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七

隋天竺三藏法師闍那崛多等譯

    智成就品第十六
    忍成就品第十七
    證涅槃品第十八

智成就品第十六

佛告阿難。時彼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栴檀那。白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言。世尊。如佛所說三法藏門。攝諸言教。我等已聞。世尊。我雖聞是三種言教未達義理。今更諮問唯願為我具釋其義。世尊。我於如來三藏義門。重請問者不為戲論亦無是非。不起執著又無疑惑。我但為彼非佛法人外道諸師。或時復說三藏義門。我等云何當能聽受。阿難時彼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告栴檀那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栴檀那。如是如是。栴檀那。非但汝於此法不生疑惑。然此法中亦無可疑。汝栴檀那。汝應當知。於此法中無彼外法。彼外法中亦無此法。我今解說。汝至心聽。若諸法師得此三種業藏義者。則能解知一切眾生諸心差別。亦能解知眾生業行善惡不同。然彼法師欲說法時。要先觀察眾生心根及以業行。然後為說。栴檀那。當知有諸菩薩摩訶薩。具神通力無智慧力。有智慧力無神通力。有得神通亦智慧力。彼得神通無智慧力。及有智慧無神通力者。皆於生死不速出離。若得神通及智力者。彼於後時能荷重擔。摩那婆。其能荷負大重擔者。唯有智力則無退失。所以者何。摩那婆。有諸外道及以仙人五通具足。能作種種自在變化。能分一身以為多身。而是神通有時退失。以退失故還自害身。何以故。皆由無彼智慧力故。是故若有智慧力者。終不害身亦無染污。常生天上不入惡道。復次栴檀那。今此會中現有無量百千萬億人眾來集。皆為聽法。如是乃至十方各有無量百千萬億人眾。亦悉來集。復有無量諸天大眾。所謂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是一一天。各有百千萬億眾。亦皆來集。復有無量色界諸天眾。謂大梵天眾乃至淨居天眾。亦來聽法。旃檀那。若有如是大眾集時。彼菩薩摩訶薩。於此三種業藏門中。應當了知種種因緣種種眾生種種心行種種作業種種身口意。若彼法師解此三種方便藏門。即知眾生心行所趣。知彼眾生有種種疑。有種種問能種種答。若不問者。法師即應知。彼心意有信不信。從其初心乃至多心。法師悉應次第了知。知已為決勿令諍論。法師如是應為眾生若略若具隨宜宣說。法師先須自成智力及精進力。於自學時。應當念離睡眠懈怠。如是學已。令彼無量億百千數諸天人眾。伏其聰明及與威德。然後為說。

復次摩那婆。汝等若能成就智力精進力已。應復更學大精進心。何以故。若不能令人心伏者。云何能化欲色諸天。摩那婆。汝等但自思惟。莫謂如來於諸法中而生慳悋。亦勿謂我於眾生處起輕蔑心。諸佛世尊於畜生所尚不欺慢。何況菩薩摩訶薩也。為眾生故如來出世。若住一劫若減一劫。若無量劫。為化菩薩故在中生。摩那婆。若使現有菩薩摩訶薩樂聽正法如來秘悋不為說者。無有是處。汝善諦聽。我當說喻。摩那婆。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家饒財寶及諸僕使。而彼父母嚴勅家人。侍衛守護不令傷損。無諸疾苦寒暑飢渴。水火眾難不適之事。皆令遠離。亦令具足種種醫藥飲食衣服房舍床敷。凡是資須無所乏少。為是兒故供養乳母。上饌美味亦常豐足。如是摩那婆。如來應供正遍覺為菩薩父。常教菩薩行六波羅蜜。將養衛護菩提之心。不令退沒。何以故。為欲增長菩提心故。令心不慳不瞋不懈怠。乃至令心不復退壞。所以者何。以不退故。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常教菩薩。為菩薩父。亦名導師。以能不退菩提道故。名為導師。又不斷絕菩提道故。復名導師。

佛告阿難。爾時栴檀那菩薩摩訶薩。聞佛說已即復問彼放光佛言。世尊。今此無量億數眾中。頗有菩薩得此法不。佛言。栴檀那。汝今何緣過深憂慮。以菩薩眾重問如來。斯諸菩薩皆於如來深密法中。信心牢固猶若金剛。何事方言此菩薩眾有得如是深法不耶。栴檀那復言。世尊。此億數菩薩眾中有如是法如佛說不。佛言。摩那婆。豈汝自心有斯疑慮如是問我此菩薩眾有是法不。摩那婆。汝於如來有誠實心。何故復發如是諮問。此大眾中有是法不。以汝疑故今更引喻。譬如祭火光王有一大臣。在大眾中發如是言。我今信知此火光王。能行佈施乃至能捨所重身命。是人於後在大眾中。復發是言。是火光王貪惜積聚乃至少分亦不能施。摩那婆。汝亦如是初作是言。我信如來應供正遍覺。今不能信我所說法隨喜奉行。便與先言自不相副。唯數問我三種教藏。然不知我智力精進一切諸事。摩那婆。有人聞說如來十力四無所畏無礙辯才。即能信解。諸餘眾生寡聞少智不能諮問。如是眾生難思難入。此等若能信解思量分別如來諸力無畏辯才等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摩那婆。此業難入。要於無量百千億劫修行諸波羅蜜等。然後乃能信解如是力無畏等。摩那婆。或有眾生聞上所說諸功德事不生信者。我於是人亦常教攝終不放捨。是故汝等常應修學。

大法炬陀羅尼經忍成就品第十七

爾時栴檀那菩薩復白放光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成就忍力。學佛如來為諸眾生作利益事。住自忍中而能於彼外道邪師一切大眾百千問難無有傾動。佛言。摩那婆。汝問忍力。忍力多種。汝問我何等忍力。所謂有諸如來忍。有諸菩薩忍。有諸阿羅漢忍。有阿那含忍。有斯陀含忍。有須陀洹忍。有八人地忍。有信行人忍。亦有諸外道五通神仙忍。摩那婆。今有如是種種忍門。汝於是中問何等忍。時栴檀那菩薩摩訶薩言。世尊。我於是中問菩薩忍。世尊。菩薩摩訶薩得何等忍。便能具足一切佛法。豈非菩薩忍力。依止如來大忍力已。乃得具足一切佛法耶。佛言。摩那婆。實亦依止如來忍力成就佛法。然非成就一切佛法。摩那婆。彼忍所作汝宜諦聽。我今當說。摩那婆。當知一切菩薩摩訶薩具足忍力。凡有四種平等之心。何等為四。所謂菩薩摩訶薩。若起瞋心隨起即覺。覺已即能對治除斷。摩那婆。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第一忍力。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若被他人惡口罵詈誹謗毀辱。或以身手若打若擊。種種苦惱不可耐事。悉皆能受無報答意。亦無恨心。摩那婆。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第二忍力。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若見無量諸惡眾生。常行惡業不知恩德。不孝父母不愛親戚。不順師長不敬沙門婆羅門。遠離善友無有信心。菩薩雖見如是等類諸惡眾生。心無嫌恨不求其短。而常誨誘安住善法。摩那婆。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第三忍力。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若見眾生不信因果貪染現樂。性多瞋恚忿恨鬪諍。好求他過。邪見愚癡乖背正法。當起慈悲導令歡喜。然後安置於正法中。摩那婆。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第四忍力。汝等應知。若諸菩薩住此忍中如法行者。更復能起增上忍力。又忍與法恆自相應。若不學法則不能忍。欲住忍者應當勤學。

復次摩那婆。若諸菩薩摩訶薩成就忍者。必得具足多種功能。或時復有種種苦事逼迫其身。所謂惡罵毀辱繫縛撾打。楚毒酸切不可堪忍。菩薩於中不生怨心終無恐怖。亦不逃避甘心忍受。具足忍時。自然即得八種增上勝功德事。何等為八。所謂菩薩摩訶薩成就忍已。凡所生處身所經歷。有大名聞眾人愛敬。讚美流佈遇善知識。朋友親屬皆是世間尊豪勝上。乃至一切天龍神鬼。見此菩薩生希有心歡喜愛樂。摩那婆。是為住忍菩薩摩訶薩第一增上勝功德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常行恩德。或時有人被菩薩德。不識恩故反為怨讐。不喜聞見菩薩所作。威力勝恩諸功德事。起嫉恶心陷害菩薩。所謂一切咒術蠱魅毒藥刀杖。種種惡事圖欲中傷。菩薩以有此忍力故終無損壞。摩那婆。是為具忍菩薩摩訶薩第二增上勝功德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具此忍已。便得無量智慧辯才。善能宣說種種法門。何以故。如是菩薩得住忍已。世間所有善行眾生。學佛世尊。若學羅漢及餘聲聞。若學菩薩摩訶薩者。如是菩薩為欲攝取大菩提故皆詣彼所。求問如是修多羅義。更復於此陀羅尼中第十八分天宮殿事次第不斷。於彼修多羅中次第能入。此第六種分別修行。如上所說具足決了。如是菩薩復能為他。分明說此陀羅尼門三種業藏。復能作彼七十二種句門差別說也。摩那婆。是為具忍菩薩摩訶薩第三增上勝功德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具是忍已。處大眾會誦說經時。若心散亂。或念他事。於所誦持無量言教文句方便。有時忘失。當爾之時淨居諸天為菩薩下授所忘失。令是菩薩於彼大眾。無有恐怖增益辯才。先所忘謬明瞭無遺。摩那婆。是為具忍菩薩摩訶薩第四增上功德勝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安住忍已。而心悲慜諸眾生故。其身常受無量諸苦。所謂受彼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重苦。乃至更受人間種種諸苦及憂悲等。而彼菩薩以忍力故。於生死中無有恐怖變退休息。凡所願求隨意而得。摩那婆。是為具忍菩薩摩訶薩第五增上勝功德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具是忍已。以忍力故雖處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苦。不生驚怖。於八難中亦不驚怖。生死長苦亦無憂怖。而彼菩薩以忍力故。雖大火聚充滿虛空身處其中亦無驚怖。而亦終無退沒之事。何以故。以是菩薩安住忍時不見己身亦無住處。是故無有可恐怖事。摩那婆。是為具忍菩薩摩訶薩第六增上勝功德事。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成就忍已。好樂功德而常行施。於佈施時先捨床座。是以未來凡所生處。常生最上大姓大家尊高之所。生已即得四種功德。何等為四。一者飲食財物。所謂穀米食具乃至衣服珍寶。無所乏少故。二者親友眷屬。所謂父母乃至奴婢僕使。無所乏少故。三者安無礙辯。所謂凡是生處身心快樂。終無違迫不適之事。於所生中常得辯才相續不斷。諸所至處多以辯才妙語導利眾生。四者所生為他愛敬。所謂凡所生處形體端嚴。人天見聞莫不歡喜。雖未出家必與眾生大利益事故。常為眾生之所尊重。摩那婆。是為具忍菩薩摩訶薩第七增上勝功德事。

菩薩具是七功德已。所修行處無有障礙。所謂若人若天若梵若魔。乃至神鬼不能留難。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具足忍已。若出家時。悉能棄捨一切所有。妻子家屬資財珍寶。以忍力故無復染著。諸餘煩惱不能障礙。如是菩薩於一切處無障礙已。若欲成就聲聞乘者。即能證獲阿羅漢果。禪定解脫無礙辯才。若欲成就緣覺乘者。或於佛世或無佛世正法滅後。觀察因緣得辟支佛。若欲成就最勝上乘諸佛所行一切智智具足圓滿者。便能成就無上菩提。摩那婆。是為具忍菩薩摩訶薩第八增上勝功德事。

大法炬陀羅尼經證涅槃品第十八之一

佛告阿難。爾時栴檀那菩薩摩訶薩。復白放光如來言。世尊。如來於此陀羅尼經。已說第七思量法義。然尚未說此法門中一句別義故令我等不得了知。世尊。先說有一法門名億數入。以此法門我今欲問。若佛如來默然許者。何不說此三種言教方便業藏妙法門也。世尊。是故我等欲諮問此第七法句入億數門。若佛說者。令此億數諸菩薩眾則能分別入於甚深無畏之處。世尊。亦當方便為斯億數諸菩薩眾將來利益故。說此第七句門百千億數。令次第入思惟義處也。世尊。若蒙演說。我等亦當隨分受持此法門義。阿難。爾時放光如來讚彼栴檀那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摩那婆。汝今於此甚深法門。巧作名字。亦善受持言教業藏義亦如是。摩那婆。汝今為此億數菩薩眾因緣故。問我此義。如是摩那婆。汝今欲聞入億數法門耶。栴檀那菩薩言。如是世尊。佛言摩那婆。若佛如來說是第七思惟句義者。便已攝此億數法門。摩那婆。如來世尊於此三種方便言教。開示宣說令眾歡喜。然後知此億數法門次第得入。

爾時栴檀那復問世尊。云何入此億數法門。何故復名億數法門。然我須知所入之處。世尊。我今問此億數法門所入之處。亦欲證知。若覺知者必當受持。復欲增長此億數門所入之處。世尊。如我所知是入法門。為成就忍眷屬義故。世尊。我實不見是大集中有一菩薩而不成就此深忍門者。世尊。我見是事故問如來應供正遍覺如是義處。世尊。如是義處實亦非彼懈怠嬾墮貪著利養無有正念樂多睡眠心常散亂耽味世事者能問如是深大法門。彼亦不能聽聞讀誦受持思惟。乃至不能如說修證。

阿難。時栴檀那如是請已。放光如來應供正遍覺告栴檀那言。摩那婆。是故汝等今當入此億數法門。念自受持相與一心莫緣餘事。心不散亂身無動搖。汝等復當持此法律除滅諍根。摩那婆。如來應供正遍覺。昔在長夜行菩薩時。為眾生故備經種種艱難勤苦。受彼苦時。當知久已住於忍地。是故勇勐精進不怠。摩那婆。若人入此盡際法門。乃至於此語義未盡。當於是中常應勤學。成就忍力具足精進。終莫放捨此法門者。要須靜心然後證知。栴檀那復言。世尊。是中何等名為如來一句法門。我等受持。持已欲於修多羅億數法中分別其義。世尊。我等從佛欲聞是義。云何方便教最勝法。我等當入。或能分別一切法也。佛言。摩那婆。此二種義汝當證知。又亦次第入億數法。及盡際門句義住處。若能如是具分別已。其有成就如斯功德及淨持戒者。方能得入彼一切門。須知入處。乃至亦如一一毛孔之處。皆無障礙。作如是心。當竭辯才如法宣說也。云何作心。謂自生尊重建威德心。勝出一切天人大眾。如師子王具大自在。悉能降伏一切諸獸。所謂虎豹豺狼乃至野干狐狸之屬。法師亦爾。當說法時應生是心。我於眾生常為將導。乃至一切天魔外道諸異論師。我皆調攝。如彼師子威制野干。起是心已然後為說。

復次摩那婆。菩薩摩訶薩菩提樹下坐道場時。願智力故右掌按地。出無億數大光明網。遍照下方諸佛世界。彼世界中所有眾生堪受法者。遇斯光已自然即能覺法證法。又是光明凡所及處一切世界。其間多有無量異眾。所謂若沙門眾。若婆羅門眾。若外道眾。若天魔眾。若魔所化。或問或答。或勸或請。皆以菩薩往昔本願大誓莊嚴精進力故。手按地時。彼諸眾等一切所作無不散滅。設有存者無復威光。不能復言猶如聾瘂。摩那婆。如彼菩薩。所有地方手按之處出光明網。即現無量億數法門。是為初入盡際法門具足無缺。我今說已。

復次摩那婆。汝等欲入此最清淨盡際門者。亦名千萬入亦名億入。當須最先清淨深心。思惟觀察斷諸疑網。出妙音聲成就辯才。然後得入。摩那婆。是名欲入盡際法門。汝宜諦聽。爾時諸菩薩眾咸言。如是世尊。佛言。摩那婆。汝今當知盡際法門。彼入亦爾。摩那婆。何等名為盡際法門。所謂名字從虛空生。汝等當知。此言教法猶如虛空無有邊際。終不可說虛空邊量。摩那婆。如是入義從虛空生還依虛空。如彼風界依止於空。如是二法。無有邊量亦無住處。不可得見亦不可說。以二因緣故。有言說乃至一切動搖去來。摩那婆。如彼虛空畢竟無有可作之相。如是此入法門次第之處。唯彼心相精勤方便求諸法義。一心善思如法觀察。既觀察已。即為億數入盡際門。得自在處。因起修行佈施事業。然後宣說具足成就諸波羅蜜。斷除他疑開顯法義。摩那婆。是為第八盡際法門。諸佛十力四無所畏。以無量辯才說法論義。以久修故。於大眾中都無怖畏。摩那婆。是中八種盡際法門。及以菩薩右手按地。此二種中說何義也。謂說此地直下過百億世界。彼世界中唯以光明建立佛事。若諸眾生堪受化時。見觸彼光即獲利益。諸菩薩等。乃至不說一句法門及以業行。然彼眾生已解正法。摩那婆。彼諸菩薩猶亦未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彼眾生已證佛慧。諸法師等亦已受持如是正法。摩那婆。此事希有不可思議。彼諸菩薩乃至不說一句一字。唯手按地能令無量無邊世界諸眾生等。普得證法具足歡喜。摩那婆。彼諸菩薩。復有一字不名為空。以彼往昔精進願智力因緣故。手掌按地。能與眾生大事利益。摩那婆。我於今日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種種方便譬喻解說。而此眾生不樂聽聞。不解我法不能奉行。亦莫證知。乃至不發精進之心。我今說此如虛空處。所生法中猶不能知。況我更說深密勝法。云何能生真實定慧也。摩那婆。所有法數次第名字。彼四大和合。亦此五陰依止及六入處。此亦皆從虛空所生。但由妄想分別故。有名色四大等分和合。宣說此義汝等當知。摩那婆。是中但為攝受愚癡諸眾生故。說陰入等。譬如小兒初教學時。而彼父母將付其師。先通章本然後教餘。摩那婆。如是如來應供正遍覺。為彼愚癡諸眾生等故。先分別此四大義。為最初處。次第說彼眾生諸陰。先說名字後說陰事。摩那婆。當知是中我但宣說色等五法合聚為陰。不說實有色等聚也。眾生不解妄分別故。取色等聚以為定實。摩那婆。如彼世間二種足跡。一陷塵成二踐泥出。然是二跡於分別中皆得跡名。是謂世間分別說故。又如博士為教授彼童蒙小兒。書字於板以成章句。是亦世間分別說。為假名字句。其實於彼真法界中。本無其跡。云何為句。如是實中求其跡句終不可得。以分別故見有跡句。畢竟無有跡句差別。如是摩那婆。如來說陰其義亦爾。所言色者。一切五陰於分別中初說此義。故立為陰。雖言色陰但色自陰。不得心等。是故第二更立受陰。色受雖定猶不得想。故次第三更立想陰。色受想三雖次第說。猶須第四更說行陰。雖說行已。彼行一切不可得見。如是行陰既不可見知。云何得入五陰數也。是以於中更立識陰為第五也。摩那婆。如來如是種種方便。譬喻言辭開示假名。但為一切愚癡眾生得證真法。故為世間置立名字假言說耳。為彼智人亦假名說故。摩那婆。汝謂彼色住何處耶。當知彼色無有住所。何以故。彼色既無云何住處。摩那婆。多有如是方便譬喻。次第說已不能證知。彼法既無云何可證。摩那婆。當知是中但滅盡義。是滅盡義誰有證者。此滅盡義亦是如來。為諸聖智如是說也。摩那婆。於意云何。如來豈於一眾生所有悋惜耶。摩那婆。汝應如是思惟。如來曾於何等諸眾生所悋法不說。摩那婆。諸佛如來宣說法時。終無嫉妬秘藏之心。但觀眾生受以不受。若堪受者。即還為說如斯等法。摩那婆。於意云何。此陀羅尼法門名字。及三言教方便業藏。亦入億數及盡際門。誓願智力。豈可無因妄為他說耶。不也世尊。又摩那婆。於意云何。有人忽以輪王妙食。置瓦器中是為理不。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如是。摩那婆。我昔長夜行菩薩時。無量劫中受大苦惱。其所願求。云何令彼諸眾生等解如斯法。云何復令諸眾生等自證法已受安隱樂。我於今日既成菩提。為諸眾生轉大法輪。豈於汝等更有愛惜而不宣說。若使眾生有欲樂者。我當隨宜而為演說。復次摩那婆。我念往昔於佛世尊。名曰寶觀如來應供正遍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具足出現世間。彼佛世尊。初從兜率降母胎時。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一切世界。乃至涅槃恆不斷絕。菩薩生時。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樹林及眾藥草石沙瓦礫。如是一切咸悉能言變成眾寶。摩那婆。如是菩薩初為童兒。便修梵行。年滿三十方始出家。時有十八億諸眾生等。隨從菩薩咸同出家。詣於道場觀菩提樹。亦觀花草盡成眾寶。菩薩思惟要須草座。今此無草我將何施。時天帝釋知菩薩心。即持九億天上妙衣。詣菩提樹為敷座已。敬繞菩薩因啟請言。人師子王宜昇此座。菩薩報曰。吾已領座。汝於今者且還天宮。聽我證獲無上菩提。然可來此奉見如來應供正遍覺也。帝釋聞已禮拜還宮。如是摩那婆。時彼菩薩日晚方詣菩提樹下結加趺坐。安固不動猶如金剛。是夜初分獲宿命明。於夜中分獲天眼明。於夜後分證漏盡明。

大法炬陀羅尼經卷第七

 

上篇:大法炬陀羅尼經

下篇: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推薦】佛教文庫APP客戶端

可以觀看佛教文章和佛學視頻講座

【註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

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 唐三藏沙門不空奉 ...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

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息除賊難陀羅尼經

佛說息除賊難陀羅尼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

佛說月燈三昧經

佛說月燈三昧經一卷(一名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 宋沙...

【註音版】佛說堅固女經

佛說堅固女經...

念佛鏡

念佛鏡序 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

【註音版】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觀心論

觀心論(並序)(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者述 問曰...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浴佛儀軌

一、迎請太子佛像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佛說長者子六過出家經 宋沙門釋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教詞典】入聖

(術語)斷惑證理之人曰聖。入聖者入於聖位也。俱舍論...

【佛教詞典】黃檗山

(一)位於福建福清縣城西十七公里處。又稱南山。以盛產...

修行千萬不能懶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個七現在開始了。...

平凡工作都在為你積蓄能量

有一匹年輕的千里馬,在等待著伯樂來發現它。 商人來...

寺院佛鐘的起源與意蘊

在萬籟俱寂的清晨或黃昏,每當那悠揚的鐘聲響起的時候...

佛教的十善業

一、不殺生而慈心於仁 殺是殺害,生是生命,不殺害眾生...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國師,前世是一個十不全的書記師。因為受到...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如人說食終不得飽

過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兒子,與許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寶。...

學佛是要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現在有人以時尚佛教作為噱頭吸引眼球。其實,佛教的時...

世間相的不平等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一般的在家道友信佛之後求家庭平安,求吉祥如意,...

臭女淨心

舍衛國有一位清道婦,每天清晨就在城內各通衢要道掃地...

持午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問: 師父好!請問師父,持午會影響身體健康嗎?我聽...

打坐不是參禪

慧能禪師見弟子整天打坐,便問道:你為什麼終日打坐呢...

吃太飽撐出來的十種病

美國最新研究,提醒那些在飯後揉著肚子、扶著腰、打著...

【視頻】晚課(2021平興寺戒期)

晚課(2021平興寺戒期)

【視頻】早課(靈鷲山)

早課(靈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