩,先世多供養諸佛求道大久,何緣生沙訶樓陀弊惡人處?」佛告諸菩薩:「有二因緣,今世生沙訶樓陀剎:本前世與釋迦文佛俱行索佛,故世世相隨。復有菩薩,宿命有惡不盡故,生彼惡世。」

諸菩薩白佛:「今是諸菩薩生沙訶樓陀剎,何因緣得除宿命之惡?」佛言:「善男子善女人生沙訶樓陀剎,索菩薩道,生貧家舍,用是故除宿命惡。又多病者復除宿命之惡。又遭遇父母兄弟妻子病瘦死亡憂愁感傷,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又遭逢縣官、恐怖、棄捐父母家室財產亡逃憂愁,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若有一旦失財業窮厄,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若在惡國中生,本為他國所攻敗壞,奔走愁憂無聊,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若生弊惡人中,貧賤面目丑陋,形癃盲聾不屬逮人,父母兄弟妻子宗親皆共憎之,是人愁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若聞有善道歡喜,欲索明師教告經道開心從受,不得明師便愁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若復遙聞遠方有師高明智慧通達,欲往從受經學,身體病瘦手足拘攣不可動搖,錢用乏少又無伴侶便不可行,念之愁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若有人行求善師,欲從學受經,道師大明達皆知道要,弟子愚癡無慧意不開解,便自愁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若有善師欲教弟子世間之事開語經道,弟子愚癡不能忍辱,便棄捐師去,後歸念師法戒大歡喜,意悔愁憂,用是故復除宿命之殃惡。若有求菩薩道者,臥出夢中見怨家持刀兵追逐怖恐,夢中恐懅,復除宿命之惡。若有菩薩道家善男子善女人宿命殃惡未盡,死當入泥犁中勤苦一劫,得善師教誨過一日一夜者,頭痛身熱諸病悉除盡,不復入泥犁中。」

賴毘羅耶佛語適竟,文殊師利下手探缽,賴毘羅耶佛剎,及中央無央數佛剎,上至釋迦文佛剎皆大震動,一切人皆令驚怖。舍利弗起前,長跪叉手白佛言:「今以何因緣震動如是,莫不驚恐者?」

佛語舍利弗:「今是地震動者,文殊師利探缽,是故震動。」

舍利弗問佛言:「缽在何所止?」

佛言:「缽乃在下,過無數佛剎,有佛字賴毘羅耶,其剎名波陀沙,缽止是中。」

舍利弗白佛言:「今諸菩薩、阿羅漢,及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欲見下方賴毘羅耶佛剎及中央諸佛剎,欲見文殊師利變化取缽。」

時佛便放足下百億光明,悉照十方無數諸佛剎土,如是悉遍見賴毘羅耶佛剎諸菩薩,見文殊師利變化取缽。時諸菩薩、天、人、阿須倫、鬼神、龍皆大歡喜;諸阿羅漢皆大愁毒淚出,各自言:「菩薩尚能變化,在所作為乃爾,何況佛威神光明難可當。我等寧入泥犁中,百劫後出,聞菩薩法便奉行,何憂不得我願?」

賴毘羅耶佛剎中諸菩薩,及中央諸佛剎土菩薩無央數,皆來上至釋迦文佛所。諸菩薩各自念言:「到釋迦文佛所供養。」中有菩薩散花覆一佛剎,有菩薩散香,有菩薩散天衣,有菩薩散金銀珍寶,有菩薩作音樂聲,一佛剎中如是諸菩薩,皆前持頭面著地,為佛作禮已卻坐。

文殊師利菩薩,探缽來出坐中,諸菩薩、阿羅漢,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莫不歡喜。舍利弗起前長跪叉手白佛言:「文殊師利有何等恩施與佛,今何因緣,言當念故恩?」

佛語舍利弗:「乃前世無數劫,時有佛字羅陀那祇,有六萬比丘阿羅漢,七億二千萬人諸菩薩。中有一菩薩,字惹那羅耶,朝起入城分衛得滿缽,來還從街上行。有一乳母抱長者子,字惟摩羅波休,見沙門持缽便下,乳母抱趣沙門所,沙門以石蜜餅授與小兒,小兒噉之大美,便隨沙門去,乳母逐護之,小兒噉盡,盡便還顧,意欲還去。沙門復取餅授之,兒噉餅逐隨沙門出城到佛所,見佛端正,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視之無厭,見諸菩薩比丘大歡喜。沙門便教小兒澡手漱口,便持缽餅與小兒令飯佛:『汝今得安隱,後得其福。』小兒取授缽餅,持至佛前,以手接餅著佛缽中,復過與諸菩薩比丘僧,皆悉滿足,食飽餅缽如故。如是飯佛菩薩及比丘僧七日,小兒大歡喜,自說:『我日持一餅飯佛菩薩及比丘僧,七日飯滿我必得福,因是一功德得佛。』」

佛語諸菩薩阿羅漢言:「此是本時恩也。惹那羅耶菩薩,今文殊是也。時小兒維摩羅波休者,我身是也。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者,皆文殊師利之恩,本是我師。前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

佛說是經時,忉利天上二百菩薩自念:「佛本文殊所教化,令作功德成佛。文殊何以故,在佛前不成佛耶?」

佛言:「文殊深入善權,廣化眾生,故未取道。」

佛告諸菩薩及比丘四眾:「前二百天人菩薩欲悔取二乘者,見文殊變化、吾應報恩,今皆更發無上心修菩薩道,後世皆當作佛。」

佛說經已,諸菩薩、比丘僧,諸天、人、阿須倫、鬼神、龍,皆大歡喜,起為佛作禮。

佛說放缽經


上篇:佛說未曾有正法經

下篇:佛說成具光明定意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佛說五母子經

五母子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昔者有阿羅漢在山中奉行...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 爾時,文殊...

犍陀國王經

犍陀國王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諸法本經

佛說諸法本經(出《中阿含》別翻)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說無上依經

佛說無上依經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諦譯 校量功德品第一...

【註音版】佛說逝童子經

佛說逝童子經...

原人論

原人論序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宗密述 萬靈蠢蠢皆有其本,...

淨土證心集

淨土證心集卷上 傳天台古和 卍蓮 述 淨土緣起 佛之...

佛說月喻經

佛說月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十不善業道經

十不善業道經 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梵網經懺悔行法

明菩薩戒弟子藕益智旭述 經云。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

申日兒本經

申日兒本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三種界與七界相攝

【三種界與七界相攝】 p0214 瑜伽九十六卷三頁云:當知...

【佛教詞典】三力

(名數)一、佛之威力,二、三昧之力,三、行者之本功...

如何參究「念佛是誰」這個話頭

念佛審實公案者,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就於提處,...

生命的短暫與可貴

時至深秋,天氣的寒涼催促著人們添加衣裳。那些在夏季...

真正跟外境接觸,也就這麼一念而已

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

慧眼觀六道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於最後一天夜裡悟...

禪對生命的重要性

禪對於我們的生活、生存、生命極為重要。佛經上講,眾...

夫妻之間如何幸福相處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

六根之相是生滅的影像,沒有真實的體性

我們再看第二段,破異。異就是彼此不同體。 若此見精,...

開經偈的含義

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其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卻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

在愛情的關係裡,有一個很多人窮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

處處不滿意又很苦惱,如何改變刻薄的分別心

《唯識學》特別強調分別變的重要,因為我們的第六意識...

鐵窗下的懺悔

再度入獄,雖近不惑之年,卻開始對自己生命產生疑問:...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李罕念誦

《佛說阿彌陀經》李罕念誦

【視頻】《妙法蓮華經》善音居士念誦

《妙法蓮華經》善音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