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處胎經卷第四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隨喜品第十一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曰頂王,將二萬五千人,從東方安住世界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須臾退坐前白佛言:「吾聞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無量神變在胎教化,七寶宮殿眾寶成就,諸佛世尊宗奉恭敬。過去諸佛世尊及當來現在,未曾說此難有之法,真際法相不可窮盡。從無數劫積行勤苦,於其中間有生有滅。願樂欲聞如來神德所化多少國土差別?眾行平等入無為道,八解童真清淨梵行,使我等永無猶豫。」
佛言:「善哉,善哉!頂王大士!汝所問者甚深難量,多所利益濟度愚惑,福不可盡。」爾時世尊,即以三昧禪定之力,舒金體臂下方過二十二億佛剎,抄舉式棄如來七寶神塔,縱廣一萬八千由旬,外郭繞塔七寶欄楯,池水園果皆七寶成,後園浴池金銀梯梐,彼池水中,自然八味甘露,水邊鳧鴈、鴛鴦奇類眾鳥數千百種,鳥聲悲鳴共相娛樂極樂難勝。
爾時世尊即與頂王菩薩,而說偈曰:
「過去式棄佛, 神塔七寶成,
花樹若干色, 金花銀為莖。
浴池水八味, 充飽餓渴者,
供福獲果報, 在胎功德成。
次復佛滅度, 隨式本元尊,
彼佛七寶塔, 遍滿恆沙剎,
眾寶相雜廁, 快樂亦難勝。
次佛取滅度, 最尊第一勝,
亦有七寶塔, 遍滿虛空界。
明眼有識人, 恭奉心恭敬,
除慢不貢高, 不貪著利養。
七寶池水果, 想斷無所著,
亦現處胎化, 流佈無數劫。
次佛般涅槃, 拘那含牟尼,
神德大通達, 所度倍三佛,
教化諸弟子, 三乘不斷絕。
去此東方剎, 在胎現變化,
勸恤後來者, 將導入閑靜。
次佛迦葉尊, 端坐億百劫,
諸天為眷屬, 寂靜不移動。
亦有七寶塔, 在金剛佛剎,
救護諸墮落, 不使墮邪道。
我今釋迦文, 勇勐獨特出,
一向執意志, 不著生死道。
佛土雖弊惡, 所度不可量,
今處母胞胎, 神變自娛樂。
欲界眾生等, 墮落入鑊湯,
將導引令出, 如蛾投火焰。」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變此三千大千世界晃然金色,使令眾會見樂世界。彼諸菩薩皆坐七寶蓮花上,弟子眷屬斯皆金色,所噉飲食禪定解脫,戒律威儀未常違失。「云何頂王菩薩!向所現國剎土佛所游化,供養承事其福寧多不耶?」
頂王菩薩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何以故?供養一佛剎其福難量,況爾所佛剎。」
佛言:「若有菩薩過不退轉在一生補處,令在胎中現神變化;敬此菩薩者,其德最勝。何以故?此菩薩者即行佛事不可思議。」
佛復告頂王菩薩:「吾今與汝說八正道去八顛倒,滿十方恆沙諸佛剎土,滿中七寶塔,不如此供養八正道菩薩,衣被、飲食、床敷、臥具、病瘦醫藥,搗香、雜香、栴檀、末香,繒綵、花蓋便身之具,其福最多。若有菩薩摩訶薩,能於胎、化、濕、卵,分別四意止,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月、二月乃至七月,一歲、二歲乃至七歲,一劫、二劫乃至七劫,若有眾生,承事供養前七寶塔,乃至八正道菩薩,不如此人供養四意止菩薩,其福最多。若一生補處菩薩,在母胎中轉無上法輪,包容一切變易無數,神德大士周旋往來無有障礙,還合為一無覺知者;若有眾生供養承事便身之具無所愛惜,如我今日從三阿僧祇劫斷除滅想,今最後身一入胎捨教化,果證神通悉令得解脫,猶如果熟變易不住。佛身空無戒定慧解,而自香熏道德威儀,不失十二頭陀之行,此一分苦是我境界。」
爾時頂王菩薩即從如來前,而讚頌曰:
「識是生死本, 亦為涅槃徑;
中息在胞胎, 遊戲無量界。
四生成佛土, 十六神足降;
本無一相道, 誓願各各同。
以眾生縛著, 現有優劣人;
無形不可見, 今乃得觀察。
過去諸佛身, 遺教無邊際;
八道無上法, 一向度群萌。
經法舍利形, 神通流佈世;
今我所將從, 得聞不思議。
六佛神寶塔, 寶藏七寶台;
一一深分別, 義味不可量。
佛本所行道, 如空無所著;
今處神母胎, 受化非一類。
得佛真如性, 亦如實相住;
除去憍慢心, 今禮空無性。
一一舍利光, 遍照諸佛剎;
受化如恆沙, 是佛神德感。
剎土去此遠, 受佛甘露道;
今欲還本國, 宣揚如來法。」
爾時,頂王菩薩說此偈讚佛已,右遶三匝禮佛而去。
菩薩處胎經五道尋識品第十二
爾時,世尊將欲示現識所趣,向道識、俗識,有為識、無為識,有漏識、無漏識,花識、果識,報識、無報識,天龍識,鬼神、阿修羅、迦留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識,上至二十八天識,下至無救獄識。爾時,世尊即於胎中現鉤鎖胎骨,遍滿三千大千世界。佛告阿私陀:「汝能別此骸骨識耶?」
對曰:「不別。何以故?未得通徹行力未至。」
佛告彌勒菩薩:「汝此天中,未得神通耶?」
彌勒白佛言:「有成就者,有不成就者。」
佛告彌勒:「汝觀鈎鎖骸骨,令一切眾生知識所趣,分別決了令無疑滯。」
爾時,彌勒菩薩即從坐起,手執金鋼七寶神杖,敲鈎鎖骸骨聽彼骨聲,即白佛言:「此人命終瞋恚結多,識墮龍中。」次復敲骨。「此人前身十跡行具,得生天上。」次復敲骨。「此人前身破戒犯律,生地獄中。」如是敲骨,有漏、無漏、有為、無為,上從二十八天,下至無救地獄,知識所趣善惡果報白黑行報。有一全身舍利無有缺減,爾時彌勒以杖敲之,推尋此識了不知識處。如是三敲,前白佛言:「此人神識了不可知,將非如來入涅槃耶?」
佛告彌勒:「汝紹佛位於當來世,當得作佛成無上道。何以敲舍利,而不知識處耶?」
彌勒白佛言:「佛不思議不可限量,非我等境界所能籌量。今有狐疑,唯願世尊,當解說之。五道神識,盡能得知彼善惡所趣,不敢有疑於如來所。今此舍利無有缺減,願說此識令我等知。」
佛告彌勒:「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舍利流佈,非汝等境界所能分別。何以故?此舍利即是吾舍利,何能尋究如來神識?今當與汝分別如來上、中、下識,至薩芸然各各不同。初住菩薩未立根德力,雖得神通二住菩薩以天眼觀,知識所趣退不退地,亦復觀見欲界、色界、無色界者,或復觀見生東方無數恆河沙佛剎,供養諸佛奉律無礙,亦復知彼受記劫數,一劫乃至百千億劫。或有菩薩於三住地,觀見舍利知識所趣於餘涅槃無餘涅槃,然復不見四住所行識所趣向。四住菩薩見一、見二、三住識法,然復不見五住舍利識法所趣。」
佛告彌勒:「五地菩薩分別下品,於六住分或見或不見識法所趣。不退轉菩薩上至一生補處,不見如來上足下足心識所向。次第菩薩見八、七、六,然復不見一生補處舉足下足,況欲敲鈎鎖骸骨欲分別之,此事不然。」
佛告彌勒:「汝當知之!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唯佛知佛神識所念。」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而說頌曰:
「周旋五道淵, 唐勞其識神;
耳、鼻、身、心垢, 不能自去離。
識想結重垢, 剗以智慧刀;
慧能照愚冥, 得至無畏場。
佛識悉遍見, 舍利鈎鎖骨,
正使碎如塵, 微細不可見,
如來一一別, 報應善惡法。
佛識甚微妙, 非為非不為,
一說度萬億, 阿僧祇眾生。
彌勒復成佛, 亦當捨舍利;
於本所生母, 胎法亦如今。」
爾時,彌勒菩薩聞佛所說,遶佛七匝頭面禮足,還就本位。
菩薩處胎經諸佛行齊無差別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即復示現奇特像,變一切菩薩盡作佛身,光相具足,皆共異口同音說法,分別無常生生歸盡,其德難量互相敬奉,威儀禮節雖說妙法,無有揖讓屈伸低仰,各坐七寶極妙高座羅縠帳幔。初一說法度於無數純男無女,第二說法純女無男,第三說法純度正見人,第四說法純度邪見人,第五說法男女正等,第六說法邪正亦等。當爾之時法法成就,而無吾我道果成熟。諸佛常法,法說議說,神足第三,八萬四千空行法門,八萬四千無想法門,八萬四千無願法門,一一法門有無量義。猶如黠慧之人,身有千頭,頭有千舌,舌有千義,欲得究盡三法門義,於百千分未獲其一。此是諸佛秘要之藏,皆由前身宿學成就。
爾時諸佛異口同音,說偈頌曰:
「我等本所願, 今者已果成;
金體柔軟響, 眾相悉具足。
欲求無極慧, 畢竟無有疑;
善哉三界尊, 最勝無能過。
吾昔兜術天, 選擇受生處;
來降入母胎, 集諸如來等。
外無緣眾生, 謂吾不成道;
因胎化眾生, 倍於成佛時。
前後所說經, 八十四億象;
象力及人力, 荷載不能勝。
令我歡喜子, 強記不漏失;
遺法不成道, 流佈胎正法。
佛行無差別, 平等無若干;
唯佛能知佛, 功德多少義。
欲得思議佛, 所行奇特事;
從劫無數劫, 不能得毫分。」
爾時,諸佛說此頌已,初一說法純男無女者,即於座上立不退轉,信心不可沮壞。
爾時釋迦牟尼,還攝威神如前無異,即說頌曰:
「八正道果證, 無師自然悟;
獨步三界將, 自得涅槃道。
本無一相法, 捷疾辯才義;
我今已果獲, 無愛無所染。
五陰法性本, 不見有善惡;
神力拔濟苦, 坦然寂滅道。
汝等諸會者, 所願已成辦;
未得今已得, 快哉此利業。
因緣縛著礙, 永除無處所;
吾我羅網法, 自然得毀壞。
愚惑不見真, 自墮四色緣;
未得密諦觀, 分別苦相本。
如我今成道, 功夫不足言;
後佛師子吼, 熾焰惡劍劫。
陶冶苦眾生, 隨色染其素;
忍辱受其害, 對至終不報,
執心如虛空, 變易不久住。
當於爾時世, 五逆苦惱罪,
難化不可度, 諸佛所不救,
尋為現緣本, 將示無為處,
破彼剛強心, 專一得解脫。
初說一法教, 無生無起滅;
皆趣向佛道, 不令有遺落。」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男眾、女眾、正眾、邪眾,皆得盡信得不退轉地。佛復告菩薩摩訶薩:「汝等,欲見如來神力化不思議道,法性純熟無男無女,善權義說受女人身無佛記別,魔釋梵王無真實相。汝等,欲知此四眾者受別成佛乎?」
爾時,有菩薩名曰無盡意,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未曾聞如來說法,此四種人得成佛者,今日乃能開演大義。」即重白佛:「捨身、受身、即身成佛耶?」
佛告無盡意:「諦聽!善思念之!今當與汝一一分別。過去九十一劫有梵天王,名大辯才,分別古今常樂閑居坐天宮內。『今我寧可化此宮女及諸梵天,我得成佛諸天翼從,剃鬚發著法服,一時成道,不亦快乎?』作是念已,即於天宮詣晝度樹,端坐思惟一意一心,繫念在前無他異想,即得成佛,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諸天眷屬修行比丘正法,得阿羅漢,皆是利根;彼天女眾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不往還此間,即於彼般涅槃。是謂梵天王不捨身、受身、現身得成佛道。」
佛告無盡意菩薩:「過去七十六劫有第六天王,典領三千大千世界,名曰害惡,從六天以下自在無閡。在彼天宮經歷無數久久思惟:『悔本所作謗毀三尊遮截道果,設我受報墜墮三塗不離惡道,我今寧可改心惡行,並此天宮諸天眷屬,共修梵行求無上道,進前成佛,不亦樂乎?』復自思惟:『所典境界無量無限天女娛樂樂豈過是,設我成佛與此國界正等無異。』漸漸懈慢,復更劫數。魔有知識,行登十住說佛功德,出家修道眾相具足,魔心開解改心入定,無若干想利根捷疾。即於天宮三明通達,莊嚴佛土不更受身,便成無上至真等正覺,放大光明普照魔界,莫不眼見見魔成佛。有三億天子心自生念:『謂魔幻化非真實佛。』盡退還宮,十六億天子皆來影附,承事供養如佛無異,尋於坐上皆成四果。是為害惡大天王,不捨身受身而成佛道。」
佛復告無盡意菩薩:「過去六十一劫東方有釋天子,修天眼淨心樂禪定,常欲求出家進向佛道。彼諸天法有衰瑞應不久命終,諸天翼從轉轉減少,貪著睡眠身體塵垢,花自萎枯,不樂寶座,所食不甘,即出到後園中沐浴澡洗:『今我天身眼能徹視,何方有佛,當往禮省恭奉供養受佛禁戒,即以此身得成佛道。』作是念已端坐思惟,以天眼視上方有佛,名無量空行,世界名清淨,今現在說法,初中竟善。即以神力如人屈伸臂頃,到彼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即以此偈讚嘆佛德:
「『光相照十方, 降伏眾魔怨;
為說道徑路, 斷疑永無惑。
梵行清淨人, 皆蒙最勝行;
隨類說真法, 不違本行法。
我為諸天主, 欲修清淨道;
唯佛垂愍念, 得至安隱處。』
「爾時,世尊即告釋曰:『善哉,善哉!發心廣大欲得拔濟眾生之苦,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成者欲令成就,欲令盲者見明、聾者聞聲、僂者得申、無手足者令得手足,汝還本宮坐道樹下,分別眾行聚法散法。』釋聞語已即前禮佛,於彼不見還至天宮。諸天眷屬皆來歸附,功德轉盛,衰耗之相永滅無餘,端坐攝身心意不動,得成無上至真等正覺。所將天女九十三億成四道果證,是謂天帝釋不捨身受身而成佛道。」
佛告無盡意菩薩:「過去五十四億恆河沙劫,有世界名曰火焰,佛名無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說法度人善修梵行,四審諦法施惠一切,彼土人民悉受女身,解了無常、苦、空、非身,分別受入無諸煩惱,厭患身苦,齊同一願發大弘誓,著無畏鎧欲度眾生,淨佛國土蠲除穢惡,立志堅固樂不退轉。時有七十萬二千億女,在大曠野非人行處,齊同一行,解空無相無願之法,一日一時三等通達,即成佛道,眾相具足,存亡自在,以小受大以大入小,即於彼日度阿僧祇無量眾生,於無餘涅槃化度眾生,是謂不捨身受身而成佛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法性如大海, 不記有是非;
凡夫賢聖人, 平等無高下。
唯在心垢滅, 取證如反掌;
道成王三界, 闡揚師子吼。
分別本無法, 無有男女行;
今在五濁世, 現有受身份,
斷滅計常者, 障閡經劫數。」
爾時,世尊說此偈時,八萬四千億眾生立志堅固,皆願成佛不經後身。
菩薩處胎經行定不定品第十四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常笑,六通玄鑒德力自在辯才無畏,盡生死分四無所著所說信用,解諸法空,如化、如夢、如熱時焰,如赤葉在水,愚獸謂肉水盡不獲,如山中響,解了諸法不起不滅,欲斷一切眾生狐疑。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有少疑滯,若見聽者乃敢宣白。如來大聖神智無礙,前知過去因緣繫縛眾行集聚,後明未來成敗所趣因緣合散,善惡行業發心不同。今聞如來胎化眾生行有差別,有對、無對、有報、無報,有黑白行、無黑白行。復有眾生,從初發意經歷劫數不得成就,或有眾生朝發道心即得成佛。願樂欲聞,唯世尊說。」
爾時,世尊告常笑菩薩:「汝所問義,皆是如來威神所感,欲成就諸法,不斷前後如來實性。何以故?如來法性不可獲持,亦非羅漢、辟支佛所知。」
爾時,世尊即以神力出廣長舌,舌相光明照東方無極阿僧祇佛剎土,使五道眾生見光明者,尋光來至到如來所。爾時,世尊復以眉間出白毫相光明,上照八十四億恆河沙剎土眾生,至如來所。爾時世尊即告常笑菩薩,而說頌曰:
「三十一音響, 業報有清白;
四十八塵垢, 天行五十五,
菩薩七寶發, 發起眾生心。
四種道果樹, 心識定不亂;
尠智無福人, 口業獲報多。
於食知止足, 行步威儀法;
等心愍一切, 乃稱菩薩道。
三有五濁世, 顛倒著魔界;
破壞善業根, 如影不相離。
根性有利鈍, 進退念不定;
發願度眾生, 功德充足滿。
十力成就身, 世俗有為法;
思惟難可量, 一滅一復生。
如火焚山林, 心念然熾法;
廣及阿僧祇, 身被僧那鎧。
勇勐伏難化, 人身諸毛孔;
六十有四萬, 慧能辯分別。
諸毛行報業, 閻浮提利人;
受形極丑陋, 孔孔毛毛生。
踈漏不密緻, 如來金剛身;
孔毛三十七, 密緻不踈漏。
不為火所燒, 魔及魔天等,
沙門、婆羅門, 梵天及釋眾,
神力、鬼神等, 欲斷佛毛髮,
此事終不能。 虛空為地界,
日月可墮落; 欲斷佛毛髮,
此事終不然。 此是俗法業,
非是無為相; 受行報業果,
眾相各不同。 佛身金剛體,
外相業報行; 亦是世俗報,
去離無為遠。 佛相真實法,
終不露現外; 欲知佛內相,
神足感動是。」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告常笑菩薩:「緣報緣緣報,至道無礙報,三寶真性報,行趣涅槃報,世俗無著報,一向究竟報,是謂菩薩摩訶薩最第一義;無染無著不可獲持,不著欲界亦不離欲界,過有、當有、現有,非過有、非當有、非現有報,無生無滅,菩薩摩訶薩從百千劫通達不障礙,令等分眾生解空本報,口業成就音響通達。
「或有菩薩摩訶薩一時之頃,能令三千大千剎土即為水界,猶如得禪比丘觀無量水界,水性之蟲黿鮀龜鼈無所觸嬈,積劫功勳不敗不朽,是謂菩薩摩訶薩入水界三昧。或有眾生見菩薩入定謂為是水,或持瓦石草木投水入定菩薩,心如虛空,不覺有觸嬈者,是謂菩薩摩訶薩入水界之力。
「或有菩薩摩訶薩禪定攝意入火界三昧,令此三千大千剎土烔然為火,愚惑眾生謂為菩薩遭火劫燒,奔馳四方不離火光清淨無熱,是謂菩薩摩訶薩入火光三昧。三昧威神難可測度,亦非羅漢、辟支佛所能尋究。
「復有菩薩摩訶薩入五分法身難動定意,亦使三千大千剎土,蜎飛蠕動之類下至蟻蟲,以威神接不遭煩惱七日安隱,後壽終時皆生天上。如我今日在在說法處處現化,其有覩見如來神德,諸塵垢盡隨願所生,或生他方諸佛剎土,是為菩薩摩訶薩五分法身定意所感。
「復次菩薩摩訶薩入不動師子奮迅三昧,能令三千大千剎土六反震動,其中眾生咸悉歸,修清淨行,披慚愧衣除去憍慢,引致眾生至八正道,去吾我想七十七心,塵累染垢一時除盡,是謂菩薩摩訶薩奮迅無畏之所感動。
「復次菩薩摩訶薩入散身定意,分別識聚為從何來去至何所,一一分別空無寂然,前、後、中間無有端緒,是謂菩薩摩訶薩入散身定意之所感動。
「復次菩薩摩訶薩入忍頂三昧,能令此身作無手腳蟲遍滿三千大千剎土,眾生見者不能名字,謂為肉聚,其取食者味若甘露,悉能充飽眾生飢渴,是謂菩薩摩訶薩入忍頂三昧之所感動。
「或有菩薩摩訶薩以三昧力,令此三千大千剎土山河石壁,化為甘露狀如石蜜,食無厭足,令彼眾生四使重病永除無餘,眾生髮願願樂欲生無盡世界,是謂菩薩摩訶薩神力之所感動。
「復次菩薩摩訶薩入獨步三昧,使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見菩薩行舉足下足,其遇菩薩見行步者,能制罪人不入地獄、餓鬼、畜生,皆由菩薩身、口、意淨,發願濟度要至究竟終不退還,是謂菩薩摩訶薩無量善福心願所感。
「復次菩薩摩訶薩以神通定入樂法三昧,令此三千大千世界諸眾生類,皆來歸趣到菩薩所求請出家,修無上梵行發意齊同,剃除鬚髮被著法服,如諸佛常法威儀禁戒教授法,則能一時在明慧地;明慧地者,八住菩薩之所行法,非是二乘所能修習,是謂菩薩摩訶薩神力所感。
「復次菩薩摩訶薩以佛大慈入無礙定,令此三千大千剎土群萌之類,與作父母、兄弟、朋友、種族、知識,無財與財給施所須,乃至國、財、妻、子、象、馬,金、銀、珍寶、車璩、瑪瑙、白珠、琥珀、水精、琉璃、碧石、雜珍,衣被、飲食、床褥、臥具、病瘦醫藥,香花芬熏皆令充足,於中教化各令滿足,發起眾生在樂法之地。云何樂法之地?導引彼眾應須陀洹道,與說真要斷三見法;應斯陀含者,與說七生久久成道;應阿那含者,與說善法無五陰覆蔽;應阿羅漢者,與說涅槃受證無疑;應菩薩道者,與說六度頂忍之法發意進趣;向佛道者,與說究竟淨一切智。修治佛土教化眾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禮事諸佛世尊得六神通,眼能徹視耳能徹聽,自識宿命知他人心,身能飛行諸塵垢盡,不復狐疑於佛法眾,是謂菩薩摩訶薩入樂法三昧神力所感。
「復次菩薩摩訶薩入金剛三昧,能令三千大千剎土,變為七寶賙窮濟乏,求漿與漿求食與食,即便與說慳貪之果。夫人貪著,死入惡道餓鬼、畜生,貧窮裸跣衣不蓋形為人所憎,或為奴婢為人走使,或墮畜生荷負重擔。或時菩薩為說生天不淫之行,淫為穢惡死入惡道,刀山劍樹火車爐炭,鐵[口*(隹/乃)]地獄,黑繩地獄,沸屎地獄,氷山碓臼受苦無量。或入蓮花優缽獄中,風吹火炙骨節分離。菩薩於中與說無常,身非久居琢石見火,雷電過日幻化非一,何為受苦精神腐爛求出無期?如是菩薩為說真要,令受罪人盡得拔苦至無苦地,是謂菩薩摩訶薩以佛大慈三昧定意之所感動。」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眾生欲出離, 三界五道閡,
精進不懈怠, 安住無為道。
如人起屋舍, 非材木得成,
要先修治地, 次立牆壁柱。
佛道如大空, 不由一行成,
執志要堅固, 放心無戀慕。
過佛如恆沙, 來者不可盡,
或有次第成, 亦有超越者。
我今悟未悟, 令至八正道,
聞輒不再受, 此法由誰造?
昔吾捨身想, 劫數不以難;
無師而自覺, 得為一切導。
導師出現世, 非緣不降神;
要度未度者, 示現無為城。」
爾時世尊說此頌時,五十六億恆河沙眾生妄斷想盡,不復願樂在俗家業,同時發願求無上道。
菩薩處胎經卷第五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入六道眾生品第十五
爾時,世尊入無量遍觀定意,觀察眾會心懷猶豫,將欲決疑現以真實,即出右腳指蹈此地界,使六趣眾生各各顯行羅列跱立。爾時,世尊告眾會者:「汝等見此六趣眾生不乎?」
對曰:「唯然見之。」
時彼會中有菩薩,名曰自在,得虛空藏無盡法門,神智辯才應對無閡——此賢劫中十六聖子最大者是——游十方剎施行佛事,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願欲聞說六趣眾生行業果報。所問微淺願時發遣。」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和顏悅笑。諸佛如來常法,佛不妄笑,笑有因緣:若有眾生生梵天者,爾時佛微笑;有應作轉輪聖王者,佛復微笑;有作獄卒者閻羅王者,時佛亦笑;有受餓鬼身者,佛即時笑;有作畜生王者,佛即亦笑。爾時,世尊面門出五色光,普照三千大千剎土,即還攝光從頂上入,即告自在菩薩:「汝所問者,乃是如來威神所接,亦是十方諸佛所護,能發此問。今當與汝一一分別諸六趣眾生行業因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自在菩薩:「汝今舉目觀東方梵天、大梵天、清淨梵天乃至色究竟天,此諸天人先修梵行,皆是佛種修諸功德,以貪福報染著五樂,因緣道果皆受天身,計梵天福稱量測度,今當與汝一一說之。滿此三千大千剎土轉輪聖王七寶導從。所謂七寶者,一者、象寶,三十二牙毛色純白,腳躡蓮花身能飛行。二者、馬寶,身紺青色髦鬣朱色,身能飛行所至無礙,知人心念。三者、珠寶,光明徹照遍滿虛空,及四天下皆悉遍照。四者、輪寶,輪有千輻彫文刻鏤視之無厭,此第四無識。五者、玉女寶,女中殊妙性行柔和,端正殊妙世之希有,不長、不短、不白、不黑,身作優缽羅蓮花香,口作牛頭栴檀香,恭肅謙下知聖王志趣。六者、典藏寶臣,王須寶時,手執神器用以[戀-心+廾]空瀉則成寶,取止隨王。七者、典兵寶,聖王出遊須四種兵,王告之曰:『吾今欲出巡遊國界,速集兵眾集我殿前勿令影移。』即受王教,迴身東顧,象兵已集行列在東;迴身南眄,馬兵已集行列在南;迴身西顧,車兵已集行列在西;迴身北望,步兵已集行列在北。轉輪聖王隨意所乘,或馬或象,或至弗幹提、欝單曰提、拘耶尼提,遊行四方足不蹈地,或百歲、千歲、數千百歲食福自然。計轉輪聖王身滿四天下,不如帝釋身。何以故?帝釋所領七寶宮殿玉女眷屬,坐七寶殿堂天樂自娛,視東忘西視南忘北,快樂不可言。如彼釋身不如第六天王,身有三十相神德自在,隨形變化心念則成,所將兵眾不可稱數,功德福業佈施無礙。如六天王等滿四天下,不如一大梵天功德廣大,典領三千大千剎土,諸梵天眾無量無限不可稱數,壽命極長過一賢劫其命乃終。」
爾時,世尊告自在菩薩:「汝今舉目南看,是無央數轉輪聖王列住南方。轉輪聖王功德多少如上所說,五戒十善、恭奉賢聖、持仙人戒、八清淨齋,根相連屬為人慈愍無傷害心,受業果報其福難量。故得紹繼轉輪王位。」
佛告自在菩薩曰:「汝今舉目西看,見師子王列住西面,以常六事跱立不動,毛色純白胸臆方正,皆由先身德行福報,雖受畜身份別善惡,足蹈蓮花塵垢不染,終不殺生食肉飲血。師子一吼飛落走伏,斯亦五戒不犯三過故獲斯報,雖墮畜生轉身成道。」
佛告自在王菩薩:「汝迴目北,顧視餓鬼七寶宮殿,左右眷屬皆食自然甘露法味,雖名在餓鬼,皆緣人中積善擁護,亦有神足到諸佛剎,禮敬諸佛稟受正要,可行知行可住知住,感動隨時不守常法,游此忍界眾善普會,轉則成道亦復不久。」
佛告自在菩薩:「汝迴目下顧,見閻羅王以五事治化無有阿曲。云何為五?罪人在前即面詰問:『汝在人間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有父有母耶?』罪人報曰:『實有。大王!』爾時聖王以偈問曰:
「『杻械鐵鎖靽, 鑊湯熱銅柱;
洋銅熱鉗叉, 償對今不久。
自造因緣本, 報業無人作;
非父母兄弟, 誰能代受苦?
我願出家學, 守戒不妄犯;
行正法平等, 猶尚日三煮。』
「爾時,閻羅王以五事問,即勅獄卒隨罪輕重付令治之。彼罪人中聞佛法聲,罪滅福生,還復人身修治清淨行,是謂菩薩六趣眾生報應如是。」
自在菩薩禮佛足已還在本位,時彼會中有八千億眾生,不樂處苦墮六趣道,盡發無上寂滅空無去離生死。
菩薩處胎經轉法輪品第十六
爾時,世尊將欲示現諸佛無量遺體報應——令一切會神通菩薩、學無學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圍繞,現生受報轉大法輪,非沙門婆羅門魔若魔天所能轉者——即以神足定力,放諸身節毛孔光明,遠照十方諸佛剎土,一一光明皆有三千大千佛國,一一佛國皆有化佛,一一化佛皆有三千大千眾生之類,一一諸佛與彼諸會者說無盡法藏、無量奇特無與等法、真際甚深,所說法者,初、中、竟善,除淫怒癡,以八解水洗除心垢。爾時,諸佛於池水中化作七寶高台去池七仞,彼寶台上敷寶高座,於四角頭皆懸金鈴,眾寶雜廁其間,懸繒幡蓋五色赤黃,快樂不可言。爾時,眾生在座聞法無盡之藏,端坐思惟心不錯亂,皆願欲聞如來秘要。
爾時,世尊如諸佛常法,復放肉髻光明,上至無數億佛剎土。空界佛剎,佛名寶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見釋迦文尼肉髻光明,即告彼土諸會菩薩:「下方有佛,釋迦文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在母胎廣說深要無上法藏,引致十方諸神通菩薩,汝等可往禮敬問訊,並持我名問訊釋迦文尼,德化日進游步康強耶?彼土眾生易受化耶?汝等詣彼攝持威儀,彼土眾生多諸惱害憍慢熾盛。」
爾時,彼土菩薩齊整法服,五千七萬二億菩薩禮彼佛足,忽然不現來至忍土。釋迦文尼佛復以定意神力,令彼來菩薩不見釋迦文尼,說法道場周障四面,從閻浮提遍三千大千剎土,推求忍土釋迦文尼佛。彼諸菩薩各各自相謂言:「上虛空界我等剎土去此極遠,向所見光將無釋迦文尼佛取般涅槃放斯光耶?我等得無失天眼通耶?何以故?游至十方遍諸世界不知所在。」各各發心內自思惟:「我等寧可還至本界。」作是念已各各不能至本佛剎,各懷恐懼衣毛皆竪,謂失神足疲厭心生,不能究盡無盡法藏。所以者何?皆是釋迦文尼威神使然。佛悉知彼諸菩薩心,即以神足接諸菩薩在母胎中。爾時諸菩薩等加敬作禮,兼以佛遣問訊,各一面坐。
爾時,釋迦文尼名怛薩阿竭,復以神足之力放大光明,照東方炎世界,國名奇特,佛名深義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現在說法初、中、竟善,見大光明告諸菩薩:「汝等莊嚴詣忍世界釋迦文尼佛所,聽無盡法藏多所饒益。何以故?彼土菩薩皆一生補處,必有奇特難思議法。」諸菩薩等敬承佛教,禮彼佛足忽然不現,來至忍界釋迦文尼佛所,頭面禮足各坐一面。
佛以神德召魔波旬,將有所感動故致魔來。
爾時世尊知眾生集,諸天作樂讚頌如來無量福業。佛告文殊師利:「止諸天樂,吾欲說法。」
佛告諸來會者:「佛出於世,億千萬劫時時乃有,如優曇缽花,菩薩摩訶薩漏盡神通根本法者,除想去念是謂有盡;不見漏盡無想法者,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計身縛著不至彼岸,是謂有盡;能去身想不在彼此,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縛結已解不住真際,是謂有盡;不見縛結空無我想,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入出入息觀諸世界了無所有,是謂有盡;分別虛無不見有度無度,國界無若干,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修行十六殊勝之法,濟度阿僧祇眾生,是謂有盡;十六殊勝自性空寂,不見度不見不度,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廣修剎土,為眾生執苦不以為勞,是謂有盡;不見眾生剎土清淨不一不一,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奉戒修法入三脫門,是謂有盡;不見眾生缺戒全戒,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曉了分別句義字義應適無方,是謂有盡;不見句義分別字義,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分別天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於中拔濟使得解脫,是謂有盡;雖處五濁不染無所染亦無所著,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除貪貢高無增上慢,亦不自下修清淨行,是謂有盡;法性空寂無自大心,不見慢惰於法有失,不見精勤受道果證,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莊嚴佛樹演暢無數,音聲清淨普聞十方,破壞貪著使行佈施,是謂有盡;不見世界成敗起滅有貪著者,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以金剛心破三界結,從初發意至不退轉,不見斷滅有礙眾生,是謂有盡;吾我貪著無吾無我,云何我我自無我亦無有我,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滅種姓名不著俗法,言是我所非我所,是父、是母、是兄、是弟,我姓最勝彼姓不如,我族姓子彼非是族姓子,計名號者,是謂有盡;從初發意乃至成佛,不見有成亦不見佛,假號名字悉皆空寂不見有空,云何為空誰造此空?空自無空云何言空,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法說、義說、句說、字說,從無明至行乃至生死,無明愛取法因緣不盡,迷惑顛倒無明所繫,從冥入冥能拔濟出,是謂有盡。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縛著繫戀蠲除無所著,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老死憂悲苦惱緣生,生緣有,有緣取,取緣愛,愛緣受,受緣觸,觸緣六入,六入緣名色,名色緣識,識緣行,行緣無明;老死憂悲苦惱滅則生滅,生滅則有滅,有滅則取滅,取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觸滅,觸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識滅,識滅則行滅,行滅則無明滅。解了法性種種滅不滅,亦不見滅亦不見不滅。云何為滅滅無滅?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分別曉了起法盡法,起不知所從來,盡何知所從去,起亦無起盡亦無盡,是謂無盡。曉了起盡悉無處所如空無著,云何無著不見無著?無著無此無著,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欲得總持三昧四無礙慧,晝夜經行舉身輕重,初習法觀去地,初如阿摩勒果,漸如鞞醯勒果,轉如呵梨勒果,去地如指影等,漸漸去地七人影等,此是俗禪凡夫仙學,菩薩於是學而不住,是謂有盡。心通無礙不住五通非不住通,解了諸法法性自然,無明真際皆悉自然亦無自然。云何自然?不見自然無自然,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以空滅想於色無受,等分眾生不見差降,在閑靖處思惟識念,不見造色不見無造色,一向究竟向涅槃門,是謂有盡。念身非常施戒定意,不畏墮落沒溺生死,雖處生死如鳥飛空不見形影,悉知無所有,是謂為火滅灰聚無有熱氣,求火主質無人、無我、無壽、無命,觀察分別誰所造作,識亦無識,十八界入推尋無本,百八愛著悉無所有,通達往來不見不可見,不可護持不見有持者,云何為持?持無所持,是謂無盡。」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金色,六通清徹深解佛慧,功德無量權變非一,欲問如來無盡之義,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齊何名為無盡義耶?」
佛告金色菩薩摩訶薩:「無盡法者,無言無說。云何見問說無盡義?」爾時世尊即與金色菩薩而說頌曰:
「虛空無色像, 尋生亦無本;
胎分無有量, 如河注乎海?
無盡法寶藏, 三世佛父母;
欲得求盡本, 正可生惑心。
解了法相空, 塵垢滅無餘;
成佛金剛身, 莊嚴眾相具。
分別佛身空, 內外無所著;
雖演無盡寶, 億萬不說一。」
爾時如來說無盡寶時,現坐菩薩學無學等,發意趣向無盡法藏;諸天、龍、神、人與非人,皆發無上立不退轉。
菩薩處胎經五神通品第十七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妙勝,具足六度善權方便,所在教化靡不週遍,處處入眾見靡不喜,正觀定意為世福田,若善男子、善女人遭此菩薩摩訶薩,諸惡除盡普發福慶,思惟平等不二法門,恆以如幻、如化、如夢法濟渡群生,修治佛道無有彼我。爾時,妙勝菩薩即從坐起,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五神通菩薩云何得知分別其行?修習何法得神通道?」
佛告妙勝:「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通慧。」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妙勝!此欲界中善男子、善女人,不須眼通生便徹見一閻浮內眾生之類,麁、細、好、丑、青、黃、赤、白,城郭、屋舍、山岩、樹木。或有善男子、善女人,眼能觀二天下、三天下、四天下,不須眼通生便觀見。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不須眼通、耳通清徹,聞一天下男聲、女聲、馬聲、車聲,所聞聲響即能別知,不修耳通一一曉了。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不習不學自識宿命,吾從某處來生此間,父姓某、母姓某,兄弟、姊妹名姓種族盡能別知。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不修習神通,知他人心行善行惡,斯趣惡道、斯趣善道,此生天上、此生人中,此生餓鬼、此生地獄、此生畜生,此是有緣眾生,此是無緣眾生。或有善男子、善女人身能飛行,周旋往來不修身通,身便能飛無所觸礙,履空如地、履地如虛。」
佛告妙勝:「此五種人,非實神通退法眾生。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眼聖通,除色斷垢念不移易,究竟道門。何謂道門?三空定是。便能得見一千天下、二千天下、三千大千天下。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耳聖通,寂然入定清淨聞一天下、千天下、二千天下、三千大千天下,男聲、女聲、象聲、馬聲、車乘、鐘鼓之聲,一一分別知聲好惡,此聲生天,知聲生人、知聲生餓鬼、知聲生畜生、知聲生地獄,知聲有緣眾生,知聲無緣眾生,皆悉分別一一曉了。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清淨修道,除去識垢內外無瑕,得意聖通自識宿命。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父母、兄弟國土清淨,悉能識知。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六神通解知法性,強記不忘意止覺道,分別三明定意不亂,便能得知他人心念,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皆悉知之。父母、兄弟國土清淨,名姓種族皆悉知之。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思惟法觀,以心持身以身持心,食知止足,睡眠覺寤意想如空,於淫、怒、癡亦不慇勤,計身無我心法清淨,意識以定便能舉身,一鼓、二鼓乃至七鼓漸漸習定,游一天下、二天下乃至三千大千剎土,入地如空,山河、石壁無所罣礙。或有善男子、善女人臨當成佛,以智慧力除眾生垢,坐樹王下端坐思惟,自發誓願:『吾不成佛不起於坐。』如我曩昔坐閻浮樹下,三十八日觀樹思惟,發此誓時感動天地六返震動,弊魔波旬將諸兵眾,雨沙礫石雷電震吼,不能令吾動於一毛。何以故?慈潤普遍愍眾生故,得成作佛六通清徹。」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凡夫所得通, 猶如諸飛鳥;
有近亦有遠, 不離生死道。
佛通無礙法, 真實無垢穢;
念則到十方, 往反不疲惓。
以慈念眾生, 得通無罣礙;
仙人五通慧, 轉退不成就。
我通堅固法, 要入涅槃門。」
爾時,世尊與妙勝菩薩說此法時,有百七十億眾生,捨俗五通得六通慧。
◎
◎菩薩處胎經識住處品第十八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普光——大慈大悲神足自在,好樂深奧功德成就,從無央數阿僧祇劫,拯濟眾生拔苦根本得六神通,所經過處佛事不斷——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既聞如來分別六通無所罣閡遍滿十方諸佛世界,假令諸佛正法平等無有差別,今此識法住無所住,六通識法,識是一法為若干?若識是一法,如來金色神足道場得游諸佛剎土,為識致身,為身致識?若身致識則無六通;若識致身,此名一法無身無識。唯願世尊,報我此義。」
佛告普光菩薩:「汝所問義,為第一義問?為世俗義問?若俗義問,識法若干無有定相。第一義問,則無身無識。何以故?分別識法自性空寂,無來無去亦無染著。汝問金色——此有為法五陰成就,非自然法非第一義——佛色身法,於第一義則為有失。我今為汝說識相法。菩薩行六通,身識共俱,非識先身後,非身先識後。何以故?相法自然,識不離身、身不離識,猶如二牛共一軛,若黑牛前白牛後,則種不成就。若白牛前黑牛後,種亦不成就。非黑牛前白牛後,非白牛前黑牛後,則種成就。神足道果亦復如是,身識共俱無有前、後、中間。如來色身有前、有後、有中間,此世俗法非第一義,於虛寂法無有若干。」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金色體, 三世所奉敬;
為人作重任, 無上無極尊。
忉利諸天人, 晝夜散花香;
梵天及營從, 作樂而娛樂。
於百由旬內, 遍滿虛空界;
高聲稱善哉, 佛識不可見。
無內、外、中間, 為世愚惑故,
現有六通法。 過去無數佛,
光相亦如今, 欲求識法本,
寂滅不可見。 菩薩六通道,
現盡無有盡, 出息、入息念,
不著三界有。 觀身內、外淨,
金色空無著, 識法亦如是,
無去、來、現在。 五陰性清淨,
無今身、後身, 一一分別相,
永到安隱處。 識相有六事,
亦名六障法, 六識所住處,
生滅不可盡。 猶如水上泡,
一滅已復生; 識法自然空,
流馳滿諸方。 我本所造行,
身識二事俱, 獨步無等侶,
說法無上道。 諸法識為本,
所向隨身相, 雖住亦不住,
教化苦惱者。 眼見前色法,
識在中間障, 非色來入眼,
亦不眼就色。 分別此彼法,
由識知善惡, 識自無識法;
耳聲、鼻香別, 六業自生緣,
故造善惡行。 聲不來就耳,
鼻、口、意亦爾, 法法相因緣,
無著空無法。 賢聖八品道,
三十七行觀, 虛空寂然界,
無相無有願。 行有白黑報,
受對識分別, 欲求識實相,
不見有住處。 莊嚴佛剎土,
四等無所畏, 解了諸法空,
識滅行亦滅。 菩薩成道果,
無去、來、今法, 識如幻化道,
不住於彼此, 識滅歸虛空,
假號無真實。 初入四空定,
除想無係著, 竪顯高法幢,
演暢識相法。 前識非後識,
亦不離於識, 三界第一尊,
乃能究識性。 如人在山頂,
通達見四遠, 分別善惡行。
天眼通第一, 遠見十方界;
有黠智慧人, 如掌觀明珠。」
爾時,世尊說此頌時,八十四億眾生,欲得遠離六識法相,不樂生死流轉五道,發弘誓心住無識地。
菩薩處胎經善權品第十九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舉手,前白佛言:「世尊!願聞菩薩摩訶薩權變無數不可稱計。」
佛言:「菩薩摩訶薩常行善權,非此、非彼、非兩中間,隨前適化義說句說思惟義趣,莊嚴佛土六度無極乃至相知滅,方便導引無所罣閡。不自貢高亦無憍慢,容貌端正法服齊整,受前信施非度不捨。光相端嚴言說清淨,為一眾生住壽億劫,留形在後餘方教化,如是分身難可思量。所可游化無覺知者,在鬼神界現大神力,亦使彼鬼度化眾生,展轉相教不失道教。復次權變作佛形像光相炳然,其有覩見及聞所說法,初、中、竟語安隱快樂,禪定覺道明慧解脫,契經、偈經、記經、授決經,處經、出要經,廣長經、聚經、生經、廣普經、未曾有經、現經、轉經,譬喻經、因緣經,隨所趣向與說深法解空無我,眾生所念各各不同,能令一切入解脫門。譬如眾源陂池,五河駛流各各有名,悉歸於海便無本名。亦如須彌跱立難動,雜色眾鳥往依附止,皆同一色便無本色。菩薩摩訶薩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亦復如是。眾生心識所念不同若干思想,能令一切至解脫門想定意滅,便無本念同一解脫,是謂菩薩摩訶薩權變適化不可測量。」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譬如田農夫, 選擇良美地,
下種不失時, 溉灌以時節,
長養苗成就, 不霜蟲蝗災,
究竟獲果實, 收藏無憂畏。
菩薩真實法, 六度無極田,
消除慳貪心, 溉以甘露水,
善權方便道, 明瞭去就法,
導引眾生類, 得至不滅處。
生、老、病煩惱, 燒諸心善根;
善權方便護, 解了去就法。
夫人欲出家, 禁戒以為首;
不著飾好法, 行權菩薩道,
畢命不惜身, 不犯如毫釐。
身如草土糞, 隨人所爴割,
忍如安明山, 堅固不可沮。
護戒方便道, 毀譽無增減;
出冥在明處, 菩薩善權道。
現身在人間, 哀愍一切故;
或現微細形, 出入無罣礙。
道場諸佛坐, 滅結更不生;
其有至道場, 結盡永無餘。
亦如大導師, 將諸商賈等,
入海採珍琦, 珊瑚、琥珀珠,
明月隨意寶, 安隱還本國。
父母諸兄弟, 眷屬奴婢使,
和悅心歡喜, 如定除去想。
行權菩薩等, 搜求無盡藏,
了別珍琦妙, 自用瓔珞身。
善權導師長, 六度為妻息;
四等心覆蓋, 塵垢不著心。
世多愚惑人, 守慳不佈施;
積財千萬億, 稱言是我有。
臨欲壽終時, 眼見惡鬼神;
刀風解其形, 無復出入息。
貪識隨諸惡, 受報甚苦辛;
將至受罪處, 變悔無所及。
佛以權智度, 就彼而說法;
利根自省罪, 悔心不藏匿,
聞法得度脫, 菩薩善權道。
如人生便盲, 不識玄、黃色,
遭遇聖巧匠, 療治以法藥;
昔聞有五色, 青、黃、赤、白、黑,
既得明眼識, 不別青、黃、赤。
菩薩善權道, 分別至究竟;
蕩除八難法, 不生亦不滅。」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有百億居士行善權道,畢竟無為住無住地。
菩薩處胎經卷第六
姚秦涼洲沙門竺佛念譯
無明品第二十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智清淨,分別空、無生、老、病、死,淫、怒、癡多者,淫、怒、癡少者。分別眾生三品差別,於等分中何病最重?所謂重者邪見是。智清淨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叉手前白佛言:「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過去、當來、今現在,蚑行喘息人物之類,心所念法,口所言說,身行善惡,甚深禁法威儀戒律,知多、知少、知重、知輕。今我所問,非空非不空,非有非不有,非有空非有有;三聚眾生,何者為輕?何者為重?何者現報?何者生報?何者後報?云何想知滅?云何涅槃?云何無餘?」
佛告智清淨菩薩:「善哉,善哉!快問斯義!愍諸一切多所饒益,乃能於佛前問平等法。汝還復坐,吾當與汝解說句義初、中、竟品,黑業受黑報,白業受白報,一一分別令汝知之。」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人種果樹, 子苦果亦苦;
為罪得黑報, 經歷劫數苦。
種甘得甘果, 還受甘果報;
香潔甚香美, 得受清白報。
如人在池水, 內外清淨徹;
無風無塵穢, 香美得清涼。
其有眾生見, 娛樂不能離;
佛道清淨行, 與彼無有異。
黑報眾生等, 墜墮三塗難;
高下隨駃水, 漂流厄難處。
當時煩惱苦, 獨受無人代;
破骨入髓腦, 燒煮不可量。
已至無救獄, 意悟求解脫;
無明所覆蓋, 不見慧光明。
如人行路迷, 舉南以為北;
終日心不悟, 雖聞亦不信。
受罪重苦惱, 毒痛加其身;
久後罪雖畢, 世人所惡賤。
形體腥臊丑, 如豬臥深溷;
宛轉入鑊湯, 死而復更生;
愚癡本所造, 受報如影響。
善、惡二俱等, 等分眾生義,
無道無偏黨, 行亦有高下。
持戒生天人, 不施福最少,
摶食畏人見, 慚愧不露出。
雖有天女眾, 音樂不和雅,
時時出遊觀, 畏逢神妙天。
若戒佈施具, 甘露衣食至,
前後伎樂繞, 如月星中明,
久久出遊觀, 營從自莊嚴,
天樂自然作。 斯由此人間,
持戒佈施具, 福報如影隨。
諸天雖受福, 亦有劫數難;
臨欲命終時, 乃知衰耗法。
善念轉欲微, 當復更受身;
輪轉五道中, 經歷無數劫。
善惡受對時, 不避豪貴賤;
於中能獨拔, 如我釋迦文。」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於大眾中諸天及人,七萬七千億那由他,皆發無上正真道心。爾時,世尊告智清淨菩薩曰:「一生補處菩薩大士,以權方便在卑賤家生,欲得示現除無明結,十月在胎臨生之日現無手足,父母覩見謂為是鬼,捐棄曠野不使人見。所以者何?菩薩權化欲令愚癡父母眷屬覩見道明,其後數月母復懷娠,具滿十月生一男兒,端正姝妙世之希有,晝生夜死,父母號哭椎胸向天:『山神、樹神何不憐我?先生一子而無手足捐棄曠野,今生一子端正無比狀如天神,今復晝生夜死,心肝斷絕當復奈何?』復經數月母繫懷妊,十月具滿生一男兒,三頭八腳四眼八臂,覩者毛竪,父母眷屬捨而欲去;菩薩權現令不得去。父母問曰:『為是天耶?為是龍、鬼神、阿修羅、乾闥婆、伽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耶?』」爾時所生男兒,即以偈報父母曰:
「『非天、夜叉、鬼, 須倫、迦樓羅;
為母除愚闇, 權生父母家。
先無手足子, 亦復是我身;
朝生若暮死, 八住無上尊。
我今受形分, 三頭八手腳;
何為捨我去, 經向地獄門?
地獄眾苦備, 十八鑊湯沸;
一一鑊湯者, 十六隔子圍;
受苦無量劫, 求出甚為難。
父母愚惑人, 不識真法性,
邪見禱神祠, 謂當脫苦難;
如火焰熾盛, 益以乾薪草,
焚燒善根本, 求滅亦欲難。
今我還復體, 現本端正形,
道本心堅固, 修習三通慧,
從阿僧祇劫, 誓度不度者。
守戒不失願, 託生父母家,
前後捨身命, 其數如微塵。
所可經歷處, 靡不蒙福祐;
群品若干種, 行跡各不同。
應與歡悅度, 亦以恐畏化;
隨彼眾生念, 令復心所願。
眾生病非一, 投以甘露藥;
趣使入道撿, 不令入邪徑。
諸天受福樂, 甘露除病樂;
不違聖教樂, 解脫涅槃樂。』
「爾時菩薩說此偈時,父母宗族及諸來會者,皆發無上平等度意。」
菩薩處胎經苦行品第二十一
爾時,諸會菩薩,天、龍、鬼神、阿修羅、乾闥婆、迦留羅、摩睺羅伽、緊那羅、人非人,學、無學及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如來觀察知諸眾生心之所念,「欲使如來說究竟成就苦行無量,齊何發意得成佛道?」佛知彼心,即與說本勤苦之行。佛告諸來會菩薩摩訶薩:「聽我所說真實法相,亦不由俗數得道,亦不離俗數得道,不從真道亦不離真道。何以故?黑中白妙,俗中道妙,苦樂甘勝。所以者何?吾昔學道直信不疑作日月王,日宮殿者,縱廣五十一由旬;月宮殿者,縱廣四十九由旬。日放光明一億一千光明,月放光明一億光明。吾為日月天子,謂為常住不朽不敗,經歷恆河沙億千萬國土,作日天子作月天子,命盡乃知非實非真。後壽轉減,作日月大臣,名曰荷伽羅,宮殿縱廣二十五由旬。次復作毘梨呵波提,宮殿縱廣二十由旬。次復作鴦伽羅,宮殿縱廣十九由旬。次復作醘謀,宮殿縱廣十九由旬。次復作含尼,宮殿縱廣十五由旬。此五大臣日月左右,於無央數百千劫作此五星,壽盡墮落,亦不真實其壽轉減。
「吾曾為昴宿,同伴六人度數三十。吾曾作畢宿,朋黨五人度數四十五。吾曾為觜宿,朋黨三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參宿,單獨一己度數十五。吾曾為井宿,朋黨二人度數四十五。吾曾為鬼宿,朋黨三人度數四十。吾曾為柳宿,朋黨四人度數十五。菩薩當知此七宿者,跱立東方。吾曾為星宿,朋黨五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張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吾曾為翼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五。吾曾為軫宿,朋友五人度數三十。吾曾為角宿,單獨一己度數三十。吾曾為亢宿,亦獨一己度數十五。吾曾為氐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五。菩薩當知此七宿者,跱立南方。吾曾為房宿,朋友四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心宿,朋友三人度數十五。吾曾為尾宿,朋友三人度數三十。吾曾為箕宿,朋友四人度數三十。吾曾為斗宿,朋友四人度數三十五。吾曾為牛宿,朋友三人度數十六。吾曾為女宿,朋友三人度數三十。菩薩當知此七宿者,跱立西方。吾曾為虛宿,朋友四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危宿,單獨一己度數十五。吾曾為室宿,朋黨二人度數三十。吾曾為辟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五。吾曾為奎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吾曾為婁宿,朋友二人度數三十。吾曾為胃宿,朋友三人度數三十。菩薩當知此七宿者,跱立北方。
「吾從無數阿僧祇劫,或為日月王,或為臣佐,周旋往來形骸朽敗,無真實道。後來人間或為轉輪聖王、雜散小王,或為長者居士,求清淨道謂為真實,皆是虛行不合真道。吾昔一時入山求道,見諸仙學五千人俱集在一處,或翹一足叉手合掌隨日轉身,或有事月叉手合掌隨月轉身,或臥棘刺或服沙石,或持土梟、牛、馬、鹿戒,或在山頂投身深壑,或抱石自沉入於深水,或五火自炙求生梵天,或解身支節求神所在,或發頭頂以腦燃燈持供養天,或投身沸油酥,或江右殺無量眾生,或江左燒香,令命過眾生盡得生天,或自念言:『曼我今在先度父母。』即以父母擲於火中唱生梵天。或食牛糞或食菓蓏,或七日一食,或時不食形骸枯燥,或編樹葉以為衣服,或連髑髏以為衣服,或以髑髏以為食器,或服刺針,刺心持心令住,或時聚會一處,互相破腹洗腸去垢,唱生梵天。吾昔苦行不可稱計。於樹王下六年學道,日食一麻一米,青鴿飛雀頂上生乳(丹本卵),蛇虺纏身,牧牛獵師瓦石撩擲,或時斫刺破壞形體,或時以杖柱腹乃至於臍,遭此百千萬痛不以為苦。何以故?吾當於爾時,謂為是道,實非真道。
「於虛空有天叉手白菩薩言:『忍力最大破碎結使,念垂成佛慎勿退轉。』過去恆河沙諸佛世尊,不如菩薩斷食求道,天神所感,使彌家女奉上乳糜,食已氣力充足。七日思惟降伏魔怨,梵天下請得成為佛闡揚大法,可謂真道無過涅槃。涅槃無生,老,病,死。吾昔所更苦行如是。」
爾時眾會菩薩嘆未曾有,皆發無上平等道心。
菩薩處胎經四道和合品第二十二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遍光,神智通達住不退轉,弘誓之心不可沮壞。諸佛所稱非一非二,乃至恆河沙佛功德無量積行無畏,恆遊行無量諸佛世界。同學八人,一、名不邪見菩薩,二、名直意菩薩,三、名眾相菩薩,四、名屈伸菩薩,五、名解脫菩薩,六、名解縛菩薩,七、名印可菩薩,八、名得誓願菩薩,從無央數劫已住盡地得不退轉。爾時遍光菩薩白佛言:「云何菩薩摩訶薩入四種道無有前後,得成無上等正覺道?於是菩薩晝夜思惟見欲如火,想知念盡顛倒行法,見初利法授阿那含,即彼天宮取道明證。如是不久,或時菩薩在上分地,下觀欲界猶如聚沫,斷三結使遠離三惡於有無有。或有菩薩得根得力立志自在,破有滅無無四等心,等彼此、無我想,非去來今亦非等正覺。今此眾生於無上道有何差別?」
佛言:「善哉斯問!吾當與汝具分別之。云何菩薩因緣因緣?云何名因緣因緣?兩臂釧相掁故名為因緣因緣。彼教我受承聲受化,是謂聲聞;無師無智不因彼此,故名覺佛。復次,菩薩摩訶薩此道彼道共相授決,處證無證周流五道,是謂為覺。亦不見覺,亦不見不覺,不一不二是不二入。菩薩摩訶薩本行習盡解了緣覺,有餘無餘結使永盡,是不二入。等分眾生解了無常,身非我有,內外盡空,是不二入。佛恩流佈廣普無邊,以苦集道得至無為,是不二入。大慈四等覆蓋一切,愚惑眾生得至真實,是不二入。」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聲聞、辟支佛, 假號音響名;
猶彼大戰師, 騰怨乃為上。
佛為無等倫, 獨步三界尊;
服心降魔兵, 忍力至涅槃。
輪轉生死苦, 命如琢石火;
經歷億百千, 求脫無有期。
佛本無號字, 隨人所尊重;
羅漢、辟支佛, 本一無有二。
如彼定光佛, 授我無上決;
卻後九十一, 於此賢劫中,
第四最勝尊, 號曰釋迦文。
五濁鼎沸世, 不孝順父母;
殺害阿羅漢, 不奉二尊教。
我所經歷處, 非一非二道;
六趣煩惱中, 經歷無央數。
初、中、後不寐, 經行修道德;
敬心自覺悟, 去離三有著。
昔佛所行願, 不捨取滅度;
一身一識神, 與己無別異。
勤苦數劫中, 精神腐朽敗;
為彼不自己, 故得成佛道。
我為一切智, 遍教不教者;
通慧無所著, 一音除狐疑。
三生須陀洹, 得至無為道;
況復第一者, 取佛無有疑。
我今諸弟子, 有學及無學;
四等拔濟苦, 無起無生滅。
本從思想生, 還從思想滅;
非我思想生, 非我思想滅。
行本自有根, 流馳非一端;
根斷無思想, 無複根本念。」
爾時世尊說此頌時,十二那由他眾生,皆發無上平等道心。
菩薩處胎經意品第二十三
爾時,座上有菩薩,名曰根蓮花,惠施無礙行四等心堅固難沮,進止行來不失威儀禮節,從無數劫來常修梵行禪定不亂,分別善惡觀察眾生,有淫、怒、癡心,無淫、怒、癡心,若多若少皆悉知之;游諸佛國供養承事諸佛世尊,善權方便示現無常、無我、無身、無命、無人,可行知行可住知住慈愍一切。時根蓮花菩薩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四道所趣意何所在?為有意耶?為無意耶?意是果耶?為非果耶?意是有對無對耶?意可見不可見耶?意是過去、未來、現在耶?非過去、未來、現在耶?意是仙人法,非仙人法耶?意是有為法耶?無為法耶?意是有漏法無漏法耶?於三法報意何所在耶?意在黑黑報耶?意在白白報耶?意在不黑不白不白不黑報耶?意在不麁行法細行法耶?」
爾時世尊告根蓮花菩薩言:「善哉,善哉!根蓮花菩薩!汝所問義愍念一切,開化眾生心意識法,為盲冥者示現光明。汝今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最勝無等倫, 清淨無瑕穢;
眼淨如蓮花, 不為塵所污。
處世有為法, 墜墮三有難;
我空彼亦無, 意寂無心識。
如水在器中, 規矩隨前物;
過去非本有, 現在善惡行,
未來當壞法, 此意非本意。
菩薩行大慈, 亦現對無對;
洗除垢穢病, 安處究竟道。
人有五蓋蔽, 令心有障礙;
如日照天下, 恆有五事蔽。
須倫煙霧塵, 閉塞根門法;
意本無善惡, 隨行之所造。
寂滅空無法, 如果繁折枝;
譬如芭蕉樹, 葉葉空無實。
四大成人身, 求意無意根,
意在去來今, 去來今無意;
分別識心法, 求實無所有。
意法無形貌, 不可言是意,
心念若干事, 生滅不斷絕;
過念善、惡事, 未來當受對,
現在行已滿, 意造非他為。
一念九十億, 有善有惡行,
一念之所造, 蠲除不可盡;
況復日月劫, 所造善惡行。
智者將護身, 堅固不傾動;
如彼犯罪人, 擎持滿缽油,
若棄油一渧, 罪交入大辟,
左右作眾伎, 懼死不顧視。
菩薩修淨觀, 執意如金剛;
毀譽及惱亂, 心意不傾動。
解空本求淨, 無彼此中間;
真如四諦法, 趣向涅槃門。
本我所造行, 牽連身根本;
非算師弟子, 所可能籌量。
無數億千劫, 以身償罪對;
象、馬、六畜形, 除人不在次。
雖得為人身, 聾盲瘖瘂僂;
佛出照世間, 邊地不見佛。
苦惱五鼎沸, 純惡不聞善;
顛倒邪法興, 真性中道衰。
我於無數劫, 持行如油缽;
愛身自將護, 引致無畏處。
九十六種興, 如夜見螢火;
佛日照世間, 除去諸闇冥。
佛出世人樂, 醫出病人樂,
寶出貧人樂, 得佛涅槃樂,
苦行忍辱樂, 我不着色樂,
慳貪佈施樂, 持戒不犯樂,
面受聖教樂, 思惟禪定樂,
有無平等樂, 難遭值遇樂。
地獄八難苦, 無救第一苦,
種子腐敗苦, 生苗不成苦,
生天入罪苦, 正見顛倒苦,
難陀拔難陀, 繞著須彌苦,
劫燒火熾苦, 心悔求佛苦。
一行向一道, 一心意不迴,
一身修道德, 終竟成一寶。
修一不離一, 端嚴一識一;
守一不離一, 故名獨一步。」
當其世尊說此頌時,十六那由他眾生初行道跡,除去塵垢得法眼淨,於無所著入空三昧。
菩薩處胎經定意品第二十四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持空,相好具足入四法門,辯才第一修持佛土,一一佛土留身教化,現生現滅隨人高下,言語音響有甜有苦,說去知來現在明瞭,前人問一報以萬億,義味深邃難可思量。爾時,持空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前白佛言:「云何菩薩度苦眾生?」
佛告持空菩薩:「能使眾生聞苦聲響,苦行菩薩斷苦滅苦不見苦本,一道推苦由恩愛而生,集結恩愛縛著人心,以藥療治二十八行無從苦本,積行累劫滅以復生。邪見眾生稱言真道,轉入清淨三昧定意,清淨無瑕無彼無此,心識開悟暫得定意。善哉我利,安隱快樂無過此勝,意識心結當時漸解,謂是真道此非真實。何以故?虛偽誑法非佛本行,古昔諸佛所行真實,非我非過佛所行法真實,四不思議。何謂為四?持意菩薩能令佛土三千大千剎土盡為七寶,還復如故,是一不思議。如我今日處母胞胎,引及無量阿僧祇眾生,不度者度不到者到,除垢至無垢,是二不思議。我本誓願要度苦人到無苦處,一苦不度吾終不取涅槃,是三不思議。佛身無量非東、西、南、北方之所能受,獨一無侶自性法空,觀別眾生自觀己性,此好此丑,此淨此不淨,此地、水、火、風,此我所此非我所,此苦此非苦,此樂此非樂,此常此非常,此今世此後世,作福得福作罪得罪。」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身如灰土糞, 四大和合成,
無風、水莊嚴, 地大各自離,
火滅在斯須, 識無住處所,
多罪積苦本, 此是識所為;
我今知識本, 捨汝不有汝。
五色玄黃綵, 壞敗人心意;
如人出入息, 行法不久停。
解知非常苦, 無我彼中間;
一音報萬億, 興顯第一教。
無常、苦、空身, 曉了諸法相;
一還住六淨, 解空無相願。
了身非我有, 如佛教化眾;
留身心識離, 若佛無此神。
云何分身化? 隨前罪福報,
各令充足願, 今受後不受。
現在亦如是, 殺害父母罪;
亦現亦不現, 猶如拍毱報。
神識之所染, 或逆或變悔;
一意向清淨, 無為大導師。
捨身去俗累, 本無因緣法;
其報如影響, 如有亦不有。
邪見言真實, 癡網所纏裹;
從黑還入黑, 不別清白法。
戒忍有五行, 無畏無所懼;
定力動大千, 降魔如使兵。
人求無上道, 有退有進者,
如河趣大海, 往多達者少;
遭遇大悲緣, 善權渡彼岸,
佛為一切智, 無染無所著。
我本行苦業, 捨國、城、妻子;
除父母、師長, 不惜身體命。
如人行曠野, 渴乏須漿水;
遇河泉池井, 自濟無渴乏。
人受四大身, 有定不定處;
況識無善惡, 受報識明白。
持戒七寶堂, 天女數百萬;
天樂自娛樂, 念念無愁想。
佛力一切智, 遍潤一切人;
先進五神通, 甘露法自潤。
稱揚四句義, 無前、後、中間;
法法然熾法, 法性內外通。
如我本所造, 愛使之所縛;
展轉五道中, 以為屋舍堂。
天道琢石光, 尋究無有盡;
盲龜浮木孔, 時時猶可值;
人一失命根, 億劫復難是。
海水深廣大, 三百三十六,
一針投海中, 求之尚可得;
一失人身命, 難得過於是。
奉律持戒人, 處世難可值;
於億千萬劫, 佛如優曇花。
有緣眾生等, 受化於佛道;
斷滅除結使, 永盡無想著。」
當佛說此頌時,十二那由他眾生,信根堅立無有傾邪,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菩薩處胎經光影品第二十五
爾時,世尊於母胎中廣說大乘不可思議,將欲滅度示現光影神德,令諸會者皆同一色,如佛金色無若干差別。諸天、龍、神、阿修羅、迦留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及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有向、或有得果,悉令同色,欲聞如來光影定意建立功德,解脫無礙四辯才智應對捷疾,想知滅盡所可救濟。為人重擔行來進止,不失威儀如諸佛法,常所講說苦、集、滅、道,導引眾生入四意止。法成就斷意覺力師子無畏,賢聖八道空無想願。時會中有菩薩,名曰賢光,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放此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此光明所化如佛化不?佛力功德非一非二,光明所接不可窮盡,此二德行有何差別?唯願世尊,解釋疑結,使未信人永無狐疑。」
爾時世尊告賢光菩薩曰:「汝所問者,皆是如來神力。何以故?如來神光濟度眾生無所罣礙,從閻浮提上至果實天,光明遠照演說六度無極,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如佛神口度脫眾生無彼無此,濟度無數阿僧祇眾生,皆是佛光蔭涼覆蓋。」
爾時光明有自然音響,而說頌曰:
「過去無數佛, 靡不放光明;
一一諸光明, 說六度無極。
戒、忍、解脫門, 樂法以自娛;
初說三空定, 以次成就道。
三毒等分人, 無縛無所著;
結結四十八, 無救罪門無。
非真行道人, 所可經歷處;
三活歡喜門, 神人跡可貴。
上勝所經過, 得至無為岸;
立行不退轉, 無畏神力威。
神光所接度, 非百億萬倍;
如彼一光明, 分為微塵數。
一塵作諸剎, 無數不可稱;
佛力不可盡, 非有亦非無。
一光演說法, 度脫阿僧祇;
法身自然空, 內外清淨行;
煩惱八萬四, 定意不起亂。
昔吾九十二, 劫數難可盡,
端坐樹王下, 行道不中退;
人、天、須倫鬼, 勸請問我義,
神光遠接度, 度脫無央數。
過去式棄佛, 留光後教化;
得入彼光裡, 消滅三毒患。
次佛惟衛尊, 神德不可量;
亦復留光明, 拯濟苦惱人。
拘那含牟尼, 特出三界尊;
今在仙人山, 光影炳然著。
句樓天中天, 無著無所染;
寂滅入涅槃, 留光在後化。
迦葉本無尊, 所度不可量;
亦以光明德, 令度不度者。
我釋迦牟尼, 處胎而說法;
身此光明彼, 遍滿諸佛剎。
此非小節人, 所可能籌量;
唯佛能量佛, 功德無差別。
當來諸佛等, 皆以光明化;
現可度眾生, 先光而後法。」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當其座上百七十億眾生,聞佛說此光明神德,皆發無上平等度意。
菩薩處胎經卷第七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破邪見品第二十六
爾時,世尊入正定三昧,分身變化放大光明——欲令菩薩摩訶薩及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破魔境界住於正地——告諸會者:「吾念過去九十一劫,在清明城北雪山南界,師宗五千人山中苦行。我於彼眾最小弟子,諷誦經典、算數、技術,天文、地理靡不綜練。彼眾常法,其有弟子所學已成當報師恩。時我一己亦無財物寶貨可奉上師,即跪拜謝欲下山人中乞索。師不見聽。如是再三求哀乞索,師復不聽。何以故?以我明曉經典眾中最勝。師告我言:『吾有秘要寶藏經典,卿未諷誦。何為捨吾人間乞求?』爾時師即以秘要一句五百言,使我諷誦。未經數日誦習已訖,即前白師:『見聽下山乞求,欲報師恩。』師復不聽而告我言:『汝當學問秘讖文書,日、月、星、辰災怪禍福山移地動,汝亦未知。何為欲捨我人間乞求?』復更出經一句千言,勅教我誦讀。又未經幾日復得成就,白師求乞欲報師恩,師復不聽。『吾更有經一句萬言,經中眾寶,卿亦未誦讀。何由欲捨吾乞求?』即復出經使誦讀,未經幾日已復通達,技術災怪眾星運度皆悉明瞭。
「時師慇勤欲得留住,更無異經可以學者,即辭師下山詣村乞求。見異學梵志眾五千餘人,於大聚落而共祠天。彼祠天法殺五百牸牛,五百羯羊,五百駱駝,五百匹馬,象中精健六牙成就,五百女人,金杖一枚,金澡罐一枚,白[疊*毛]千張,金銀錢各五萬,此諸寶物祠天訖當入於師。時我下去衣裳塵垢,先在山中苦行積年披鹿皮衣,聞彼聚中異學梵志師宗五千人設大壇會,我即過之。時彼師長問吾:『經典技術多者得為上座,經典少者乃處下座。』彼師所知,不能通達秘要讖記,以我為上座。彼師瞋恚:『此為何人?珍寶雜物今應屬我。此人見奪,若當更生共相值遇,要當報怨,如今奪我無異。』時我即說:『邪見顛倒非真非實,分別有無為說涅槃,無生、老、病、死、無彼、無此,中間自相法觀清淨四無所畏,為福生天為罪地獄,慳貪餓鬼、抵債畜生,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時五千人心識開悟,即請我為師。時象、馬、牛、羊、駱駝盡應殺之,而我不殺。金杖澡罐我應取之,我即以與上座瞋者。五百女人還寄祠祀之主,五萬金錢吾取五百,五萬銀錢吾取五百,餘寄祠主。
「吾從村至村,從國至國,漸漸至清明城東門外。見五百梵志耆年宿德,學道日久日曝火炙形貌丑穢,吾即以五百金錢各與一枚。辭別入城,見城中人香水灑地除去塵穢,懸繒幡蓋行列端嚴皆欲出城,我小前行見一女人持花七枚,我時左右顧視,求香覓花了不能得,即問此女:『汝花可得者,吾欲買之。』女報我言:『此花王花,佛當入城將用上佛,不可得也。』菩薩復以善權方便,更告語女:『吾有寶錢五百枚,一花百錢,若見與者,出錢相付。』女貪得寶即以五花與之。行數十步,女自念言:『此人顏貌端正身披鹿皮衣,貪我五枚花不惜銀錢,此必有以。』迴頭喚言:『男子!卿用花為?』報言:『上佛。』時女聞佛名,即以二花持用寄我。我即出城,遙見佛來,諸天人民填塞道路,無有空缺地可禮拜。佛前有一汪水可受一人,吾即解發佈發水中,即以此偈而讚歎佛:
「『破愛憍慢心, 能滅欲、怒、癡;
第一光相足, 唯佛照我心。
昔我所求願, 今日得見佛;
今散五莖花, 願得不退轉。
餘二非我花, 王女寄上佛;
無上大導師, 見愍蹈我發。』
「時光明如來,見我心發大弘誓不可沮壞,即以偈而讚我言:
「『摩納發大心, 曠濟無數人;
弘誓不自為, 殖眾功德本。
卻後無數劫, 五鼎五濁世;
成佛度眾生, 號字釋迦文。
光相三十二, 奇特人中尊;
受慧稱佛竟, 地六反震動。
諸天世人民, 見我得記別;
常想眾結滅, 皆願生我世。』
「爾時,光明如來即以足蹈我發上過,佛以神力接我五花及以我身即在虛空,餘有二花在佛左右肩上。吾昔所行,破五千梵志祠天事火之具,使行正見八平等法,坐臥經行步步饒益度脫眾生,從此以來未曾墜墮三塗八難世智辯聰邊地佛後。」
爾時,座上魔界眾生,計常斷滅,言苦有樂,無常謂有常,無身謂有身,習四顛倒不識明慧,五蓋自覆貪著利養。爾時,世尊欲度斯等,邪見之人,重說頌曰:
「邪見非真道, 如彼鐵[口*(隹/乃)]蟲;
破骨入髓腦, 苦痛無央數。
利養壞道德, 智者所不習;
躬行堅固心, 淨除無明法。」
爾時,世尊說此邪見句義、味義、字義,說真實法,無央數百千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第二十七
爾時,世尊無所著等正覺,入上尊定意三昧,觀察過去、當來、今現在菩薩摩訶薩劫數多少,應從一劫、二劫乃至百千無數億劫,應取般涅槃者。或有菩薩摩訶薩供養諸佛功德成就,教化眾生淨佛國土。或有菩薩摩訶薩行八住童真,不取妻息除淫欲想,自住其地無父母兄弟,得成無上正真等正覺。佛告文殊師利:「現汝古昔七十九劫於花光世界,在胎說法全身舍利。其土人民身長千由旬,佛身萬由旬。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量無限不可稱計,非算師算師弟子所能籌量。根本清淨汝本在彼,佛身光相示現神足,令此大會得一覩見,於如來種利益眾生。」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文殊本成佛, 在胎現變化;
方身萬由旬, 光明相炳著。
目如青蓮花, 脣口珠火明,
方白四十齒, 眼眴上下迎。
諸天、龍、鬼神, 香花歸命禮;
今我處此胎, 比方汝彼剎;
於十六分中, 不得如毫釐。
如來神德化, 通達無所礙;
禁戒香遠布, 諸佛悉嘆譽。
此今諸來會, 欲問難有法;
軟首現汝力, 蠲除疑網結。」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不離本座即以神足定力,猶大力人屈伸臂頃,接華世界內娑訶世界釋迦牟尼母胎會中。二佛世界不相障礙,現身佛相眾好具足坐樹王下,敷演深奧最勝之法,彼土菩薩亦來親近釋迦文佛,供養承事香花幡蓋。釋迦文尼菩薩弟子亦彼至彼禮事供養,彼此音響說甚深妙法,共相開通無有罣礙,彼說無生此亦如是,我說意止彼亦如是,意斷、根、力、覺、道彼此無異,彼說苦空非身此亦如是。爾時文殊師利即說頌曰:
「觀內外清淨, 緣滅想亦然;
十方諸佛剎, 神德無有異。
皆由眾生根, 現有妙不妙;
計我成佛身, 此剎為最小。
座中有疑故, 於胎現變化;
我身如微塵, 今在他佛國。
三十二相明, 在在無不現;
本為能人師, 今乃為弟子。
佛道極廣大, 清淨無增減;
或欲見佛身, 二尊不竝立。
此界現受教, 我剎見佛身;
此剎有劫燒, 我土無壞敗。
佛力悉週遍, 眾生心非一;
眾會聽我說, 除此更有餘。
佛剎名無閡, 佛名升仙尊;
國土倍復倍, 清淨無瑕穢。
國城皆七寶, 水精琉璃地;
八解甘露池, 洗浴去塵垢;
令住無礙處, [火*霍]然覩大明。
彼升仙佛者, 勿謂為異人;
眾會欲知者, 我身軟首是。
置此更有餘, 剎土名究竟;
佛名大智慧, 過諸菩薩量;
彼無二乘學, 辟支,聲聞等。
菩薩摩訶薩, 無有欲怒癡;
根敗葉不生, 況復有果實?
大人相具足, 先救後自濟。
命如五河流, 五使五纏結;
五盛陰唼嗽, 輪轉五道中。
七使勳堅著, 不離七生處;
無為八正道, 除去八邪業;
八慧清淨觀, 洗以八解水;
八住八除入, 有為八法道;
苦法有九分, 六趣眾生行。
究竟九無閡, 莊嚴佛道樹;
十力無畏法, 被慈弘誓鎧。
手執智慧劍, 芟除結使林;
此界諸眾生, 貪著生貢高。
重病離良醫, 療治方更劇;
猶如野火熾, 焚燒山林澤;
隨嵐大風吹, 焰熾何時滅?
今我等世界, 廣演大智慧;
我如今日身, 大智如來是。」
爾時,文殊師利說此頌已。無量阿僧祇眾生,皆悉願樂生花剎土。時文殊師利還攝神足,現釋迦文佛菩薩弟子,國土多少還復如故。
菩薩處胎經八賢聖齋品第二十八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智積——於過去佛造眾德本降伏魔怨,善權變化莊嚴佛土,於無央數修行忍辱,忍心不闕禪行不廢,於大眾中為師子吼,獨步三界隨時上下,靡所不入應適無方,能使山、河、石壁皆為七寶;給施貧窮四事不乏,解了空觀法性清淨,分別三世威儀法則,如幻、如化、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空中響;所將眷屬根本成就,奉持禁戒不犯毫釐——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快哉,世尊!如來所化無不週遍,天、龍、人、鬼皆至道場,空界眾生及以胎化,所可濟度不可稱量。唯願世尊,分別六趣善惡之行威儀禁戒,初、中、竟善一一分別,使未學者學、未知者知。」
佛告智積菩薩:「善哉,善哉!能問如來甚深之義,今當與汝分別善惡禁戒所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昔一時無央數劫為金翅鳥王,七寶宮殿後園浴池皆七寶成,遊戲園觀心得自在,所行法則如轉輪聖王。內宮婦女狀如天人,於百千萬劫,時乃入海求龍為食。時彼海中有化生龍子,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受如來齋八禁戒法,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言、綺語、不勸飲酒、不聽作倡伎樂、香花、脂粉、高廣床、非時不食,奉持賢聖八法。時金翅鳥王身長八千由旬,左、右翅各各長四千由旬,大海縱廣三百三十六萬里。金翅鳥以翅斫水取龍,水未合頃銜龍飛出,金翅鳥法,欲食龍時先從尾而吞,到須彌山北有大緣鐵樹,高十六萬里,銜龍至彼欲得食噉,求龍尾不知處,以經日夜。明日龍出尾,語金翅鳥:『化生龍者我身是也,我不持八關齋法者,汝即灰滅我。』金翅鳥聞之悔過自責:『佛之威神甚深難量。我有宮殿去此不遠,共我至彼以相娛樂。』龍即隨金翅鳥至宮殿觀看。『今此眷屬不聞如來八關齋法,唯願指授禁戒威儀,若壽終後得生人中。』爾時龍子具以禁戒法使讀誦,即於鳥王宮而說頌曰:
「『七寶宮殿捨, 莊嚴極快樂;
行滿戒不具, 受此金翅身。
我是龍王子, 修道七萬劫;
以針刺樹葉, 犯戒作龍身。
我非胎生龍, 濕生及卵生;
轉身不退轉, 興顯佛法眾。
汝今受八齋, 化汝眷屬等;
奉禁無所犯, 必得生善處。
我宮在海水, 亦以七寶成;
摩尼、頗梨珠, 明月珠、金、銀,
可隨我到彼, 觀看修佛事;
復益善根本, 滋潤悉週遍。』
「爾時,金翅鳥聞龍子所說,受八關齋法。口自發言:『自今以後盡形壽不殺,如諸佛教。』金翅鳥眷屬受三自歸已,即從龍子到海宮殿,彼宮殿中有七寶塔,諸佛所說諸法深藏,別有七寶函滿中佛經,十二因緣總持三昧,見彼龍子及諸龍女,香花供養禮拜承事,猶如天上難檀婆那羅金殿無異。龍子語金翅鳥:『我受龍身劫壽未盡,未曾殺生嬈亂水性。』爾時龍子復與金翅鳥,而說頌曰:
「『殺是不善行, 減壽命中夭;
身如朝露蟲, 見光則命終。
持戒奉佛語, 得生長壽天;
累劫積福德, 不墮畜生道。
今身為龍身, 戒德清明行;
雖墮六畜中, 必望自濟度。』
「是時龍子說此頌時,龍子、龍女心開意解,壽終之後皆當生阿彌陀佛國。」
佛告智積菩薩:「我宿命所行戒德完具,得成菩薩,化現自在無所不入,亦入於金翅鳥,亦入於龍子,亦入於魚、鼈、黿、鼉,所化如是。」
◎
◎菩薩處胎經五樂品第二十九
爾時,世尊觀察眾生心識所念:「欲知如來所經歷處,曾生金翅鳥中受龍子教誡,所度無量不可稱計,齊是更有餘?願聞其意。」佛知眾生心中所念,將欲示現本所造行身、口、意法。「諸族姓子、族姓女!聽我所說。昔有天帝釋,去世已來經無數劫天福自然,於三千大千諸釋之中最尊第一。羅睺羅阿修羅王,生女端正,具足女法六十四能。行步進止不失儀則,面如桃花色,口出言氣如優缽蓮花香,身作牛頭栴檀香,不長、不短、不白、不黑、不肥、不瘦具足女法。時釋提桓因內自思惟:『我今此宮天女眾多,顏貌端正諸天中勝,然不如彼阿須倫女。今我寧可集諸兵眾與彼共鬪,可得彼女給我使令。』作是念已即召諸天論說鬪事。諸天白帝釋:『諸天鬪戰必不如彼,權可遣執樂神等,手執琉璃九十九絃琴及一絃琴,歌嘆我天受福快樂無量功德。』諸天稱善此語可從。即勅執樂天子般遮翼等嚴辦樂具,即於天上忽然不現,如有力士屈伸臂頃,已至阿須倫王婆呵前立。彈琴出聲作如是頌:
「『我是天帝釋, 絕妙彈琴師;
歌曲音相和, 清淨聲極妙。
如我彼天樂, 無有憂畏想;
念則衣食至, 七寶甘露珍。
金銀床玉機, 轉關身迴旋;
視樂無厭足, 天中尊第一。
今遣我等來, 欲說無諍行;
並獻甘露食, 求欲作婚姻。
我主彼宮殿, 琦珍不可量;
天女為眷屬, 非千萬億數。
知婆呵有女, 應與我給使;
若不見與者, 正爾兵眾征。』
須倫聞此語, 瞋恚極熾盛:
『小物興大意, 乃欲有所為。
我雖無甘露, 豫以自充飽;
亦有大兵眾, 足得相距逆。』
「爾時,般遮翼等聞此語已即還,以此語具向天帝釋說。時婆呵阿須倫王,即勅左右促集兵眾:『吾有所伐,正爾令辦各勿有疑。』即以此偈向所勅說:
「『豪貴天帝釋, 遣使般遮翼;
歌頌出五音, 求我為婚姻。
及彼未集兵, 我宜先集眾;
往攻不用力, 萬得不一失。』
「時彼阿須倫臣佐,聞此教已即集四兵,往詣須彌山腹,壞曲腳天宮,次壞風天宮,次壞馬天宮,次壞莊嚴天宮。時有天子名曰大力,詣釋提桓因所:『天王!當知阿須倫婆呵集諸兵眾,已壞四門天子。天王!今欲如何?』時天帝釋憶本所誦,口說頌曰:
「『諸佛威神力, 救護我今厄;
忍慧破恚怒, 解脫安隱處。
昔我無睡眠, 昨日忽眠寐;
此睡非吉祥, 須倫侵我境。』
「爾時,天帝釋憶佛功德,須倫兵眾漸漸卻退,從四門後園入池水中藕莖纟孔中藏。時釋提桓因即勅大臣:『汝速集兵眾,吾欲逐阿須倫兵眾。』爾時帝釋諸臣受天王教,即集天眾從四門求覓,但見刀鎧弓箭在地,不見須倫眾。轉轉前進直入阿須倫宮殿,見婆呵阿須倫女數千萬眾,不見阿須倫身,將諸女眾歸詣忉利天宮。時諸阿須倫等,求哀歸命向釋提桓因:『我等愚惑,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如是,我等先祖信奉如來,聞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釋,將我眷屬盡填天宮,非佛弟子所行法則。』
「帝釋聞之悵然不樂:『須倫此語,證我犯不與取戒,我寧當奉禁不犯偷盜。』即還諸女。爾時阿須倫王,即以最所敬女奉天帝釋;天帝釋,即以美甘露與須倫。須倫與天和合共修行善,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不香花脂粉、非時不食,奉持如來三歸依法。
「吾昔所行無數生中作轉輪聖王,無數生中作天帝釋,無數生中作梵天王。奉持賢聖八關齋法度難救厄,設四天下滿中火焰譬如劫燒,一心歸命稱如來名,持八關齋法投身入火焰不能燒,若滿中水水不能溺,八關齋者諸佛父母。」
菩薩處胎經緊陀羅品第三十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信解脫,過去無央數阿僧祇劫為緊陀羅王,須彌山北過琉璃山,琉璃山北過小鐵圍山,鐵圍山北有大黑山,緊陀羅王在中治化。過去無數恆沙諸佛,亦不覩見亦不聞法,亦無有聖眾教化,無日、月、星辰光明所照。由昔積福一施之報,居在七寶宮殿壽命極長。何以故?本在人間值遇良田,有大長者造佛塔廟。此緊陀羅佈施一剎柱成辦廟寺,復以淨食施彼工匠,壽終命盡作胸臆神王,在兩山中間,自然七寶宮殿屋舍。昔在人間居財無量,有一沙門中時持缽乞食,婦見沙門在門乞食,即擎飯施與。長者見婦與沙門食,即便瞋恚:「此何乞人瞻視我婦,當令此人手腳破壞。」壽終之後受此丑形,八十四劫恆無手足。在人間時學仙人法在深山中,誦習咒術能移動日月,以夜為晝以晝為夜,呼吸之頃能吐出金銀七寶,能使枯樹悉生枝、葉、花、果,能使海水消竭,在火不燒,身能飛行,眼能徹視自識宿命,知他人心,耳遠聞聲,眷屬弟子五百人。聞佛出世,佛名清淨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說微妙法初、中、竟善,大慈平等功勳難量。我將諸弟子從深山出,飛行經過王宮後園浴池,見諸采女在池洗浴。我及弟子,下見婦女生染愛心,皆失神足即墮園中。時我瞋恚故來求佛,失我神足。時采女眾見五百丈夫盡在園中,尋入白王,王勅左右:「將彼人來,我欲問之。」尋將詣王。王問言:「卿等何人?」答曰:「我等在山學仙道人,山中誦習咒術,能移動日月,以夜為晝以晝為夜,乃至耳遠聞聲,眷屬弟子五百人。聞佛出世佛名清淨光,我將諸弟子從深山出,飛行經過王宮後園浴池,見諸采女在池洗浴。我及弟子,下見婦女生染愛心,皆失神足即墮園中。」時王告之曰:「汝等在深山學仙道來為久近耶?」答曰:「二十二小劫。」王復問曰:「積劫學道心如死灰不動不搖,云何欲心而失神足?」答曰:「本謂真道神靈第一,踴沒自在所念皆成。不圖今日忽然失道,慚愧聖王隨王刑罰。」王告之曰:「汝本學道二十二小劫,形枯心疲所習不真,如愚惑人空中求寶,於真際法不獲實相。汝所求師如來等正覺者,近在岳跱山中。我當將汝等往至佛所,若佛有所說當奉行之。」爾時大王,即嚴駕羽寶之車具五威儀,將諸眷屬及五百仙學人等,往詣岳跱山。王即下車解劍去蓋,卻五威儀步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國王須臾退坐,前白佛言:「此五百人,在山學仙二十二小劫,聞佛出世欲來見佛,飛過後宮貪著欲愛即失神足。唯願世尊,與說微妙之法,當令還復五神通道。」佛告大王:「此五百人所行善根,成便壞敗終不究竟,本為長者,比丘乞食瞋恚言:『使汝無手足。』無數劫中作胸臆神王,在大鐵圍黑山中間,雖復受報日月所不照,先在人間以剎柱施人。以一施之惠與辟支佛,後得人身於山中學仙,欲心熾盛還失神足,此緣久有非適今也。此五百人於今世命終,皆當生無怒佛所,彼佛與說生老病死十二因緣。苦無苦、本集、滅、道果。亦復如是。」佛說是時王意開解,亦樂欲生無怒佛所。爾時國王及五百仙人,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菩薩處胎經香音神品第三十一
爾時世尊知諸眾會心中所念,便入定意無形三昧,隨眾生音而濟度之。「昔我人間為香音神,王一閻浮提、二閻浮提,乃至無數恆沙閻浮提。男、女眷屬以香為食,衣被服飾皆悉香熏,或生北方欝單曰土、拘耶尼、弗於逮,在在所生為香音王,或壽一劫、二劫、三劫,乃至無數阿僧祇劫。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心常遠離而不親近。何以故?貪著五樂以善香為樂,於善香中不聞餘音,但聞五欲歌嘆戲樂,終日竟夜不知厭足。有善知識昔修善根,從地踴出半身人現,而告我言:『此處樂耶?何為貪著?此非真實清淨之行,除去香熏可得安隱處,此香為災、為幻、為化。今佛在世可往受教,得清淨香遍滿諸方。』香音神王聞之極大歡喜:『善哉,善哉!善知識!欲導引我示清淨香,今正是時。佛為所在?共往禮拜。』爾時踴出地神,即以偈告香音神曰:
「『如來無所著, 今在南方界;
在胎清淨觀, 眷屬無央數。
燒諸眾妙香, 懸繒花蓋幡,
供養如恆沙。 戒德甚深香,
遍滿十方界, 其有聞香者,
盡得無上道。 汝可將眷屬,
往到閻浮提, 一心歸依尊,
當自面見佛。 佛德無邊岸,
各隨本所行, 一聞三句義,
成道不移坐。 三空慧定力,
十八不共法, 大人相好具,
汝後必獲之。 紫磨金色體,
軟細不受塵, 法身智慧定,
汝當悉具得。 到彼勿懷懼,
正心莫生疑, 勇勐不怯弱,
便逮師子步。 分別身心觀,
悉解空自然, 眼識無色本,
除對不造垢。 當行三法門,
現、後及中間, 獲淨三通慧,
總持無礙法。 無常無樂想,
劫數造不善, 慧火彈指燒;
金、銀寶、琉璃, 須彌四寶成;
劫燒火所焚, 行報不可滅。
如來在世化, 愍彼不為己。
處處在在生, 盡緣縛著人,
如人射虛空, 箭窮還到地。
供養諸福田, 不選必賢聖;
亦如服毒藥, 處處求解具,
毒氣轉隆盛, 命終亦不久。
宿有善知識, 授以解藥具;
次第不選擇, 會值解藥法。
行施作福業, 不選擇高下;
此福聖所譽, 最尊為第一。』
「時香音神王,聞踴出地神語,心開意解五體投地:『汝為我師化我童矇,我今愚惑不別真偽,受我悔過如癡如愚。』爾時,地神即從地踴出,現佛金色身,三十二相放大光明,以神足力接香音神至於胎觀,彼諸會眾無覺知者。佛告諸來會者:『吾從無數阿僧祇劫,能大、能小入細無礙,或在天上劫數教化,或在人中代彼受苦,或在畜生、餓鬼、地獄,分身教化無所不入。』時香音神王,及七十二億眷屬,尋發無上住不退地。」
菩薩處胎經地神品第三十二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善業,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欲問所疑,聽者敢說。」
佛告善業:「恣汝所問,吾當為汝一一分別。」
善業白佛言:「云何,世尊!六大眾神何者為妙?地、水、火、風、空、識耶?」
爾時世尊即以神足,令彼地神從地踴出在地界立,水神從水踴出水中立,火神從火踴出火中立,風神從風踴出風中立,空神從空踴出空中立,識神從識踴出識中立。佛告善業:「此六諸神汝自問之。」
善業菩薩即問地神:「於六大中汝為妙不?」
地神報言:「於六神中我為最勝。所以者何?所生萬物山、河、石、壁、樹木、花果,皆依我住。一切眾生有形之類,依而得存,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問水神曰:「汝於六神為最妙不?」
水神報言:「於六神中我為最勝。所以者何?若無水者,地為枯乾無有滋潤,草木、花果皆為枯燥,眾生之類有形之屬皆當渴死。以是義故我為最勝。」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火神:「六神之中汝為最勝不?」
火神報言:「於六神中我為最勝。所以者何?若無火者,萬物滋長云何成熟。若遇霜、雹、氷、寒、雷、電,一切眾生有形之類皆當凍死,以是義故我為最勝。」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風神:「六神之中汝為妙不?」
風神答曰:「於六神中我為最妙。所以者何?若無風者,樹木、花果、根芽、莖節不得成熟,一切眾生有形之類,進止動搖皆是我風,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空神:「於六神中汝為妙不?」
空神報言:「於六神中我為最妙。所以者何?山河、石壁、樹木、花、果,一切萬物有形之類,行來進止我能含容,使得調暢通達往來,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識神:「於六神中汝為妙不?」
識神答曰:「於六神中我為最妙。所以者何?此五大神是我僕從我是其王,行來進止,若好、若丑,可避知避可就知就,彼皆盲冥我為眼目,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地神白善業菩薩言:「此事不然。何以故?恆為識神之所誑惑,不示徑路,我欲得堅[革*卬]反與柔軟;時復須軟反與我[革*卬],我欲詣南反將至北,賊中之賊不過識神,自稱為王此事不然。」
爾時水神白善業菩薩言:「識神所說是事不然。何以故?水能潤漬成長萬物,我性須冷反與我熱,燒炙消盡永無冷性,為識所誑,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火神白善業菩薩言:「識言非也。何以故?火能熟物亦為光明,樹木華果隨時成長,若無火者識何所依?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風神白善業菩薩言:「識言非也。何以故?萬物成長行來進止動搖,識制止於我不令動轉。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空神白善業菩薩言:「識言非也。何以故?我空法無物不含,含容萬品進止行來,通達無閡皆是我空,若非空者識何所依?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世尊問善業菩薩:「此六大所論有句義耶?無句義耶?有味義耶?無味義耶?有字義耶?無字義耶?」
善業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五大性各各均等。何以故?地界多者水界少者則不成就,水界多者火界少者則不成就,火界多者風界少者則不成就,風界多者空界少者則不成就,空界多者識界少者則不成就,五界等者識不分別則不成就。」
爾時,善業菩薩即說頌曰:
「識神無形法, 五大以為家;
分別善惡行, 去就別真偽。
識示善道處, 永到安隱道;
識為第六王, 餘大最不如。」
佛告善業:「汝所問者皆是如來威神力故。」爾時,座上百七十億眾生解識深法,悉發無上正真道意。
菩薩處胎經人品第三十三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法印,聞如來說六大眾生受五陰形,分別內外解了空無。內心生疑:「識為亂想非真實法。何者是人?云何是人?人從何生?」
佛告法印菩薩:「善哉,善哉!汝所問者,皆是諸佛威神所接。所以者何?過去無數阿僧祇恆河沙諸佛,及當來無數阿僧祇恆河沙諸佛,分別人本假號名字不可思議,非彼二乘羅漢、辟支所能籌量。汝今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與汝具分別說。猶如此娑呵世界閻浮提出眾生種,此事不然。何以故?非真實性故非人種,東弗於逮亦非人種,北欝單曰亦非人種,西拘耶尼亦非人種,除無量壽佛及阿閦佛國,除莊嚴剎土虛空際佛,除我今日諸坐菩薩,餘諸盡非人種。何以故?從本已來乃至成佛,於其中間初不為惡,此是人種;猶如有人修身、口業於不修者,是謂人種。受三依法於不受者,是謂人種。奉持五戒於不奉者,是謂人種。修行十善於不行者,是謂人種。向須陀洹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須陀洹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斯陀含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斯陀含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阿那含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阿那含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阿羅漢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阿羅漢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辟支佛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辟支佛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佛道者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佛道者於不得者,是謂人種,故號人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謂人種。」
佛告法印菩薩:「如今善聽!過去諸佛於現在未來,是謂人種。現在於未來,是謂人種。未來於過去、現在,是謂人種。於三世法,現在於過去、未來,最為第一。何以故?如來於現在中能行過去、未來法。何以故勝?過去已滅、未來未至,法性自然,非過去能滅現在、未來,非未來能滅過去、現在。」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過去等正覺, 遺教度眾生;
分別人根本, 上、中、下微妙。
現在最勝佛, 明過知未來;
除滅前後結, 獨照如日明。
苦行眾生等, 兩足及四足;
為說甘露法, 充滿除眾想。
諸天十善行, 從一二十二;
上天、下非天, 功德之差降。
如來眾相具, 行善無瑕穢;
積德如安明, 清淨行無垢。
若人生誹謗, 言佛非真道;
死入阿鼻獄, 諸佛不能救。
口氣腥臊臭, 支節煩惱熱;
惡念遂熾盛, 斯由誹謗罪。
行善修功德, 識神向善處;
如人入池洗, 清淨無塵垢。
羅漢、辟支佛, 斷滅永不生;
不念吾我身, 去離五道苦。
佛本所行法, 得諸佛印可;
今得為人尊, 故號天中天。」
世尊說此頌已,語法印菩薩:「是謂人種。」
爾時法印菩薩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快說斯義。我等眾會,於如來所則非人種。云何示現得為人種?」
佛告法印菩薩:「解知諸法空無所有,無彼無此不見彼此者,是謂人種。觀察法性無去、來、今,解知法性空寂無二,是謂人種。於四道果有成就者、無成就者,不見有一、亦不見二,是謂人種。於眾相法,不見莊嚴、亦不見不莊嚴,解了空寂非一、非二,是謂人種。佛國清淨除欲、怒、癡,亦不見淨、亦不見不淨,二事虛空,是謂人種。分別道性三十七品,有成、有敗,不見俗界有人、無人,是謂人種。發意弘誓不自為己,安處眾生住在無畏,不見有住、不見無住,二事平等,是謂人種。分別禪定心無染著,執意如空無能移動,亦不見定、亦不見不定,是謂人種。眾生邪見導示善處,以八正法洗除心垢,亦不見正、亦不見不正,是謂人種。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道心堅固無所戀著,不見戒行有犯、不犯,是謂人種。如是法印於如來法,則為饒益利益眾生,於佛有反覆,修諸功德不唐捐棄。」
爾時座上百七十億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修於人種不退轉行。
菩薩處胎經行品第三十四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造行,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快說人種,非前、非後、非兩中間,行業果報以何得知?或過去身非今現在,或未來身非過去,或現在身非過去、未來,或內作行受外報,或外作行受內報,或凡夫身作行,須陀洹身受報,或須陀洹身作行,斯陀含受報,或斯陀含身作行,阿那含受報,或阿那含身作行,阿羅漢身受報。或有眾生得慈三昧無悲、喜、捨,或有眾生得悲無慈、喜、捨,或有眾生得喜無慈、悲、捨,或有眾生得捨無慈、悲、喜。或有眾生從凡夫地不向信地、法地,取須陀洹;或有眾生不向信地、法地、須陀洹,取斯陀含;或有眾生不向信地、法地、須陀洹、斯陀含,取阿那含;或有眾生不向信地、法地、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取阿羅漢;或有眾生不向信地、法地、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取彼此阿羅漢。或有眾生向辟支佛,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向阿羅漢,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向阿那含,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向斯陀含,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向須陀洹,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於法地退墮凡夫地,或有眾生於信地退墮凡夫地,此諸眾生於如來所皆有狐疑。唯願世尊,一一分別令諸會者[火*霍]然開悟。」
爾時世尊告造行菩薩曰:「善哉,善哉!汝所問義,皆為當來、過去、現在,亦是諸佛行業果報。吾今一一分別,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云何造行菩薩!欲使如來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行業果報耶?欲使如來說未來無量阿僧祇劫行業果報耶?欲使如來說現在無量阿僧祇劫行業果報耶?」
爾時造行菩薩白佛言:「世尊!且置過去、未來行業果報,欲聞如來現身行業果報。」
佛告造行菩薩:「過去無數阿僧祇劫行業果報,亦是現在作。未來無數阿僧祇劫行業果報,亦是現在作。現在所作行業果報,亦是過去、未來受對因緣,今當與汝說之。昔我所更苦行無數,或修淨行、或修不淨行,或修天行、或修人行,初求佛道諸漏已盡,神通變化[火*霍]然大悟,三界都苦唯我為樂。於尼連水邊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斯由曩昔向一緣覺犯口四過,斷絕一施,今受斯報。我既成佛,為五百摩納子惡聲誹謗罵詈,在諸街巷稱言,佛道非真。時諸國人民有信、不信,信者信地、法地,不信者外凡夫,如此人等根、力成就不可沮壞。佛出於世光明普照,地獄休息、餓鬼飽滿,在畜生者不復荷負重擔。如我弟提婆達兜以石打佛腳指出血,吾時避走東至弗於逮、北至欝單曰、西至拘耶尼,吾復避之從忉利天上至三十二天,此石故隨逐吾,吾復避之還至故處,為石所傷。吾在摩竭國界晝闇園中,閑居經行,時有長者名尸利掘,請我供養,我即受請,將阿難一人尋從我行。彼長者捨有七重門,門各有守者,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常法,默然受請不受餘請。凡我弟子出家為道行亦應爾。我至彼門,尸利掘長者,於內作倡伎樂自恣,忘我在外已經日夜。佛語阿難:『汝行乞食我住此處。』時馬將從佛邊過,佛從乞食。馬將言:『我無食,唯有熟麥當持相與。』即持熟麥施與佛,佛即受食之。時彼馬將謂為佛食。爾時有天子名曰練精,即接食去,諸人見者謂為佛食。然佛不食,為度彼故,故現受食。如是九十日在門裡住,阿難亦九十日乞食。如來威神,不令國王及群臣長者知佛住此。何以故?恐彼生慢興誹謗心:『佛無威神,餘人何望?』
「爾時尸利掘長者,有小因緣出外遊戲,見佛在門方問佛言:『何時至此?』佛告長者:『卿前請我,我即來此,汝在內快自娛樂,今已經九十日,欲還晝闇園中,得君供養食馬熟麥。』時尸利掘長者,極懷慚愧五體投地:『唯願世尊,垂恕不及,聽我悔過。』佛告長者:『此緣久有,非適今也!』爾時長者請佛入宮捨四事供養,佛為說法,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吾昔一時在毘舍離城,初成佛道未久,六師興盛,吾有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一千一人皆得羅漢六通清徹。時有旃遮摩那耆女,是阿闍羅翅捨欽婆羅弟子,受師明教日來佛所,外現清信女法,內受邪師教,來往周旋欲令人見,以草作腹日漸令大,後以木盂系腹,狀如臨產婦女。時邪師問言:『汝那得此娠?』報言:『我日往瞿曇沙門所,故有此娠。』師便瞋言:『誑我弟子垂當生梵天,毀辱我弟子乃至於此。』時邪師將諸弟子並此女人,往至佛所。當於爾時,如來與無央數眾而為說法,梵志至佛所高聲唱言:『此沙門瞿曇,犯於淫欲,實不得道自稱言得道,所作變化皆是幻術,非真實道。』指此女人言:『眾人皆見不也,愛我此女使令有娠。』發此語已,時天帝釋化作一黃鼠,在女裙裡嚙盂繩索令盂墮地,眾人皆見,呵責罵言:『汝等師徒謗毀聖人,促出國去。』
「吾昔一時在錦毘梨國,在一樹下禪定行道,九十日不移處所。時彼六師名金那金離,有女弟子酸陀難提,興嫉妬心慾障佛功德自顯師道。女言:『我能使人不供養佛,令師名聲流佈無外。』時彼女人懷此謀心,日往佛所;經數日中,殺身埋精舍後園中。後來出死尸,言佛殺人。謗名流佈,國人皆知。
「吾昔一時左脇患風,使耆域令治。耆域言:『當須牛乳、象尿,舍利沙、畢缽尸利沙、胡椒,煮以為湯,服之則差。』
「吾昔一時在他村中遊行教化,吾為馬槍刺腳,孔上下徹疼痛無量,復使耆域治之。
「吾昔一時患頭痛,猶如兩須彌山壓頭疼痛,痛不可處。今雖成佛諸漏已盡,諸善普集本行不朽,從無數劫修清淨行,行業果報,難可得離。佛身如是,何況阿羅漢、辟支佛,能免行報耶?」
爾時,世尊與造行菩薩,而說頌曰:
「最勝四神足, 住壽無數劫;
天地悉壞敗, 須彌如灰塵,
行業追逐身, 無處可隱藏。
我成最正覺, 三界無等倫,
故受九報對, 宿行牽連縛。
我有三昧力, 金剛不可沮,
不能避報業, 捨而不受對。
我今生緣盡, 齊是更無分,
永與生死別, 更不造彼行。
人多貪五欲, 不謹慎放逸,
今世亦後世, 常墮有憂處。
涅槃無所著, 示現有為法;
設復不現化, 眾生難可度。
八等無為道, 賢聖所行路;
去離諸縛著, 無有生滅法。
道從無常觀, 思惟不淨法;
一心不移動, 成就諸相好。
羅漢、辟支佛, 償對復甚我;
行業所追逐, 何處可得免?
智慧舍利弗, 常行佛功德;
下腸取滅度, 此是明白證。
神足目揵連, 步步登須彌;
執杖梵志打, 骨碎如芥子。
娑竭阿羅漢, 降伏難陀龍;
臨取滅度時, 眼睛墮無數。
金花比丘尼, 神德難可量;
化作轉輪王, 統領四天下,
捨壽入無為, 支節刀劍解。
辟支名光明, 無佛法出世,
隨世盡其壽, 鑊湯取滅度。
我今說現在, 此等諸業報,
設當說過去, 阿僧祇佛行,
以劫數至劫, 業報不可盡。
當來復有佛, 令在此座上;
亦當說業報, 如今無有異。
菩薩摩訶薩, 精進不懈怠;
當急離業報, 不與彼共俱。」
爾時,造行菩薩聞此偈已衣毛皆竪,不樂生死周旋五道,皆發無上住不退轉地。
菩薩處胎經法住品第三十五
爾時,世尊見眾會寂然清淨純一無雜,出廣長舌左右舐耳,放大光明上至無量阿僧祇剎土,眾生見光欣然踴躍嘆未曾有。爾時,世尊還攝光明。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吾從無數阿僧祇劫已來,身、口、意淨無有瑕穢,得此實相光明之報,斯由不欺妄故。」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我今囑累於汝菩薩胎化經典,汝當宣傳廣宣佈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此經,香花供養,搗香、末香、繒綵、花蓋、作倡伎樂,其功德福甚多甚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不能究竟旦暮諷誦,彈指之頃心念此經者,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此胎經者,諸佛之父母、眾經中長,過去、當來、諸現在佛,要在母胎經中所化度眾生過於色身,百倍、千倍、巨億萬倍不可稱量。」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禮事供養此經典者,欲得面見十方諸佛,一心歸命無他異想,即時得見十方諸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大誓願:『我今欲使地獄休息,餓鬼、畜生無煩惱病。』一心歸命諷誦此經,諸苦惱眾生皆得解脫。」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我今緣盡無教化處,此經留住或千年,或至二千年,或至三千年,令分為三分,一分付與阿難,度我遺法弟子;一分與難陀優缽羅龍王;餘一分者彌勒與我宣傳;使一切眾生普得聞知,無得中斷。彌勒!汝作佛時,汝當宣佈此經,十方天下眾生,蠕動、喘息、蚑行、人物之類,皆蒙此經悉得解脫。彌勒!汝般涅槃後,此經二十一劫流佈在世,然後乃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此經,心不錯亂髮大弘誓,欲令眾生悉同我願,同時俱生清淨國土,承事禮敬諸佛世尊,如願得之而無罣礙。」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汝當承受我教,當念佛恩。欲報佛恩者,常當一心奉持供養胎化經典,此功德、福無能宣暢。何以故?此胎化經典,諸法寶藏諸佛封印,唯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能開發此印封示現眾生。彌勒!當知我前後所說,三昧總持甚深經典,汝忘一字一句此過少耳!若於此胎化經典,忘失一字一句其過甚多。何以故?此諸佛世尊之父母也。」
爾時,世尊說是語時,普地六反震動,時座菩薩各各自相謂言:「釋迦文佛離法性不久,必當還現如本色相。」時座上有八十四億姟眾生,皆發無上住不退轉。時諸菩薩忽然不現各離胎化,供養釋迦文佛金棺舍利。
菩薩處胎經複本形品第三十六
爾時,世尊還攝威神,在金棺裡寂然無聲,諸天燒香散花供養。時大迦葉將五百弟子從摩伽提國來至佛所,聞佛今日當取滅度,悲啼[口*睾]泣不能自勝。爾時,世尊以天耳聞迦葉來至,即從棺裡雙出兩足,迦葉見之手捉摩捫,啼泣不能自勝。爾時,迦葉普說頌曰: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死;
無生亦無死, 此滅為最樂。
佛所教化人, 所度已週遍;
我行道逈絕, 深恨不見佛。
法界悉皆空, 色身亦當爾;
無有老、病、死, 無為無所生。
住壽百恆沙, 亦當歸滅度;
況我天尊師, 處世著穢污。」
爾時,迦葉及五百弟子,皆遶金棺七匝在一面立。爾時,阿難捉棺西北角,難陀捉東北角,諸天在後侍,直北出去雙樹四十九步,安厝金棺,隨沙門法,以牛頭栴檀香積金棺上;諸梵天王、釋提桓因,將諸天眾在虛空中散花供養。爾時,尊者迦葉,手執火然栴檀薪而耶維之;八大國王爭分舍利,隨力多少各持歸供養。
菩薩處胎經起塔品第三十七
爾時,八大國王:優填王、頂生王、惡生王、阿闍世王;四大兵馬主:最豪兵馬主、容顏兵馬主、熾盛兵馬主、金剛兵馬主,此八大王共諍舍利,各領兵眾列住一面。八大王各各言:「佛舍利我應獨得之。」有一大臣名優波吉諫言:「諸王!莫[口*爭]佛舍利,應當分之普共供養,何為興兵共相征罰?」
爾時釋提桓因,即現為人語諸王言:「我等諸天亦當有分,若共[口*爭]力則有勝負,幸可見與勿足為難。」
爾時阿耨達龍王、文隣龍王、伊那缽龍王語八王言:「我等亦應有舍利分,若不見與力足相伏。」
時優波吉言:「諸君且止,舍利宜共分之。」即分為三分,一分與諸天,一分與龍王,一分與八王,金甕受一石餘。此臣密以蜜塗甕裡,以甕量即分舍利。諸天得舍利還於天上,即起七寶塔偷婆。龍得舍利還於龍宮,亦起七寶塔偷婆。八王得舍利各還本國,亦起七寶塔偷婆。臣優波吉得著金甕舍利三斗並甕,亦起七寶塔偷婆。灰及土四十九斛,起四十九七寶塔偷婆。當耶維處亦起七寶塔偷婆,高四十九仞,香花供養懸繒幡蓋,終日竟夜音樂聲不斷。佛之威神令諸七寶塔各各有光明,或夜放光明與晝無異,或晝放光明與夜無異,諸護塔善神各各來營護,不令惡人有觸犯者。
菩薩處胎經出經品第三十八
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椎集眾,卿五百人盡詣十方諸佛世界,諸有得阿羅漢六通清徹者,盡集此閻浮提詣雙樹間。釋迦文尼佛今以捨壽取般涅槃,耶維已訖起七寶塔,今集眾欲得演出真性法身。汝等速集聽採微妙之言。」爾時五百阿羅漢受大迦葉教,以神足力如人屈伸臂頃,即到十方恆河沙剎土,集諸羅漢得八億四千眾,來集到忍界聽受法言。
爾時,迦葉見眾已集,語優波離:「卿為維那,唱阿難下。」即受教唱下阿難。「卿是佛侍者,今有大過於我等所,卿自知不也?」
阿難白大迦葉言:「不審有何大過於聖眾所?」
迦葉告阿難言:「云何?阿難!佛所說經,若有得道羅漢六通清徹者,修四神足多修多行,能住壽一劫有餘。卿何故默然而不報佛?」
時阿那律將阿難出在外,須臾復喚阿難前,還舊事具責阿難。爾時阿難心意荒亂內自念言:「佛滅度未久,恥我乃爾!」即思惟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分別苦本、集、滅、道果,即於眾前成阿羅漢,諸塵垢滅朗然大悟。聖眾稱善諸天歌嘆,當於爾時地六反震動,諸天散花作倡伎樂,色身滅度法身出世,利益眾生多所潤及,即使阿難昇七寶高座。
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勿使有缺漏。菩薩藏者集著一處,聲聞藏者亦集著一處,戒律藏者亦著一處。」
爾時,阿難發聲唱言:「我聞如是一時,說佛所居處。」迦葉及一切聖眾,皆墮淚悲泣不能自勝,咄嗟老死如幻如化,昨日見佛今日已稱言滅為聞。最初出經,胎化藏為第一,中陰藏第二,摩訶衍、方等藏第三,戒律藏第四,十住菩薩藏第五,雜藏第六,金剛藏第七,佛藏第八,是為釋迦文佛經法具足矣。二月八日成佛,二月八日轉法輪,二月八日降魔,二月八日般涅槃。
菩薩處胎經卷第七
上篇:摩訶摩耶經
下篇:中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