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印光大師論往生品位

2016/09/05  大字體  護眼色

印光大師論往生品位

關於往生極樂世界的輩品,《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第十四觀至第十六觀分為上、中、下三輩,每輩又分為上、中、下三品,合為三輩九品。

《佛說無量壽經》:「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

三輩的共同點是都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差別是在所修功德不同。當然,對於三輩九品相應的行業的理解和判位的高下,古今諸師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本文綜述印光大師對於往生輩品的開示,供念佛學人參考。

一、讚成蕅益大師的念佛品位說

印光大師依據《無量壽經》指出:

「乃於方等會上,普為一切人天凡聖,說《無量壽經》,發明彌陀往昔因行果德,極樂境緣種種勝妙,行人修證品位因果。此經乃說華嚴末後歸宗之一著,說時雖在方等,教義實屬華嚴。」(《續編卷下·無量壽經頌序》)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撰有《持名念佛曆九品淨四土說》,認為:

「信願既具,則念佛方為正行,改惡修善皆為助行。隨功力之淺深,以分九品四土,纖毫不濫。只須自己簡察,不必旁問他人。」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指出:

「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印光大師讚同蕅益大師的觀點,他在《增廣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三》中說:

「蕅益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

大師在《增廣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中說:

「若論念佛法門,唯以信願行三法為其宗要。三法具足,決定往生。若無真信切願,縱有真行,亦不能生。況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三世不易之常談,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親證實益耳。」

二、經說簡略,往生品位有無量差別

印光大師認為,佛經說得簡略,實際上往生者的工夫功德,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從而導致他們的品位也有無量無邊的差別。

大師在《文鈔三編卷三·復馬宗道居士書一》中說:

「倪夫人若按所說之景象,則決定可往生。其先見白鬚老人,不見佛及蓮華者。蓋以功行尚淺,故所見較劣也。所言品位,當在中品中生下生之間。然西方九品,乃大概而論。實則一品,俱有無量百千萬億品。但得往生,即已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雖在下品下生,已高超生天百千萬倍矣。」

大師在《文鈔續編卷上·復念佛居士書》(念佛居士即周孟由居士)中亦說: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其往生品位,亦有無量無邊之不同。言九品者,不過略指大綱耳。若至一心不亂,則與《觀經》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與惡業重而將墮者,固亦當與《觀經》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經專接引一心不亂者,餘皆非此經所攝之機也。如是,則三經固是一經。否則,便是執文悖意,其過非小。」

三、往生品位不由所修法分,而由行者心地修證分

印光大師認為造成往生品位的差異並不是由於所修法的差別,而是由於人的根性不同,心地修證境界不同。大師《文鈔續編卷下·答曲天翔居士問二十七則》中說:

「問:上之往生者,似乎不是修觀者之往生。不知修觀者之往生,也應如何著想。(二十六)

答:往生者,品位萬別千差,經中只以九品攝之,汝何由而知其上者,非作觀之往生乎?須知人根不同,即一法而高下懸殊,豈拘拘然於所修之法乎?蓋由彼各各心地中分也。文殊、普賢等,汝將謂用不著作觀乎?」

大師在《文鈔三編卷三·復李吉人居士書》中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李居士以為只有觀想念佛才能上品上生,大師指出必續明白教理才能作觀,而攝心念佛同樣能夠上品上生:

「念佛必須攝心,使雜念無由而起。若欲攝心,則當諦聽。若能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自然心不至於大散。雖不作觀,亦同作觀。若心不能攝,觀境不清,理性不明。妄欲得生上品,任己意以作觀,則著魔發狂者多多矣。往生上品,豈作觀方能哉。念至一心,並有大菩提心,又復自行化他,廣行六度,誰不能登上品。而以作觀為上品之因,亦一往之說也。攝心念,為上中下共修之道。其得益則隨人而分大小。作觀,則不知所以然者,斷斷不可盲修,以其或致著魔也。汝果能一心念,豈不許汝生上品哉!」

四、大徹大悟人是上品上生

印光大師在《淨土決疑論》中指出: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復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又復唯以信願念佛一法,以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觀經上品上生,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名喪膽。如虎之戴角,威猛無儔。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者,則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者,則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乎。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華開見佛,證無生忍。最下即證圓教初住。亦有頓超諸位,至等覺者。圓教初住,即能現身百界作佛。何況此後,位位倍勝,直至第四十一等覺位乎。故曰‘來生作佛祖’也。」(《增廣卷二·淨土決疑論》)

五、胎生也在蓮品之內

《佛說無量壽經》有胎生、化生之說。經文說:

爾時慈氏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緣,彼國人民,胎生、化生?」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作諸功德,信心迴向。此諸眾生,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

復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如何理解胎生與化生,胎生是否在蓮品之內?印光大師在《增廣卷二·復周孟由昆弟書》中解答了弟子的疑問:

「《大寶積無量壽如來會》所說,乃說此等墮疑悔者,名為胎生,亦有謂為疑城者,此約障蔽隔礙之義,立胎生疑城之名,以在蓮華中五百歲,不見佛聞法,何得死執其字以說義,將謂此等不在九品之數乎。須知西方無胎生,亦無城郭,乃約不能即出蓮苞及與佛相隔之義,喻取於胎於城,汝遂執定其詞,謂此在蓮品之外。然則下品中生六劫,下生十二劫,則其胎其城,為更厚更遠矣。彼十二劫者,尚歸九品,何五百歲者,便居品外。又何不觀於蓮華中不能出現八字,是蓮為不列九品之蓮乎。佛法本無可說,一死執,則無事生事,便費盡筆墨矣。總因自己居於疑胎,其為城也,厚逾鐵圍。果能直下明瞭,則大地平沉,鐵圍了不可得矣。孟子謂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只此逆字,亦是疑城。若知逆即迎合之意,則疑城化為烏有。一般死執著漢,所以終日講說,終日違背,皆坐此死執著之病根未消,故致難得實益也。」

六、《大經》三輩與《觀經》九品的關係

宋代王日修居士在彙集《無量壽經》的時候,把《大經》三輩與《觀經》九品強行對應,而出了差錯,印光大師對此進行了糾正和點評。大師說:

「《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云不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事,乃係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衊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由於死執三輩即九品也。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一以杜後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膽大心粗,不足為訓。(《文鈔三編卷二·復王子立居士書三》,一九四〇年八月廿日)

七、往生品位與所生四土的關係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具足三身四土,即法、報、化身和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那麼,念佛往生者品位與四土是什麼關係呢?大師開示根據斷惑證真的水平生到相應的四土。在此土現證者如是,在極樂世界進修者也是如此。大師開示:

「汝須知西方之人,見思淨盡,進破塵沙,及與無明。只有進修,絕無造罪之事。謂彼求生何國者,若在此間,未斷見思,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人,則生凡聖同居淨土。一生彼土,則見思二惑,徹底消滅。喻如洪爐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覿面,鄙念全消。若是見思淨盡,則生方便有餘淨土。分破無明,則生實報無障礙淨土。無明淨盡,福慧圓滿,則生常寂光淨土。在此土現證者如是,在彼土進修者亦然。」(《增廣卷二·淨土決疑論》)

大師認為凡聖同居土中的中下六品多須時劫才能悟無生忍而進入上三土,而上三品人則能夠快速悟無生忍,證入實報和寂光土。大師說:

「佛土有四,所謂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無障礙土、常寂光土。

(一)凡聖同居土者,娑婆世界雖屬穢土,亦有佛、菩薩二乘聖人同生其間。然凡聖所見之境,與所受用,天淵懸殊。西方約帶業往生之人論,則生凡聖同居土。然此土清淨微妙,如《彌陀經》、《無量壽經》所說。此土雖屬帶業往生之人所居,亦有法身菩薩及佛同居其中,為其說法,故亦名凡聖同居土。但此為淨土往生之人,雖未能如佛菩薩所見所受用之殊妙,然其氣類相同,不比娑婆之條然各別也。此土亦分九品,若中下六品,則多須時劫。若上三品,則速得悟(悟無生,方能入實報)。無生忍,登不退地,證入實報寂光矣。

(二)方便有餘土者,乃已斷見思,未破無明之人所居之土。言方便者,以其所修系入真實之前方便。言有餘者,雖斷見思未破無明(塵沙無體,說不說俱可。若說,此九方便人,正破塵沙惑耳),故言有餘。若破無明,可稱分證無餘。若無明淨盡(九方便,即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別教三賢,圓教十信。此九種人,同斷見思,未破無明),則是究竟無餘矣。

(三)實報無障礙土者,即佛菩薩不思議福慧莊嚴所感之報土。

(四)常寂光土者,即佛菩薩所證之理性也。此二土本屬一土,約所感之果報土言,則名實報。約所證之理性言,則名寂光。圓教初住,初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實報土,亦得名分證寂光。若至妙覺佛果,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矣。講者欲人易悟,且將分證者歸於實報,究竟者歸於寂光。實則分證,二土俱是分證。究竟,二土俱是究竟耳。實報土,唯破無明證法性者得見。

何得以帶業往生之人,便擬生實報耶?生同居,由信願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蓋彼雖未斷煩惑,由內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彌陀慈悲之力,感應道交。雖未斷煩惑,而煩惑不複用事,故得往生最極清淨之同居土。

汝疑所生之土,當不能清淨,並阿彌陀之勝妙色身,此等眾生不當即見者。乃以汝所見者為是。以彌陀之誓願,釋迦之言教,諸菩薩、祖師、善知識之發揮著述皆錯也。唯汝所見為最的確最高超,汝作此見,乃謗佛、謗法、謗僧,將來當與提婆達多同享極樂於阿鼻大地獄中。其為樂也,莫能喻焉。恐盡未來際,尚不間斷其受用於種種樂事。汝欲享此樂,請依汝知見而說。如不欲享此樂,縱令勢促威逼亦不可說也。

下品下生,乃五逆十惡之極重罪人,由臨終阿鼻地獄之相已現,生大恐怖,遇善知識教以念佛,由怖苦求救之心,猛切之極。雖所念無多,而一念心光感佛,故佛即垂接引以應之,遂得往生。其在花中十二大劫者,以在生罪業重而善根淺,故花開最為遲延也。然此人在花中之快樂,勝於三禪天之樂(世間之樂,三禪最為第一),又何欠憾乎哉。實報土,唯法身大士得見,固無娑婆極樂之分。佛之慈悲誓願,正為未斷惑者無由了生死,特設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特別法門。俾凡有心者能修。凡具信願念佛者皆能生。此我釋迦彌陀普度眾生之大慈悲心。思之當為感激涕零。尚何暇胡思亂想,依自己種種知見為難也。」(《三編卷一·復恆慚法師書一》)

八、異見辨析

有人認為,念佛法門是他力法門,全仗佛力,所以念佛人往生沒有品位的差別。

【辨析】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是淨土念佛法門的特色和殊勝之處,但是對於「全仗佛力」不能望文生義,依據教理,念佛往生全仗佛力並不是不需要念佛人的主觀努力。念佛法門也是緣起法,《般舟三昧經》指出念佛人由於三力而見佛:

「如是颰陀和,是三昧佛力所成。持佛威神,於三昧中立者,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佛。」

印光大師也開示:

「須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此三不可思議,若無信願念佛之志誠心,則無由發現。有志誠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種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即得顯現。如乘大火輪,又遇順風,不離當念,即生西方。」

佛力、法力的加被當然是平等無差別的,但念佛人的信願之誠卻有大小深淺不同,從而受益也有大小不同。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是增上緣,但也必須有念佛人信願念佛的親因緣,這樣才能感應道交。

又有人認為,印光大師說:

「此則唯有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聖見,二皆不生。乃千穩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增廣卷三·傅大士傳錄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正門西方極樂,門餘八萬四千

大家要知道,門餘八萬四千,漸頓則各稱所宜,隨緣者則...

平常都放不下,臨命終時能放下嗎

我們在座的老年人多,家裡的女兒、孫女、外孫、孫子,...

親人臨終不願往生,該如何勸導

問: 我的親人已經到了生命的最後階段,親人並沒有求...

懷玉禪師精進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還有位懷玉禪師,這位懷玉禪師修行非常精進,夜不...

一心三觀和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問: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界法師...

唯心之理和現前之事

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是非常正知見的一個理,也是一...

三界如糞坑 應早求出離

如果今生錯過了念佛往生一法,那就無量劫都難以再逢到...

多善根福德因緣來自於阿彌陀佛

復次,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印光大師:往生助念利益甚大

臨終欲不昏沉,必須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臨終...

念佛念經時流淚是好是壞

原文: 念佛發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

這樣去念佛,即使墮於惡道也能往生

原文: 汝繼祖母柴老太夫人事,已忘記。汝果真發孝心,...

印光大師的健康飲食建議

1、提倡吃面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

吸煙是如何引起致命疾病的

按:新加坡政府在2002年5月31日世界無煙日發表文章指...

夫學道者,先須並卻雜學諸緣

夫學道者,先須並卻雜學諸緣,決定不求,決定不著,聞...

念佛要離憎愛二心

各位居士在家也念佛,可能念佛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原...

日日是好日

經常有人叫我看看這個日子好不好,或者問哪個日子好?...

十跪父母恩

父母一路養育我們長大,給予了我們許多,我們逐漸有了...

玄奘法師夢中得諸佛指點:佛經不可隨意刪減

據《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十記載,玄奘大師開始...

世間上真正的美女

拘留國中有位婆羅門,名叫摩訶蜜,慳貪不信佛法,智慧...

苦難到來時,這時候該怎麼辦

無論什麼人,只要造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報就是...

吃素即是放生

佛教經典和歷代祖師都主張為佛弟子要戒殺素食,這樣做...

什麼是十信位

接著我們來看看菩薩的果位。這個菩薩的果位是根據《菩...

怎樣才能創造奇跡

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師請教道:先生,怎樣才能創造奇跡呢...

美容靚湯:七星五彩豆腐羹

番茄由於含有維生素P,可提高人體皮膚的生理功能,幫助...

【佛教詞典】菩薩有四微細隨煩惱

【菩薩有四微細隨煩惱】 p1132 瑜伽七十九卷三頁云:復...

【佛教詞典】戴塔吉祥

(菩薩)阿闍梨所傳曼荼羅觀音院之一尊,又窣堵波大吉...

【視頻】淨旭法師《素食的利益》

淨旭法師《素食的利益》

【視頻】惠空法師《聞法第一財》

惠空法師《聞法第一財》