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五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復次,善男子!云何是善迴外道諸見方便?謂若菩薩於左囉、迦波哩、沒羅、惹迦、尼乾陀等諸外道處,作諸化事使其調伏,為欲成熟彼因緣故。菩薩作是思惟:『此等外道我慢貢高,我今不應先行師教,要先恭事現為弟子,然後使其調伏。』於彼法中而求出家,如其所行策勤修學,隨諸外道種種法式,多聞苦行咸悉究盡而復過勝。彼眾推許,有所言說悉皆聽受,如奉師尊不相違戾。由得親近諸外道故,乃呵毀言:『諸仁者!汝此所修非出離道,亦非離欲,又非寂滅。』由是漸能使彼調伏,而令安住如來法中。又復於彼具五神通諸外道所學修梵行,隨其所修而復勤行,令得彼法隨能成辦,外道所修禪定之法,即能勝過彼諸外道,勤勇進修難行之行,於外道中智者共許。菩薩知其根成熟時,於其所修禪定之法,乃呵毀言:『諸仁者!汝修定法非出離道,亦非離欲,又非寂滅。』由是漸次使令安住如來法中。是為菩薩善迴外道諸見方便。
「云何是善迴五塵境界方便?謂若菩薩或見有人極多貪愛,菩薩不以別異方便,但隨所樂而為調伏,乃以神力化現女身,端正殊妙勝諸女人,是人見已極生貪著。時化女身於剎那間,變成死尸爛壞臭穢,彼貪愛人見即驚怖,乃生厭患逼惱其心,作如是言:『云何速能離此臭穢?』爾時,菩薩即住其前如應說法,彼貪染人隨得離欲,是為菩薩善迴五塵境界方便。
「云何是善除疑悔方便?謂若菩薩或見有人造五無間業,或諸不善業,即詣其所而語之言:『汝今何故愁不悅意?』是人答言:『善男子!我造五無間業,以是緣故,愁不悅意,將非我於長夜之中,無有利樂極大苦惱。』菩薩乃為其人說戒懺悔,又復如應說甚深法。是人未能捨疑悔心,菩薩即現神通,適其心念使令生信。是人即時於菩薩所,乃起信心清淨歡喜,由喜心故堪任受法,菩薩引之令入正道。於其人前,化現父母而加殺害,謂其人言:『我今與汝同造斯罪,勿生疑悔。』作是語已,復現神通。是人念言:『菩薩具有神通智慧,猶害父母,況復我邪?』爾時,乃為是人說種種法,使其罪業而得輕微猶如蚊翅,是為菩薩善除疑悔方便。
「云何是善知救度有情方便?謂若菩薩或見有人堪任受法,然以是人造極惡業,菩薩為欲度斯等故隨應化現。若以王身得度者,即現王身。若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若以剎帝利、婆羅門、庶民等身得度者,即現剎帝利婆羅門庶民等身。若以天身得度者,即現天身。若以金剛力士身得度者,即現金剛力士身。若以柔善可愛之身得度者,即現彼身。若以恐畏縶縛鞭打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若復有人,欲造五無間業,或有人欲於菩薩所生觸嬈者,菩薩乃以種種方便悉令禁止,或置之異方使其不造無間業等,後於其前作諸化現,乃至或現地獄等相。又復諸有未得神通菩薩壽量色相,菩薩悉知,又諸有情慾成欲壞,菩薩起大悲心悉能思念。此有情慾壞,此有情已壞,菩薩一心如實了知,如觀掌中菴摩勒果。菩薩起厭離心,作是思惟:『若一有情造惡業已,將墮阿鼻大地獄中。彼之定業,我復無異方便能為救拔,我寧代受地獄之苦,乃至彼一有情安住無餘依涅槃界中。』是為菩薩善知救度有情方便。
「云何是善知有情濟命方便?謂若菩薩或見有情無所堪任,復無力能不識正法,但貪飲食衣服而無餘求,菩薩乃為斯等,顯示書算伎術種種事業。如是善者,悉令學習,隨有所得使其濟命,是為菩薩善知有情濟命方便。
「云何是善受供養方便?謂若菩薩或得寶聚如須彌山菩薩亦受,或得諸餘微毫之物菩薩亦受。何以故?菩薩作是思惟:『世間有情慳貪諂曲,以是緣故如水中魚,而常出沒生死大海。』菩薩深愍斯等有情,使令長夜利益安樂,是故受已,不攝於己不起貪心,周給於餘一切有情。而復施作佛法僧事,諸貧苦者遍行拯濟,令諸施主心生歡喜,是為菩薩善受供養方便。
「云何是善迴二乘令入大乘方便?謂若菩薩或見二乘之人堪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器者,菩薩乃於聲聞緣覺乘中,以其方便迴轉彼心令住大乘,乃至彼之徒眾亦令轉捨二乘之心,是為菩薩善迴二乘令入大乘方便。
「云何是善知示教利喜方便?謂若菩薩未發菩提心者,使令發心。若雖已發心而懈怠懶惰,以少戒行為喜足者,當為策勤進修諸行。若於戒學有少缺壞,以是緣故生障礙心,不起清淨歡喜心者,菩薩如應為說法要,以善方便使令發起清淨之心。是為菩薩善知示教利喜方便。
「云何是善知供養承事如來方便?謂若出家菩薩得少財利而生喜足,唯求法利,獨止一處寂靜而住,作是思惟:『我今何故不起想念供養如來?』即時運心想以種種供養諸佛,隨想念時便能圓滿六波羅蜜多。云何觀想能具六波羅蜜多?謂若想作供養事時,即具佈施波羅蜜多。若於供養法中,令一切有情起所緣善心,即具持戒波羅蜜多。若於供養法中,發生歡喜愛樂之心,即具忍辱波羅蜜多。若於供養法中心不懈退,即具精進波羅蜜多。若於供養法中寂住其心,即具禪定波羅蜜多。若於供養法中莊嚴眾行,即具般若波羅蜜多。是為菩薩善知供養承事如來方便。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方便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諸願具足。何等為十?一者、不卑下發願;二者、不畏生死發願;三者、出過一切有情發願;四者、諸佛稱讚發願;五者、善降諸魔發願;六者、不以他緣故發願;七者、無邊發願;八者、不恐怖發願;九者、不懈退發願;十者、善具圓滿發願。
「云何是不卑下發願?謂若菩薩不於三有中欲受樂故而乃發願,是為菩薩不卑下發願。
「云何是不畏生死發願?謂若菩薩不厭患三界、不求離欲、不趣寂滅故發願,是為菩薩不畏生死發願。
「云何是出過一切有情發願?謂若菩薩發如是願:『乃至普盡諸有情界,願彼一切得大涅槃已,然後我當亦入涅槃。』是為菩薩出過一切有情發願。
「云何是諸佛稱讚發願?謂若菩薩發如是願:『普盡有情界中,未發菩提心者,普願一切發菩提心;已發心者,次第修行菩薩行已坐菩提場。我皆一一恭敬供養,然後勸請轉妙法輪。若欲入涅槃時,亦悉勸請令久住世利益有情。』是為菩薩諸佛稱讚發願。
「云何是善降諸魔發願?謂若菩薩發如是願:『如我所行,我及一切有情當成正覺時,其佛剎中不聞魔聲,況復魔眾?』是為菩薩善降諸魔發願。
「云何是不以他緣故發願?謂若菩薩不由他緣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何以故?菩薩以自勝慧觀察有情界中種種苦惱,為救度故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是為菩薩不以他緣故發願。
「云何是無邊發願?謂若菩薩所發願者無限方分。何以故?謂菩提行廣大無量無有邊際。菩薩當發願時,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於諸世間心生厭患,發是願言:『普觀十方一切世界,諸菩薩眾現修苦行者,現坐菩提場成等正覺轉法輪者,願諸菩薩觀照我心乃至說法度脫,得度脫已我悉隨喜。以是隨喜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菩薩無邊發願。
「云何是不恐怖發願?謂若菩薩從初發心聞甚深法,或聞諸佛有大甚深威德之力,或聞菩薩遊戲神通甚深法門,或聞諸佛善巧方便甚深之法,聞已皆悉不驚不怖。菩薩作是思惟:『佛菩提無邊,佛境界無邊,諸佛世尊成熟有情亦悉無邊,我之智力而不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是為菩薩不恐怖發願。
「云何是不懈退發願?謂若菩薩或見有情[怡-台+龍]戾難調,以斯等故,生棄捨心欲生淨土:『我不願聞此等有情諸惡名字。』菩薩雖以此緣,不應棄舍利有情事。何以故?菩薩具悲智故,起如是心:『遍有情界中,諸有少智起劣精進,癡盲瘖啞無涅槃分者,悉為諸佛菩薩呵毀棄捨,斯等有情普願於我剎中,悉令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坐菩提場成等正覺。』菩薩發是心時,一切魔宮皆悉震動,諸佛讚歎嚴淨佛土,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為菩薩不懈退發願。
「云何是善具圓滿發願?謂若菩薩誓願坐於大菩提場,降伏魔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此上無復更求餘願。善男子!譬如缽器盛酥或油,若平滿已無復更受一塵之滴;菩薩亦復如是,成正覺已無復減少一塵之願,是為菩薩善具圓滿發願。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諸願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諸力具足。何等為十?一者、無能勝力;二者、無屈伏力;三者、福力;四者、慧力;五者、徒眾力;六者、神通力;七者、自在力;八者、陀羅尼力;九者、不動加持力;十者、不越教勅力。
「云何是無能勝力?謂若菩薩力無能勝,一切外道二乘無與菩薩力齊等者,是為菩薩無能勝力。
「云何是無屈伏力?謂若菩薩具勝力故,於有情聚中無能屈伏菩薩力者,是為菩薩無屈伏力。
「云何是福力?謂若菩薩世出世間諸有福行無不積集,是為菩薩福力。
「云何是慧力?謂若菩薩於佛法中正慧悉知,無有少法不見不證不覺了者,是為菩薩慧力。
「云何是徒眾力?謂若菩薩所有徒眾,不缺戒行,不壞正見,不越法式,不染淨命。何以故?菩薩徒眾同其菩薩正直行故,是為菩薩徒眾力。
「云何是神通力?謂若菩薩所有世間神通之力,尚能超勝一切聲聞緣覺神通境界,而此菩薩勝上神力,於一微塵中,而能容受閻浮提世界,及四大洲、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或一殑伽沙數世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殑伽沙數。是等世界,於一微塵中悉容受已,而微塵不增世界不減,其中有情不相觸礙,是為菩薩神通力。
「云何是自在力?謂若菩薩力自在故,欲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充滿,隨其所欲,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悉能充滿種種珍寶,是為菩薩自在力。
「云何是陀羅尼力?謂若菩薩於不可說不可說佛剎中,諸佛世尊所說之法,諸名句文種種義理,於剎那間悉能受持解了修習,是為菩薩陀羅尼力。
「云何是不動加持力?謂若菩薩勝加持力所加持故,諸有情中無能虧動菩薩力者,唯除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是為菩薩不動加持力。
「云何是不越教勅力?謂若菩薩於有情中,而不見有敢違菩薩教勅之者,唯除善巧方便利益等事,是為菩薩不越教勅力。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諸力具足。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五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六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詔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諸智具足。何等為十?一者、人無我智;二者、法無我智;三者、無方分智;四者、知定境界智;五者、加持智;六者、不壞智;七者、善觀一切有情諸行智;八者、無發悟智;九者、善解一切法相智;十者出世間智。
「云何是人無我智?謂若菩薩觀諸蘊生及諸蘊滅,若蘊生時,觀法無實虛妄不堅;若蘊滅時,觀法離散亦無所至。菩薩作是思惟:『此諸蘊中,無我人有情壽者養者,而愚夫異生執著於我,乃起是念:「蘊中有我邪?我中有蘊邪?我不是蘊邪?蘊不是我邪?」由是計執不了真實,由不了故如旋火輪展轉生死。』菩薩於如是法悉如實知,是為菩薩人無我智。
「云何是法無我智?謂若菩薩若諸法成、若諸法壞悉如實知。菩薩作是思惟:『此於假法之中分別建立,而彼諸法無實自性,乃至文字亦無自性,但唯憶想分別,世俗所行,不應於彼而生取著,然其世俗假借諸法而亦非無,謂以諸法藉緣而有,法從緣生法從緣滅,如是等法菩薩悉知。』是為菩薩法無我智。
「云何是無方分智?所謂菩薩之智無局方分,非但一剎那中智能隨轉、第二剎那智不隨轉。何以故?菩薩之智於剎那中,普遍一切隨轉隨現,是為菩薩無方分智。
「云何是知定境界智?謂若菩薩能知聲聞所修之定,知緣覺定,知菩薩定,知如來定。若聲聞所修禪定境界菩薩隨知,若緣覺所修禪定境界菩薩隨知,若菩薩所修禪定境界菩薩隨知,若如來所行禪定境界菩薩亦知,然非宿報所成己之智力而能了知。但以如來威神力故,乃能知之,餘諸定法以自智力悉可了知,是為菩薩知定境界智。
「云何是加持之智?謂若菩薩於聲聞所有加持之法如說能知,緣覺加持如說能知,菩薩加持如說能知,況復於餘諸有情邪?是為菩薩加持之智。
「云何是不壞智?謂若菩薩得不壞智已,諸魔外道及一切聲聞緣覺無能沮壞,是為菩薩不壞智。
「云何是能觀一切有情諸行智?謂若菩薩以其無著無斷清淨之智,普觀一切有情界中而悉能見,或有有情發菩提心者,或有不發菩提心者,或有滿足菩提行者,或有不滿足菩提行者,或有住初地者,或有乃至住十地者,或有現成正覺者,或有成正覺已轉法輪者,或有廣作一切化利事已入大涅槃者,或有入聲聞乘涅槃者,或有入緣覺乘涅槃者,或有生於善趣之者,或有生於惡趣之者。此如是等,菩薩之智悉能觀察,是為菩薩觀一切有情諸行智。
「云何是無發悟智?所謂菩薩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悉無發悟,而菩薩之智自然常轉。譬如人睡俱無動作,而出入息自然常轉;菩薩之智亦復如是,於一切處無礙而轉。是為菩薩無發悟智。
「云何是知一切法智?謂若菩薩善知一切法平等之相、一相、種種相、如幻相、虛妄分別等相,悉如實知,是為菩薩知一切法相智。
「云何是出世間智?謂若菩薩具無漏智,出過一切世間之智,是為菩薩出世間智。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諸智具足。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勝行如地。何等為十?一者、如地廣大無量;二者存濟一切有情;三者、遠離損惱饒益等育有情;四者、普能容受大法雲雨;五者、為諸有情共所依止;六者、能生善法種子;七者、為大寶器;八者、為大妙藥;九者、不可傾動;十者、不生驚怖。
「善男子!云何是如地廣大無量?譬如大地週遍廣大無其限量,菩薩亦復如是,福智勝行週遍廣大無其限量,是為菩薩如地廣大無量。
「云何是存濟一切有情?譬如大地周給一切有情,彼彼所須受用之物,菩薩亦復如是,以施戒忍精進禪慧等法,及無數種菩提行法,隨其所應普能攝受化度有情,是為菩薩存濟一切有情。
「云何是遠離損惱饒益等育有情?譬如大地損惱無戚、饒益無忻,無此二想,菩薩亦復如是,於諸有情損惱無戚、饒益無忻,平等利樂,於一切處不生忻戚,是為菩薩遠離損惱饒益等育有情。
「云何是普能容受大法雲雨?譬如大地大雲含潤一切悉能容受任持,菩薩亦復如是,如來興大密雲注大法雨,如其所說悉能容受亦悉任持,是為菩薩普能容受大法雲雨。
「云何是為諸有情共所依止?譬如大地一切有情,若行若止悉依於地,菩薩亦復如是,一切有情依止菩薩故,生於善趣向涅槃道,是為菩薩為諸有情共所依止。
「云何是能生善法種子?譬如大地一切種子依地而植依地而生,菩薩亦復如是,一切有情善法種子,悉依菩薩種植生長,是為菩薩能生善法種子。
「云何是為大寶器?譬如大地種種珍寶由地而生,是故地者即大寶器,菩薩亦復如是,種種功德智寶皆由菩薩所現,是故菩薩即大寶器,是為菩薩為大寶器。
「云何是為大妙藥?譬如大地世間所有一切藥草,悉依地生而能治療種種病苦,菩薩亦復如是,現大法藥普療世間一切有情諸煩惱病,是為菩薩為大法藥。
「云何是不傾動?譬如大地一切蚊蚋虻蟲濕生等類,及彼大風不能傾動,菩薩亦復如是,一切有情所起內外諸緣苦惱等事悉不能動,是為菩薩不可傾動。
「云何是不生驚怖?譬如大地一切龍王鹿王哮吼震響,聞已皆悉不生驚怖,菩薩亦復如是,聞諸魔外道聲已不生驚怖,是為菩薩不生驚怖。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地。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水。何等為十?一者、善法如水流潤赴下;二者、種植諸善法種;三者、信樂歡喜;四者、漬壞諸煩惱根;五者、自體無雜清淨;六者、息除煩惱炎熾;七者、能止諸欲渴愛;八者、深廣無涯;九者、高下充滿;十者、息諸煩惱塵坌。
「云何是善法流潤赴下?譬如大水奔流赴下潤澤滋長,菩薩亦復如是,所修善法流潤赴下滋長有情,是為菩薩善法如水流潤赴下。
「云何是種植諸善法種?譬如大地種植一切樹林藥草,由水滋溉增長成結,菩薩亦復如是,廣植一切菩提分法種子,定水滋溉數數增長,乃至得成一切智樹,以其一切智樹獲成立故,種種佛法果實繁茂,普為一切有情存濟慧命,是為菩薩種植諸善法種。
「云何是信樂歡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潤復潤於他,菩薩亦復如是,自性愛樂淨信歡喜,復能令他一切有情愛樂淨信歡喜——愛樂者,所謂樂求出世間法;淨信者,信佛法僧;歡喜者,心得清淨——是為菩薩信樂歡喜。
「云何是漬壞諸煩惱根?譬如大地樹林草木為水浸漬而悉潰壞,菩薩亦復如是,以其所修禪定之水,浸漬一切有情煩惱根種,以潰壞故煩惱根種不相續生,穢惡習氣亦悉除滅,是為菩薩漬壞諸煩惱根。
「云何是自體無雜清淨?譬如大水自體無雜而復清淨,菩薩亦復如是,自體無雜本性清淨——自體者,為離所起隨煩惱等;無雜者,不雜貪瞋癡法;清淨者,守護諸根極善清淨——是為菩薩自體無雜清淨。
「云何是息除煩惱炎熾?譬如夏月地極炎熾人亦煩熱,水能除解悉得清涼,菩薩亦復如是,以其法水息除一切有情界中煩惱炎熾逼迫之苦,是為菩薩息除煩惱炎熾。
「云何是能止諸欲渴愛?如世間人渴愛所逼水能解除,菩薩亦復如是,一切有情為諸塵境渴愛所逼,菩薩雨大法雨,悉為解除離諸渴愛,是為菩薩能止諸欲渴愛。
「云何是深廣無涯?譬如大水眾流合會深廣無涯,菩薩亦復如是,勝智積集深廣無涯,諸魔外道而悉不能得其涯涘,是為菩薩深廣無涯。
「云何是高下充滿?譬如大水無礙流注一切地方而悉充滿,雖復滿已亦不損惱一切有情,菩薩亦復如是,注大法雨普潤一切有情界中高下充滿,雖復滿已亦不損惱一切有情。何以故?菩薩大悲心故,是為菩薩法雨流注高下充滿。
「云何是息諸塵坌?譬如大水流潤一切塵坌所覆澁惡地方,悉使潤澤息諸塵坌,菩薩亦復如是,普為一切麁恶心者,悉令發起柔軟之心,乃以勝慧所依定愛之水,流潤一切有情息諸塵坌,是為菩薩息諸煩惱塵坌。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水。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火。何等為十?一者、能燒煩惱之薪;二者、成熟佛法;三者、能乾一切煩惱淤泥;四者、如大火聚;五者、作光明照;六者、能使驚怖;七者、能作安慰;八者、隨所得利與諸有情共之;九者、人所供養;十者、人不輕慢。
「善男子!云何是能燒煩惱之薪?譬如大火能燒大地藥草叢林雜類等物,菩薩亦復如是,以智慧火能燒所起貪瞋癡等及隨煩惱,是為菩薩能燒煩惱之薪。
「云何是成熟佛法?譬如大火依地所生一切種子及諸藥等悉能成熟,菩薩亦復如是,以智慧火內能成熟一切佛法,如所成熟隨得不壞,是為菩薩成熟佛法。
「云何是能乾一切煩惱淤泥?譬如大火能乾一切濕物及淤泥等,菩薩亦復如是,以智慧火能乾一切有漏淤泥,是為菩薩能乾一切煩惱淤泥。
「云何是如大火聚?譬如寒苦諸有情類得大火聚而能溫煖,菩薩亦復如是,以智慧火悉能溫煖煩惱寒病所逼有情,是為菩薩如大火聚。
「云何是作光明照?譬如有人於雪山頂或民陀山頂燃大火,聚其火光明週一由旬、或二三由旬,普遍照耀,菩薩亦復如是,以智光明週遍照耀,廣一由旬或百或千,乃至無量無數世界,智光普照一切有情,智光照故,而諸有情無智暗冥悉得破散,是為菩薩作光明照。
「云何是能使驚怖?譬如大火所有惡獸或惡獸王,見彼火聚而悉驚怖四散馳走離其窟穴,菩薩大智威德亦復如是,若魔、若天見菩薩已悉生驚怖,棄自所有劣弱威光,離彼地方遠遠而去,永不得聞菩薩名字,況復見身?是為菩薩能使驚怖。
「云何是能作安慰?譬如有人或於曠野險難之中迷失方所,若見火聚知有聚落或牧放處,即詣其所,心得安慰離諸驚怖,菩薩亦復如是,一切有情,處於生死曠野險難之中,見菩薩已心得安慰,悉離一切煩惱恐怖,是為菩薩能作安慰。
「云何是隨所得利與一切有情共之?譬如大火一切有情共所受用,若王若旃陀羅童子等無有差,菩薩亦復如是。隨得利養受用資具,悉與一切有情共之,若王若旃陀羅童子等無有差,是為菩薩隨所得利悉與一切有情共之。
「云何是人所供養?如世間火,諸婆羅門、剎帝利或民庶等,皆悉奉事而為供養,菩薩亦復如是,世間一切天人、阿修羅等皆悉奉事,作諸供養如諸佛想,是為菩薩人所供養。
「云何是人不輕慢?如微小火人不敢輕。何以故?以能燒故。菩薩亦復如是,若信解行住,菩薩於大乘中,初始發心雖未具力,能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不敢輕慢。何以故?是諸天、人、阿修羅等,知彼菩薩不久當坐道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為菩薩人不輕慢。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火。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風。何等為十?一者、如風無礙行故;二者、所行境界無邊際故;三者、如風破散墜墮有情高慢山故;四者、吹布廣大法雲雨故;五者、息除一切世間煩惱炎熾故;六者、不動一切有情善法濟命長養故;七者、無量法雲含潤任持大法雨故;八者、大法種種莊嚴樓閣布飾妙好故;九者、一切眾會劫樹莊嚴決定常出正妙法音雨華悅意故;十者、阿僧祇劫潔白聖會建立積集三摩地解脫總持門海,布妙高山日月光明法教叢林,善妙宮殿輪圍山等,及一切有情成熟調伏莊嚴,善住無上無身依止,隨轉智風曼拏羅解脫因故。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六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復次,善男子!云何是菩薩如風無礙而行?善男子!如世間風於一切處無依無著,亦無色相,而能於彼一切宮殿樓閣及須彌山大海等處,如所作事而悉能作。菩薩智風亦復如是,於一切處亦無所著,而能施設蘊處界等彼一切法——蘊者所謂色受想行識;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處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乃至世間法、出世間法,及天人、轉輪聖王、梵王、帝釋、護世諸天、大自在天、聲聞緣覺、諸菩薩地一切智等——雖有所作悉無住著。彼一切處無住著故,若有性若無性,若一性若異性,真如性等,雖無數心意而無種異,及無造作復無所緣,悉是無障解脫境界。是故梵王帝釋護世天等如理而作,十方無邊際諸世界中,一切有情及有情事悉令獲得,於一切處皆成辦已,乃至最後邊際劫中隱而不現,而法身者不可分別非不可分別,是為菩薩如風無礙而行。
「云何是菩薩所行境界而無邊際?如世間風能於十方無量世界,開發成辦一切種子,菩薩智風亦復如是,於普遍無邊世俗勝義一切法中,廣大顯現開覺安布,及廣宣說如來眾會、菩薩眾會、世間一切眾會,隨思隨行,以無礙心於諸方處一切通達而無邊際,是為菩薩所行境界而無邊際。
「云何是菩薩如風破散墜墮有情高慢山峯?如世間風一切山石叢林宮殿,悉能吹擊破散墜墮及隱覆等,菩薩智風亦復如是,所有憍慢耽迷執有身見高倨有情,恃於色相盛年豪貴、身力長壽無病輕安,及伎藝多聞聰利眷屬富有辯才,以是等事恃著憍醉,此諸有情,由是緣故起我相心違背正道,菩薩能為宣示勝法破彼慢心,使令善得離染清淨,是為菩薩如風破散墜墮有情高慢山峯。
「云何是菩薩吹布大法雲雨?如世間風吹發大雲從四方起,眾色雲輪震吼甚深軟美音聲、海潮之聲,及其種種歌詠之聲,響亮無間清妙悅意,電鬘莊嚴普遍彌覆,俱胝那庾多百千世界,悉能吹發,一切世間所可愛樂,苗稼種子及諸林樹,而常降澍種種寶雨;菩薩智風亦復如是,出現種種妙身相雲,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一切有情所可愛樂,最上色相光明電鬘而為莊嚴,出如實法音及六十千勝妙音聲。菩薩大悲之風,普高法界普攝一切世間,廣覆一切世界,拯拔一切惡趣難處諸有情類,現一切相好光明輪,清淨光明加持照耀,一切有情悉成正行壞滅邪行,雨大法雨眾莊嚴具而為莊嚴,建立一切世界最上喜悅,令諸天人悉置最上喜樂之處,所有一切世出世間善法種子藥草叢林而悉種殖,一切吉祥時分授法灌頂,是為菩薩吹布大法雲雨。
「云何是菩薩息除一切世間煩惱炎熾?如世間風颺激善妙清涼之水,普息有情炎熱之苦,使諸有情清涼適悅,菩薩智風亦復如是,一切有情貪瞋癡等,惡趣惡見惡作邪行,極惡貧窮耽愛境界,冤憎會苦,愛別離苦,眾病逼惱及法愛等,此諸炎熾皆能息滅,法水灌注得最上清涼,以不空願力,若見若覺悉無障礙,是為菩薩息除一切世間煩惱炎熾置諸有情處無憂地。
「云何是菩薩不動一切有情善法而能濟命長養?如世間人出息入息風力持故而得活命,菩薩亦復如是,以其智風成辦有情一切善法,使諸有情悉得具足皆生歡喜。
「復次,善男子!如世間風悉能成立一切世界,種種莊嚴殊妙可愛,所謂金剛輪圍,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四大洲,金輪所持大海諸寶,須彌山、大須彌山及餘寶山,乃至雪山、香醉山等。諸宮殿樓閣,閻浮提四大洲,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菩薩智風亦復如是,悉能發起成辦一切有情廣大福蘊,次第安布如成雪山,應作是見,即是所成世間福蘊。如成四大洲須彌山,應知即是所成聲聞。如成小千世界,應知即是所成緣覺。如成中千世界,應知即是所成菩薩廣大之相。如成三千大千世界,應知即是所成如來百福身相,高出一切世間,普盡虛空一切世界,極妙清淨最上稱讚,佈設一切最勝供養所緣事相。如是一切現前成已,常住三摩呬多。如成大海,應知即是所成三摩地海。如成大洲中洲及餘山石四大洲等,應知即是諸陀羅尼,化度有情諸學眾等。如成宮殿樓閣及諸叢林,應知即是清淨佛剎功德莊嚴。如成劫樹種種變化,應知即是十地十波羅蜜多十三摩地諸陀羅尼,六通三明諸智光明十自在等,菩薩及佛力無畏不共法大悲等,最上自在廣大之法。
「善男子!此中何等是諸佛世尊百福之相?善男子!譬如滿一劫中積集十方,而一一方各有阿僧祇殑伽沙數等世界,是諸世界中所有有情,一切皆具十三千大千世界之數小轉輪王所有福蘊,以如是等具小轉輪王福蘊之者,諸有情類彼彼福蘊總聚較計,與一大轉輪王福蘊相等。
「又過東方一切世界,是等世界中所有有情,各各皆具一大轉輪王福蘊如前所說,乃至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世界中一切有情,各各皆具大轉輪王所有福蘊,以此之數較計,如是有情福蘊,與一帝釋福蘊相等。
「又若十方,彼一一方各有阿僧祇殑伽沙數等世界,一一世界有情皆具帝釋福蘊。是諸帝釋,總而聚之為一帝釋,即以如是之數,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世界有情,皆具如上帝釋福蘊。以此之數較計,如是有情福蘊,與一大梵天王福蘊相等。
「又若十方,彼一一方各有阿僧祇殑伽沙數等世界,彼彼世界有情,皆具大梵天王福蘊。是諸大梵天王,總而聚之為一大梵天王,即以如是之數,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世界有情,皆具如上大梵天王福蘊。以此之數較計,如是有情福蘊,即同聲聞緣覺菩薩所證,大地大光明雲授法灌頂,得十自在所有功德。
「善男子!即以是事,所有一切有情,於十方無邊際世界盡虛空界,積集三世所有福蘊。以彼三世福蘊,盡虛空界一切世界極微塵量,百倍倍之即成如來一一毛孔;而彼一一毛孔之中所入福蘊,以十阿僧祇百千倍數倍之,即成如來八十種好;而彼一一隨形好中所入一切福蘊,以十不可說倍數倍之,即成如來三十種相;而彼一一所成之相,以十不可說倍數倍之,即成如來眉間圓滿無垢月輪勝餘千光殊妙最上白毫之相。即如是相,以十不可說不可說千俱胝倍數倍之,即成如來一切世間高顯不可覩見烏瑟膩沙莊嚴頂相。即如是相,以十不可說不可說俱胝那庾多百千倍數倍之,即成如來六十千種一切所緣無邊音聲,流出殊妙無所發悟,普令有情生大歡喜,開示一切世界清淨語言佛大辯才。
「善男子!此說是為諸佛世尊百福之相,如來以是無盡福智勝行普遍莊嚴,廣為一切有情長養濟命。
「善男子!正使十方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世界中所有有情,滿一劫中悉住第十法雲地菩薩之位具諸勝相,謂身語意所莊嚴,具諸陀羅尼及十自在。是等菩薩以閻浮檀金所成之器,量等虛空如殑伽沙數,而一一器盛種種寶,經爾所時乃至最後邊際圓滿劫中,剎那剎那來而復往,各各持入如來一毛孔中,而佛世尊一毛孔中,所有福蘊不增不減。善男子!此是如來不可思議百福之相。
「復次,何等是十二地?所謂未發菩提心地、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普遍光明佛地,是為十二地。
「此中何等是未發菩提心地?謂此菩薩超越一切愚夫所行邪行,及一切三世梵王、帝釋、護世諸天、聲聞緣覺,最勝出過一切世間,一切行相吉祥,身語意業而為莊嚴,於十方無邊世界普遍照耀具大光明輪,得無障礙力行陀羅尼,於阿僧祇世界,一一相中縱任無方。
「於四大洲世界,出現普遍香光明網廣大莊嚴,蓮華承足,處大千世界邊際之量妙莊嚴座,得一切法善調順,善觀察成就無礙可意所緣事相,現十種大相及阿僧祇相,顯示不退轉法。
「於無邊際一切方所,隨所行時放不可思議大光明網,無量剎土種種莊嚴現身影像,於不可說無量世界中,能為諸世界主,勸受灌頂增上加持,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常雨無量大法寶雨,妙光明門悉無遮礙,周廣普遍而作最上大施福行。隨順一切世間,普能圓滿一切有情不空意願。見者咸生善妙可愛清淨之心,普振一切世界,隨所思念諸惡趣等無邊有情悉為救度,普能攝受無邊諸佛供養法門,遊戲一切阿僧祇數三摩地陀羅尼解脫通明等法,嬉樂無邊勝妙法園而無愛著,得無邊俱胝劫數無發悟無疑惑喜行光明。
「無數俱胝那庾多百千劫,於清淨大乘分位中修習圓滿,種種利他所行事業成辦,福智勝行多百千種,廣大先行究竟圓滿。若具最極信解行法故,乃得初地,今以次第分位故,而此菩薩是未發菩提心地。
「善男子!譬如轉輪聖王,雖已超越人之色相,然未獲得天之色相,而此菩薩亦復如是,雖已超越一切世間聲聞緣覺之地,然未獲得最上菩薩地故。
「復次,普遍光明佛地者,無中無邊無復遺餘一切清淨,於一切法自在,普能善觀無數種相,普令一切有情獲得利樂。
「何等是諸菩薩所行十種三摩地?所謂一者、寶高;二者、善住;三者、無動;四者、不退轉;五者、寶積;六者、日光焰;七者、一切義成;八者、智光明;九者、安住現在佛前;十者、首楞嚴,如是等無邊菩薩所行三摩地。
「復次,十二種陀羅尼。何等十二?所謂一者、灌頂;二者、大智;三者、清淨音聲;四者無盡藏;五者、無邊轉;六者、海印;七者、蓮華莊嚴;八者、趣無礙門;九者、決定出生諸無礙解;十者、住佛莊嚴;十一者、無邊色相;十二者、佛身色相成辦圓滿,是為十二種陀羅尼。
「復次,六通。何等為六?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智通;四者、宿住隨念智通;五者、神境智通;六者、漏盡智通,是為六通。
「復次,諸菩薩十種自在。何等為十?一者、無量阿僧祇劫具壽量力故,即壽自在;二者、不可說不可說三摩地門,相續趣入勝相應故,即心自在;三者、一切世界無數莊嚴具莊嚴加持顯示相應,即受用自在;四者、隨其時分諸業報力悉顯示故,即業自在;五者、於一切世界示現受生故,即生自在;六者、於一切世界見佛圓滿示現故,即信解自在;七者、隨樂欲時於諸剎中現成菩提,即願自在;八者、於一切世界出現無邊神通事故,即神通自在;九者、無邊無中法門光明常顯發故,即法自在;十者、於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及現證最上菩提,充滿三世一切佛剎,微塵阿僧祇等數中,了知一相具諸勝相,乃至現證一切智悉能顯示故,即智自在;是為菩薩十種自在。
「復次,何等是菩薩十力?所謂一者、意樂力;二者、深固力;三者、方便力;四者、慧力;五者、願力;六者、行力;七者乘力;八者、神變力;九者、菩提力;十者、轉法輪力;是為菩薩十力。
「何等是菩薩四無所畏?所謂一者、於諸陀羅尼隨聞能受,宣說義理無畏;二者、了無我法不嬈於他,積集無相本習威儀而無缺失,三業清淨成就廣大護持無畏;三者、常持正法而不忘失,畢竟安住智慧方便,救度有情無放逸心,開示善法得離障難無畏;四者、不忘失一切智心,亦於餘乘諸出離道圓滿自在,得一切種一切事成就無畏,是為菩薩四無所畏。
「何等是菩薩十八不共法?所謂一者、菩薩無著佈施;二者、無著持戒;三者、無著忍辱;四者、無著精進;五者無著禪定;六者、無著智慧;七者、以四攝法攝諸有情;八者、善了諸迴向法;九者、善巧方便成諸有情增上所行;十者、開示上乘出離之道;十一者、於大乘法而不退轉;十二者、表示生死及涅槃門;十三者、於諸典章不減文句;十四者、所作行中智為先導;十五者、於諸生中離眾過失;十六者、於身口意具十善業;十七者、堪忍諸苦不捨一切有情;十八者、一切世間所可愛樂皆悉顯示,普遍一切世間愚夫及聲聞緣覺,善以眾寶及劫樹莊嚴堅固,一切智心永不忘失,得一切法依法灌頂,常所樂求見佛法僧;是為菩薩十八不共法。
「云何是如來十力?所謂一者、處非處智力;二者、教示過去未來現在業因果報智力;三者、種種信解智力;四者、種種界智力;五者、了別自他根智力;六者、至處道智力;七者、發起一切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染淨等智力;八者、宿住隨念智力;九者、生死智力;十者、漏盡智力;是為如來十力。
「云何是如來四無所畏?所謂一者、一切法現證智無畏;二者、一切漏盡智無畏;三者、決定說障道無畏;四者、出盡苦道無畏;是為如來四無所畏。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七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復次,何等是為如來十八不共法?所謂一者、如來身無懈倦;二者、語無卒暴;三者、無失念;四者無不定心;五者、無種種想;六者、無不知捨心;七者、欲無減;八者、精進無減;九者、念無減;十者、定無減;十一者、慧無減;十二者、解脫解脫知見無減;十三者、於過去世無著無礙知見隨轉;十四者、於未來世無著無礙知見隨轉;十五者、於現在世無著無礙知見隨轉;十六者、於諸身業智為先導隨智而轉;十七者、於諸語業智為先導隨智而轉;十八者、於諸意業智為先導隨智而轉;此等是為如來十八不共法。
「何等是如來大悲?善男子!勤行三十二種相故,乃起如來大悲之心,於十方無邊世界,廣現不思議相,皆從如來大悲心轉。何等三十二相?所謂一者、一切法無我,而諸有情於無我理不能信解,是故如來為諸有情發起大悲;二者、一切法無有情,而諸有情執以為有,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三者、一切法無壽者,而諸有情執以為有,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四者、一切法無補特伽羅,而諸有情生其取著,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五者、一切法無性,而諸有情起有性見,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六者、一切法無礙,而諸有情著於所礙,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七者、一切法無含藏,而諸有情生其樂著,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八者、一切法無主宰,而諸有情著於我相,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九者、一切法無攝屬,而諸有情起於執取,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者、一切法無物像,而諸有情著於境物,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一者、一切法無種姓,而諸有情生其取著,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二者、一切法無生無滅,而諸有情著於生滅,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三者、一切法無染污,而諸有情自生染污,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四者、一切法離貪,而諸有情生其貪愛,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五者、一切法離瞋。而諸有情生其瞋恚,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六者、一切法離癡,而諸有情起於愚癡,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七者、一切法無來,而諸有情取著諸趣,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八者、一切法無去,而諸有情著於有生,是故如來發起大悲;十九者、一切法無行,而諸有情諸行中行,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者、一切法無戲論,而諸有情樂著戲論,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一者、一切法空,而諸有情起於有見,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二者、一切法無相,而諸有情著境界相,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三者、一切法無願,而諸有情運行諸願,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四者、世間有情所共集會,互相諍訟起貪瞋等一切過失,如來觀已,為說法要,使令斷除彼貪瞋等一切過失,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五者、世間有情所共集會,勤行顛倒履險惡道居邪異處,為令彼等入如實道,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六者、世間有情所共集會,慳貪增盛侵取他財而無厭足,為令彼等具戒聞捨慧諸聖法財,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七者、世間有情於諸舍宅,財物妻子生貪愛故,卑賤其身猶如僕使,於不真實中計真實想,佛為彼等宣說法要,令知畢竟無常之法,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八者、世間有情以其艱苦求活命故互相欺誑,佛為彼等宣說法要,咸使有情淨命自資,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二十九者、世間有情於名聞利養,固起追求不生厭足,為令彼等如實了知而生厭足,究竟息苦獲涅槃樂,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三十者、世間有情常生貪愛,居苦器中一向染污,佛為彼等宣說法要,令其出離超越三界,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三十一者、以一切法離因緣故,世間有情生懈怠心,乃於聖法解脫門中而起障礙,佛為彼等宣說解脫真實之法,令諸有情行於精進,是故如來發起大悲;三十二者、世間有情,棄捨最上無著妙智殊勝涅槃,樂求聲聞緣覺下乘涅槃,為令彼等愛樂廣大趣求佛智,是故如來發起大悲。
「善男子!勤行如是三十二種相故,如來乃起大悲之心。如是所說如來大悲之行,若有菩薩勤行如是三十二種之相,發起大悲心者,而此菩薩摩訶薩於福功德剎中,而能圓滿廣大威光,利樂有情相應事業得不退轉。是故當知,如是等無量無數自在之法所有分位,若諸如來若諸菩薩乃至住後邊際劫中廣宣說者,而悉不能得其邊際。今此所說而極少分,但為令諸有情發生最上淨信歡喜,是為菩薩不動一切有情善法濟命長養。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無量法雲含潤任持廣大法雨?如世間風無其邊際,而彼風輪廣大安固,普遍任持一切世界,若成時若壞時,及其水雲,並於大海與四大洲、須彌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雪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香醉山,樹林宮殿諸樓閣等,菩薩摩訶薩無邊陀羅尼風輪亦復如是,悉能任持一切正等正覺之雲,流注廣大無礙法雨,於一切世界悉能成辦佛功德法,如其所說須彌山等世間差別之相,即是百福勝相、十地、十波羅蜜多、十三摩地、十二陀羅尼、六通、十自在、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法,大悲心等一切佛菩薩法,悉能任持具足。又復常持一切世出世間百千法蘊而悉成就,是為菩薩無量法雲含潤任持廣大法雨。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大法種種莊嚴樓閣布飾妙好?如世間風悉能普遍吹布一切莊嚴樓閣,種種安置殊妙可愛,及一切樹林枝葉牙莖華果蕊等,及一切有情身諸分位,悉由風力常所吹布。菩薩之風亦復如是,以無邊無礙無著解力辯才之智,悉能施設一切世出世間種種法門,行列具足照明開示最勝殊妙種種法者,所謂此相是惡趣所成之法,此是善趣所成之法,此是增上所成之法,此是地獄,此是餓鬼,此是畜生,此是人,此是天,此是轉輪聖王,此是帝釋、梵王、護世諸天,此是色相眷屬聰利福力,此是明慧善計,此是藝能,此是善解種種諸教典籍,此是聲聞乘法成聲聞果,此是緣覺乘法成緣覺果,此是大乘之法具諸勝相,自利利他事業圓滿,成就普賢一切勝智,乃至此是十地、十波羅蜜多、十三摩地、十二陀羅尼、六通、三明、十自在、八解脫、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法。
「善男子!菩薩善能施設此如是等無量種法,蓮華莊嚴等陀羅尼門,為法莊嚴妙巧安布,是為菩薩大法種種莊嚴樓閣布飾妙好。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一切眾會劫樹莊嚴,決定常出正妙法音雨華悅意?如劫樹林為風吹擊,常雨種種香華、妙寶、衣服、鼓樂等莊嚴具而悉具足。是諸嚴具相續流出,令諸天人咸生最上適悅歡喜無憂自在,嬉戲娛樂常具色相,力勢勤勇悅樂無減。菩薩智風亦復如是,菩薩常於如來清淨世界大法會中,為諸有情宣說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譬喻、緣起、自說、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義十二分教,常雨如是正法寶華,為諸有情,於其順違慣習事中,從初次第宣說教授,及一切世間諸所緣事,引發示誨無我寂滅清淨法性,開示普遍一切法門,總攝法性,引示令入不可思議如幻法中,顯發大智如幻法門。復令有情增長遊戲一切法樂,諸有問答無中無邊,能善起發普使歡喜,常令於其正法園林,以無過身語意業,適悅戲樂不生懈退,令諸天人受用具足,善法無減慧光明照,常住最勝清淨法中。是為菩薩一切眾會劫樹莊嚴決定,常出正妙法音雨華悅意。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阿僧祇劫潔白聖會,建立積集三摩地解脫總持門,海布妙高山日月光明法教,叢林善妙宮殿輪圍山等,及一切有情成熟調伏,莊嚴善住無上無身,依止隨轉智風曼拏羅解脫因故?譬如劫風,世界壞時其風無礙,力勢迅勐普遍吹擊三千大千世界俱胝那庾多百千諸鐵圍山、須彌山、大海等,皆悉破散磨滅無餘同太虛空。菩薩之風亦復如是,於多百千劫中,積集種種福智莊嚴,菩薩以廣大力勢,能現種種神通變化,善轉無礙清淨法輪,出妙音聲,普遍調伏一切眾會。由如是故,從智風輪出諸法蘊,彼所調伏觀察最上妙法光明無著諸行,勝力具足深固作意,內心正住成三摩地,想蘊處界及三有身所作諸行而悉破散,無身所作了知皆是虛妄分別,超越一切世間,然後乃現不可思議無相出世勝福圓滿,依止隨轉獲勝清淨,住後邊際離諸憂惱。是為菩薩阿僧祇劫潔白聖會,建立積集三摩地解脫總持門,海布妙高山日月光明法教,叢林善妙宮殿輪圍山等,及一切有情成熟調伏,莊嚴善住無上無身,依止隨轉智風曼拏羅解脫因故。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風。」
爾時,除蓋障菩薩摩訶薩前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善說如是廣大之法,乃至具足一切勝相,而能令諸菩薩大士咸生歡喜。世尊!若天及人,能於如是法中信解修行者,如佛所說,是人即得一切具足受勝妙樂,適悅自在,乃同梵王帝釋護世天等。所有此世他生,得一切圓滿利他勝行,今此不說。」
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彼之有情出過一切世間,普為多人所共瞻仰,斷諸惡法具諸善法,一切世間之所歸向。
「善男子!若諸有情,於此法中能修行者,或復有人返生輕謗,我說彼人是愚癡者,當墮黑暗大地獄中受諸苦惱,世間、天人、阿修羅等所共悲愍。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如虛空。何等為十?所謂一者、無垢;二者、無礙;三者、寂靜;四者、無相;五者、無邊智;六者、平等隨知一切法;七者、了一切法如虛空自性解脫;八者、無住;九者、出過諸境界相;十者、出過尋伺。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如虛空。
「善男子!復有十法,菩薩若修即如虛空。何等為十?所謂一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色中不愛不惡;二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聲中不愛不惡;三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香中不愛不惡;四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味中不愛不惡;五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觸中不愛不惡;六者、於可意不可意一切法中不愛不惡;七者、於利衰法中不愛不惡;八者、於樂苦法中不愛不惡;九者、於稱譏法中不愛不惡;十者、於譽毀法中不愛不惡。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如虛空。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月。何等為十?所謂一者、令諸有情皆生歡喜;二者、眾所樂見;三者善法增長;四者、惡法損減;五者、咸皆稱讚;六者、體相清淨;七者、乘最上乘;八者、常自莊嚴;九者、遊戲法樂;十者、具大神通威德。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令諸有情皆生歡喜?如月初出,一切有情皆得清涼,及悅意故咸生歡喜,菩薩之月亦復如是,當初出時,一切有情悉得遠離煩惱炎熾生喜樂故,是為菩薩令諸有情皆生歡喜。
「云何是菩薩眾所樂見?如月初出,一切有情悉樂瞻覩,所謂善妙潔白令諸有情心生喜故。菩薩之月亦復如是,當初出時,一切有情愛樂悅意,所謂諸根清淨種子潔白,於諸所行威儀具足,是為菩薩眾所樂見。
「云何是菩薩善法增長?如白分月從初出已,日日漸增,至十五日其月盛滿諸相圓具。菩薩之月亦復如是,從初發心乃至坐於道場,日日善法漸漸增長,至坐道場已一切勝相皆悉圓滿,是為菩薩善法增長。
「云何是菩薩惡法損減?如至黑分月時,其月輪相光明漸減,如其所減,至月盡日一切不現。菩薩之月亦復如是,至具出世智時惡法漸減,如其所減,乃至坐於道場,一切滅盡無復遺餘,是為菩薩惡法損減。
「云何是菩薩咸皆稱讚?如月初出時,諸婆羅門、剎帝利、男女大小、一切人民咸悉稱讚,菩薩之月亦復如是,當初出時,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咸悉稱讚,是為菩薩咸皆稱讚。
「云何是菩薩體相清淨?如月天子體相清淨潔白無染,謂勝業報之所成故,菩薩體相亦復如是,本來無染潔白所成清淨化生,非從父母羯邏藍等不淨所生,是為菩薩體相清淨。
「云何是菩薩乘最上乘?如月天子乘清淨乘照四天下,菩薩之月亦復如是,乘於最上菩薩之乘,廣照無邊一切世界,是為菩薩乘最上乘。
「云何是菩薩常自莊嚴?如月天子本相清淨常自莊嚴,不以澡沐所莊嚴故,菩薩之月亦復如是,諸勝功德常自莊嚴,是為菩薩常自莊嚴。
「云何是菩薩遊戲法樂?如月天子常受天樂,菩薩之月亦復如是,常所遊戲勝妙法樂,不染世間諸欲境界,是為菩薩遊戲法樂。
「云何是菩薩具大神通威德?如月天子具大神通有大威德廣照一切,菩薩之月亦復如是,具大福智勝功德故,是為菩薩具大神通威德。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月。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八
上篇: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下篇:佛說八大菩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