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必須讓佛號有個家

淨界法師  2013/08/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必須讓佛號有個家

那麼我們上兩堂課講到什麼是佛陀,那麼現在這一科講到什麼是道法。那麼佛陀的法其實嚴格來說它有三個重點:安住力,調伏力跟引導力,但這三個力量以安住為根本。

我們要面對我們無始的妄想,我們要處理我們無始劫來留下的生死業力,其實我們一生當中我們生生世世要處理的人生問題太多了,很多很多要處理的。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我們的內心累積很多很多的問題,但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自己安住,找到一個家,你不能沒有家。一個流浪漢他要承受風吹雨打日曬,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家,他的生命很被動,他只能夠利用沒有下雨的時候,他只能夠利用沒有颱風的時候,他才能夠去做事情,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家。

如果我們心中有一個家,我們不管是下雨不管是颳颱風,我們都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而去做我們想要做應該做的事情。

其實我們內心當中是有家的,只是我們選擇了我們不願意待在家裡面,我們願意跟妄想在一起,這是眾生的一個很大的盲點,明明我們受到妄想的傷害,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離開它,不想離開它。在我們內心的深處有一塊沒有風雨的地方,沒有煩惱的地方,沒有業力的地方,沒有老病死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安住的家。

你不能永遠活在說,沒有人刺激你的時候,你不起煩惱的時候,把冷氣打開來的時候你才可以修行,你才可以提起佛號。所以你這個佛號生起來太多條件要具足了,你這個佛號是太脆弱了,你怎麼經得起臨命終的時候呢?臨命終的時候你全身插滿了管子,哪是在一個風平浪靜的時候呢?

所以你必須讓佛號有個家嘛,是不是?這個家是很堅固的不受干擾的,這個家是哪裡呢?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淨,這個道理你要先了解,你不是本來就這樣子的嘛,如果我們本來就有妄想本來就有煩惱本來就有業力,那這樣子人生就沒有希望了,那佛陀也不要出世了,因為我們不可能改變自己,因為我們本來就是這樣子,但事實上不是嘛,我們本來不是這樣子的,我們是後來才變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們應該把失去的家找回來,這叫安住真如,你必須把這個家建立起來,你後面才有資格去處理所謂的調伏煩惱,導歸淨土,導歸菩提,才有所謂的調伏力,引導力的問題,你的心就是整天動盪不安,弟子心不安,你心中沒有家,你修行你就很麻煩,你永遠進進退退了,你人生充滿了變數啊。

所以我們首先我們知道我們無量劫的生命留下很多問題要處理,這是沒辦法的,我們要對過去概括承受,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過去,因果絲毫不爽。我們也不逃避我們的過去,但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把自己安頓下來,先把心中的家建立起來,那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我們必須站在一個本來沒有妄想的角度來面對妄想;本來沒有業力的角度來面對業力;本來沒有老病死的角度來面對老病死,你才有可能在今生短時間成功的。

禪宗的祖師把佛法修學分成三個道次第,第一個你剛進佛門,內心很歡喜,這叫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古人說有相形,你心中很多的願景,你希望能夠透過今生的修學來生有美好的快樂的果報,這個可以理解,安樂道,所以我們願意做義工,我們願意利用人家睡午覺的時候偷偷跑去掃廁所,我們心中有願景,我今生痛苦沒關係,我積集善業,我來生照樣可以享受快樂的果報,剛開始都是這樣子的,有相行嘛。可是你慢慢慢慢的告訴你自己,有相的果報它會觸動生死業力,你要付出代價的,一個甜美的蛋糕裡面是有毒藥的。

所以我們慢慢慢慢的從有相行提升到無相行,就進入第二個階段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段太重要了,整部《楞嚴經》就在講這個觀念,告訴你怎麼離一切相,好的相狀不好的相狀通通不要管它,剛開始要先否定自己的妄想,你拒絕它幾次它就沒有力量,這個妄想為什麼勢力那麼大,是你把它養得又肥又大的,你每次都隨順它,輾轉增盛,《楞嚴經》說的自心取自心,結果非幻成幻法,你每一次都滿足你的妄想都隨他的願,結果它像滾雪球越滾越大,越滾越大,到臨命終的時候你的佛號被妄想吃掉了,因為你打妄想的時間比較多,你念佛的時間比較短,所以你不對治妄想,你臨終的時候就糟糕了,你心中兩個勢力,一個佛號的勢力,一個妄想的勢力。

所以我們要做到不隨妄轉第二個階段很重要,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你開始要見相離相,雖然有妄想你慢慢慢慢告訴你自己安住,不隨妄轉,因為這個本來就不是你的東西,你沒有必要去招惹它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心中的業力,你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這件事情它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它不會因為你打妄想而改變的。

你看我們現在操心說這個人還沒有回來,那個人怎麼樣,諸位你要知道,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不會因為你的操心而改變事實,你要知道你這打妄想是白打了,你打妄想你倒不如去裡面念佛。所以這個第二階段是很重要啊,離相,離相清淨,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當然離相就是《楞嚴經》的思想,但是離相不能把它當圓滿,因為它只是空性,到了法華會上即一切法,到法華經的時候佛陀告訴你,再把相狀再找回來,籍眾生的相來修你的六波羅蜜的法,但是那個時候的心情不一樣,你是見相離相,那個時候你心中有眾生的相,但是你不住在上面,你不執著,你是暫時借用。很多人都勸我講《法華經》,我說不要緊張,先學《楞嚴經》先修離一切相。

有一個禪師他在行腳的時候,跑到一座很高的山上,那麼他遠遠望去在山上的最頂的地方有一個茅棚,那個茅棚幾乎沒有路可以走上去,就全部長滿了草叢,看這個人是在上面住很久了,因為他沒有路可以走上去。

所以這個禪師很辛苦才登到了山頂,找到這個茅棚,跟他敲門,這個修行人看有行腳比丘,請他進來喝一杯茶。那麼這個行腳比丘就問這個修行人說:仁者你得何道理在此修行?問這個問題,內行人,內行人不會問你說:你一天拜幾拜啦?念幾聲佛號啊?這個是枝末。他說你心中是安住在什麼道你才能夠住下來,得何道理在此修行?

這個住茅棚的比丘說:我幾年前看到一隻泥牛沉入水中,就是有泥巴的牛,這個牛充滿了泥巴沉入水中。那麼這個行腳比丘說:那你準備什麼時候出來呢?等待泥牛浮出水面。那麼這個泥牛沉入水中是說,這泥牛當然古人講那個泥牛就是我們的心,心可以做很多事情,這個牛可以做一件事情,說這個心以前打太多妄想,我必須讓它沉入真如法性三昧裡面,從空觀的智慧好好地洗滌這個牛身上的污垢,我必須讓自己先沉澱下來,讓妄想沉澱下來。那麼等這個牛再出來的時候是一個乾淨的牛了,是一個離相清淨的心,我就有資格從空出假廣修方便,這個時候可以修一切法,叫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我籍眾生的心來修佈施;我籍眾生的心來修持戒;那麼籍各種因緣來念佛,但這個佛號是堅固的,這叫不生滅心。

所以諸位我們要知道一個人的成功失敗,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而轉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必經的過程,沒有一個人可以避免的。如果你看到一個人修行的時候很快樂,他突然間變得不快樂,不要緊張,好事。他現在開始,真的修空觀的人沒有什麼快不快樂,他的心是寂靜的,他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你一定要經過一個沒有快樂沒有痛苦的階段,你的修行才正常。

如果你學佛以後一直很快樂,不正常,因為你沒有辦法進步,因為你活在有相。你不斷用妄想來刺激你,你完全用善業來刺激你的感受,你永遠很快樂。學佛要先求快樂,然後沒有快樂,然後才有快樂那就對了,第三階段再出現那是法喜。所以這個地方就說明了說安住,你必須在心中安住在你的空性,就是清淨心先安住下來,你才有辦法去處理無量的生死問題,那麼這個地方我們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談安住的問題,那麼以這個本來無一物為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總覺得往生很容易,平時念佛就不是很精進

問: 弟子總覺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願就可以,所以...

東林聖賢往生畫傳

一、東林蓮社,高賢雲集 在廬山東林白蓮社念佛求生西方...

念佛法門的殊勝

念佛法門是非常的殊勝,因為我們這些眾生對參禪、學密...

早課誦楞嚴十小咒,晚課誦地藏經,這樣如法嗎

問: 早課誦楞嚴咒,十小咒,晚課誦地藏本願經,有的人...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

念阿彌陀佛,你必須得定量定時。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時,...

你平常起什麼念頭,臨終就起什麼念頭

佛陀告訴我們生命像無止盡的水流,不是今生才開始,我...

慧遠大師示現的三個修行特點

慧遠大師身上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就是持戒精嚴,尊...

蓮宗助念的殊勝利益

蓮宗助念利益之殊勝,非世俗送終陋習所能比。對有緣的...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為何現在的佛教一天不如一天

常說雪峰的飯頭,溈山的典座,堂裡參禪堂外參禪,總是...

【推薦】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

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能作得條條是理,事事...

我看出家前後那些人生無常

出家後,有親人看望我,說,你瘦了,天啊,你怎麼瘦成...

應該幫助的人不去幫,那你和文殊菩薩不相應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當中,佛告訴一位菩薩說:文...

用自己的雙手打拼未來

在非洲的戈壁上,有一種叫依米的小花,它的花期很短,...

有一種積蓄,是自己能帶的去,別人奪不走

世間人都要講積蓄,那積蓄的東西大概有三種類別:有一...

攝佛功德,成己功德

阿彌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議功德,我們前面講很清楚了,...

職場從「倒水」開始

大學畢業前,我覺得堂堂大學生,做一個公司的文秘,應...

【推薦】十念往生通平時也通臨終

往生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注意一個基本點:不能僅僅站在凡...

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條小魚問一條大魚道:我經常聽人說起海的故事,海究...

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莫過此

【原文】 汪舟次曰。諸惡業中。唯色易犯。敗德取禍。亦...

聖嚴法師《人間淨土對現代人的重要性》

淨土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不曾在其他學術和其他宗教裡提...

佈施供養,廣結善緣

佛教非常重視結緣,不但結緣還要結善緣要廣結善緣。但...

老子的素食思想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老子被認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

暑期百萬佛號閉關經歷及感悟

閉關經歷 去年暑期,因緣和合,我參加了廬山東林寺八月...

練習對治自己的貪瞋癡

在《地藏經》第八品上,閻羅王、大鬼王說:地藏菩薩發...

【佛教詞典】法印經

(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說三解脫門為聖法印。出於...

【佛教詞典】心器

指有情之心識。心識總攝吾人一切精神現象,能緣慮、容...

【視頻】成都文殊院之天王殿

成都文殊院之天王殿

【視頻】人生實相

人生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